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精编)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精编),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地区与其美称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成都平原一“天府之国”B.四川盆地一“聚宝盆
C.东北平原一“鱼米之乡”D.长江中下游平原一“黑土地”
2、长江荆江河段的突出特点是( )
A.落差巨大,水流急B.江宽水深,流量大
C.河道弯曲,水流不畅D.冬季结冰,有凌汛
3、我国最早建立的重工业基地位于下列哪个地区( )
A.西北地区B.北方地区C.南方地区D.青藏地区
4、下列地理景观与其对应地区的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水乡泽国﹣﹣﹣华北平原B.千沟万壑﹣﹣﹣黄土高原
C.山青水碧﹣﹣﹣内蒙古高原D.林海雪原﹣﹣﹣柴达木盆地
5、如图天气符号代表的天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组合合理的是( )
A.野外露营B.减少外出
C.室外踢球D.出海捕鱼
6、下列图例中表示铁路的是( )
A.B.C.D.
7、世界上最炎热和最寒冷的大陆分别是( )
A.亚洲、非洲B.非洲、大洋洲
C.非洲、南极洲D.南美洲、南极洲
8、经度和纬度都是零的地点,位于:( )
A.北半球B.西半球C.南半球D.东半球
9、下表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
人口分布均匀B.人口分布不均
C.西部地区人口稠密D.沿海地区人口稀疏
10、读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地为河套平原,降水丰富
B.地形区②位于中温带,农作物一年两熟
C.地形区③气候冷湿,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
D.地形区④多为内流河,气候干旱
11、读四地气温、降水资料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可能是伦敦,丁地位于亚欧大陆东岸
B.乙地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
C.丙地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D.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四种气候都有分布
12、关于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农田多为旱地,灌溉多采用水浇形式
B.农作物有小麦、棉花、花生、甘蔗
C.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D.东北地区一年一熟
13、亚洲地域辽阔,山岳巍峨,气候复杂多样,拥有众多的“世界之最”。下列关于亚洲的世界之最的叙述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高原B.死海是世界最深的湖泊
C.亚洲东部、南部的季风最强盛,最典型D.里海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
14、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逐渐由“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劳动力数量B.自然资源C.交通D.人才和技术
15、下面四幅图中, 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A.B.C.D.
16、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绝大部分位于( )
东半球、南半球B.东半球、北半球
C.西半球、南半球D.西半球、北半球
17、比较我国主要运输方式的运量和速度的关系,说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运输方式为( )
A.①铁路、②水运、③空运、④公路B.①公路、②空运、③铁路、④水运
C.①水运、②铁路、③空运、④公路D.①公路、②空运、③水运、④铁路
18、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滚滚河水哺育了沿岸亿万儿女,孕育了古老、灿烂的华夏文明。读图关于两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南岭,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B.黄河②处河段形成“地上河”,易引发洪水灾害
C.长江中游有众多的支流汇入,其中③是湘江
D.长江干流有多座水电站,④是世界上第一大水电站
19、亚洲南面三大半岛从东向西依次是( )
A.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B.中南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
C.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D.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
20、下列就我国如何实现山区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
山区风景秀丽,开发生态旅游
B.砍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大力发展林业
C.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以满足市场需要
D.山区急流水能丰富,积极建设小水电站
21、关于三江源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B.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
C.被誉为“中华水塔”D.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22、下列诗句中,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景观的是( )
A.“草长莺飞二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羌笛何须招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23、天安门广场每天国旗升旗时刻与日出同时,下列节日中,升旗时刻最早的是( )
A.“五一”劳动节B.“六一”儿童节
C.“八一”建军节D.“十一”国庆节
24、读东非野生动物迁徙路线图,引起东非野生动物大规模迁徙的根本原因是( )
A.降水的季节差异B.地形的空间差异
C.热量的季节差异D.地势的空间差异
25、在地球仪上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
A.从南向北逐渐增大B.从东向西逐渐增大
C.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D.从两极向赤道逐渐增大
二、综合题(第1题12分,第2题10分,第3题15分,第4题13分,共50分)
1、小华和小静暑假从北京出发分别沿图中两条线路旅行,读图回答问题。
(1)线路①主要经过广阔的平原,其中被称为“黑土地”的是 ________平原。线路②经过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________山脉,到达________省的西安。
(2)线路①沿途居民以________为主食,一路向北,作物熟制从两年三熟变为一年______熟。
(3)小静沿线路②来到黄土高原,从她拍摄的照片(图2)可以看出黄土高原地表特征____________,当地特色传统民居是________。
(4)奔流在“黄土地”上的母亲河—______河,从黄土高原挟带的大量泥沙,在下游沉积,使河床抬高,形成“________河”。
2、[一带一路合作共赢]古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延续千年,绵亘万里。读图,回答问题。
(1)东晋高僧法显西行求法,其《佛国记》记载“葱岭冬夏有雪”,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其描述的区域最有可能是。(填序号:①印度尼西亚②塔里木盆地③帕米尔高原)
(2)读图,2020年沙漠蝗分布区纬度位置特点。
(3)本次沙漠蝗危及到巴基斯坦、印度等南亚国家,从地形角度分析沙漠蝗难以扩散到我国青藏高原的原因。
(4)从新疆出境至巴黎的中欧班列沿途所见所闻,不正确的是。
A.品种繁多的葡萄酒B.不冻港摩尔曼斯克
C.绿草如茵的牧场D.庄严肃穆的教堂
3、2018年国庆节期间,济南丽丽一家到北京游玩。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旅游前,丽丽选择了可能用到的甲、乙两幅地图。丽丽了解到北京到济南的实地距离为360千米,量得甲图中两地距离2厘米,则甲图的比例尺为____________(数字式)。甲乙两图比较,比例尺较小的是_________。
(2)以下为丽丽一家的行程安排:
丽丽一家从济南乘坐火车经_____线到达北京,依次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域鲁、____ 、津、京(填简称)。
(3)第二天一早,丽丽一家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感受国旗与太阳一同升起时的庄严。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更接近图中的_________处(填字母);这一天,北京市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此后一个月内,天安门升旗时间将会越来越__________。
(4)清华大学 、国家大剧院体现了北京职能是我国的___________中心。
4、读“北方地区简图”,回答问题。
(1)北方地区主要地形区有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其中黑土地分布较广的地形区是________(填字母)。
(2)A、B两地形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_山脉。
(3)本区年降水量大致为400-800mm,耕地类型以_______为主。B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C地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
(4)中国最大半岛b是________,分布有“中华五岳”之“东岳”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A
2、C
3、B
4、B
5、B
6、B
7、C
8、D
9、B
10、D
11、C
12、B
13、C
14、D
15、D
16、B
17、A
18、D
19、A
20、C
21、A
22、B
23、B
24、A
25、C
二、综合题(第1题12分,第2题10分,第3题15分,第4题13分,共50分)
1、(1)东北 太行 陕西
(2)面食 一
(3)沟壑纵横 窑洞
(4)黄 地上
2、(1)地势;①;
(2)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3)受到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阻隔;
(4)B。
3、1:18 000 000 甲图 京沪 冀 B 昼短夜长 晚 文化
4、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东北平原 C 太行山 旱地 冬小麦 春小麦 山东半岛 泰山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版九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试题(精编),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九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试卷(精编),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精编】,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