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湘教版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三高效优质课件PPT
- 3.1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第二课时)2021-2022学年湘教版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三高效优质课件 课件 4 次下载
- 3.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第一课时)2021-2022学年湘教版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三高效优质课件 课件 3 次下载
- 3.3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第一课时)2021-2022学年湘教版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三高效优质课件 课件 3 次下载
- 3.3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第二课时)2021-2022学年湘教版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三高效优质课件 课件 3 次下载
- 3.4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第一课时)2021-2022学年湘教版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三高效优质课件 课件 3 次下载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教课内容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教课内容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解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2、理解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意义,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3、说出生态安全的概念及表现。4、运用资料,说明生态安全的特点及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一、自然保护区设立的依据和意义(一)自然保护区的设立 自然保护区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广义的自然保护区是指受国家法律特殊保护的各种自然区域的总称,不仅包括自然保护区,还包括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遗迹地等各种保护地。 依据国务院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凡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 1.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2.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3.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 4.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5.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其他自然区域。
(二)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和级别 根据自然保护区内主要保护对象的不同,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一般分为三大类别九个类型。 其中,自然生态系统类保护区保护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和完整性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 野生生物类保护区以野生生物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为保护对象。 自然遗迹类保护区主要保护具有特殊意义的地质遗迹和古生物遗迹。
(三)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意义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以保护为主,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将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生产和旅游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主要意义体现如下: 第一,自然保护区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为子孙后代留下天然的“本底”。 第二,自然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庇护所、贮备地,保存了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以及它们的遗传基因和栖息地。 第三,自然保护区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自然保护区是理想的科学研究基地、宣传教育场所和生态旅游目的地。 第五,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优美的自然景观,可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是人类健康、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二、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生态安全是指国家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者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生态安全具有整体性、不可逆性和战略性。局部生态环境的破坏,可能导致区域性的甚至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受损的生态环境恢复正常的功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当生态环境遭受的破坏超过了其自身修复能力时,往往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生态安全与经济安全、军事安全和国防安全同样重要,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构筑生态安全空间格局的关键节点,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受到海水周期性浸淹的木本植物群落,是全球四大湿地生态系统中最具特色的一个。红树林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生境模式单一,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和敏感。泰国沿海(如下图)是红树林分布较广区域,下表为1980~2015年泰国红树林面积变化统计表(单位∶平方千米)。
5.泰国湾和安达曼海沿岸红树林面积变化的差异主要是由于( )A.红树林树种不同 B.人类开发强度不同C.受台风影响程度不同D.海域污染程度不同
6.泰国红树林的面积变化会使( )A.堤岸受风浪侵蚀加剧B.生物多样性持续减少C.沿海的海水养殖减少D.旅游业从业人数减少
7.保护红树林效果最显著的措施是( )A.退耕还湿,建立红树林保护区B.引进外来树种,扩大种植面积C.人工促淤,提高滩涂土壤肥力D.喷洒农药,减少红树林病虫害
(1) I 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 II 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 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 (2) 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 趋于固定。
图 8 图 9
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 上述景观在自 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 1995~2013 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 某科研团队调查 1 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 8 所示。图 9 示意毛乌素沙地 1995~2013 年气温、 降水的变化。 (1)分别简述图 8 所示 I、 Ⅱ 、 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 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2)说明毛乌素沙地 1995~2013 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
(3) 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 地表水减少。(4) 赞同。理由: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 450 毫米,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 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沙地景观最终消失。 反对。理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 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过度绿化(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蒸腾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
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 上述景观在自 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 1995~2013 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 某科研团队调查 1 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 8 所示。图 9 示意毛乌素沙地 1995~2013 年气温、 降水的变化。 (3)毛乌素沙地 1995~2013 年湖沼面积减小, 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 你是否赞同? 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1.自然保护区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保护区的名称、位置、面积、主要保护对象、生态学价值等内容。参考下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自然保护区,收集整理其基本信息,阐述该保护区的功能、作用和意义。
功能:保护、科研、旅游、宣传教育等。 作用与意义: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江河源头生态系统,保护好高原湿地,为高原特有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有利于保护青藏高原原始地貌和世界“第三极”自然景观;有利于促进源头地区和中下游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种质是指生物体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它往往存在于特定品种之中。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全世界已建成各类种质资源库500多座,收藏种质资源180多万份。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正是利用野生稻的雄性不育株,培育出籼型杂交稻,大面积提高了水稻产量,为我国和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但现在这些野生稻已难觅踪迹。2009年,我国第一座国家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正式投入运行。种质资源库可有效保存野生植物种子、植物离体材料、DNA、微生物菌株、动物种质资源等。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1)想一想,在现有条件下,我们应优先保存哪些种质资源? 应当优先保存濒临灭绝野生种质资源。 (2)议一议,建立种质资源库对保障我国生态安全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种质资源是生命延续和种族繁衍的保证,种质库为研究农作物的起源和进化、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
长江江豚俗称“江猪”,全身铅灰色或灰白色,体型较小,体长一般在1.2米左右,最长可达1.9米。寿命约20年,自然繁殖率低,有“水中大熊猫”“长江生态活化石”之称。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以洞庭湖、鄱阳湖以及长江干流为主。喜单独活动,有时也三五成群。食物以鱼虾为主。长江江豚的眼睛退化,一般是靠声呐来进行捕食和探路。长江江豚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人类活动的影响。据统计,现存于长江流域的江豚数量已经不足1000只。2017年5月9日,长江江豚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我国已建成多个国家及省、市级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如湖北石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洞庭湖市级自然保护区、江西鄱阳湖省级自然保护区。长江江豚的保护措施主要有迁地保护、就地保护、人工饲养繁殖等方式。目前来看,迁地保护是比较科学、合理的。湖北天鹅洲长江故道江豚保护区、安庆西江长江故道江豚保护区是主要的迁地保护区。
(1)从长江江豚种群特点和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长江江豚濒危的原因。 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小,又喜欢单独活动,自然繁育率低;同时遗传多样性小,难以适应环境变化,幼体成活率较低。而长江流域人类活动频繁,过度的渔业活动、长江航运业的迅猛发展、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以及长江水环境污染破坏了江豚赖以生存的水域环境,造成长江江豚濒危。
(2)在长江故道建立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的优势主要有哪些? 长江故道保存了与长江相似的生态环境,无论是从水质还是水生生物条件都满足长江江豚的需要;长江故道离现长江较近,迁地保护较为方便。
(3)为什么说建立不同级别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如国家及省、市级等,更有利于对长江江豚的保护? 长江江豚分布于长江流域,具有移动性,在不同的范围出现的频率是不同的,不同级别的保护区更有利于加强管理。在江豚密集出现的区域,如果设置低级的保护区,存在范围小、较破碎化的特点,难以实现较好的保护效果,同时管理协调上存在困难,而高级别的保护区可以扩大保护范围,加强内部管理。而在江豚出现频率较低的局部区域,小级别的保护区更有利于管理,占用空间较小,有利于协调区域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
位于辽宁大连旅顺口区西北方的渤海中的蛇岛,距陆地最近处约13千米,面积仅0.63平方千米,无人定居。岛上植被繁盛,生活有近2万条单一品种的蝮蛇,称为黑眉蝮蛇。蛇岛曾经与辽东半岛连在一起,距今1000多万年前,受地壳运动的影响,蛇岛从大陆的一部分变成了小岛屿,因而蝮蛇和其他动物一起被隔离在孤岛上。由于岛上没有淡水,大多数动物逐渐消亡,而蝮蛇凭借其极强的忍饥耐渴能力生存下来。蛇岛地处东北亚候鸟迁徙的路径上,每年都有一些小型鸟类在此逗留,补充食物和能量。它们就成了岛上蝮蛇唯一的外来食源。1980年,我国在此建立了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运用所学过的生物知识,说出蛇岛上的食物链构成。 2.蛇岛上无人定居,为什么还要设立自然保护区来保护剧毒的黑眉蝮蛇呢?
1.植物—昆虫—鸟雀—蝮蛇 2.黑眉蝮蛇是一种稀缺的毒蛇资源,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而岛上缺乏淡水与食物来源,生存环境恶劣,设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减少外来的干扰,有利于加强管理,改善蝮蛇生存环境。
我国某区域湿地面积较大,类型多样。有坑塘、水库、水田、盐场等人工湿地,也有苇田、潮间带(沿海滩涂)等天然湿地,湿地类型不同,功能不同。下表为1980年、1990年与21世纪初该区域主要湿地类型面积(单位:hm2)变化统计表。
1.据表可知,该区域( )A.坑塘、水库面积不断减少B.水田面积不断减少C.水库面积增速最快D.主要湿地类型总面积增加2.该区域人工湿地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区域土地资源开发B.围湖造田C.沿海泥沙淤积 D.建立盐场3.与1980年相比,21世纪初该区域( )A.生物多样性有所增加B.水鸟栖息地减少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D.天然湿地面积增加
D C B
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固定沙丘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 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①风速较大 ②蒸腾量较大 ③气温较高 ④降水较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 B.种草 C.栽灌木 D.自然演化
C B D
( 1)拦河闸通过拦截河流径流, 蓄水形成水库,提高水位增加势能;可以减小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从而使水电站发电量趋向稳定。
大宁河是长江的一级支流, 发源于重庆境内的大巴山南麓。 西溪河是大宁河的一条主要支流, 西溪河修建有三座引水式水电站。 引水式水电站促迚了当地经济发展, 也深刻地改变了当地流域的生态环境。 左图为大宁河流域图。 有关机构建议在西溪河山区设立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这可以有效的保护当地的鱼类资源。 引水式水电站通常在落差较大的河段, 建一条引水渠直接把水从上游引到下游来发电, 基本由拦河闸、 引水渠和发电厂房等组成, 右图为西溪河引水式水电站示意图。 ( 1)据图文资料, 分析引水式水电站修建拦河闸对发电的作用。
( 2)不利影响: 引水式水电站使AB河段流量减少甚至断流;该河段水生生态环境破坏, 河流水生生物被迫迁移,阻碍了鱼类的洄游通道;该河段地下水位降低,陆生植物生存环境恶化;该河段河床裸露,破坏了河流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 有利影响: 通过拦河闸蓄水、引水渠分流,可以减少AB河段的洪涝灾害。
大宁河是长江的一级支流, 发源于重庆境内的大巴山南麓。 西溪河是大宁河的一条主要支流, 西溪河修建有三座引水式水电站。 引水式水电站促迚了当地经济发展, 也深刻地改变了当地流域的生态环境。 左图为大宁河流域图。 有关机构建议在西溪河山区设立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这可以有效的保护当地的鱼类资源。 引水式水电站通常在落差较大的河段, 建一条引水渠直接把水从上游引到下游来发电, 基本由拦河闸、 引水渠和发电厂房等组成, 右图为西溪河引水式水电站示意图。 ( 2)评价西溪河引水式水电站建成后对A到B河段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完美版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程导入,自然保护区的概念,课堂小结,课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公开课课件ppt,文件包含3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练习解析版湘教版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3docx、3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练习原卷版湘教版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3docx、3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课件湘教版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3ppt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试讲课课件ppt,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