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6章 生物的进化第3节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6章 生物的进化第3节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堂检测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结合具体实例概述生物的协同进化和多样性的形成过程。
【预习案】
一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1.物种的概念: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 并且产生 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2.隔离:(1) 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 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 后代,这种现象称为 ,例如马和驴交配产生不可育的螺,故马和驴为不同物种。
(2) 生物由于 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 的现象,叫作 隔离。
(3)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是指 群体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 的现象,这里统称为 。
3.隔离及其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1)新物种的形成过程
(2)结论: 。
二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协同进化
(1)概念: 之间、 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方式:①生物与生物之间协同进化。
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幼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 种群发展的作用。
②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
地球上的原始大气没有氧气,最早的生物是 型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的出现,使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
(3)结果:通过漫长的 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 ,丰富多彩的基因库,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 。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主要内容: (基因多样性)、 和 。
(2)生物进化历程中的关键事件
①最初地球上的生物主要是海洋中种数不多的原核生物——蓝藻和细菌。这一时期的生态系统中只有 。
②有性生殖的出现,生物实现了 ,增强了其变异的 ,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 ,多细胞植物和动物的种类不断 。
③寒武纪大爆发:海洋中大量的无脊椎动物物种爆发式地迅速形成。大量的动物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第三极—— ,使生态系统具有更复杂的结构。
④生物的登陆改变着陆地环境,陆地上复杂的环境又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⑤在进化过程中,许多物种由于 的变化而绝灭。例如恐龙绝灭。恐龙的绝灭为 兴盛腾出了空间,使生物进化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1)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界的生命史作出了科学的解释:
是自然选择的 ,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 改变,进而通过 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 、 协同进化的过程; 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2)中性突变学说:大量的基因突变是 ,自然选择对这些基因突变不起作用,因此有人主张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 的逐渐积累,而不是 。
(3)间断平衡学说:根据许多物种是在 迅速形成的现象,有人提出物种形成并不都是 的过程,而是物种 交替出现的过程。
【探究案】
1、结合教材P117“思考·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南美洲大陆的一种地雀来到加拉帕戈斯群岛后,在不同岛屿上形成不同种群,在自然状态下,这些不同种群之间能进行基因交流吗?为什么?
(2)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进化方向相同吗?为什么?
(3)研究表明,后来即使将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混合饲养,它们之间也不能繁殖,为什么?
(4)通过地雀的形成过程,说明物种形成需要以下环节:① 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② 的方向;③ 必要条件。 的出现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5)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吗?能否在短时间内就形成生殖隔离?请举例说明。
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
1.判断正误 【课堂检测案】
( )(1)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通过杂交可产生三倍体西瓜,因此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是同一物种
( )(2)生物进化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 )(3)不同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说明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
( )(4)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 )(5)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 )(6)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 )2.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B.地理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不同的种群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 )3.下列关于新物种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结果就是形成新物种 B.生殖隔离是地理隔离的必然结果
C.产生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D.基因突变一定能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第六章 物种的形成、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结合具体实例概述生物的协同进化和多样性的形成过程。
【预习案】
一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1.物种的概念: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eq \(□,\s\up3(01))交配并且产生eq \(□,\s\up3(02))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2.隔离
(1)eq \(□,\s\up3(03))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eq \(□,\s\up3(04))可育后代,这种现象称为eq \(□,\s\up3(05))生殖隔离,例如马和驴交配产生不可育的螺,故马和驴为不同物种。
(2)eq \(□,\s\up3(06))同种生物由于eq \(□,\s\up3(07))地理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eq \(□,\s\up3(08))基因交流的现象,叫作eq \(□,\s\up3(09))地理隔离。
(3)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是指eq \(□,\s\up3(10))不同群体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eq \(□,\s\up3(11))自由交流的现象,这里统称为eq \(□,\s\up3(12))隔离。
3.隔离及其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1)新物种的形成过程
(2)结论
eq \(□,\s\up3(22))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二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协同进化
(1)概念:eq \(□,\s\up3(01))不同物种之间、eq \(□,\s\up3(02))生物与eq \(□,\s\up3(03))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方式
①生物与生物之间协同进化。
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幼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eq \(□,\s\up3(04))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
②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
地球上的原始大气没有氧气,最早的生物是eq \(□,\s\up3(08))厌氧型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的出现,使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
(3)结果:通过漫长的eq \(□,\s\up3(09))协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eq \(□,\s\up3(10))物种,丰富多彩的基因库,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eq \(□,\s\up3(11))生态系统。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主要内容
eq \(□,\s\up3(12))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eq \(□,\s\up3(13))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进化历程中的关键事件
①最初地球上的生物主要是海洋中种数不多的原核生物——蓝藻和细菌。这一时期的生态系统中只有eq \(□,\s\up3(14))生产者和分解者。
②有性生殖的出现,生物实现了eq \(□,\s\up3(15))基因重组,增强了其变异的eq \(□,\s\up3(16))多样性,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eq \(□,\s\up3(17))加快,多细胞植物和动物的种类不断eq \(□,\s\up3(18))增多。
③寒武纪大爆发:海洋中大量的无脊椎动物物种爆发式地迅速形成。大量的动物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第三极——eq \(□,\s\up3(19))消费者,使生态系统具有更复杂的结构。
④生物的登陆改变着陆地环境,陆地上复杂的环境又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⑤在进化过程中,许多物种由于eq \(□,\s\up3(20))不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绝灭。例如恐龙绝灭。恐龙的绝灭为eq \(□,\s\up3(21))哺乳类的兴盛腾出了空间,使生物进化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1)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界的生命史作出了科学的解释:eq \(□,\s\up3(22))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eq \(□,\s\up3(23))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eq \(□,\s\up3(24))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eq \(□,\s\up3(25))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eq \(□,\s\up3(26))定向改变,进而通过eq \(□,\s\up3(27))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eq \(□,\s\up3(28))生物与生物、eq \(□,\s\up3(29))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eq \(□,\s\up3(30))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2)中性突变学说:大量的基因突变是eq \(□,\s\up3(31))中性的,自然选择对这些基因突变不起作用,因此有人主张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eq \(□,\s\up3(32))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eq \(□,\s\up3(33))自然选择。
(3)间断平衡学说:根据许多物种是在eq \(□,\s\up3(34))短时间内迅速形成的现象,有人提出物种形成并不都是eq \(□,\s\up3(35))渐变的过程,而是物种eq \(□,\s\up3(36))长期稳定与eq \(□,\s\up3(37))迅速形成新物种交替出现的过程。
【探究案】
1、结合教材P117“思考·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南美洲大陆的一种地雀来到加拉帕戈斯群岛后,在不同岛屿上形成不同种群,在自然状态下,这些不同种群之间能进行基因交流吗?为什么?
提示 不能;因为存在地理隔离。
(2)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进化方向相同吗?为什么?
提示 不同;因为不同岛屿上的环境不同,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
(3)研究表明,后来即使将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混合饲养,它们之间也不能繁殖,为什么?
提示 因为它们之间已存在生殖隔离,已进化为不同物种。
(4)通过地雀的形成过程,说明物种形成需要以下环节: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②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③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出现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5)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吗?能否在短时间内就形成生殖隔离?请举例说明。
提示 不是必须的;如用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二倍体西瓜幼苗即可获得四倍体西瓜,四倍体西瓜是新物种,没有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提示 根本原因:基因的多样性。直接原因:蛋白质的多样性。
【课堂检测案】
(1)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通过杂交可产生三倍体西瓜,因此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是同一物种( )
(2)生物进化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
(3)不同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说明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 )
(4)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
(5)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
(6)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
答案 (1)× (2)× (3)× (4)√ (5)× (6)×
1.(2019·天津南开中学高一质检)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B.地理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不同的种群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答案 D
2.(2019·河北邯郸一中高一月考)下列关于新物种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结果就是形成新物种
B.生殖隔离是地理隔离的必然结果
C.产生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D.基因突变一定能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答案 C
解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A错误;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如东北虎和华南虎,二者打破地理隔离可以产生可育后代,B错误;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D错误。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新知导学,问题思考,成果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基础学习,归纳总结,巩固练习,基础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导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问题探讨,思考·讨论,旁栏思考题,练习与应用,师问导学,过程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