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
展开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易错点1 对细胞周期判断不清而出错
1.()科学家用含15N的硝酸盐作为标记物浸泡蚕豆幼苗,追踪蚕豆根尖细胞的分裂情况,得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的数据如下,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易错 )
A.一个细胞周期可以用0~19.3 h、19.3~38.6 h来表示
B.蚕豆根尖细胞的DNA分子复制的时期有0~2 h、19.3~21.3 h、38.6~40.6 h
C.蚕豆根尖细胞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为19.3 h
D.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在蚕豆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活动旺盛
易错点2 不能正确选择“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
2.()A、B、C、D代表实验材料,若在显微视野中观察到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从细胞分裂周期来看,图中最适合作实验材料的是 ( 深度解析 )
易错点3 混淆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装片制作步骤
3.(2021湖南长沙长郡中学高一期末,)如图是关于观察洋葱有丝分裂实验的部分操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易错 )
A.剪取洋葱根尖2~3 mm,因为该区域属于成熟区,细胞有丝分裂旺盛
B.该实验中步骤④应该改在②和③之间进行
C.如果持续观察某个分裂中期的细胞,可以看到其向后期转变的过程
D.若用图中b区域的细胞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现象明显
易错点4 混淆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图像及相关结构的数量变化
4.()图1是某植物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和核DNA曲线变化图,图2是细胞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各分裂时期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易错 )
图2
A.图1中实线表示染色体数的变化规律
B.图1虚线bcd段染色体发生的变化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C.此生物正常体细胞有12条染色体
D.图2中C细胞染色体发生的变化是核DNA加倍,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易错点5 不能正确认识细胞和细胞核的全能性以及全能性大小比较
5.()下列有关细胞与细胞全能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科学家通过核移植实验证明了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植物种子萌发形成幼苗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C.在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核遗传物质改变
D.雌蜂未受精的卵细胞可以发育成雄蜂说明某些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6.()下列植物细胞全能性最高的是 ( 深度解析 )
A.形成层细胞 B.韧皮部细胞
C.木质部细胞 D.叶肉细胞
易错点6 不能正确认识个体衰老≠细胞衰老
7.()下列关于人体衰老与细胞衰老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易错 )
A.正在衰老的个体,体内没有幼嫩的细胞
B.处于青春期的年轻人,体内没有衰老的细胞
C.总体上看,个体的衰老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D.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个体的衰老不同于细胞衰老
易错点7 不能正确认识细胞凋亡≠细胞坏死
8.(2021湖南永州高一期末改编,)下列与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易错 )
A.坏死的细胞中也含有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B.细胞凋亡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C.细胞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细胞坏死受环境影响较大
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死亡不可能是细胞坏死
答案全解全析
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1.C | 2.D | 3.B | 4.B | 5.D | 6.A | 7.C | 8.D |
1.C 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间期经历时间长,分裂期经历时间短。从图中可以看出,2~21.3 h、21.3~40.6 h各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需要的时间是19.3 h,A错误,C正确;在细胞增殖过程中,间期要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即2~19.3 h、21.3~38.6 h,B错误;蚕豆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高尔基体与新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线粒体为分裂过程提供能量,所以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在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活动旺盛,D错误。
易错分析
(1)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先经过分裂间期,再经过分裂期。
(2)分清细胞周期的起点和终点:起点是一次分裂结束后,终点是下一次分裂结束后。
2.D 为能在视野中找到各个分裂时期的细胞,应尽量选择细胞周期短、分裂期所占比例大的实验材料。A细胞周期最长,分裂期占的比例是5.8÷38×100%≈15.3%;B细胞周期较短,分裂期占的比例是4÷23×100%≈17.4%;C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较长,分裂期占的比例是3.5÷32×100%≈10.9%;D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最短,分裂期占的比例是3.1÷16×100%≈19.4%。综合分析,D作为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最合适。
归纳总结
每一时期的细胞数目占观察到的细胞总数的比例,与该时期时长占细胞周期总时长的比例呈正相关,所以为能够观察到更多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应选择分裂期所占比例较大的实验材料。
3.B 剪取洋葱根尖2~3 mm,因为该区域属于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旺盛,A错误;该实验步骤中③和④顺序颠倒了,即该实验中步骤④应该改在②和③之间进行,B正确;在解离过程中细胞已死亡,因此,不能通过持续观察某个分裂中期的细胞看到其向后期转变的过程,C错误;图中b区域细胞为根尖分生区细胞,该区域细胞中没有中央大液泡,因此用该部位细胞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现象不明显,D错误。
易错分析
(1)解离后,先漂洗再染色,否则会影响染色效果且易导致解离过度。
(2)在解离过程中,细胞已死亡,不能持续观察某个细胞的动态变化过程。
4.B 题图1中虚线表示染色体数在一个细胞周期中的变化规律,实线表示核DNA数在一个细胞周期中的变化规律,A错误;图1虚线bcd段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发生的变化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B正确;由图2的A可以看出该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有6条染色体,说明此生物正常体细胞有6条染色体,C错误;图2中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数目暂时加倍,核DNA数目不变,D错误。
易错分析
核DNA与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间和原因不同
(1)核DNA在分裂间期数目加倍,原因为DNA复制。
(2)染色体在后期加倍,原因为着丝粒分裂。
5.D 科学家通过核移植实验证明了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A错误;植物种子是器官,其萌发形成幼苗的过程属于自然生长过程,不能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B错误;在生物体内,细胞并没有表现出全能性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核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C错误;雌蜂未受精的卵细胞可以发育成雄蜂,说明某些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D正确。
6.A 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分裂能力越强,分化程度越低,全能性越高,形成层细胞比韧皮部细胞、木质部细胞和叶肉细胞的分裂能力强、分化程度低,所以形成层细胞的全能性最高,A项符合题意。
归纳总结
(1)判断细胞是否表现全能性的方法:如果生物的细胞经过培养能形成新的有机体或形成该生物的各种细胞,则说明细胞表现出了全能性;否则,说明细胞没有表现全能性。动物的体细胞全能性受到抑制,但动物的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通过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获得动物新个体即说明了动物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但是某些动物细胞(例如受精卵)也具有全能性。
(2)细胞分化程度与全能性之间的关系为:细胞分化程度越低,全能性越高。全能性大小具体表现为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7.C 正在衰老的个体中也有幼嫩的细胞,A错误;在个体的整个发育过程中,体内都有衰老的细胞,B错误;总体上看,多细胞生物个体的衰老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C正确;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个体的衰老等同于细胞衰老,D错误。
易错分析
(1)单细胞生物个体: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和死亡。
(2)多细胞生物个体:年轻个体中也存在衰老细胞;衰老个体中也存在幼嫩细胞;个体衰老过程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8.D 同一生物体的不同体细胞中遗传物质相同,所以坏死的细胞中也含有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A正确;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B正确;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细胞坏死是指在种种不利因素下引起的细胞损伤或死亡,C正确;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死亡可能是细胞坏死,如病毒大量增殖导致的宿主细胞裂解死亡,D错误。
易错分析
细胞凋亡是主动的,受基因调控的程序性死亡,对机体的正常发育是有利的;细胞坏死是受环境影响较大的被动性死亡,对机体是有害的。
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共12页。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综合与测试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综合与测试习题,共6页。
高中人教版 (2019)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综合与测试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综合与测试练习,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