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孔雀东南飞并序 同步习题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2022年)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62045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 孔雀东南飞并序 同步习题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2022年)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62045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 孔雀东南飞并序 同步习题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2022年)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62045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2 *孔雀东南飞并序课时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2 *孔雀东南飞并序课时作业,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 孔雀东南飞并序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可白公姥 白:告诉、禀告B.堂上启阿母 启:禀告C.却与小姑别 却:表转折,但是D.不堪母驱使 堪:胜任2.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箱帘六七十 B.郁郁登郡门C.徐徐更谓之 D.徒留无所施3.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多谢后世人 B.叶叶相交通C.二情同依依 D.可怜体无比4.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词类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自名为鸳鸯A.孔雀东南飞 B.头上玳瑁光C.手巾掩口啼 D.卿当日胜贵5.下列对《孔雀东南飞》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贱妾,旧时女子自称的谦辞,文中是刘兰芝的自称。“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中的“卿”,是古代表示亲热的称呼,文中是丈夫对妻子的爱称。B.古人成婚有许多习俗,如新婚当夜,男左女右共髻束发,称为结发。C.“黄昏”“夜半”“人定”“鸡鸣”四个词均为古代表示夜晚时段的名称,若按顺序排,应为“黄昏”“夜半”“人定”“鸡鸣”。D.初七及下九,指七月七日和每月的十九日。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祭织女以乞巧。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古代每月十九日,妇女常置酒欢聚,嬉戏娱乐。 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羽林郎[东汉]辛延年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银鞍何煜爚,翠盖空踟蹰。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写女子之美,采用了铺陈夸张手法;写反抗强暴,采取了巧妙的语言斗争艺术;结尾是喜剧性的戛然而止。B.本诗运用白描、夸张、比喻等多种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胡姬这一形象。C.本诗在情节上欲张先弛,撇开恶奴,描写胡姬,既为下文恶奴见之垂涎张本,亦为下文胡姬反抗调戏的紧张情节缓势。D.本篇写豪奴调戏胡姬时用了一连串的人物动作,即“过我”“就我”“贻我”“结我”,妙在全从胡姬眼中写出。(2)胡姬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7.阅读下面这首汉乐府,回答后面的问题。妇病行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①前一言。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②,行当折摇③,思复念之!”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从乞求与孤儿买饵④。对交啼泣,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探怀中钱持授交。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⑤!弃置勿复道。”【注】①丈人:古时男子的称呼,这里是病妇称她的丈夫。②笪笞:捶打。③折摇:夭折。④饵:糕饼之类。⑤行复尔耳:又将如此。尔,如此。(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诗歌截取生活片段开篇,引出下文病妇对丈夫的嘱咐。B.“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还没有说话,病妇便泪流满面,泪水里有生活的辛酸、疾病的折磨、对丈夫的不满。C.“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病妇临终的唯一牵挂是自己的孩子,希望丈夫不要让他们挨饿受冻,即便孩子有过错也不要打他们。D.诗歌人物形象鲜明,语言、行为、神态描写突出,真切动人,体现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2)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怨歌行①班婕妤新裂②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③夺炎热。弃捐④箧笥⑤中,恩情中道绝。【注】①选自《相和歌•楚调曲》。②新裂:是说刚从织机上扯下来。③飙(biāo):急风。④捐:抛弃。⑤箧笥(qiè sì):箱子。(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二句写纨扇素洁之美:从织机上新裁下来的一块齐国出产的精美丝绢,像霜雪一般鲜明皎洁。二句喻中套喻,暗示了少女出身名门,品质纯美,志节高尚。B.三、四句写纨扇制作之工。把这块名贵精美的丝绢裁制成绘有合欢图案的双面团扇,那团团的形状和皎洁的色泽,仿佛天上一轮圆的月亮,具有美丽的姿容。“明月”不仅比喻女子的光彩照人,同时也象征着她对团圆的热望。C.“出入”二句,以团扇借代女子,扇子可置于怀袖之中,天气炎热时可随时取出摇动,顿生微风,使人爽快,表现了女子的命运不能自主。D.最后两句借扇拟人,巧言宫怨之情。以秋扇见捐喻女子似玩物遭弃,新奇而警策,是前无古人的创造。(2)“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是怎样抒情的?请简要赏析。9.在学习《孔雀东南飞》时,同学们把它改编成了课本剧并进行表演,其中兰芝“举身赴清池”和仲卿“自挂东南枝”的情节以及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结尾,因舞台的限制,学生不能进行惟妙惟肖的表演,而这部分又是戏剧冲突的高潮部分。于是由一位同学在二胡演奏《化蝶》的背景音乐中用低缓、沉抑的语调来朗诵这一部分,另外两位同学采用虚拟的表演来象征刘、焦二人的殉情。“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朗诵结束后,接着出现画外音。(1)请你以“五字句”拟写一个对刘、焦爱情美好祝愿的画外音结束剧情。(2)请点评以上对课本剧结尾的处理方法。10.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鸟类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并以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承。在我国,①___________________,如鹤代表延年益寿,燕子是春天、爱情的象征,喜鹊是好运与福气的象征等。古往今来,鸟类更是众多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等诗句;②___________________,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等等;还有以鸟类为意象创作的各类文艺作品,如《天鹅湖》《孔雀东南飞》《百鸟朝凤》,③___________________。11.微写作。阅读下面《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一段文字,发挥联想和想象,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写一段表现刘兰芝内心独白的文字。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要求:①符合原文的内容和情景;②体现人物的个性特征;③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1.C【解析】却:动词,退下。2.A【解析】“帘”,同“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3.C【解析】“依依”古今义都是形容留恋,不忍分离。A项,“多谢”,古义:多多告诉。今义:客套话,表示感谢。B项,“交通”,古义:交相通达。今义:运输事业。D项,“可怜”,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4.B【解析】B项与例句均为名词作动词。A、C、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5.C【解析】正确的排序应为“黄昏”“人定”“夜半”“鸡鸣”。6.(1)B(2)①敢于反抗强暴凌辱:面对霍家豪奴,毫不畏惧。②头脑冷静,不慕富贵:她深知富贵者与贫贱人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坚决拒绝对方的调戏。③能言善辩,机智敏捷:据理力争,毫不妥协。【解析】(1)诗中刻画胡姬这一形象时没有运用比喻的手法。(2)【诗歌鉴赏】此诗描写的是一位卖酒的胡姬,义正词严而又委婉得体地拒绝了一位权贵家豪奴的调戏,谱写了一曲反抗强暴凌辱的赞歌。题为“羽林郎”,是以乐府旧题咏新事。首四句不仅交代了正反面人物及其矛盾冲突的性质,而且一语戳穿了所谓“羽林郎”不过是狗仗人势的豪门恶奴这一实质,从而揭示出题目的讽刺意味。“胡姬年十五”十句,极写胡姬的美貌俏丽。紧承上文“酒家胡”而言“胡姬”,自然而又连贯;情节上则是欲张先弛,撇开恶奴,描写胡姬,既为下文恶奴垂涎胡姬美色作铺垫,也为下文写胡姬反抗调戏的紧张情节缓势。这几句运用了白描、夸张等多种手法,从胡姬的年龄、所处环境、服装、首饰、发髻各方面着力铺陈、烘托胡姬的美貌艳丽,而又紧扣其“胡人”的民族风格,因而描写不流于一般。经过这段描写之后,诗人笔锋一转,改用第一人称,让女主人公直接控诉豪奴调戏妇女的无耻行径。“不意”十句是第三层:写豪奴对胡姬的垂涎和调戏。最后八句写胡姬的严词拒绝。胡姬面对倚仗权势的豪奴调戏,毫不怯懦。她不惜扯断红罗带,也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她义正词严地说道:“你们男人总是喜新厌旧,爱娶新妇;而我们女子却是看重旧情,忠于前夫的。”“人生”两句语气较上婉而弥厉,绵里藏针,有理有节。“多谢”一语双关,表面上是感谢,骨子里却含“谢绝”。这两句态度坚决而语气和婉,语含嘲讽而不失礼貌,且给读者留下了“言尽意不尽”的想象余地。7.(1)B(2)本诗通过写一个病妇的家庭悲剧,描绘了贫苦劳动人民在残酷的剥削压迫下的生活惨象,表达了诗人对下层人民命运的关注和同情。【解析】(1)“对丈夫的不满”无中生有。(2)【诗歌鉴赏】两汉时期土地兼并现象严重,造成了社会的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统治阶级挥金如土,穷奢极欲,而广大人民日趋贫困。到东汉末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像《妇病行》这样反映人民困苦的写实民歌。此诗分前后两大部分,前面一部分主要叙写病妇临终前对丈夫的嘱咐。开头四句先描述病妇嘱咐时的心情、神态。第一句开门见山地交代妇人贫病交加已有多年的情况,第二句叙写病妇自知不久就要离开人世,但又有割舍不下的事,所以要在临死前嘱咐丈夫。三、四两句生动地描绘出妇人“欲语泪先流”的情景。从结构上说,这两句为下面写病妇的嘱咐营造了悲剧性的气氛,并起到强调病妇嘱托的艺术效果。“属累君两三孤子”五句具体叙写病妇对丈夫的嘱咐。从“折摇”一词可以看出,病妇留下的孩子还很幼小;从病妇担心孤儿挨冻受饿和挨打,又可见病妇家境的贫困。正是这种家贫子小的悲惨现实,使得这位病妇在即将告别人世时仍牵肠挂肚。诗中“乱曰”这一部分叙写病妇死后丈夫和孤儿的情况。“抱时无衣,襦复无里”,照应前面“莫我儿饥且寒”的“寒”字,写孩子无衣御寒不能外出,所以“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父亲只得放下孩子,只身到集市上去。“塞牖”二字亦写出了这个家庭贫困的情景。短短四句,极其精练地描绘了病妇死后父子相依为命,凄苦狼狈的处境。接下来的七句叙述丈夫在路上遇到朋友,向其哭诉家中的窘况。“从乞求与孤儿买饵”,照应前面“莫我儿饥且寒”的“饥”字,说明丈夫为了使孩子免于饥饿而去集市买食物,可是心中还挂念着留在家里的孩子,所以才请“亲交”去代购。这进一步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关怀体贴和父子狼狈困窘的情形,增强了诗篇的悲剧气氛。诗歌最后五句写丈夫回到家中的所见所叹。“入门”两句描写了幼小的孩子在父亲进门前就哭闹着要妈妈抱,连喉咙都可能哭哑了的惨景。“徘徊空舍中”的“徘徊”二字,极其传神地刻画出丈夫面对这种惨状异常难过而又束手无策的复杂心情;“空舍中”三字,不仅点明了家徒四壁,空无一物的客观环境,而且还带有丈夫此时空虚孤凄的主观感情色彩。结尾两句是说:“要不了多久,孩子也要像他母亲一样死去,还是抛开这一切,不再提了吧。”这是父亲预料孤儿不幸命运的沉痛之辞,也是他无可奈何的慨叹之语,既把诗篇的悲剧气氛推向高潮,又使全诗余味深长。 8.(1)C(2)①运用象征的手法,“秋节”指秋天,也隐喻韶华已逝;“凉飙”象征另有新欢。②运用比喻的手法,作者用“炎热”比喻爱恋炽热。③运用语义双关的手法,团扇在夏季受主人宠爱,转瞬间秋季将临,凉风吹走了炎热,也就夺去了主人对自己的爱宠,暗指女子失去了宠爱,表达了女子担心好景不长、朝不虑夕的心理。【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C项,“以团扇借代女子”错误,在这里是用团扇比喻女子;“表现了女子的命运不能自主”错,应是表达了女子蒙受恩宠时的满足。(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由题目中的“怨”字可知,本诗表现的是一种悲愤之情。而“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表面上说的是扇子,实际上说的是女子。再联系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作答。“常恐”正说明喜中伏悲,居安思危;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乃是封建嫔妃的普遍心理状态。“秋节”隐喻韶华已逝;“凉飙”象征另有新欢;“炎热”比喻爱恋炽热;“夺炎热”意味着被夺去了宠爱,运用了双关的手法。9.【示例】(1)孔雀东南飞,一去不复回,诚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2)①用《化蝶》乐曲来移花接木,使这首诗很难在舞台上表现的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结尾得到了很好的处理。②放慢节奏,配乐朗诵如泣如诉,自然地将剧情推向高潮,让人情不自禁地沉浸在音乐里,忘情于故事中,达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艺术效果。【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准确、生动的能力。答题必须紧扣题干要求。回答第一问时,应先明确什么是画外音。“画外音”是影视等指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思考时注意题干中“对刘、焦爱情美好祝愿的画外音”和“五字句”这两点要求。回答第二问时,要抓住关键词“二胡演奏”“化蝶”“虚拟的表演”,二胡演奏本身就具有哀婉的特点,契合诗歌的情感基调;《化蝶》的情境与《孔雀东南飞》类似;虚拟的表演让抽象的情感直观化。10.【示例】①很多鸟都被赋予象征意义;②也有诸多和鸟儿有关的俗语;③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第①处,根据横线后语境“如鹤代表延年益寿,燕子是春天、爱情的象征”可知,此处应该是总结鸟的象征意义,根据横线前语境判断,陈述对象为“鸟”。第②处,根据横线后语境“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等等”可知,此处应填“也有诸多和鸟儿有关的俗语”之类的语句。第③处,首先根据位置判断此句为全文的总结句,整个文段是总分总的结构模式,此处也该照应开头的总结句“鸟类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并以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承”,再结合分说的内容可确定答案为“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11.略。【解析】写作指导:要注意“第一人称”“刘兰芝”“内心独白”等写作要求。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所写内容要着重体现刘兰芝内心的痛苦以及她对爱情的坚贞执着。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2 *孔雀东南飞并序当堂达标检测题,共5页。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2 *孔雀东南飞并序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2 *孔雀东南飞并序课时作业,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类,文言文阅读,语言表达,微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