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14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课时作业
展开A.当曾子的学生单居离向他询问是否果真“天圆地方”时,曾子一针见血地指出“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掩也。”
B.他引述孔子之语,把“天圆地方”说成是“天道曰圆,地道曰方,”即天所遵循的规律在性质上属于“圆”,转动不休;地遵循的规律在性质上则属于“方”,安谧静止。
C.蔡邕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宣夜说的处境:“宣夜之学,绝无师法。(《晋书·天文志》)”宣夜说被天文学家们所抛弃,是历史的必然。
D.文中提到的“辰极”,指的是北极星;“七曜”,指的是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五星在天空的运行,看上去很不规范。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此后的丁千多年的时间里,究竟是浑天说正确,还是盖天说合理,天文学界的争论一直车水马龙。
②福奇在出席美国国会听证会时警告美国人应该做好准备,与这种流行病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斗争。
③据医生介绍,有的家长明知道这种叫磁力珠的“益智玩具”的危险,还不置可否,买给了自己的孩子。
④专家认为,我们人类理解现状的难处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人类的傲慢,这种傲慢毫无根据却根深蒂固。
⑤从各国糟糕的政策反应来看,世界经济正在走向衰落,在这一次经济衰退面前,大萧条都会相形见绌。
A.②④⑤B.①②⑤C.②③④D.①③⑤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银河系,一个被天文学家称为“骨头”的由尘埃和气体组成的长卷须状的天体,可能从邻近的星体汲取生命能量,看上去非常年轻。
B.“日全食”发生当天,各大媒体的新闻记者和新闻采访车、天文学家和业余天文爱好者都放弃了休息,自始至终关注着这一天文奇观。
C.最近,天文学家们报告发现了一个独特的双星系统,这一对双星位于银河系之外,属于大麦哲伦星系范围,距离地球约16万光年左右。
D.我国发射的首颗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将显著增加我国大型科学卫星研制水平,实现我国在空间高能天体物理领域由地面观测向天地联合观测的跨越。
4.下列对《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很早就已经形成了,在盖天说之前,已有两种学说,一种是“天圆地方说”,一种是“宣夜说”。
B.盖天说是一个富有科学意义的理论学说,它找到了适合其模型的数学方法,能够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满足社会需求。
C.“浑盖之争”促成了一些重要成果的出现,如《太初历》的制订,“勾股定理”的形成,唐代的天文大地的测量等等。
D.像“浑盖之争”这种规模和深度的争论在世界文明史上绝无仅有,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严谨态度。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比拉彗星自1826年被命名后,一直在预计回归的年份准时出现。1846年比拉彗星形成了两颗小彗星________,并各自逐渐产生彗尾。这是人类第一次真切观测到彗星分裂的现象。然而,1852年比拉彗星如期回归后,两颗由它分裂而成的彗星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却从此失踪了。无论天文学家如何________地计算,无论世界各地的天文台和天文爱好者们如何________地寻找,全世界再没有人观测到比拉彗星。直至1872年11月27日,奇异的事情发生了,一场意外又异常壮丽的流星雨造访地球,从黄昏到黎明,天空中流星________,如焰火般盛放。据估计,这一夜可见的流星总数约16万颗,是一场真正的“流星暴雨”。而这天正是地球穿过原比拉彗星轨道的日期。天文学家们醒悟过来:分裂后的彗星已经碎解为颗粒尘埃,( )——人们终于发现了流星雨真正的成因。确实,大多数流星雨都与彗星瓦解或喷发的产物密切相关,至今天文学界已经证实有十多个颗粒尘埃流星群与彗星的轨道相合。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分道扬镳殚精竭虑苦心经营络绎不绝
B.一分为二精益求精煞费苦心川流不息
C.一分为二殚精竭虑苦心经营川流不息
D.分道扬镳精益求精煞费苦心络绎不绝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由它分裂而成的两颗彗星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的距离却从此失踪了。
B.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由它分裂而成的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的两颗彗星却从此失踪了。
C.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的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由它分裂而成的两颗彗星却从此失踪了。
D.由它分裂而成的两颗彗星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却从此失踪了。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正是由于地球碰上了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而出现这场流星雨
B.正是由于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碰上了地球而出现这场流星雨
C.这场流星雨正是因为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碰上了地球而出现
D.这场流星雨正是由于地球碰上了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而出现
6.下面的语段在语法、标点方面共存在四处错误,请找出并修改。
①卫星观测数据显示,全球2000—2017年的新增绿化面积中,至少25%以上来自中国,中国对全球绿化增量的贡献比居全球首位;②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③库布齐沙漠植被恢复;④距北京仅有180公里的塞罕坝,通过人工种植形成了112万亩人工林海,大大降低了沙尘对京津的侵扰。⑤正因如此,2017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举行……⑥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能松懈,对沙尘暴为代表的沙尘天气的认知仍需深化。
7.请用“天文学”作为句子的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句意思。
推动自然科学发展和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最重要、最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是天文学。它是人类认识宇宙的科学,对其他门类的自然科学和技术进步有着巨大推动作用。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中国古代的天文
李政道
古代西方人的一种观念是“天圆地方”,我们老祖宗却认为“天圆地圆”,有黄道、赤道。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在其著作《天问》中引证天是圆的,地也是圆的。他说:“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九天是指坐标,就是昊天(东)、阳天(东南)、赤天(南)、朱天(西南)、成天(西)、幽天(西北)、玄天(北)、鸾天(东北)、钧天(中间向上),一共九个坐标位置。屈原说,如果天圆地平,就会相交,成“九天之际”。“安放安属?”相交的点放在哪里呢?“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地相交显然不合理。因此,天是圆的,地一定也是圆的。天如蛋壳,地如蛋黄,各自可转。所以中国古代天文就是赤道、黄道两个圆轨道。
他下面再问:天是圆形的,还是椭圆形的?
“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
其中东西是经度,南北是纬度。他问的是经度长一些,还是纬度长一些。实际上,地球的赤道直径与南北两极的距离相!差22千米,屈原当然没有求出来,不过他这种解析问题的能力;及有关夭圆地圆的推测淑令人佩服。
《周礼》说:“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璧的外围是圆的,中间有圆孔,代表天。可是,为什么天中有礼?琮的形状更奇怪了,外面是方的,中间也有一个圆孔穿过去。外边为什么是方的?为什么璧代表天,琮代表地?另外,商代还有一种玉器:叫璇玑,造型很像璧。璧、璇玑、琮,它们的关系是什么?《虞书·舜典》注疏:”璇,美玉也;巩为转运,径八尺,圆周二丈五尺强,王者正天文之器。”
璇玑是一个大的天文仪器。我们今天看到的璇玑玉器,直径仅约33厘米,可能是模型,是商代的文物。那么璇玑怎样做天丈仪器呢?
每颗恒星和行星,都要转圈,都各自沿着一个圆在走。但大的球面上有一点不动,就是天球面和地球的轴的相交点,叫做正极。我们可以设想,璇玑或璧、琮的前身可能是一个旋转式天文仪器,目的就是把这个旋转轴的指向定准于正极。怎样做到这个要求呢?
我的猜想是:假如要定准正极,一定要有一根长管。如果转盘的直径是8尺,那么管子的长度应约是转盘直径的2倍,这个管子对着正极。再做一个形状像璇玑的大盘子,边上有三个凹口,每一个凹口正好对着一个星。星在天空转,这个盘子随着星转,竹管是不动的。要定正极的位置,必须通过管子对着正极,然后让盘子随天转动,把三颗星的位置扣住。
竹管一定要和地固定,方法是用一些大石头把它绑起来。每块大石成方形,高约一尺。竹管四周均有大石块。这样造型的古代天文仪器就有两大部分:一是大璇玑那样的盘子,凹口对着星,随天上的星面转,代表天;一是这些大石块绑住的长竹管,跟地永恒,代表地。假如用很细的针在竹管一端开一个直径为2毫米的孔,管子长15尺左右,它测量正极分类的精确性能达到0.013度。
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在商朝时正极没有任何明显的星。人们为了纪念炎黄古代天文学的成功,就制作了璇玑这种小型玉器。后来,把璇玑变得更简单:一部分变成璧,竹管和外包的大石块就变成琮。因而“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选自《中国国家天文》创刊号,有删改)
(1)下列对古人“天圆地圆”观念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人很早就有天圆地圆的观念,如把天比作蛋壳,把地比作蛋黄,认为存在赤道和黄道两个圆形的轨道。
B.东西是经度,南北是纬度,经度与纬度哪个长一些呢?作者认为,这样提问本身就表明在屈原心目中天和地都是圆的。
C.璧为圆形,中有圆孔,代表天;琮为方形,中有圆孔,代表地。《周礼》所谓“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可为印证。
D.璧为圆形,可以代表天。可是,琮为方形,怎能代表地呢?作者认为,琮的方形是特意加上去的,起装饰作用。
(2)“后来,把璇玑变得更简单:一部分变成璧,竹管和外包的大石块就变成琮。”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
A.璇玑是一个大的天文仪器,璧和琮都是直接从这种天文仪器简化而来的。
B.由于璧和琮都是从璇玑简化而来的,所以都保留了观测天文现象的功能。
C.代表天的璧和代表地的琮,可能都是从玉器璇玑简化而来的。
D.今天所能见到的璧和琮,都是礼器和饰物,是由竹管和大石块简化而来的。
(3)下列对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的设想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根用来对准正极的长竹管,一个边上开有三个巴口的状如璇现的转盘,把这个转盘固定在长竹管上,这可能就是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
B.用一些方形大石块把一根长竹管固定在地上,把一个边上开有三个凹口的状如璇玑的转盘穿在长竹管上,这可能就是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
C.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大璇玑那样的边上开有三个凹口的大盘子;二是固定长竹管的一些方形大石块。
D.在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璇玑中,从直接观察天象的作用看,用来固定长竹管的那些方形大石块是必不可少的。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踏过平庸,一生为中国“天眼”燃尽
——追记“时代楷模”南仁东
新华社记者 陈芳 董瑞丰 刘宏宇
“天眼”之父南仁东,17日被追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4年,8000多个日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鹫,为崇山峻岭间的中国”天眼”燃尽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
“天眼”:一个国家的骄傲
“天眼”是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可以接收到百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它有着超高的灵敏度和巡天速度。与美国寻找地外文明研究所的“凤凰”计划相比,“天眼”可将类太阳星巡视目标扩大至少5倍。随着“天眼”落成,中国射电天文学“黄金期”正在开启,越来越多国际天文学专家加入中国主导的科研项目。
20多年前,这是一个异常大胆的计划。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不到30米。
1993年的日本东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在此召开。科学家们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
会后,南仁东极力主张中国科学家启动“天眼”项目。
南仁东曾在日本国立天文台担任客座教授,享受世界级别的科研条件和薪水。可他说:“我得回国。”
做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他扛起这个责任。这个当初没有多少人看好的梦想,也最终成为一个国家的骄傲。
为“天眼”燃烧20多年人生
从1994年到2005年,南仁东走遍了贵州大山里的上百个窝凼。乱石密布的喀斯特石山里,没有路,只能从石头缝间的灌木丛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挪过去。
一次,南仁东下窝凼时,瓢泼大雨从天而降。他曾亲眼见过窝凼里的泥石流,山洪裹着砂石,连人带树都能一起冲走。南仁东往嘴里塞了救心丸,连滚带爬回到垭口。
“有的大山里没有路,我们走的次数多了,才成了路。”“天眼”工程台址与观测基地系统总工程师朱博勤回忆,十几年下来,综合尺度规模、电磁波环境、生态环境、工程地质环境等因素,最终在391个备选洼地里选中了条件最适宜的大窝凼。
选址、论证、立项、建设,哪一步都不易。许多工人都记得,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为测量工程项目的误差,南仁东总会丢下饭碗就往工地上跑。
“发文章和研发科学重器比较,哪个对科技的实质进步更重要?我选择后者。”南仁东总是这样说。
“20多年来他只做这一件事。”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说,”天眼"项目就像为南仁东而生,也燃烧了他最后20多年的人生。
探索科学未知无止境
对待科学研究,南仁东无比严肃和严谨。“天眼”没有哪个环节能“忽悠”他,任何瑕疵在他那里都过不了关。
工程伊始,要建一个水窖,施工方送来设计图纸,他迅速标出几处错误打了回去。施工方惊讶极了:这个搞天文的科学家怎么还懂土建?
“南老师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他要吃透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学生甘恒谦说,“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是选择‘天眼’还是选择多活10年,他还是会选择‘天眼’。”
在南仁东看来,“天眼”建设不由经济利益驱动,而是源自人类的创造冲动和探索欲望。“如果将地球生命46亿年的历史压缩为一年,那么在这一年中的最后一分钟诞生了地球文明,而在最后一秒钟人类才摆脱地球的束缚进入广袤无垠的太空。”南仁东的心中,总是藏着许多诗意的构想。
“让美丽的夜空带我们踏过平庸。”这是他留给人世间的最后思考。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仁东响应科学家的建议,提出“天眼”项目的研发主张。
B.南仁东对“天眼”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要求,亲自把关。
C.“天眼”的快速落成,主要得益于众多国际天文学专家的参与。
D.“天眼”的建成使用,使中国进入了射电天文学的“黄金期”。
(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连用三个数字,表现南仁东长期专注于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并且贡献巨大。
B.文章按“天眼”的研发、建设过程和影响划分写作版块,串联小标题,构成递进关系。
C.文中引用南仁东的原话和他人的评价突出他朴实而高大的形象,且更真实、可信。
D.文章用“让美丽的夜空带我们踏过平庸”这样诗化的语言,表达了南仁东对理想的追求。
(3)南仁东身上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并分析。
10.微写作。
道尔顿发现色盲症,弗莱明发现青霉素,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法预防天花。正因为他们不仅抓住了机遇,而且有着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所以才有了这些科学发现。古今中外有许多科学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请仿照《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的形式,选择一位熟悉的科学家,为他写一段文字,介绍其经历和成就,体现其科学精神。不少于100字。
参考答案
1.D
【解析】A项,“指出”后加冒号。B项,“地道曰方”后的逗号使用错误,逗号应放在引号外。C项,括号和括号中的内容应放在引号外。
2.A
【解析】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不合语境。排除B、D两项。不置可否: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不合语境,应换成“不以为意”。排除C、D两项。
3.A
【解析】B项,主谓搭配不当,“新闻采访车”不能“放弃了休息”。C项,“约”与“左右”重复。D项,搭配不当,“增加”和“研制水平”不搭配。
4.D
【解析】“在世界文明史上绝无仅有”错误,原文是“这种规模和深度的争论即使在世界文明史上亦不多见”,“不多见”不等于“绝无仅有”。
5.(1)B;(2)B;(3)D
【解析】(1)①一分为二:原指事物一个分为两个;也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既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此处使用第一种意思。分道扬镳:分道而行,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各的前程或各干各的事情。语境是说比拉彗星分裂成了两颗小彗星,应选“一分为二”。②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语境并没有“用尽、费尽”的意思,应选精益求精。③煞费苦心:费尽心思。苦心经营:用尽心思筹划安排。语境是世界各地的天文台和天文爱好者们寻找比拉彗星,用“煞费苦心”更合适。④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络绎不绝:形容来往的行人或车马前后相接,连续不断。“络绎不绝”专指人、马、车、船等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所指范围较大,既可以指人、马、车、船等的来往,也可以指别的事物。语境中修饰的对象是“流星”,应选“川流不息”。故选B。
(2)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两颗由它分裂而成的彗星出现在人们视野中……”语序不当,“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应放在句首;二是“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却从此失踪了”搭配不当,失踪的是“两颗彗星”,而不能是“距离”。故选B。
(3)本句为结论性的句子,语段陈述的对象是“流星雨”,故应以“这场流星雨”为主语,由此排除A、B两项。前文中有“而这天正是地球穿过原比拉彗星轨道的日期”,与此相呼应的应是“地球碰上了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故选D。
6.①删掉“至少”。④将“降低”改为“减轻”。⑤引号改为书名号。⑥在“沙尘暴为代表”的前面添加介词“以”。
【解析】①句中“至少25%以上”不合逻辑,故删掉“至少”。④句中“降低了……侵扰”搭配不当,故将“降低”改为“减轻”。⑤句中“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是文件名称,应将引号改为书名号。⑥句中“沙尘暴为代表”缺少与“为”呼应的介词,应在“沙尘暴为代表”的前面添加介词“以”。
7.天文学是人类认识宇宙的科学,是推动自然科学发展和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最重要、最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对其他门类的自然科学和技术进步有着巨大推动作用。
【解析】本题相对比较简单,因为题干只是要求以“天文学”为开头重组文段,所以我们只要在所给句子中选择一个句子以“天文学”开头,然后将其他句子拿过来放在其后即可,但是要注意逻辑性,不要出现语病。
8.(1)D
(2)C
(3)B
【解析】(1)“作者认为,琮的方形是特意加上去的,起装饰作用”表述错误,依据原文最后一段“竹管和外包的大石块就变成琮”,方形象征大石块。故“作者认为,琮的方形是特意加上去的,起装饰作用”属于无中生有,作者并没有此观点。
(2)A项,“璧和琮都是直接从这种天文仪器简化而来的”表述错误,依据原文“璇玑或璧、琮的前身可能是一个旋转式天文仪器”可知,原文有“可能”二字,表示一种猜测,而选项表示肯定,故此说法过于绝对。B项,“所以都保留了观测天文现象的功能”表述错误,璧和琮没有观测天文现象的功能。故此项于文无据。此外,此项也强加因果了。D项,“璧和琮,都是礼器和饰物,是由竹管和大石块简化而来的”表述错误,依据原文“一部分变成璧,竹管和外包的大石块就变成琮”可知,璧不是由竹管和大石块简化而来的。
(3)A项,“转盘固定在长竹管上”表述错误,依据原文倒数第三段“……星在天空转,这个盘子随着星转,竹管是不动的”可知,盘子要随着星转,而不是“转盘固定在长竹管上”,句意与文意不符。C项,“二是固定长竹管的一些方形大石块”表述错误,依据原文倒数第二段“一是这些大石块绑住的长竹管”可知,原文意为两部分中第二部分应为长竹管,选项“二是固定长竹管的一些方形大石块”意为大石块,故此项曲解原文。D项,“从直接观察天象的作用看,用来固定长竹管的那些方形大石块是必不可少的”表述错误,依据原文倒数第二段第一句“竹管一定要和地固定,方法是用一些大石头把它绑起来”可以得知,石块起固定作用,不用于直接观察天象。句意与文意不符。
9.(1)C
(2)B
(3)①心系国家,勇于担当,不计个人得失,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②潜心科研,不甘平庸,敢为人先,心无旁骛,执着追求科学梦想。③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甘为科学事业献身。④严肃认真,治学严谨,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解析】(1)“‘天眼’的快速落成,主要得益于众多国际天文学专家的参与”表述错误,根据原文“随着‘天眼’落成,中国射电天文学‘黄金期’正在开启,越来越多国际天文学专家加入中国主导的科研项目”可知选项曲解文意。
(2)“文章按‘天眼’的研发、建设过程和影响划分写作版块”表述错误,三个小标题是按照南仁东的精神品质来划分写作版块的。
(3)结合“南仁东曾在日本国立天文台担任客座教授,享受世界级别的科研条件和薪水。可他说:‘我得回国。’做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他扛起这个责任。这个当初没有多少人看好的梦想,也最终成为一个国家的骄傲”可以突出其心系国家,勇于担当,不计个人得失,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24年,8000多个日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骛,为崇山峻岭间的中国‘天眼’燃尽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可以突出其潜心科研,不甘平庸,敢为人先,心无旁骛,执着追求科学梦想;“‘20多年来他只做这一件事。’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说,‘天眼’项目就像为南仁东而生,也燃烧了他最后20多年的人生”突出其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甘为科学事业献身;“对待科学研究,南仁东无比严肃和严谨。‘天眼’没有哪个环节能‘忽悠’他,任何瑕疵在他那里都过不了关”突出其严肃认真,治学严谨,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10.略。
【解析】写作指导:(1)选取合适的写作对象,如邓稼先、袁隆平、钱伟长、霍金、达尔文等。
(2)语言要简洁精练,高度概括人物的经历和闪光点,寥寥数句,展现人物的神韵与风采。
(3)对人物事迹的评价,要体现一定的深度,触及人物的精神内核,挖掘其成就背后体现出的科学精神,既要有高度,也要有深度。
(4)饱含情感,真挚赞美人物的事迹与精神,以达到以情感人的艺术效果。
(5)语句清新,文笔优美。句式上可以长短句结合,风格上可以刚柔并济,抒情、描写、议论等各有侧重,也可以恰当引用一些名言名句,使人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4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4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课时训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4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4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同步测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四单元14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四单元14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课后复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