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朝阳区和平街一中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61988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北京朝阳区和平街一中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61988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北京朝阳区和平街一中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61988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北京朝阳区和平街一中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北京朝阳区和平街一中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科普阅读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60分)
1. 下列物理量中,以科学家安培的名字作为单位的是
A. 电流B. 电压C. 电阻D. 电功率
2. 如图所示,先后将不同材料接在电路的 A 、 B 两点间,闭合开关,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是
A. 干木条B. 铜丝C. 塑料棒D. 陶瓷棒
3. 每个装饰用的小彩灯两端电压不允许超过 10 V,问至少要串联多少个小彩灯,才能用家庭电路做供电电源?
A. 20 个B. 21 个C. 22 个D. 23 个
4. 一个轻质小球靠近带负电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吸引,则小球
A. 可能不带电B. 一定带负电C. 一定带正电D. 一定不带电
5. 小林做作业时,电灯突然变亮,其原因可能是
A. 电灯的实际电压变小B. 电灯的额定电压变大
C. 电灯的实际功率变大D. 电灯的额定功率变大
6. 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 S,灯 L1 和 L2 均发光。一段时间后,灯 L1 突然熄灭,L2 仍发光(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L1 断路,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
B. L1 断路,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大
C. L1 短路,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不变
D. L1 短路,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7. 请你想象一下,假如没有电流的热效应,下列设备还能工作的是
A. 微波炉B. 电烤箱C. 保险丝D. 电热毯
8. 如图是未连接完整的电路,若要求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左移动时,灯泡变亮。则下列接法符合要求的是
A. M 接 A,N 接 DB. M 接 B,N 接 C
C. M 接 A,N 接 BD. M 接 C,N 接 D
9. 生活中掌握一些安全用电常识很有必要,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 将断路器接在火线上
B. 用电器失火时,先用水灭火,再切断电源
C. 将湿衣服直接晾在输电线上
D. 发现有人触电时直接用手将触电者拉开
10. 下面关于电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多少的物理量
B. 用电器在相同的时间内消耗的电能越多,电功率越小
C. 串联的几只灯泡工作时,电阻大的灯泡的电功率大
D. 灯泡两端的电压不等于其额定电压时,消耗的电功率可以等于其额定功率
11.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阻值 R1>R2。闭合开关 S 后,电阻 R1 、 R2 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U1 、 U2,通过两个电阻的电流分别为 I1 、 I2。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I1I2C. U1>U2D. U1R2=R3),还有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开关、导线。他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闭合开关一段时间后,记录温度计 a 、 b 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过程及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此实验是通过 反映电流通过电阻时产生的热量多少。
(2)由实验现象可知,电流通过电阻时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 (选填“有关”或“无关”)。
(3)小明想探究“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是否有关”,他连接的电路如图丙所示。该电路 (选填“能”或“不能”)完成探究任务,原因是 。
35. 小明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选用的电源电压为 4.5 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2.5 V,电阻约为 5 Ω。
(1)闭合开关前,图甲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应位于 (选填“A”或“B”)端。
(2)闭合开关、滑片移动到某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要获得小灯泡额定功率的数据,滑片 P 应向 (选填“A”或“B”)端移动。
(3)改变滑片 P 的位置,获得多组对应的电压、电流值,绘制得如图丙所示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P额= W。
(4)小明打算增加个阻值为 R0 的电阻,用图 2 所示的电路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闭合开关,S 、 S1 移动滑片 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U1,保持滑片位置不动,只断开开关 S1 闭合开关 S2,记下电压表的示数为 U2,则小灯泡的电功率为 。(用已知字母表示)
36. 探究“电功率与电流、电压关系”实验时,选择的小灯泡是种类相同、规格不同的 L1“2.5伏 0.3安”、 L2“3.8伏 0.3安”,其他器材如图所示。
(1)请你说明“可以通过灯泡的亮度判断电功率的大小”的理由: 。
(2)小红设计图甲所示的实验方案,她能够探究的问题是 。
(3)小东设计如图乙所示的方案进行实验,把实验证据填入下面的表格中请你写出分析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
电压(伏)发光情况L1"2.5伏 0.3安"2.4暗L2"3.8伏 0.3安"3.6亮
37. 实验测量中所使用的电流表是由小量程电流表改装而成的,图 a 中 G 是满偏电流(即小量程电流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Ig=3 mA 的电流表,其电阻 Rg=10 Ω,给它并联一个电阻 R0 即可将它改装为一个量程为 0.6 A 的电流表(如图 b ),则 R0 的阻值为 Ω。(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字)
38. 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小亮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出实验电路图,并按电路图连接实验器材如图所示。已知电源两端电压为 6 V,且保持不变。
(1)小亮正确连接电路后,将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阻值,当电阻箱的阻值为 5 Ω 时,闭合开关 S,电流表的示数为 0.2 A,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Ω。
(2)在实验过程中,当改变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可使电阻箱两端电压保持 3 V 不变。当小亮将电阻箱的阻值由 10 Ω 调为 20 Ω 时,为保持电阻箱两端电压不变,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适当向 端移动。(选填“A”或“B”)
(3)当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为 30 Ω 时,小亮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电压表的示数始终大于 3 V,此时小亮应采取的措施是 。
39. 如图所示,一个带电球体 M 放在绝缘支架上,把系在绝缘丝线上的带电小球 N 先后挂在横杆上的 P1 和 P2 处。当小球 N 静止时,观察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通过观察发现:当小球 N 挂在 P1 时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于小球 N 挂在 P2 时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根据实验结果,写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 。
40. 在探究电功率跟电流、电压的关系实验中,小雯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
(1)此电路是用来探究电功率跟 的关系的,小雯是通过观察 来判断灯的功率大小,并通过比较两块电压表的示数,得出实验结论: 。
(2)帮助小雯重新设计一个电路来探究电功率跟另一因素的关系:应该添加的器材 ;在图乙虚框内画出你所设计的电路图。
五、科普阅读题(共1小题;共6分)
41. 最近,汽车不文明驾驶的现象成为社会热点。为了了解超速驾驶的危害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网上查阅了相关材料,部分内容如下:
材料 1 驾驶员的视野、动视力(驾驶人在驾车运行中的视力)等会随车速的变化而变化。当车速为 40 千米/时,一般驾驶员可看清前方 200 米内的物体;当车速为 100 千米/时,就只能看清 160 米内的物体了;超速行驶会使驾驶员视野变窄,视力减弱,对前方突然出现的险情难以有效处置。
材料 2 车辆的制动距离(从踩刹车直至车完全停止车辆所经过的路程)受车速影响。车速越快,制动距离越大,从而增大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 90 千米/时车速行驶的汽车为例,平均制动距离要达到 35 米左右。
材料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八十条:机动车在高速路上行驶,车速超过 100 公里/时,应当与同车道前车保持 100 米以上的距离,车速低于 100 千米/时,与同车道前车距离可以适当缩短,但最小距离不得少于 ⋯⋯。
材料 4 驾驶员正常情况下紧急刹车的反应时间为 0.2 秒到 0.4 秒。
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内容的填写:
(1)汽车驾驶员的视野、动视力(驾驶人在驾车运行中的视力)等会随车速的增大而 ,制动距离随着车速的增大而 。(均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若汽车驾驶员以 25 米/秒(合 90 千米/时)的速度行驶,与同车道前车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 米。
六、计算题(共2小题;共26分)
42.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 9 V 且保持不变,电流表的规格为“0﹣0.6 A”,电压表的规格为“0﹣15 V”,灯泡上标有“6 V3 W”和标有“15 Ω,1 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设灯丝电阻不变.
(1)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2)当电流表示数为 0.4 A 时,变阻器与灯泡消耗的电功率之比.
(3)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P,电流表、电压表示数的范围分别是多少.
43. 如图所示,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电阻 R1 的阻值为 20 Ω,电阻 R2 的阻值为 30 Ω,当闭合开关 S 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0.2 A。
(1)电源两端的电压 U;
(2)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P。
答案
第一部分
1. A
2. B
【解析】干木条属于绝缘体,所以,不能使小灯泡发光,故A错误;
铜丝是导电,能使小灯泡发光,故B正确;
塑料袋不易导电,属于绝缘体,不能使小灯泡发光,故C错误;
陶瓷棒不易导电,属于绝缘体,不能使小灯泡发光,故D错误。
3. C
4. A
【解析】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小球被吸引,由于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小球可能带正电也有可能不带电,由此分析可知只有A正确。
5. C
6. A
【解析】分析电路可知,灯泡 L1 和 L2 并联,电流表测量的是 L2 支路的电流,电压表与 L1 并联,测量的是 L1 两端的电压(电源电压或 L2 两端的电压)。L1 突然熄灭的原因若是被短路,则由并联电路一条支路短路所有支路也将被短路可知,灯泡 L2 也应被短路而不发光,所以C、D错误;L1 断路而熄灭,因为并联电路各支路间互不影响,所以 L2 支路的电压、电流都没有变化,即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
7. A
8. A
【解析】灯泡变亮,表明通过灯泡的电流变大,即电路中的电阻减小,故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左移动时,其接入的电阻是减小的,则滑片左侧的电阻丝应接入电路(即一定要接 A 接线柱),滑动变阻器采用“一上一下”的接法,故 M 接 A,N 接 D。
9. A
【解析】断路器接在火线上,当有人触电时断路器断开,人会脱离火线,故A正确;
发现家用电器失火时,为防止人间接接触火线发生触电事故,必须先切断电源,然后再救火,不能带电用水救火,故B错误;
湿衣服属于导体,将湿衣服晾在电线上,很有可能发生触电事故,故C错误;
发现有人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抢救伤员,故D错误。
10. C
11. C
12. C
13. C
14. D
15. A
【解析】当 R1 和 R2 串联时,I串=0.2 A,R串=R1+R2=UI串=U0.2 A,
当电路中只有 R1 时,I1=0.8 A,R1=UI1=U0.8 A,
∵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R2=R串−R1=U0.2 A−U0.8 A=3U0.8 A,
因此 R1R2=U0.8 A3U0.8 A=U0.8 A×0.8 A3U=13。
第二部分
16. B, D
【解析】石油、煤炭越用越少,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属于可再生能源。
17. B, C
【解析】A中没有明确的自变量;题中 M 、 N 的带电荷量并没有发生改变,D错。
18. B, C
19. B, D
【解析】由图可知 R1 、 R2 、 R3 的连接方式有以下几种可能:
① R1 和 R2 并联后,再和 R3 串联,此时流过 R3 的电流为 I=4 mA+10 mA=14 mA;
② R1 和 R3 并联后,再和 R2 串联,此时流过 R3 的电流为 I=10 mA−4 mA=6 mA;
③ R2 和 R3 并联后,再和 R1 串联,此时 R1 的电流应该大于 R2 的电流,而题目 R2 中电流是 10 mA,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故流过 R3 的电流可能是 6 mA 或 14 mA。
20. A, D
【解析】用带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 A 、 B 连接起来后,带正电的 A 吸引电子,带负电的电子可以沿金属棒从 B 向 A 移动,故C错误、D正确;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故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与电子的运动方向相反,即从 A 向 B,故A正确,B错误。
21. B, D
22. B, D
【解析】此实验中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电流不同,探究的是电流通过电阻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故A错误;
此实验中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电流不同,探究的是电流通过电阻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故B正确;
左侧电流大于右侧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左侧电阻产生热量多,左侧 U 形管中液面高,故C错误;
左侧电流大于右侧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左侧电阻产生热量多,左侧 U 形管中液面高,故D正确。
第三部分
23. 8678
【解析】 ×1000 的位置对应的数是 8,×100 的位置对应的数是 6,×10 的位置对应的数是 7,×1 的位置对应的数是 8,故是 8678 Ω。
24. V;A;V
25. 相同;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控制电流和时间相同
【解析】实验中为了便于比较两电阻丝放出热量的多少,应控制两瓶中煤油的质量相等;温度计的示数越高,表明吸热越多;由图可知,两电阻丝串联,则电流相同,通电时间 t 相同。
26. 串联;串联
27. 0.4 A;0.5 A;0.5 A.
【解析】由图可知,两灯并联,电流表 A1 测的是干路电流,A2 测的是通过 L2 支路的电流,A3 测的是通过 L1 支路的电流.
开关 S 闭合后,A1 的示数为 0.9 A,A3 的示数为 0.4 A,则干路电流 I 为 0.9 A,通过 L1 的电流 I1 是 0.4 A.
根据 I=I1+I2 得:I2=I−I1=0.9 A−0.4 A=0.5 A;
所以通过灯泡 L2 的电流是 0.5 A,A2 的示数为 0.5 A.
28. 5;2.5
【解析】图甲中定值电阻 R1 与电阻箱 R2 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的倒数为
1I=R1+R2U, ⋯⋯①
从乙图看出,当 R2=0 时,1I=2 A−1,代入①中得
2 A−1=R1U, ⋯⋯②
当 R2=10 Ω 时,1I=6 A−1,代入①中得
6 A−1=R1+10 ΩU, ⋯⋯③
解②③两式,得 R1=5 Ω,U=2.5 V。
第四部分
29. 9 V−U1
30. (1) C 、 F;
【解析】连接 A 和 B,将测通器的 m 连接在 D 上。当 n 连接 E 时小灯泡发光,则 ABDE 构成了同一根导线,形成通路,由此可以确定 CF 为同一根导线的两端;
(2) F。
【解析】由于已经确定 CF 是在同一根导线上,为了弄清另两根导线的两端,当连接 A 和 C 时,测通器的一端必须与 F 相连时,另一端只需接触一根导线就能将两根导线辨别开。当与 D 接触时,电灯能亮,说明 AD 是在同一根导线上的,若不能亮,说明 A 和 E 、 B 和 D 分别是在同一根导线上的。
31. (1) 一:探究电压与两金属片插入深度的关系,当两块金属片插入西红柿某一深度时,观察并记录电压表的示数;在同一位置,改变两块金属片插入的深度,再观察并记录电压表的示数。比较两次电压表示数的大小,分析与深度的关系。
二:探究电压与两金属片之间的距离的关系,让两块金属片相距一定的距离插入西红柿,记下插人的深度,观察并记录电压表的示数;改变两块金属片间的距离,仍插入相同的深度,再观察并记录电压表的示数。比较两次电压表示数的大小,分析与距离的关系。
(2) 分类回收等
32. (1) 导体长度
【解析】将鳄鱼夹从较长的镍铬合金丝的 A 端逐渐滑向 B 端时,电阻丝接入电路中的长度变短了,发现电流表示数逐渐增大,同时灯泡还渐变亮,这说明导体的电阻减小了,即电阻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2) 如图
【解析】实验中,可以将两个不同规格的灯泡 L1 和 L2 组成串联电路,此时通过两灯的电流是相同的,然后通过观察灯泡的亮度来验证小明的观点。
(3) 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
【解析】用大功率吹风机先对镍铬合金丝吹一段时间热风,再改用冷风挡对镍铬合金丝吹冷风,此时会改变导体的温度,根据电流表示数变化可以得出电阻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故小明所做的这一实验基于的假设是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
33. (1) 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2) 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3) 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4) 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解析】题目为动手实验题,需要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建议解析如下:
①按照题目要求测量出电源电压和身体不同部位的电流值,根据公式I=U/R计算出不同部位的电阻值并填入表格;
②分析数据得出人体的电阻范围,根据实验数据比较不同部位的电阻值;
③根据公式I=U/R计算出自己的安全电压;
④与其他小组交流,找出全班同学中的最小安全电压值
34. (1) 温度计的示数变化量
(2) 有关
(3) 不能;没有改变自变量电流的大小
35. (1) A
(2) B
(3) 1.25
(4) U2−U1R0
36. (1) 灯泡亮度由灯泡实际功率决定,灯泡实际功率越大,灯泡越亮,可以根据灯泡的亮暗比较灯泡电功率的大小
(2) 电功率跟电流的关系
(3) 电流相同时,电压越大,灯泡越亮,说明电功率越大
37. 0.05
【解析】当通过小量程电流表的电流为满偏电流时,
由 I=UR 可得,两端的电压:
Ug=IgRg=3×10−3 A×10 Ω=0.03 V;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通过 R0 的电流:
I0=I⋅Ig=0.6 A−3×10−3 A=0.597 A,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电阻 R0 的阻值:
R0=U0I0=0.03 V0.597 A≈0.05 Ω。
38. (1) 25
(2) A
(3) 换用阻值更大的滑动变阻器
39. 电荷间的作用力大小与电荷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解析】随着小球 N 距离带电球体 M 的距离在增大,发现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偏转的角度在减小,即其受到的作用力在减小,由此可以提出问题:电荷间的作用力大小与电荷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40. (1) 电压;灯泡的亮度;电流相同时,电压越大,电功率越大
(2) 电流表;
第五部分
41. (1) 减小;增大
(2) 45
第六部分
42. (1) 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12 欧姆.
【解析】由 P=U2R 可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RL=UL额2PL额=(6 V)23 W=12 Ω;
(2) 当电流表示数为 0.4 A 时,变阻器与灯泡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 7:8.
【解析】当电流:I=0.4 A 时,灯泡两端电压:
UL=IRL=0.4 A×12 Ω=4.8 V,
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UR=U−UL=9 V−4.8 V=4.2 V,
滑动变阻器与灯泡功率之比:PRPL=URIULI=4.2 V4.8 V=78;
(3) 电流表示数范围为 0.33 A∼0.5 A;电压表示数的范围为 3 V∼5 V.
【解析】由 P=UI 可知,灯泡额定电流:IL额=PL额UL额=3 W6 V=0.5 A,
电流表量程为 0−0.6 A,滑动变阻器运行的最大电流为 1 A,
则:电路最大电流:I最大=IL额=0.5 A,
此时电压表示数:U最小=U−UL=9 V−6 V=3 V;
当变阻器电阻最大时,电流表示数:I最小=URL+R滑=9 V12 Ω+15 Ω=13 A≈0.33 A,
此时电压表示数:U最大=I最小RR=13 A×15 Ω=5 V;
所以电流表示数范围为 0.33 A∼0.5 A;电压表示数的范围为 3 V∼5 V.
43. (1) 6 V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R1 与 R2 并联,电流表测通过 R2 支路的电流。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由 I=UR 可得,电源两端的电压:
U=I2R2=0.2 A×30 Ω=6 V。
(2) 3 W
【解析】通过 R1 支路的电流:
I1=UR1=6 V20 Ω=0.3 A,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干路电流:
I=I1+I2=0.3 A+0.2 A=0.5 A,
则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P=UI=6 V×0.5 A=3 W。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年北京朝阳区八十中学小红门分校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年北京朝阳区三帆中学朝阳学校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科普阅读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年北京朝阳区北京市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科普阅读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