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四年级下册9. 变照片为黑白的画教学设计
展开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
2.技能目标:能以线为主画一幅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饮食文化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2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点、线、面知识,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还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线条的运用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地提高,要多向学生讲授更丰富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对身边事物进行更多的感受和观察。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及造型手法。
教学难点:掌握线条的粗细疏密排列,点线面合理安排。
4教具:
课件、照片、黑色笔、白颜料、画纸、范画等。
5教学切入点:
无论是教学内容(地方特色课程)的整合,教学设计的创新,还是教学组织的变化都考虑到体现新的美术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上均下功夫,使课堂具有一定的活力,让学生对课堂学习感兴趣。
6教学创新点和特色:
一、创设情境,比一比。教师先让学生欣赏福建龙岩武平特色小吃(簸箕粄)及黑白、彩色照片,让学生分析、体会、对比出彩色与黑白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引出本课教学内容,增添学习黑白画的神秘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一环节,通过灵活处理教材,把家乡特色小吃引入课堂,将所学知识融入美丽而不失童真的图画中。
二、教师示范,看一看。先让学生了解彩色照片与黑白画之间的联系后,出示一小女孩在家吃簸箕粄时的各种动态和神情(正仰头张开大嘴吃、大口大口好好吃啊、伸出大拇指称赞“真好吃”等)的照片。根据点、线、面之间的微妙变化示范一幅惟妙惟肖的黑白线条画面,用鲜明、概括、简洁的线条稳健、有力地勾画黑与白产生的对比,使学生感受到黑与白线条(在白纸上用黑线画,也可在黑纸上用白线画)也能产生那样美的图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学生创作,玩一玩。学生在了解作画要求前,为了便于孩子们创作作品,活跃学生思维,让两个孩子上台表演吃簸箕粄,让其他学生认真观察他们吃簸箕粄的动作、表情、神态等。接着让学生根据对黑白画的特点饶有兴趣地进入创作环节。在作画过程中,学生根据点、线、面之间的联系,创作一幅幅丰富多彩、黑白对比强烈、构图夸张滑稽的客家小吃画面,凸显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思想。
四、成果展示,说一说。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美术教学理念,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尽量使孩子们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的兴奋愉悦状态中,让预设成为一节真实的、快乐的美术课。
7教学过程
课前介绍当地传说:
以前,我们这边有一位中年汉子离别家人外出学艺,三年多来杳无音信。中秋节的前一天,汉子突然回到家来,一家人欣喜若狂,邻里乡亲闻讯纷纷前来祝贺。晚上,妻子向丈夫叙说了三年多来多亏众乡亲的帮助,才得以维持生活的情形。汉子听了感动不已。为酬谢乡亲们,他和妻子商量,决定第二天中秋节两人同心合力制作一种食品报答大家。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汉子就起床,操起柴刀径直向屋后的山上走去,不一会儿找回一根碗口粗的毛竹,劈开后剖成一片片的竹篾,用竹篾编织了一个圆圆的竹匾――簸箕。妻子坐在旁边一边看一边琢磨:怎样用丈夫制作的工具制作食品呢?看到丈夫做成的这个形如满月的东西,她想出了好办法。于是,赶紧将自己亲手种出的白花花的大米放进石砵捣碎,然后将碎米粉稀释成米浆,接着用小勺把米浆均匀地舀到簸箕里,再放入锅中,蒸至锅中的水开后,揭盖取出簸箕,趁热将簸箕上的“米浆”剥下。已熟的米浆又白又薄又柔软,像一轮圆月,再包上煮熟的配料,卷起来如玉带一般,她就随口取名为“带子粄”。
众乡亲吃着夫妻俩一起制作的新奇食品,个个喜笑颜开,赞不绝口,并请他们介绍这种食品的制作方法。夫妻俩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大家,全村的妇女很快学会了制作。后来人们觉得“带子粄”不够妥帖,经过商定就改为“簸箕粄”。从此以后,每年的中秋节,不论粮多粮少,村里人总要蒸制簸箕粄来尝尝。这一民俗一直沿袭至今,吃这种簸箕粄的人越来越多,称赞簸箕粄声音也越传越广,从此成了武平有名的风味小吃。
2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照片导入
1.师:我们武平城关卖簸箕粄的小吃店竟有100多家。如按人口计算,每300多武平城关人就拥有一家卖簸箕粄的小吃店。在清晨,人们便成群结队地赶去围住那热气腾腾的小店,或在店里吃,或买回家去当早点,组成了一道武平特有的晨景,别具一种古朴的民间风情。
让学生介绍做法(课件出示照片加以说明):
将大米浸泡后磨成米浆,舀入圆形簸箕内(现在大多数人用的是长方形的铁盘),左右摇动使米浆均匀,再入锅用猛火蒸。约五分钟后将蒸熟的薄薄一层米浆揭下,把炒熟的肉丝、韭菜、豆芽、鲜笋、虾米、香菇等馅放入,卷成筒状,再浇一点葱油,洒一点葱花。簸箕粄细嫩可口,多食不腻。
2.师:“如果我们把这些生活中的彩色照片变成黑白画又怎样表现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用线描的手法变彩色照片为黑白画。”(出示课题:变照片为黑白的画)
活动2【讲授】学习线描
1.课件出示作品欣赏。师:你能感受线条的魅力吗?了解线条的种类:点(大点、小点);线条(点的延长);面(点的聚集和线条的增粗)
2.这些线条分别是怎么表现各个物体纹样的呢?(小组探究)(汇报)(运用了细线、粗线、直线、斜线、弯线、曲线、折线等,有规则的面,如菱形的、心形的等,也有不规则的面)
3.感受作品中线条所产生的对比效果
(1)课件出示两幅图对比,你能发现同样是线描作品,他们又有什么不同呢?最明显的是其中一张画有黑白色块,还有其线条有粗细不同、疏密排列不同、各种样式不同…… 板书:黑白 粗细 疏密
(2)想一想,这些黑白作品在画面中有什么作用呢? 板书:黑白对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初步了解怎样运用线描的语言表现美感。
4.欣赏感悟,引导学生分析学生作品:哪幅画对你的启发最大呢?能不能谈谈你的感受呢?(可以和色彩画相比较,色彩画运用了红黄蓝三原色、橙绿紫三间色,色彩丰富艳丽)小组讨论相互的感受,分析其线的组织(大大小小的点、多样的线)和黑白灰关系。
5.小结:我们手中的画笔就像乐器,那黑白的色块、疏疏密密的线、错落有致的点,犹如跳动的音符演绎出优美的旋律。刚才我们所看到了线描作品,都是以生动丰富线条表现出变幻多姿的视觉世界。
设计意图:了解线的组织方法和画面的黑白灰带给人的节奏美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活动3【讲授】教师范画
选择大屏幕上其中的一张照片(正仰头张开大嘴吃、大口大口好好吃啊、伸出大拇指称赞“真好吃”等)变成黑白画。
作画步骤:
(1)起稿(讲解构图知识,运用夸张手法)
(2)线描(讲清点线面结合)
(3)调整(分析黑白灰关系)
活动4【活动】学生实践
1.师:如此魅力的表现手法,我想同学们都很想尝试一下了,接下来请两个学生上台表演吃簸箕粄,让其他学生认真观察他们吃簸箕粄的动作、表情、神态。师可抓拍学生吃簸箕粄样子的照片,并用多媒体放映出来。
请同学们选择大屏幕上其中的一张照片变成黑白画,好吗?
出示作业要求:选择一张照片,可运用夸张手法画成一幅美观有趣的黑白线描画。力求表现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讲究线的疏密粗细、黑白对比。
2.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活动5【作业】作业评议
教师将部分学生的作品通过“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体会黑白画的特点和绘画过程中注意的事项,这样不仅提高学生作画技能,而且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作品展示”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学生个性化创意得到体现和展示。
课堂小结:
我们这边民俗还有许多,如打糍粑、油炸糕、打船灯、上刀山下火海等等都是你绘画极好的主题!还有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风景、人物等等,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可以抓拍些照片,将其变为黑白画。
2020-2021学年第三单元 神气的小画家9. 变照片为黑白的画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三单元 神气的小画家9. 变照片为黑白的画教案及反思,共2页。
岭南版四年级下册9. 变照片为黑白的画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岭南版四年级下册9. 变照片为黑白的画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欣赏与感受,比较与观察,创作与表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岭南版三年级上册9. 我的好邻居教案: 这是一份岭南版三年级上册9. 我的好邻居教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