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免疫失调 学案【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62481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3免疫失调 学案【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62481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3免疫失调 学案【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62481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中生物同步备课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课件、教案、学案、分层练习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免疫失调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免疫失调学案设计,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
举例说明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如过敏、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等
向他人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不歧视艾滋病病人
一、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的概念: 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
或 的免疫反应,这样的免疫反应称为过敏反应
过敏原的概念:
过敏原的种类:鱼、 、 、 、 、 、 、 、
、 、 等都是过敏原
过敏原理及症状
过敏反应的特点:
过敏反应有 之分,过敏者可能在接触过敏原后 内出现反应,也可能24h后才有症状
许多过敏反应还有明显的 和
6.主要预防措施:
二、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病的概念: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也会对 发生反应。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 和 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病的实例: 、 、 等
风湿性心脏病的致病机理:
治疗方法:
三、免疫缺陷病
1.免疫缺陷病概念:免疫缺陷病是指由 或 而引起的疾病
2.种类:
(1) 免疫缺陷病:是由于 就有的免疫缺陷的,如
(2) 免疫缺陷病:是由 和其他因素引起的,如艾滋病
3.艾滋病
(1)艾滋病病毒:
(2)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 和
(3)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①采取安全的
②避免
③接受 并积极 等 感染
④不与他人共用 和
⑤不用未经 器械文眉、穿耳等
课堂检测
1.关于过敏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发生过敏反应的人,之前必定接受过同种过敏原的刺激
B.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但消退较慢
C.青霉素属于过敏原,而室内尘土和牛奶不属于过敏原
D.过敏反应属于自身免疫疾病,一般会损伤组织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过敏反应特点的是( )
A.由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刺激引起
B.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性差异
D.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3.有少数人吃了虾后出现过敏反应症状,轻度的引起荨麻疹,重度的甚至导致休克、死亡等。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过敏反应引起的荨麻疹不会传染
B.吃虾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初次接触虾蛋白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抗体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虾蛋白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4.下图是外源性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敏原初次进入过敏体质者体内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B.临床药物可以通过促进组织胺等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
C.过敏原诱发机体产生的抗体与正常免疫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分布不同
D.预防该病发作的措施之一是避免再次接触诱发哮喘发病的过敏原
5.研究发现,人体免疫系统会对B淋巴细胞进行两次选择。第一次选择发生在骨髓中,能识别自身抗原的B淋巴细胞存活下来,但一般不会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应答;第二次选择发生在淋巴结或脾脏中,外来抗原入侵后,能表达高亲和力抗原识别受体的B淋巴细胞存活下来。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骨髓、淋巴结、脾脏等属于免疫器官
B.第二次选择后,存活下来的是浆细胞
C.B淋巴细胞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应答则患自身免疫病
D.两次选择中,B淋巴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种类不同
6.下列各项属于后天获得的免疫缺乏病或能引起后天获得的免疫缺乏病的是( )
A.糖尿病
B.花粉过敏
C.手术导致胸腺受损
D.婴儿先天缺乏B细胞
7.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
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
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疾病
8.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艾滋病根本上是由HIV侵入人体后,使人体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
B.与正常人相比,艾滋病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较多,原因是患者免疫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不强
C.在HIV初次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就无法对其发挥作用
D.HIV主要破坏人体的B细胞,从而使人体的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9.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往往是其他病原体感染
B.HIV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C.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卫功能低下
D.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
10.2018年12月1日是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宣传活动主题为“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
B.HIV侵染细胞时,RNA注入细胞、蛋白质外壳不进入
C.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共同进餐不会感染艾滋病
D.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病原体的侵袭或恶性肿瘤
11.下列关于HIV和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艾滋病属于先天性的免疫缺陷病,目前针对HIV尚缺乏有效疫苗
B.HIV是逆转录病毒,由RNA链、表面蛋白和逆转录酶三部分组成
C.HIV只能侵入并破坏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
D.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
12.艾滋病是由HIV所引起的免疫缺陷病。下图表示HIV感染人体后,体液中HIV数量和人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辅助性T细胞数量的变化过程。
(1)HIV侵入人体后,其表面的衣壳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__________。HIV最初侵入人体的时期(A阶段)HIV数量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染后的B阶段,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被破坏,数量减少,__________免疫能力均下降,各种感染机会__________。
(3)HIV最初入侵人体,主要靠__________免疫清除,而浆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不能进入宿主细胞,无法清除病毒。
(4)艾滋病的传染性极强,下列属于可以传染艾滋病的行为有__________。
①与艾滋病病人共同进餐;
②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管;
③在运动中撞到艾滋病患者;
④与艾滋病患者拥抱;
⑤与艾滋病患者共用文身、文眉器械;
⑥触摸艾滋病患者摸过的门把手;
⑦输入含有HIV的血液;
⑧叮咬过艾滋病患者的蚊蝇叮咬正常人;
⑨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冲水马桶;
⑩与艾滋病病人共用剃须刀。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A. 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A正确;
B. 过敏反应一般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B错误;
C. 青霉素、室内尘土、牛奶、宠物的皮屑等都可以成为过敏原,C错误;
D. 过敏反应不属于自身免疫疾病,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D错误。
故选:A。
2.答案:A
解析:A、过敏反应是由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刺激引起,A错误;
B、过敏反应具有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的特点,B正确;
C、过敏反应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性差异,C正确;
D、过敏反应是由组织胺等物质的释放直接引起相关的症状,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D正确.
故选:A.
3.答案:D
解析:过敏反应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不是传染病,A正确;吃虾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为过敏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B正确;机体初次接触虾蛋白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C正确;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虾蛋白后会发生过敏反应,D错误。
4.答案:B
解析:过敏反应是在过敏原再次进入人体时发生的反应,所以当其初次进入过敏体质者体内不会发生过敏反应,A正确;临床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B错误;过敏原诱发机体产生的抗体往往被某些致敏细胞吸附,而正常免疫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在体液中,C正确;预防该病发作的措施之一是避免再次接触诱发哮喘发病的过敏原,D正确。
5.答案:C
解析:
A.骨髓、淋巴结、脾脏等属于免疫器官。故A正确;
B.第二次选择后,存活下来的是浆细胞。故B正确;
C.浆细胞产生的抗体细胞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应答则患自身免疫病。故C错误;
D.两次选择中,B淋巴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种类不同。故D正确。
6.答案:C
解析:糖尿病属于内分泌系统及代谢疾病,A错误。花粉过敏属于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B错误。胸腺为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受损后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减弱,C正确。婴儿先天缺乏B细胞会引起先天性免疫缺乏病,D错误。
7.答案:C
解析:这三种病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病是指人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起作用,发生自身免疫反应而引发的疾病。故A错误。自身免疫性疾病是自身免疫过强的表现。故B错误。自身免疫性疾病就是说,机体把身体里某些“健康的组织器官”错误的识别成是“患病的组织器官”而出现排斥抵抗它的现象。故C正确。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抗原时会作出恰当的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故D错误。
8.答案:B
解析:艾滋病根本上是由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破坏T淋巴细胞,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引起的免疫缺陷病,A错误;
与正常人相比,艾滋病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较多,原因是患者免疫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不强,B正确;
在HIV初次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功能很强大,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C错误;
HIV主要破坏人体的T细胞,从而使人体的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D错误。
9.答案:C
解析:A、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免疫功能几乎丧失后,其他病原体乘虚而入造成机体感染,A正确;
B、HIV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B正确;
C、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免疫防卫功能过强造成的,C错误;
D、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D正确。
故选:C。
10.答案:B
解析: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A正确;HIV病毒侵入细胞的方式与噬菌体不同,是以内吞方式侵入寄主细胞的,B不正确;艾滋病通过性接触、血液及母婴等途径传播,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C 正确;艾滋病侵染T淋巴细胞,导致T淋巴细胞减少,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易于感染各种由病原体引发的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D正确。
11.答案:D
解析:A、艾滋病属于获得性的免疫缺陷病,目前针对HIV尚缺乏有效疫苗,A错误;
B、HIV是逆转录病毒,由RNA链、表面蛋白、逆转录酶、囊膜等部分组成,B错误;
C、HIV主要侵入并破坏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C错误;
D、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的功能正常,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D正确。
故选:D。
12.答案:(1)抗原;免疫系统可以消灭大多数病毒
(2)辅助性T细胞;细胞免疫和体液;增加
(3)细胞;抗体
(4)②⑤⑦⑩
解析:(1)HIV侵入人体后,其表面的衣壳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HIV最初侵入人体的时期,由于免疫系统可以消灭大多数病毒,所以HIV数量下降。
(2)感染后的B阶段,随着HIV数量增加,辅助性T细胞不断减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均下降,各种感染机会增加。
(3)HIV最初入侵人体,主要靠细胞免疫清除,而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不能进入宿主细胞,无法清除病毒。
(4)艾滋病的传染性极强,主要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免疫失调学案,文件包含43免疫失调教师版-高二生物同步讲义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x、43免疫失调学生版-高二生物同步讲义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5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4章 免疫调节第3节 免疫失调学案设计,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身免疫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免疫失调导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思考讨论,自主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