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2导学案【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62121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2导学案【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62121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2导学案【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62121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导学案
展开这是一份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导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预习与探究案,当堂检测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
【预习与探究案】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提出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 。
(2)在 细胞中, 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 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 ,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 。
(4)受精时, 。
2.用遗传图解解释分离现象
(1)配子的结合方式: 种。
(2)遗传因子组成: 种,分别为 ,其比例为 。
(3)产生后代的性状表现: 种,分别为 ,其比例为 。
3.相关概念
(1)显性遗传因子:决定 的遗传因子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
(2)隐性遗传因子:决定 的遗传因子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
(3)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 个体,如DD、dd。
(4)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 个体,如Dd。
【探究一】
1.F1在形成配子时形成两种比例相等的雌(或雄)配子,F1个体产生的雌、雄配子总数之比也是1∶1吗?
2.若F1遗传因子组成为Dd,从配子的形成和随机组合角度分析,在F2中出现性状分离比3∶1的原因是什么?
4.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实验目的
通过模拟实验,理解遗传因子的 和配子的 与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2).模拟内容
(3).操作步骤
eq \x(取小桶并编号)→eq \x(分装彩球)→eq \x(混合彩球)→eq \x(随机取球)→eq \x(放回原小桶)→eq \x(重复实验)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1)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 ≈1∶2∶1。
(2)彩球组合类型之间的数量比代表的是显、隐性性状数量比:显性∶隐性≈ 。
【探究二】
阅读教材“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相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每个桶中放入数量相等的两种彩球的含义是:两种彩球分别模拟含有 、 两种遗传因子的配子,且F1产生的两种配子数量 。
(2)实验中,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彩球数量都是20个,这符合自然界的实际情况吗?
(3)分别从两个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彩球组合在一起,模拟了 和 的过程。
(4)为什么每次把抓出的小球放回原桶并且摇匀后才可再次抓取?
(5)理论上,实验结果应是:彩球组合DD∶Dd∶dd=1∶2∶1,但有位同学抓取4次,结果是DD∶Dd=2∶2,这是不是说明实验设计有问题?
【当堂检测案】
一、判断正误
( ) (1)双亲为显性,杂交后代有隐性纯合子,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
( ) (2)杂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杂合子
( ) (3)杂合子与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二、选择题
( )1.将豌豆某一性状的显性类型进行自花传粉,对其后代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后代可能没有性状分离,全为显性类型 ②后代可能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
③后代可能没有性状分离,全为隐性类型 ④后代可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2.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F2中
A.所有的统计结果性状分离比都等于3∶1 B.统计的样本足够大时,性状分离比才符合3∶1
C.性状按3∶1的比例出现 D.统计的样本越小,性状分离比越接近3∶1
( )3.某同学利用红球(表示D)和白球(表示d)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其操作过程中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两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B.随机从每个小桶中抓取一个小球组成一组是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C.每次抓取前要摇晃小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抓取小球的随机性
D.每次抓取之后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桶中
( )4.让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让F1与隐性纯合子测交,实验结果能验证的是
①F1的遗传因子组成 ②F1产生配子的种类 ③F2的遗传因子组成 ④F1产生配子的比例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导学案02答案
学生姓名: 班级:
【预习与探究案】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提出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用遗传图解解释分离现象
(1)配子的结合方式:4种。
(2)遗传因子组成:3种,分别为DD、Dd、dd,其比例为1∶2∶1。
(3)产生后代的性状表现:2种,分别为高茎、矮茎,其比例为3∶1。
拓展延伸 规范的遗传图解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点
(1)左侧标注。一般在遗传图解的左侧用遗传学符号或文字做出鲜明的标识,代表这一行表示的内容,起到引领作用。如:P、配子、F1、F2等。
(2)要明确写出亲代和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性状表现。有时还需要在亲代旁边标上父本、母本(或♀、♂符号),尤其是题中明确要求了父本和母本、要区分正交和反交时。
(3)要写出杂交(×)、自交(⊗)符号,以及表示遗传因子在上下代之间传递关系的箭头(注意不是线段)。
(4)要写出最后一代的相关比例。
3.相关概念
(1)显性遗传因子:决定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
(2)隐性遗传因子:决定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
(3)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dd。
(4)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
【探究一】
1.F1在形成配子时形成两种比例相等的雌(或雄)配子,F1个体产生的雌、雄配子总数之比也是1∶1吗?
提示 不是,一般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数量。
2.若F1遗传因子组成为Dd,从配子的形成和随机组合角度分析,在F2中出现性状分离比3∶1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F1产生配子时D、d相互分离,雌雄个体中配子均为D∶d=1∶1,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组合,F2中有1/4DD、1/2Dd表现为显性性状,1/4dd表现为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实验目的
通过模拟实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2).模拟内容
(3).操作步骤
eq \x(取小桶并编号)→eq \x(分装彩球)→eq \x(混合彩球)→eq \x(随机取球)→eq \x(放回原小桶)→eq \x(重复实验)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1)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1∶2∶1。
(2)彩球组合类型之间的数量比代表的是显、隐性性状数量比:显性∶隐性≈3∶1。
【探究二】
阅读教材“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相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每个桶中放入数量相等的两种彩球的含义是:两种彩球分别模拟含有显性、隐性两种遗传因子的配子,且F1产生的两种配子数量相等。
(2)实验中,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彩球数量都是20个,这符合自然界的实际情况吗?
提示 不符合。自然界中,一般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
(3)分别从两个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彩球组合在一起,模拟了雌雄配子形成和随机结合的过程。
(4)为什么每次把抓出的小球放回原桶并且摇匀后才可再次抓取?
提示 为了使代表雌、雄配子的两种彩球被抓出的机会相等。
(5)理论上,实验结果应是:彩球组合DD∶Dd∶dd=1∶2∶1,但有位同学抓取4次,结果是DD∶Dd=2∶2,这是不是说明实验设计有问题?
提示 不是。DD∶Dd∶dd=1∶2∶1是一个理论值,如果统计数量太少,不一定会符合DD∶Dd∶dd=1∶2∶1的理论值,统计的数量越多,越接近该理论值。
归纳总结 两个小桶中小球总数可以不相等,但每个小桶中代表D和d的小球数量一定相等,因为F1产生的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大于雌配子的数量,雌配子中D∶d=1∶1,雄配子中D∶d=1∶1。
【当堂检测案】
(1)双亲为显性,杂交后代有隐性纯合子,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 )
(2)杂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杂合子( )
(3)杂合子与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
答案 (1)√ (2)× (3)×
1.将豌豆某一性状的显性类型进行自花传粉,对其后代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后代可能没有性状分离,全为显性类型
②后代可能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
③后代可能没有性状分离,全为隐性类型
④后代可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C
解析 假设相关遗传因子用A、a表示,显性性状的个体遗传因子组成有两种:显性纯合子AA和杂合子Aa,其中显性纯合子AA自交仍为纯合子;杂合子Aa自交后代为AA∶Aa∶aa=1∶2∶1,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2.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F2中( )
A.所有的统计结果性状分离比都等于3∶1
B.统计的样本足够大时,性状分离比才符合3∶1
C.性状按3∶1的比例出现
D.统计的样本越小,性状分离比越接近3∶1
答案 B
解析 只有统计的样本足够大时,才能够实现孟德尔统计的比例关系,越小越偏离,越大越接近。
3.某同学利用红球(表示D)和白球(表示d)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其操作过程中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两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B.随机从每个小桶中抓取一个小球组成一组是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C.每次抓取前要摇晃小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抓取小球的随机性
D.每次抓取之后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桶中
答案 A
解析 甲、乙两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A项错误。
4.让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让F1与隐性纯合子测交,实验结果能验证的是( )
①F1的遗传因子组成 ②F1产生配子的种类 ③F2的遗传因子组成 ④F1产生配子的比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C
1.生命观念:通过对比分析、图解绘制和举例说明等方式理解和掌握遗传学概念。
2.科学探究:运用假说—演绎法体悟分离定律的发现过程。
用具或操作
模拟对象或过程
甲、乙两个小桶
小桶内的彩球
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
用具或操作
模拟对象或过程
甲、乙两个小桶
雌、雄生殖器官
小桶内的彩球
雌、雄配子
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
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学案设计,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预习与探究案,当堂检测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学案设计,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预习与探究案,当堂检测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导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预习与探究案,当堂检测案,拓展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