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五年级课外阅读专项训练PPT课件(4)
五年级【专项训练】课外阅读:突兀的大石头 (上)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五年级【专项训练】课外阅读:突兀的大石头 (上)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概括主要内容,短文理解与问题思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必须有目的,有要求,有层次。 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方法,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课外阅读是相对于课文阅读教学而言的,是指拓展学生在课内学习之外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习短文中的字、词,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学习短文内容的把握,锻炼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概括能力。
学会发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认真揣摩上下文意,深入理解文章,分析综合,归纳出答案。
突兀的大石头 月光下,仲揆(李四光小时候的名字)和孩子们常在一块大坪地上捉迷藏。小仲揆最喜欢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边。
有一次,做完了游戏,小仲揆突然对坪地上的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他问小伙伴们:“哎,你们说,为什么这儿会有这么一块突兀的大石头呢?”
“哈哈哈!”小伙伴们一阵哄笑,“石头是从哪里来的?本来就有的呗!”
小仲揆又去问陈二爹。
“啊!你说的是那块兀里兀突的怪石头?”陈二爹说,“老人都说,它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这下子,小仲揆更不明白了,他又去问父亲。
“天上落下石头来?”父亲想了一想说,“那倒也会有的。天上的流星落到地上,就变成了石头,叫‘陨石’。至于天上能不能落下这么大的石头来,我也不知道。”
“谁都说不清楚。”小仲揆感到不满足了,“它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整个少年时代,直到后来离开故乡回龙山,小仲揆也没有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后来,李四光去英国学了地质学,又到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考察了那儿的冰川。回国以后,1921年,在太行山麓的一次地质考察中,李四光第一次发现了
第四纪冰川在中国存在的遗迹。这时,李四光开始意识到,故乡那块突兀的大石头,也许是被冰川推移过来的一块大漂砾。 然而,猜想还是不能等同于事实。1933年,李四光再次回到故乡,对这块突兀的大石头进行了一番地质考察。虽然由于多年的风化侵蚀,它已经斑斑驳驳,不过仍然鉴定出它是片麻岩,这说明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而在这一带的地层上又没有这种片麻岩,这说明它也不是本来就生在这儿的石头。 那么,什么地方有片麻岩呢?秦岭!这块巨大的岩石可能来自秦岭。 如果这是事实,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将这么巨大的岩石推移到这么远的地方来的呢? 冰川!只有冰川能将它推移到这儿来,它是一块巨大的冰川漂砾。经过进一步考察,李四光发现这一带还广泛地分布着冰川带来的砾石和黏土堆积物,进而发现了我国扬子江流域广泛存在着第四纪冰川的遗迹。他专门写了一篇《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期》的论文,这时李四光已步入中年。在论文中,李四光还特地提到了他在幼年时捉迷藏的那块大石头,这个“使他迷惑不解的时间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问题,终于找到了科学的答案。对此,他表示欣慰。
仲 揆 陨 石 漂 砾
运用: 1.过年期间,大人会哄(hǒng)逗着小孩,其他人会跟着起哄(hòng),结果小孩逗得大人们一起哄(hōng)笑起来!
流 域:迷惑不解:
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所流过的整个地区。本课指扬子江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所流过的整个地区。造句:我们的祖先几万年前就生活在黄河流域。指对某事物疑惑,摸不着头脑。本课指李四光对故乡的那块突兀的大石头的来历不清楚,不明白。造句:玲玲的这种做法令人迷惑不解。
突兀:陨石:漂砾:鉴定:
高耸的样子。本课指坪地上的一块大石头高耸在那里。造句:那幢漂亮的小白楼,突兀地立在村中央,如鹤立鸡群。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造句:一颗巨大的陨石坠落在吉林地区。被冰川带到别处的大小不一的石头,统称为漂砾。造句:泥石流的鼻部及鼻后的顶部都布满了漂砾。辨别并确定事物的真伪、优劣等。本课指李四光辨别并确定故乡的那块石头是片麻岩。造句:这张画是真是假,要让专家鉴定一下。
学习对短文内容的把握,锻炼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概括能力。
短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对故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他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来历。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着求索的品质。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提出问题。写“坪地上那块突兀的大石头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困扰着李四光的少年时代,始终没有找到答案。第二部分(第10-14自然段):解决问题。写李四光经过学习——猜想——考察——得出结论的过程,弄明白了巨石的来历。
李四光(1889-1971):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他是中国地质学的先驱之一,创立了中国地质力学,为地质理论作出了巨大贡献。李四光运用地质力学理论,驱散了“中国贫油论”的迷雾,指导了我国石油地质普查工作,对我国东部油田的发现,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且为地震地质和地震预报做了很多开创性工作。
大坪地上一块突兀的大石头,对别的小朋友来说是“本来就有的”,而李四光却要问个为什么,而且是刨根问底,整个少年时代都在寻找这个答案,表现出李四光勤于观察、善于思考、乐于求知的可贵品质。李四光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又突出表现了李四光严谨求学、勇于探索、持之以恒的执着精神。
短文表现了李四光怎样的精神品质?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一读:默读短文,说一说李四光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学习—猜想—考察—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二探: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时都去问了谁?结果怎样?
他问了小伙伴、陈二爹和他的父亲。他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
三思: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李四光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我国扬子江流域广泛存在着第四纪冰川的遗迹,并写出了《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期》的论文。
四悟: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1)我们要学习李四光勤于观察、善于思考、乐于求知、勇于探索、持之以恒的执着精神;(2)这个故事让我们懂得了好奇心是发明创造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勤于思考、善于提问、勇于探索,才能创造出更有科学价值的成果。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五年级【专项训练】课外阅读:突兀的大石头 (下)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预告,段的语言,阅读积累,阅读短文,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句段赏析,“谁都说不清楚”,整体回顾,突兀的大石头,提出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五年级【专项训练】课外阅读:偷瓜 (上)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预告,概括主要内容,短文理解与问题思考,阅读短文,字词积累,作践决计寻思,主要内容,内容结构,作者简介,核心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五年级【专项训练】课外阅读:瘸蝉(上)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概括主要内容,短文理解与问题思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