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诗三首-2022版语文必修2 人教版(新课标)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展开第二单元
7 *诗三首
基础过关练
(2020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立誓作出奋斗并找回自我的人物,既然他们没有为找回来的自我安排合适的去处,因而找回不久又走失了,而陶渊明不仅找回了自我,还找到了这个去处,那就是安静。
民众在乎轰动,陶渊明恰恰拒绝轰动;民众在乎故事,陶渊明又恰恰没有故事。于是他理所当然地处于民众的关注之外,也处于文人的关注之外。直到宋代,苏东坡发现了陶渊明的光彩,于是,陶渊明成了热门。由此可见,( )。陶渊明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再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
于是他写出了自己的归结性思考:“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大化”——一种无从阻遏,也无从更改的自然巨变,一种既造就了人类,又不理会人类的生灭过程,一种抚摩一切又放弃一切的从容和冷漠,成了陶渊明的思维起点。
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立誓找回自我并作出奋斗的人物,因为他们没有为找回来的自我安排合适的去处
B.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立誓作出奋斗并找回自我的人物,因为他们没有为找回来的自我安排合适的去处
C.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立誓作出奋斗并找回自我的人物,但是他们没有为找回来的自我安排合适的去处
D.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立誓找回自我并作出奋斗的人物,但是他们没有为找回来的自我安排合适的去处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文化上真正的高峰很可能被数百年之久朦胧在民众心间的云雾遮盖
B.文化上真正的高峰很可能被朦胧在民众心间的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
C.朦胧在民众心间的云雾很可能把文化上真正的高峰遮盖数百年之久
D.朦胧在民众心间的云雾很可能数百年之久地遮盖文化上真正的高峰
3.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班长,他牺——”小马话还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B.“好香的干菜,——听到了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的对面说。
C.“你买这本吧——这本比那本好。”
D.他们除了寄人篱下——流落他乡——悲愤自戕之外,也就没有别的结局了。
4.(2021湖南衡阳八中月考)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表达简明流畅,不超过65个字。
在陶诗中,最常用的形象有松树、菊花、鸟。松和菊都是耐寒的植物,它们能够抵抗风霜,保持自己的品格。一般说起来,陶渊明在用这两个意象时,它们象征的含义是比较固定的。但陶渊明在用鸟的形象时却与此不同:他说,“久在樊笼里”,那是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不自由的鸟,它被世界上很多事情约束;他说,“望云惭高鸟”,那是一只高飞的代表自由的鸟,它不受人世间种种事情的约束;他说,“飞鸟相与还”,那是一只找到归宿的鸟,正在飞回巢中。而且,陶渊明所用的鸟的形象到底是哪一种鸟?是燕子、喜鹊,还是乌鸦、麻雀?他都没有说。那是一种普遍的、概念中的鸟,而不是现实中特定的某一只鸟。这也是陶诗中鸟的形象的一个特色。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高洁,情感纯洁、美好的诗句是: , 。
(2)《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慨人生短暂的诗句是: , 。
(3)《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语句表明诗人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 , 。
(4)《短歌行》中,曹操以周公自比,表现自己想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诗句是: , 。
(5)《归园田居(其一)》中,“ , ”两句表明了诗人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6)《归园田居(其一)》中,“ , ”两句,写诗人认为奔波于官场,是误入了束缚人性的世俗之网。
(7)《归园田居(其一)》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诗人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句子是: , 。
6.微写作。
请根据所给开头写一段文字,要用到下列词语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要求:语意完整连贯,250字左右。
恬适 理想 绽放 自然
陶渊明,面对黑暗官场,选择了归园,
三年模拟练
一、(2021浙江温州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两首作品,完成1—2题。(9分)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一剪梅[注]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
1.()下列对这两首作品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涉江采芙蓉”是取首句为诗题;“一剪梅”是词牌名,规定了该词的形式。
B.“荷花”这一意象常象征着美好和高洁,“芙蓉”“红藕”均指荷花。
C.《涉江采芙蓉》中“漫浩浩”寓相思无尽之意,李词中两个“自”道出对不解人情的外物的怨怼。
D.《涉江采芙蓉》的“忧伤”一直到老,李词的“忧伤”无法消除,都极写忧伤之多。
2.()两首作品抒情方式有什么共同点?试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9分)
情 诗
曹 植
微阴翳阳景①,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②,处者歌式微③。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 ①阳景:日光。②黍离:即《黍离》,出自《诗经》,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表达亡国之痛。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③处者:指役夫家中的亲人。式微:即《式微》,出自《诗经》,是劝归之作,此处取其劝归之意。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薄云蔽日,清风吹衣,鱼游鸟飞,自然物象触动诗人敏感的心灵,引发他无尽的感怀。
B.时处乱世,徭役繁重,服役之人长期不得归家,诗歌以“眇眇”状服役之地荒僻邈远,又显人物内心的愁苦无助。
C.役夫出发时严霜凝结、前路茫茫,归家时白露已晞、苦尽甘来,物候变化中寓含着人物内心的悲喜变化。
D.九、十两句借典抒情,感怀深沉,“游者”和“处者”同心离居,一悲叹乱离,一殷切劝归,对举并写,倍显凄恻动人。
4.()三、四两句对诗歌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9分)
归园田居(其五)
陶渊明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①。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②。
漉③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④。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注] ①榛曲:草木丛生的小路。②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化用《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句意。③漉:这里指用布滤酒。④近局:近邻。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本诗写诗人独策归还享受自然,以及邀请近邻尽情欢饮的情景。
B.三、四两句化用《孟子·离娄上》中的句子,显示了诗人的生活情趣。
C.五到八句写饮酒场面,略显寒酸,只有自己酿的酒和一只鸡。
D.本诗呈现两段时间、两个空间,前四句写日暮之前、山路之上,后六句写从日暮到“天旭”、从“近局”到“室中”。
6.()这首诗与《归园田居(其一)》在思想情感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
答案全解全析
第二单元
7 *诗三首
基础过关练
1.D 画横线的句子存在两处语病:一是“立誓作出奋斗并找回自我”语序不当,应是“立誓找回自我并作出奋斗”;二是“既然……”中关联词使用错误,应将“既然”改为“但是”,和前一分句构成转折关系,不能改为“因为”,因为前后分句不构成因果关系。故选D。
2.B 结合上下文及选项内容分析可知,选项中的“文化上真正的高峰”指的是“陶渊明”;根据前文“陶渊明成了热门”以及后文“陶渊明信仰自然……”可知,括号内的句子应以“文化上真正的高峰”为陈述主体,据此可排除C、D两项。根据前文“直到宋代……”可知,此处应是强调“文化上真正的高峰”被遮盖时间之久,而不是强调“朦胧在民众心间的云雾”持续时间之久,据此可排除A项。故选B。
3.C A.标示话未说完。B.标示话题的转换。C.标示补充说明。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D.标示意思的递进。
4.答案 陶诗中最常用的形象有松树、菊花、鸟。松、菊形象的含义是比较固定的,鸟形象的含义是不固定的。鸟是一种普遍的、概念中的形象。
解析 先通读材料,然后分层,在此基础上提炼关键信息,注意字数限制。材料可分为四层,第一层为第一句,可得出关键信息“陶诗中最常用的形象有松树、菊花、鸟”;第二层为第二、三句,可得出关键信息“松、菊形象的含义是比较固定的”;第三层为“但陶渊明在用鸟的形象时却与此不同……正在飞回巢中”,可得出关键信息“陶诗中鸟形象的含义是不固定的”;第四层为“而且……一个特色”,可得出关键信息“陶诗中的鸟是一种普遍的、概念中的形象”。
5.答案 (1)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2)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3)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4)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5)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6)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7)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6.【写作指导】
先认真审题,确定扩展主体;然后明确题目所提供的情景,增加描写性内容,强化细节性特征,进行具体展现和合理扩展。本题限制性要求较多,要求以所给文字为开头,要用到四个词语和陶渊明的诗句,且要体现对陶渊明“选择了归园”的赞美,所以应综合运用引用、排比等手法,描绘田园之境,赞美归隐之乐。注意字数要求。
三年模拟练
1.C “道出对不解人情的外物的怨怼”错误。“花自飘零”,是说词人的青春像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词人的丈夫远行了,像悠悠江水一般东流而去。词人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正反映了她和丈夫真挚的爱情。
2.答案 ①均有直接抒情。《涉江采芙蓉》“忧伤以终老”,李词“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等直接抒发相思之苦。
②均借景抒情。《涉江采芙蓉》借芙蓉、兰泽等意象抒情,李词借红藕、玉簟等意象抒情。
③均借想象(虚写)抒情。《涉江采芙蓉》想象游子回望故乡;李词“雁字回时”,拟想雁足传书的情景。
④均借对写抒情。《涉江采芙蓉》一、二联写女子的相思,第三联写男子的相思,对写彼此的相思;李词“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设想,也是对写双方的相思。
⑤均借设问的方式,自问自答,抒发情感。
解析 题干中的“抒情方式”指出了答题的方向,要求用有关抒情方式的术语来答题,且要找出两首作品在抒情方式上的共同点。如“忧伤”“思”“愁”等字眼是直抒胸臆;两首作品中都有写景的句子,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等等。
3.C “苦尽甘来”“悲喜变化”分析错误。诗中从“严霜结”到“白露晞”的物候变化,凸显了岁月的流逝,烘托了役夫久役他乡的悲苦心情。
4.答案 ①寓情于景,鱼儿在渌水中自在潜游,鸟儿在高天上振翅翱翔,它们自由自在,各得其所,这幕景象寄寓了诗人对自由的喜爱与憧憬。②反衬下文行役之人身不由己、有家难归的悲惨境遇,表达了诗人对他们命运的同情。
解析 题干要求分析三、四两句对诗歌情感抒发的“作用”,所以要运用术语,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内容方面,这是写景句,首先要想到与情景关系有关的术语,然后分析这两句诗的意思,以及诗句所体现的诗人的情感。“潜”表现了游鱼安然不惊的神态,“薄”写出了翔鸟高飞蓝天的快意,诗人的情感也与此有关。结构方面,要考虑诗句和前后内容的关联。下面的诗句主要写役夫久戍他乡、有家难归,这两句诗和下面的内容形成了对比,是反衬,诗人的情感是对役夫的同情。
5.C “五到八句写饮酒场面,略显寒酸,只有自己酿的酒和一只鸡”表述错误。这几句诗描画出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后的淳朴农家生活,看似寒酸,却将诗人潇洒自如、自得其乐的情态表现出来,令人读来丝毫不觉寒酸。
6.答案 相同之处:两首诗都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不同之处:①《归园田居(其五)》是以日暮之前直至天明的一段时间里的人物活动为题材,来表达诗人田园生活的欣然自得,全面深刻地再现出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景。
②《归园田居(其一)》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解析 标题即表明了两首诗的共同点——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不同点,《归园田居(其一)》主要是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而《归园田居(其五)》是以日暮之前直至天明的一段时间里的人物活动为题材,来表现诗人回归田园后的生活情境,表达诗人的欣然自得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