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第四单元13 张衡传同步练习题
展开一、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员径八尺“员”同“ ”,
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字。
1.征①公车特征拜郎中 ②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2.属①衡少善属文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司命之所属 ④若属皆且为所虏
3.就①连辟公府不就 ②金就砺则利 ③荆轲遂就车而去
三、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寻其方面
古义:
今义:相对的或并列的人或事物中的一方或一部分叫一个方面。
2.衡下车,治威严
古义:
今义:从车上下来。
四、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五、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式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特殊句式:
译文:
2.举孝廉不行。
特殊句式:
译文:
3.连辟公府不就。
特殊句式:
译文:
4.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特殊句式:
译文:
5.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特殊句式:
译文:
6.验之以事。
特殊句式:
译文:
7.游于三辅。
特殊句式:
译文:
8.虽才高于世。
特殊句式:
译文:
9.果地震陇西。
特殊句式:
译文:
六、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始置太学。( )
2.“五经”指《诗》《书》《礼》《易》《乐》。“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
3.汉代由中央官员向地方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明、清时期,“孝廉”变成对举人的雅称。( )
4.三辅: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 )
5.班固《两都赋》中“两都”指长安和洛阳,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则不然。( )
6.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
七、微写作。
古今中外有很多像张衡这样的伟人,如今,他们已经化成了历史轴线上的永恒坐标。我们不可能复制他们的人生道路,但是他们身上所具备的那些优秀品质,却是我们应当学习的。对张衡的成功,你有哪些感悟呢?请联系生活,谈谈自己的观点。300字左右。
三年模拟练
一、(2021辽宁大连高三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20分)
(班)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
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具言固所著述意。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固又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固以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汉书》。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修呼韩邪故事,朝见天子,请大使。宪上遣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诏以谴责兢,抵主者吏罪。
论曰:司马迁、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载籍之作,大义粲然著矣。议者咸称二子有良史之才。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①,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②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彪、固讥迁,以为是非颇谬于圣人。然其论议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固伤迁博物洽闻,不能以智免极刑;然亦身陷大戮,智及之而不能守之。呜呼,古人所以致论于目睫也!
(选自《后汉书·班彪列传》,有删改)
[注] ①抑抗:缩小与夸张。②亹(wěi)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文化常识看,句中的“永平”“建初”等年号表示时间,所以“固自永平中始”与“至建初中”后都应该断开。
B.从句意看,“潜精积思二十余年”是“诏”的具体内容,所以“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是一个意思完整的句子。
C.从语法角度分析,“重”是形容词用作动词,作“当世”的谓语,与“其书”构成动宾结构,故“其书”后要断开。
D.从句间关系看,“重其书”是“当世”“莫不讽诵焉”的原因,所以“莫不讽诵焉”前应断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尧:古人名,传说中的中国古代帝王。《史记》中记载其为“五帝”之一,是儒家推崇的圣明君主。
B.《汉书》: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C.宾客:古代同宗族出身的或投靠依附贵族、官僚并为其效命的门客,在本文中指窦氏的族人。
D.论:附在史传后面的评语,多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有时也是作者的讽喻或感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班固聪颖多才,年轻有为。他九岁时就能写文章、诵诗赋,长大后博览群书,不拘泥于一家学说,刚成年就向刘苍荐才并被采纳。
B.班固历经磨难,矢志修史。他因被人举报私修国史而遭牢狱之灾;被班超营救澄清冤情后,又被皇帝派到校书部继续著书。
C.班固潜心著述,享誉当世。他追忆叙述帝王的功德,私下里撰写他们的本纪,人们称赞他与司马迁都有优秀的史官的才能。
D.班固治家无方,牵连被害。班固疏于管教家人,因奴仆醉酒冒犯种兢而被其怀恨在心,后来遭到种兢挟私报复,死在狱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具言固所著述意。
(2)会南匈奴掩破北庭,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
5.()请结合本文内容,简要概括《汉书》的优点和不足。(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9分)
皇甫规字威明,安定朝那人也。祖父棱,度辽将军。父旗,扶风都尉。永和六年,西羌大寇三辅,围安定,征西将军马贤将诸郡兵击之,不能克。规虽在布衣,见贤不恤军事,审其必败,乃上书言状。寻而贤果为羌所没。郡将知规有兵略,乃命为功曹,使率甲士八百,与羌交战,斩首数级,贼遂退却。举规上计掾。其后羌众大合,攻烧陇西,朝廷患之。规乃上疏求乞自效,时帝不能用。冲、质之间,梁太后临朝,规举贤良方正。对策曰:“今大将军梁冀、河南尹不疑,处周、邵之任,为社稷之镇,加与王室世为姻族,今日立号虽尊可也,实宜增修谦节,辅以儒术,省去游娱不急之务,割减庐第无益之饰。”梁冀忿其刺己,以规为下第,拜郎中。托疾免归,州郡承冀旨,几陷死者再三。遂以《诗》《易》教授,门徒三百余人,积十四年。后梁冀被诛,旬月之间,礼命五至,皆不就。时太山贼叔孙无忌侵乱郡县,中郎将宗资讨之未服。公车特征规,拜太山太守。规到官,广设方略,寇贼悉平。规出身数年,持节为将,拥众立功,还督乡里,既无它私惠,而多所举奏,又恶绝宦官,不与交通,于是中外并怨,遂共诬规货赂群羌,令其文降。天子玺书诮让相属。规惧不免,上疏自讼。征拜度辽将军,至营数月,上书荐中郎将张奂以自代。曰:“臣闻人无常俗,而政有治乱;兵无强弱,而将有能否。伏见中郎将张奂,才略兼优。宜正元帅,以从众望。若犹谓愚臣宜充军事者,愿乞冗官,以为奂副。”朝庭从之,以奂代为度辽将军,规为使匈奴中郎将。在事数岁,北边威服。永康元年,征为尚书。迁规弘农太守,封寿成亭侯,邑二百户,让封不受。再转为护羌校尉。熹平三年,以疾召还,未至,卒于穀城,年七十一。论曰:孔子称“其言之不怍,则其为之也难”。察皇甫规之言其心不怍哉夫其审己则干禄见贤则委位故干禄不为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察皇甫规之言/其心不怍哉/夫其审己则干禄/见贤则委位/故干禄不为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
B.察皇甫规之言其/心不怍哉/夫其审己则干禄/见贤则委位/故干禄不为/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
C.察皇甫规之言其/心不怍哉/夫其审己则干禄/见贤则委位/故干禄不为/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
D.察皇甫规之言/其心不怍哉/夫其审己则干禄/见贤则委位/故干禄不为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疏”,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臣民向朝廷言事可以分为“上书”“上疏”“上封事”三类。
B.“对策”,汉代试士,将设问写在简策上,应试者因其所问而作答,称为“对策”。
C.“公车”,汉代官署名,为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负责为朝廷官员配备车马等事务。
D.“玺书”,古代用印章封记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皇甫规颇有谋略,骁勇善战。皇甫规率兵八百,大战羌人,使其退却。中郎将宗资讨伐叔孙无忌无果,皇甫规任太山太守,多用计谋,平定贼人。
B.皇甫规敢于直言,不畏权贵。他进言大将军梁冀、河南尹不疑应提高修养,谦虚节俭,因此得罪梁冀,被罢免官职。
C.皇甫规为人磊落,推举贤能。他任度辽将军数月后,认为张奂才能与谋略兼而有之,向朝廷举荐张奂为正将,自己甘愿做副手。
D.皇甫规刚者易折,饱受陷害。他为将多年,军功赫赫,但为人刚直,检举揭发了很多人,不愿与宦官交往,受到众人的诬陷打压。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规虽在布衣,见贤不恤军事,审其必败,乃上书言状。
(2)于是中外并怨,遂共诬规货赂群羌,令其文降。
五年高考练
文言文阅读之识记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
(2021全国甲,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9分)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帝以问寇准,准曰:“不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帝曰:“卿姑断其可否,勿问其人也。”准曰:“臣欲得献策之人,斩以衅鼓,然后北伐耳!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敌当自遁;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所在人心崩溃,敌乘胜深入,天下可复保耶?”帝意乃决,因问准曰:“今虏骑驰突,而天雄军实为重镇,万一陷没,则河朔皆虏境也。孰为可守?”准以王钦若荐,且曰:“宜速召面谕,授敕俾行。”钦若至,未及有言,准遽曰:“主上亲征,非臣子辞难之日,参政为国柄臣,当体此意。”钦若惊惧不敢辞。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同其母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获其辎重。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挞览与契丹主及其母合众攻定州,宋兵拒于唐河,击其游骑。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而还。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B.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C.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D.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衅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在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
B.庙社,庙指宗庙,社指社稷,庙社在古代常用来借指国家朝廷。
C.闰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
D.辎重,文中指行军时随军运载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军用物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契丹军队南侵宋朝,面对强敌,寇准坚决反对退避内地,提出应当严惩主张避战的大臣,并力促皇上御驾亲征。
B.寇准举荐主张避战的王钦若镇守天雄军,并告诫钦若:皇上决定亲征,臣子不可辜负圣意。钦若惊惧不敢推辞。
C.契丹军队屡次侵犯宋朝,先攻威虏、顺安军,又攻北平砦及保州,而后又合兵攻定州,均遭到宋军迎头痛击。
D.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2)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
答案全解全析
13 张衡传
基础过关练
一、通假字
圆 圆形
二、一词多义
1.①征召 ②应验
2.①连缀 ②同“嘱”,嘱托 ③隶属,管 ④类,等辈
3.①就职、赴任 ②接近、靠近 ③登上
三、古今异义
1.方向、方位。
2.指官吏初到任。
四、词类活用
意动用法,以……为奇
五、特殊句式
1.特殊句式:判断句,“也”表判断。
译文: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2.特殊句式:被动句,无标志。
译文:(被)举为孝廉,没有去(应荐)。
3.特殊句式:被动句,无标志。
译文:屡次(被)公府征召,不去就职。
4.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应为“未有之也”。
译文:从书籍文献所记录的内容来看,从来没有这件事。
5.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应为“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
译文:(外表)用篆字和山龟鸟兽的图形装饰。
6.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应为“以事验之”。
译文:用事实来检验。
7.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应为“于三辅游”。
译文:在三辅一带游学。
8.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应为“虽才于世高”。
译文:虽然才能比世人高。
9.特殊句式:省略句兼状语后置句,应为“果(于)陇西地震”。
译文:果然在陇西发生地震。
六、文化常识
1.√
2.✕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3.✕ “由中央官员向地方”错,应是“由地方官向中央”。
4.√
5.✕ 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也指长安和洛阳。
6.√
七、微写作
【写作指导】
材料要求结合张衡的成功并联系生活,来阐述自己的感悟,这样必须先立足课文把握张衡这一人物的优秀品质,比如博学多才、从容淡泊、品德高尚等,然后联系生活来阐述。写作时,可以选取其中的一点来展开,也可以综合多点来阐述。此外,还要注意字数的要求。
三年模拟练
1.C A.“固自永平中始”与“至建初中”分别作“受诏”和“乃成”的状语,其后不能断开。B.“受诏”应与前面的时间状语“固自永平中始”一起构成一个意思完整的句子;“潜精积思二十余年”意思完整,为单独的一句话。D.“学者”是“莫不讽诵焉”的主语,应在“学者”前断开。
2.C “同宗族出身的”和“在本文中指窦氏的族人”错,宾客指汉代时投靠在贵族、官僚、豪强门下的一种非同宗的依附者。
3.C 根据原文“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可知,“追忆叙述帝王的功德,私下里撰写他们的本纪”是当时的“史臣”的做法。
4.答案 (1)班固的弟弟班超担心班固被郡吏审核拷问,而他自己不能申辩清楚,便疾驰赶到朝廷上书,详细说明班固著书的意图。
(2)适逢南匈奴攻破北匈奴所在地,班固听说他们发生内乱,便带领骑兵返回。等到窦宪败亡后,班固首先获罪被免官。
解析 (1)为……所……:表被动。诣:到。具:详细。
(2)会:适逢。掩破:攻破。引:带领。坐:获罪。
5.答案 优点:①补录缺失,对前代历史进行了详细记录;②极有文采,叙事详尽又有条理。
不足:《汉书》中的评价有失偏颇,轻视仁义和气节。
解析 答题时,应先通读全文,找出阐述《汉书》的特点或对其进行评价的内容,再进行概括。根据“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汉书》”可知,《汉书》补录缺失,对前代历史进行了详细记录;根据“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可知,《汉书》文辞华美,叙事详尽,内容丰富,详略得体;根据“然其论议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可知,《汉书》中的评价有失偏颇,轻视仁义和气节。
[参考译文]
班固字孟坚。九岁时,能写文章,背诵诗和赋,等到他长大后,就博览并贯通书籍。他所掌握的学问不是向固定的老师学的,不拘泥于章节字句的解释,掌握文章大意就行了。
永平初年,东平王刘苍凭借天子至亲的身份担任骠骑将军的职务辅佐朝政,广纳贤才,延请英雄。当时班固才二十岁,上书游说刘苍,推荐了桓梁、晋冯等人,刘苍采纳了他的建议。父亲班彪去世后,班固回到故乡。班固因为班彪续写的前代历史不详细,就专心钻研,想完成班彪的事业。不久有人给显宗上书,举报班固私自修改撰写国史,天子下诏书给班固所在郡的郡守,将班固逮捕拘囚到京兆狱中,将他家中的书籍全部取走。班固的弟弟班超担心班固被郡吏审核拷问,而他自己不能申辩清楚,便疾驰赶到朝廷上书,详细说明班固著书的意图。显宗对此感到十分惊奇,下诏让班固到校书部,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同完成《世祖本纪》。(班固)晋升为郎。班固又创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进献给皇帝。皇帝于是又让他继续完成以前所撰写的书。班固认为汉朝承继帝尧的气运,以此建立帝王功业,到了六代,史官便追忆叙述他们的功劳和恩德,私下里创作本纪,编写在百王的末尾,排在秦始皇、项羽之列,太初之后,就空缺不再记录,班固因而探寻史料撰写前记,汇集听到的内容,把这些编为《汉书》。班固从永平年间开始接受诏令,专心钻研二十多年,到建初年间才完成。当时的人非常重视他的书,学者们没有不朗读背诵它的。永元初年,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任命班固为中护军,参与谋议。北单于听说汉军出动,派遣使者到居延塞,想遵循呼韩邪从前和亲的做法,朝见天子,请派大使。窦宪上书派遣班固代行中郎将事,率领数百名骑兵与匈奴使者一起出居延塞迎接北单于。适逢南匈奴攻破北匈奴所在地,班固听说他们发生内乱,便带领骑兵返回。等到窦宪败亡后,班固首先获罪被免官。班固不教导他的儿子们,他的儿子们多不遵守法令制度,官吏和百姓以之为苦。当初,洛阳令种兢曾经出行,班固的奴仆冒犯种兢的车马,差役捶击呵斥奴仆,奴仆醉酒谩骂种兢,种兢大怒,(因)畏惧窦宪而不敢发作,怀恨在心。等到窦氏门客都被逮捕拷问之时,种兢趁此机会逮捕拘囚了班固,班固于是死在狱中。时年六十一岁。天子下诏谴责种兢,把种兢作为主谋的官吏来治罪。
评论说:司马迁、班固父子,他们所写的史书著作,重要的旨意都清楚明白。评论的人都称他们有优秀的史官的才能。司马迁文辞简洁、恳切而叙事准确,班固文辞丰富而叙事详尽。就像班固叙述事情,不毁誉过当,不缩小夸张,丰富而不杂乱,详细而有条理,使人读起来不知疲倦,他能够成就名声确实是应该的啊!班彪、班固讽刺司马迁,认为他的是非认识有悖于圣人。但是他们的论议常常摈斥为坚守气节而死的人,否定公正刚直的行为,而不叙述杀身成仁这样具有美德的事,那么轻视仁义、轻视坚守气节就更加严重了。班固感伤司马迁见多识广、博闻多识,却不能凭借智慧避免被处以最残酷的刑罚;然而班固自己也身受杀戮,他的智慧可以说比得上司马迁却依然不能保持它。唉,这就是古人对眼睛看不到睫毛而发表议论的原因啊!
6.A “皇甫规之言”是“察”的宾语,“其心”是“不怍哉”的主语,“其心”前应断开,排除B、C两项。“功成于戎狄”和“身全于邦家”为对称结构,两者之间应断开,排除D项。综上分析可知,应选A。
7.C “负责为朝廷官员配备车马等事务”错,“公车”掌管宫殿司马门的警卫,且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8.B “被罢免官职”错。阅读原文可知,皇甫规是托病辞官回家的。
9.答案 (1)皇甫规虽然是平民,但发现马贤不忧心这次战事,知道他一定会失败,就向朝廷上书说明情况。
(2)于是朝廷内外的人都怨恨他,就一同诬陷皇甫规用财物贿赂众羌人,让他们表面投降。
解析 (1)布衣:平民。恤:担忧、忧虑。
(2)中外:朝廷内外的人。文降:表面投降。
[参考译文]
皇甫规,字威明,是安定郡朝那县人。祖父皇甫棱曾任度辽将军。父亲皇甫旗曾任扶风都尉。永和六年,西羌大举侵犯三辅,包围了安定,征西将军马贤统率各郡军队攻打羌人,没有取胜。皇甫规虽然是平民,但发现马贤不忧心这次战事,知道他一定会失败,就向朝廷上书说明情况。不久马贤果然被羌人杀死。郡将知道皇甫规有用兵的谋略,就命他担任功曹,派他率领八百名披甲兵士,同羌人交战,皇甫规斩杀了好几个敌人,贼寇于是撤退。皇甫规被举荐担任上计掾。后来,羌兵大集合,攻击烧掠陇西,朝廷对这件事感到忧虑。皇甫规就上疏朝廷,请求让自己报效国家,当时皇帝没能任用他。冲帝、质帝年间,梁太后主持朝政,皇甫规以贤良方正被举荐。他在对答策问时说道:“如今大将军梁冀、河南尹不疑,担负着周公、邵公一般的重任,是镇守国家的大臣,加上与王室世代联姻,现在他们的封号虽然尊贵也还适宜,但实在应当提高修养,谦虚节俭,用儒家的学术从旁帮助,废除游玩、戏乐之类不急的事务,减少房屋无益的装饰。”梁冀怨恨皇甫规讽刺自己,于是把皇甫规判为下等,任命他为郎中。皇甫规托病辞官回家,州郡官员迎合梁冀的心意,几次差点把他害死。于是皇甫规用《诗》《易》教授学生,学生有三百多人,前后共十四年。后来梁冀被诛杀,一月之内,朝廷的礼聘和任命五次下达,他都不赴任。当时太山的贼人叔孙无忌侵犯扰乱郡县,中郎将宗资讨伐贼人但没能平定他们。公车特地征召皇甫规,任命他为太山太守。皇甫规到任后,广泛施展策略,贼人全都被平定。皇甫规担任官职多年,手持朝廷符节担任大将,统率大军建立功业,回到故乡督察军政,既没有给别人什么私人恩惠,又检举揭发了很多人,并且极度厌恶宦官,不与他们交往。于是朝廷内外的人都怨恨他,就一同诬陷皇甫规用财物贿赂众羌人,让他们表面投降。皇帝接连不断地下诏书,责备皇甫规。皇甫规担心不能免去灾祸,上疏自我申辩。后来皇甫规被征任为度辽将军,他到军营几个月后,向皇帝上书,推荐中郎将张奂来代替自己。他说:“我听说人没有长久不变的风俗,但政局有安定动乱之分;军队没有强弱差别,但将领有才能高低之别。我观察中郎将张奂,才能谋略都很优异,应该让他担任主帅,来顺从人们的希望。朝廷如果还认为我适宜担任军事上的职务,我希望求得一个闲职,来做张奂的副手。”朝廷接受了他的请求,用张奂代替他担任度辽将军,让皇甫规担任使匈奴中郎将。皇甫规在任数年,北方边境都畏惧不敢生事。永康元年,被征召为尚书。后转任弘农太守,封为寿成亭侯,食邑二百户,皇甫规推辞封赏不接受。后又转任护羌校尉。熹平三年,皇甫规因多病被召还,没有到达,在穀城去世,终年七十一岁。评论说:孔子说“一个人说话不惭愧,那他做起事来就不容易”。考察皇甫规说的话,他的心中不惭愧呀!他审视了自己觉得有能力,就去追求官职;看到更贤能的人,就把职位让给他。所以他追求官职不是贪心,而让出官职也不是为了求得谦虚的名声;称赞自己不担心被怀疑是自夸,让位给他人也不担心被人说成送人情。因此他能够在征讨戎狄时建立功业,并能在国家多事时保全自身。
五年高考练
1.C “契丹大举入寇”中,“契丹”作主语,“入寇”是动词,作谓语,该句子结构完整,其前后应断开,由此可排除A、D两项。“王钦若临江人”属于无判断词的判断句式,“王钦若”后应断开,“临江人”后也应断开,由此可排除B项。故选C。
2.C “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错误,自唐以后,根据二十四节气,以无中气之月为闰月,这个没有中气的农历月份就被称作上一个月的闰月。
3D “主动提出议和”错误,由原文“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可知,主动提出议和的是契丹,而非宋朝皇帝。
4.答案 (1)常常纵使游动骑兵抢劫掠夺,稍稍失利就撤退,来回游荡没有斗志。
(2)如果想要货物钱财,汉朝曾赐给匈奴单于玉帛,有先例,应当答应他们。
解析 (1)每:常常。辄:就。引去:撤退。
(2)若:假如,如果。故事:先例。宜:应该,应当。
[参考译文]
九月,契丹大肆入侵。当时因胡虏深入中原,朝廷内外大为震惊,真宗召集群臣询问策略,临江人王钦若请真宗驾幸金陵,阆州人陈尧叟请真宗驾幸成都。真宗以此事问寇准,寇准说:“不知道是谁给陛下谋划的这两个方案?”真宗说:“你姑且判断可否施行,不要问是谁提出的方案。”寇准说:“臣想得到进献计策的人,将其斩首后以血衅鼓,然后北伐!陛下神明威武,文臣武将协和,如果大驾亲征,敌人自当遁逃;不然的话,出奇兵来扰乱敌人的计谋,坚守要塞来使敌人的军队疲劳,彼劳我逸的形势,我方必操胜券无疑。为什么舍弃宗庙社稷,想要驾幸楚、蜀二地?这将使人心崩溃,敌人会乘胜深入内地,天下还可以保有吗!”真宗决心已定,于是问寇准说:“现在胡虏骑兵急驰南下,而天雄军驻地实为重镇,万一陷落,那么河朔之间全都会变成胡虏的国境。谁可以担任守卫?”寇准推荐王钦若,并且说:“应速召王钦若当面下达命令,授职使行。”王钦若入朝后,还未来得及讲话,寇准便急忙说:“主上决定亲征,不是臣子辞赴国难的时候,参知政事是执掌国柄的大臣,应当体会这一意图。”王钦若在惊惧之下,不敢推辞。闰九月乙亥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兼任天雄军节度使兼都部署。契丹主耶律隆绪同他的母亲萧太后派遣他们的统军顺国王萧挞览进攻威虏、顺安二军,天雄、威虏、顺安三路都部署的大军击败他,斩杀萧挞览的副将,并缴获他的辎重。契丹军又进攻北平砦及保州,又被守州寨的宋军击败。萧挞览与契丹主及萧太后合兵进攻定州,宋兵拒敌于唐河,袭击契丹的游动骑兵。契丹于是驻兵于阳城淀,号称有二十万大军,常常纵使游动骑兵抢劫掠夺,稍稍失利就撤退,来回游荡没有斗志。这时,原宋军将领王继忠向契丹谈和好的利益,契丹认为是这样,派遣李兴议和。真宗皇帝说:“朕岂是想穷兵黩武,只想停战,如答应通使和好,即当派遣使臣。”冬天十月,派遣曹利用到契丹的军营。十二月庚辰日,契丹使臣韩杞持国书与曹利用俱来澶渊,请求订立盟约。曹利用说契丹想要得到关南地区的土地。真宗说:“所说的割地一事极无道理,如果必定要求,朕当决战!如果想要货物钱财,汉朝曾赐给匈奴单于玉帛,有先例,应当答应他们。”契丹还是企图得到关南,派遣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持国书前来再议,因真宗不予允许而离去。曹利用最后以每年赠予契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达成盟约后返还。
技法点拨
识记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三结合”
①结合课内学过的文言文的课下注释,由此向课外引申。
②结合资料,分门别类识记各类文化常识。
③结合文本内容,联系上下文语境理解判断。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五第四单元13 *宇宙的未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五第四单元13 *宇宙的未来测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微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13 张衡传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13 张衡传课后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下列黑体字注音,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13 张衡传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13 张衡传课后复习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