![2020-2021学年贵州省铜仁市印江自治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61760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贵州省铜仁市印江自治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61760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贵州省铜仁市印江自治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61760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贵州省铜仁市印江自治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展开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感慨(kǎi) 觅食(mì) 匿笑(nì) 截然不同(jié)
B.搓捻(liǎn) 确凿(zá) 棱镜(líng) 混为一谈(hùn)
C.粗犷(guǎng) 静谧(mì) 蹒跚(shān) 翻来覆去(fù)
D.贮蓄(zhù) 坍塌(tān) 莅临(lì) 人迹罕至(hǎn)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朗润 倜傥 花枝招展 拈轻怕重
B.安详 菡萏 随声附合 咄咄逼人
C.祷告 徘徊 疲倦不堪 花团锦簇
D.鉴赏 云霄 油然而生 不求甚解
3.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德少年今天拾金不昧,明天助人为乐,真是见异思迁。
B.印江县城的大街小巷车水马龙,干干净净,是不毛之地。
C.因为被麻醉后的病人麻木不仁,所以手术能顺利地进行。
D.脱贫攻坚,全县人民都要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事做,总之要每个人各得其所。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只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B.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学校很多都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看上去十二、三岁的样子。
B.你的梦想是什么?是当科学家?还是艺术家?
C.“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D.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船帆的本色;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乐趣。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②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③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④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⑤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A.⑥③⑤②①④B.⑥①②③⑤④C.⑤③②①④D.⑥②⑤①③④
7.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纪念白求恩》叙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的经历,高度评价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人们学习这种精神。
B.《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我”童年的一次爬山脱险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使“我”学会了战胜一切艰难的人生经验。
C.《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作家让•乔诺写的一篇小说,讲的是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通过多年坚持不懈地植树,把土丘变成了绿洲的故事。
D.《狼》的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明代杰出的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聊斋志异》。
二、课内阅读
阅读《论语》十二章,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8.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亦说乎:同“悦”,愉快B.传不习乎:传递
C.人不堪其忧:能忍受D.切问而近思近:恳切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于我如浮云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久之,目似瞑
D.逝者如斯夫 夫君子之行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是儒家的主要思想。
C.“三十而立”、“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都是出自《论语》的成语。
D.“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都是讲学习方法的句子。
三、翻译
11.卷I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句子默写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其一)》)
(2)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3)_____________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4)舒活舒活筋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春》)
(5)____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
(6)远远的街灯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
五、诗歌鉴赏
1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中颈联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2)尾联抒发了作者什么的感情?
六、名著阅读
14.走进名著
他向我和蔼地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这段话是________(人物)说的。这篇散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本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________(地名)学医的生活,其中的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幻灯片)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同时也看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________的想法。
七、综合性学习
15.综合性学习
最美医生、最美老师、最美战士……每一年,我们的身边都有这些“最美”的身影,他们用自己朴实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社会正能量。最近,某中学开展“寻找身边最美”的主题活动,请你协助完成。
(1)(“最美”活动我设计)请你为本次活动再设计两个方案。
方案一:“最美”摄影大赛
方案二:“最美”征文比赛
方案三:_________________
方案四:_________________
(2)(“最美”问卷我调查)校学生会进行了以“说说你认为的‘最美’人物”为内容的问卷调查活动,请根据下面的调查表格,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调研的结果。
调查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节选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皇帝的新装(节选)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
“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乙]皇帝有个驴耳朵
从前有个皇帝,他什么都说得过去,就是长了个——毛茸茸的驴耳朵,他的每一个理发师都会害怕这样的一个时刻——那就是理完发后,他们要回答皇帝的一个问题:“你看到什么了吗?”哆哆嗦嗦答不出来,或是犹豫半天才说“没有”的,都会被杀掉,说“皇帝有个驴耳朵”的就更是命不久矣。最后只有一个理发师能够对这双耳朵“视而不见”,每次都能泰然地说:“我什么都没有看见。”因而皇帝对他非常满意,每次都命他为自己理发。可是他并非瞎子,这样的事始终憋在心里,非常难受。终于,他最聪明的小儿子发现了父亲长吁短叹中隐藏的苦恼,儿子便教给了他一个诉说隐衷的好办法。
晚上他按照儿子所说的偷偷来到后院里,挖了个洞,对着洞口,他轻轻地而又清晰地说“皇帝长了个驴耳朵”,说完之后,他的心里舒畅多了……
16.甲乙两个文段里的皇帝有什么相似之处?
17.甲乙两个文段中老百姓开始不敢说真话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8.后来他们都说出了真话,这对你有何启示?
阅读《母亲的心》,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⑪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⑫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19.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
“我”想吃螃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亲捞起螃蟹—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文章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
21.品味第⑨段画线句子中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
22.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
九、作文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是奇妙的旅程。软弱的可以变得坚强,自大的能够学会谦虚, 自私的也会懂得感恩……这样,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认识到另一面的自己吧。
请以“原来,我也很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取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抄袭是不良行力,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最美”人物
人数
百分比
保洁、宿管、食堂师傅
203
4.9%
老师
1435
34.9%
歌星、影星
1657
40.3%
历史名人、科学家
820
19.9%
参考答案
1.B
【详解】
B. 搓捻(liǎn)——(niǎn),棱镜(líng)——(léng)。故选B。
2.B
【详解】
B.随声附合——随声附和。故选B。
3.D
【详解】
A.见异思迁: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含贬义,褒贬不当,使用错误;
B.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地方,形容荒凉、贫瘠。与“大街小巷车水马龙”的语境不符,使用错误;
C.麻木不仁: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D.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使用正确;
故选D。
4.A
【详解】
B.两面对一面,把“是否”去掉;
C.缺少主语,把“随着”或“使”去掉;
D.语序不当,把“很多”移至“学校”前;
故选A。
5.D
【详解】
A.应该删去“顿号”;
B.第二个“问号”改为“逗号”;
C.“冒号”改为“逗号”;
故选D。
6.A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语句的排序能力。解题时,要在对文段意思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排序,首先确定首尾句,然后按照一定顺序加以排列。通读语句可知,本题的排序出自课文《济南的冬天》,写出了小雪后济南小山的情状,故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可作为首句,之后按照空间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顺序加以描写,顺序为③⑤②①,最后总结④“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故顺序为⑥③⑤②①④;故选A。
7.D
【详解】
D.蒲松龄是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选项中“明代”表述错误;
故选D。
8.B
9.A
10.D
【分析】
8.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
A.句意为:不也是很愉快吗。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B.句意为: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C.句意为: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堪:能忍受。
D.句意为: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故选B。
9.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把握和分析能力。答题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判断词语的意思。
A.都表转折关系,译为但是,却;
B.介词,对,对于/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C.代词,它/助词,无意义;
D.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故选A。
10.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孔子自述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即随年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表明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赞美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品质,可见选项表述错误;故选D。
【点睛】
参考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1.(1)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快乐的吗?(2)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翻译时,要回到句子的语境中,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关键词要理解准确。重点词有:
(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时,按时;习:温习;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2)而:表转折关系,但是,却;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dài):疑惑。
12.自古逢秋悲寂寥 思君不见下渝州 君问归期未有期 抖擞抖擞精神 非淡泊无以明志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详解】
“寥”“渝”“擞”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13.(1)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蕴含着新旧更替是自然规律,旧事物孕育着新事物,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2)抒发了作者的羁旅愁怀和思念家乡的深情。
【详解】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深层哲理的理解。这首诗写了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早春年底就春风拂面。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揭示了旧的事物的消逝与毁灭,伴随着新的事物诞生的哲理。
(2)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作者自问自答,采用了设问修辞,一问一答表现了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4.藤野先生 《朝花夕拾》 鲁迅 仙台 “弃医从文”
【详解】
此段文字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散文,记叙了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学习与思想经历,重点回忆了与这段经历有重要关系的藤野先生。藤野先生纠正解剖图的情形。但是,现实的教育,使他终于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重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于是1906年秋便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去东京,决定用文艺唤醒人民,使祖国富强起来。
15.(1)“最美”书法大赛; “最美”演讲比赛 (答案不要求统一,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大部分同学认为歌星、影星最美,其次是老师美;认为保洁、宿管、食堂师傅是“最美人物”的同学非常少。(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详解】
(1)本题考查活动设计。针对中学生的活动设计一般有:图片展,报告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主题歌咏比赛,古诗文朗诵比赛,办一期板报(手抄报)等,任选两种即可。围绕“寻找身边最美”可以设计的活动形式如:“最美”专题板报;“最美”故事会。
(2)本题考查统计图表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表格中的极值和表现出来的趋势等。观察“最美”人物这一列,40.3%的人认为歌星、影星最美;34.9%的人认为老师最美;19.9%的人认为历史名人、科学家最美;而只有4.9%的人认为保洁、宿管、食堂师傅最美。据此得出结论:大部分同学认为歌星、影星最美,其次是老师;认为保洁、宿管、食堂师傅是“最美”人物的同学非常少。
16.
虚伪;愚蠢,爱听好话,愚弄老百姓
17.[甲]文中老百姓受到了愚弄,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或不称职,害怕惹来杀身之祸。[乙]文中理发师不敢说真话,是怕杀头。
18.老百姓们被愚弄欺压,但无私无畏;虚伪的面具迟早会被揭穿,专制残暴的统治者最终会被人民所抛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分析】
16.
从甲段“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却“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知,他虚伪;从“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知这是个愚蠢,喜欢愚弄老百姓的皇帝;从“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知,这是个爱听好话的皇帝;乙文从理发师“哆哆嗦嗦答不出来,或是犹豫半天才说……都会被杀掉……的就更是命不久矣”知,这个皇帝喜欢听好听的,且凶残愚蠢,喜欢愚弄百姓。
综合上述归纳即可。
17.
甲文从“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知,百姓不敢说真话,因为害怕被当作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害怕惹来杀身之祸;乙文从“哆嗦嗦答不出来,或是犹豫半天才说‘没有’的,都会被杀掉,说‘皇帝有个驴耳朵’的就更是命不久矣”知,百姓(理发师)不敢说真话是害怕被杀头。
18.
本题考查分析和实际运用能力。甲文中因为百姓害怕被说不称职或愚蠢,但他们最后不是附和说了真话,乙文理发师最后不说真话难受,最后还是想出了办法把真话说了出来,这说明假的最终要被揭穿,真相总会大白,说假话的人总是会被抛弃;甲乙文中百姓不敢说都是害怕自己的利益受损失,也就是说:要想说出真话,必须无私无畏。
分析完之后,联系自己现实生活谈一谈做一个无私无畏的人、做了个真实的人都可。
19. 母亲翻找螃蟹; 母亲发现螃蟹; 母亲放下螃蟹
20.久病初愈的“我”想吃螃蟹;物质条件很差又是偏远的山村,买不到螃蟹;母亲爱子心切。
21.“咬牙”是因为母亲做出带走母蟹的决定非常艰难;“闭眼”是因为母亲不忍捉走母蟹,但为了孩子不得不硬着心肠这样做。
22.一是指母亲的爱子之心;二是母亲对天下所有母亲爱子情怀的理解、体谅之心。(阐述有理即可给分)
【分析】
19.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题时,首先要确定答题范围,然后精读此部分,提取出与题目要求一致的答案。先找到题目的答题范围,题干中“我想吃螃蟹”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即三自然段。“母亲捞起螃蟹”在七自然段,因此前两个空答案应在三至七段中间寻找,最后一个空在七段后寻找。由前向后找,注意语段中的关键词,如第五段“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中的“翻” 字和六、七段“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中的“发现、捞”,以及第九段“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中的“放”字,综上可概括出“母亲翻找螃蟹、母亲发现螃蟹”和“母亲放下螃蟹”。
20.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提取和概括能力。文章①~④段是题干明确的答题范围,结合第三段有“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 可知“我”想吃螃蟹;结合“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可知条件很差又是偏远的山村,买不到螃蟹;结合第四段有“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可知母亲爱子心切,综上可概括出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
21.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题时,需结合文章的内容,揣摩其中的原因,运用得体的全面的语言作答。结合上文“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可知,母亲“咬牙”是“放、捞”了数次之后,“咬牙”做出了“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的决定,可见母亲做出决定的艰难;“闭眼”是因为母亲不忍看自己亲手将母蟹捉走的情景,因为看了自己就会不忍心,就捉不走螃蟹了。综上分析即可作答。
22.
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能力。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文章 内容及主旨,尤其是文章抒情议论的语段、语句分析。文章最后一段“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点明了“母亲的心”的双重含义,即不仅爱自己的孩子,还能理解、体谅母亲对孩子的爱,理解别的母亲。
23.原来我也很勇敢
说我是男子汉,胆子却小的像女生,说我胆子小?可总爱顽强抗争!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两面派,唉,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我自己似乎也说不清,如果――你真想知道,看看此文便知。
一个阴沉的冬天的下午,风“哗哗”地吹着,我和几个女孩去公园,约好比比谁的胆子大些,我想我应该勇敢点,起码我是唯一的男生,北风像鬼在呼叫,黑云像妖怪在咆哮,我顿时感到万分恐怖,小心肝“咚咚咚”地在跳,腿抖得像根在开水里的面条,我就是这样吓得脸发青、发白、发紫,抖动地腿带着我前进,不知不觉和那些女生走到“鬼屋历险记”面前。
“鬼屋历险记”是公园刚开张的一个游乐项目,听说里面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处处都有,小于十岁的孩子进去保证会被吓得大小便失禁。今年我十二岁了,可是一看到这个地方,立刻心惊胆跳,心中忙言:“上帝啊,让那些女同胞改变一下主义吧,千万别让我进去,进去可能要丢大人了,千万千万保佑了!”可是该来的还是要来,只听见那些女生说:“peter,我们进去吧,你是唯一的男生,可要保护我们喔!”“是呀!”“对,我们进去吧!”女生们“叽哩哇啦”说成一团,唉,什么保护你们,偶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保得住,看着那些女生们半是鼓励、半时激将的眼睛,我唯一的男生只能说:“好,没问题!”没办法,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嘛!我只有进啦。
踏进鬼屋的第一步,我在想那声“好”是怎么说出口的,想的同时,突然一个发亮的头骨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全身抖动地我刚想往别人身后躲,才发现那些胆小的女同胞们早已尖叫着躲到我的身后,我万分无奈,只好做唯一的顶梁柱了!虽然,我也害怕……
我安慰好自己和女生后,暗暗地对自己说:“千万别在女生面前丢脸,反正你也买保险了,吓死也没关系,不,不能在女生面前吓死,你还要英雄救美呢,对!勇敢起来,尝试一次应该没关系,再说这都是游乐项目,假的,有什么好怕的?”说着,我走向深处……
当我在女生的尖叫声中重新走出来时,我自豪极了,鬼哭狼嚎的北风和黑云我也不害怕了。我亲爱的朋友们,通过这次尝试,我可以放心地告诉你,我petet是勇敢的男孩!那些女生就是人证哦!
哦,原来我也很勇敢!
【详解】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是“原来,我也很 ”。半命题作文首先要补题,这个题目可以补写的内容是很宽泛的,可以补好的方面,也可以填写不好的内容。如“棒”“优秀”“能干”“坚强”“脆弱”“苦恼”“幸福”等。审题时还要注意关键字眼,此题中的“原来”“也”是关键,不能忽视,它告诉作文者,文中所补填的内容是原先没发现,现在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才使作者恍然大悟,因此,作文中肯定要写到补填内容的反面,不提到这个方面,作文就离题了。作文时可以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个方面来写,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突出思想上对自己的认识过程,也就是要突出“也”这个字。文章适合写记叙类的文章。
点睛: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是关键,可以说是决定作文成败。补全题目常用方法:①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补题时,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②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点,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③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要用上修辞,使文章题目更灵动,更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阅读以下两段材料后回答问题,下列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自治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 含答案): 这是一份贵州省铜仁市印江自治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对比阅读,翻译,句子默写,诗歌鉴赏,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自治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 含答案): 这是一份贵州省铜仁市印江自治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对比阅读,句子默写,诗歌鉴赏,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