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教案
展开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2)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了解中国的地理概貌。
(4)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
(2)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3)善于发现地理问题,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2)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3)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
2. 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三、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四、学情分析
1. 通过七年级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地理知识,学会阅读地图,掌握基本的地理原理推断和分析的方法,但是对地理知识的整体感知、综合能力偏弱。
2. 学生喜欢新鲜有趣、生活化的地理课堂。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师:在我们进入正式上课之前,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前年的暑假我去了趟西藏旅游,我发现到那里的感觉特别好。好在哪里?那里的天绝对是蔚蓝的,空气超级好;去了那里之后我发现我的拍摄技术也变好了,好像无论怎么拍,都是很漂亮的景色。但是后来我发现,应该不是我的照相技术好,而是那里的景色实在太美。所以回来之后我就有一个冲动:去西藏定居。我把我的这个想法跟我的家人、同事、学生说了,你觉得大家的反映怎么样?比较遗憾的是,很多人的答案都是拒绝的。为什么大家的答案都是拒绝的?现在我给大家一点提示,请大家帮我把答案找出来。
(二)进入正题
1. 分析去不去西藏的理由
【展示地图册页数,学生在图中找答案】(3分钟看图讨论时间)
师:有答案的同学请举手说一说你的理由。
生1:因为西藏是高山高原气候,而我们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合适发展种植业。
生2:西藏地区都是山地,不合适人类居住。而我们这边是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海拔较低。
师:为什么高原就不合适人类居住?
生2: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而且会有高原反应。
生3:西藏大部分地方是草地、沙漠、戈壁、高寒的荒漠、石山,利用起来比较难;而我们这里是林地和耕地为主。对我们的生活有更多的帮助。
生4:西藏的降水量比较少,我们这里降水量多,对我们的生产方面有好处。
生5:我们的平均气温比西藏高。
师:我要补充一下我为什么特别想去西藏定居。我感觉我们这里一到夏天我们的命都是空调给的,而在西藏,别说空调了,连风扇都看不到;很凉爽,我都不想回来。
生:那冬天怎么办?
师:冬天不是有暖气嘛!
生5:我们已经习惯了温暖的冬天了,到西藏可能会不适应。
师: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得出来,绝大部分的选择不去西藏,是由什么所限制的?
生:气温、降水、地形
师:对,就是因为这些自然条件影响到我们的选择,我们会考虑到去还是不去。而实际上不单是大家这么想,全中国很多人都这么想。大家看这张图,这是2015年春运期间的迁徙图。人肯定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地方,他肯定会移动;不知道大家有没发现,这种移动,也不是全国都随便乱移的。
生:比较集中在我国东部地区。
师:我昨天又找了另外一张图,这是昨晚10点半的QQ即时在线人数图。这张图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说明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师:后来我又看到了一张图,让我觉得当时选择去西藏定居的想法真的是有点冲动。这是阿里菜鸟物流雷达预警图。图上边的点表示某个时间段这些地方即将有货物要被快递出去、或者有货物即将到达。我们网购的时候应该有注意到在快递运输那一行会有一个括号里边写了一句话:西藏新疆不包邮。而按照我买东西的习惯,一看到不包邮,马上选另一家。大家可以看到,西藏这边是空的。空的不是说这边没有快递,应该是表示这边的需求没有我们东部多。从生活方面看,我们东部地区确实比较方便。那除了这些之外,我们还有哪些也是比西藏那边方面的呢?我还是提供一些提示,大家根据提示找出你的答案。如果你有亲身经历的例子那就更好。
2. 分析汕头比西藏方便的方面。
【展示地图册页数,学生在图中找答案】(3分钟看图讨论时间)
生1:东部铁路网密集,西藏那边铁路网稀疏;国道、高速公路、高铁都是一样。
师: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东部的交通线那么密集?
生:人多,地形地势比较平坦,修路相对容易;而西部地区人少,同时高山多,修路难。
生2:从工业分布上看,汽车工业、电子工业等都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师:这个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生:影响就业。
生3:西藏种植作物很少,我们这边种植密集;这就说明如果老师你去西藏那边的话可能会出现粮食缺乏的问题。
师:我可以吃别的啊!
生3:但是我们已经习惯吃米饭了,到那边吃肉类会不习惯。
师:所以可以看得出来东西部在饮食上、交通上、工业上确实存在这种差异。那除了这个之外,还有其他的差别,比如这张图,这是哪些方面的差异?
生:教育
师:也就是说全国良好的教育集中在东部地区。如果西部的人需要有更高水平的教育的话,就得背井离乡到东部这边来求学。还有另外一种差异。这个反映什么问题?
生:雾霾,空气质量。
师:所以我一开始就说那边空气超级好。为什么?
生:工业少。
师:我们这边生活好,但是付出的代价也大。空气质量比较糟糕。同时还有另外一种差异,请大家翻开地图册30页。这种差异又反映出什么问题?
生:西部石油、天然气资源多,但是工业少;而东部正好相反。
师:那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有一个大工程就在致力解决这个问题。大家翻开地图册47页,西气东输路线图。现在已经建设到第三期,未来我们汕头就可以用到来自新疆的天然气资源。那个时候我们的油气价格可能就会降低,这些就跟我们的生活有关系了。
3. 总结主题:我国人口地理界线
师:我们聊了大半节课,到底在聊什么?
生:去不去西藏。
师:那么去不去西藏?
生:不去
师:去不去,总的来说,是受到什么的影响?
生:地形、气候、降水、气温、自然资源等
师:受到这些自然条件的影响,使得我们的活动、生产受到了影响。那么说到底就是我们人受到了影响。绝大多数人是分布在我国的偏东部,而西部这边人口非常稀疏。大家翻开地图册第9页,这条线就是我国的人口地理界线。这条线的两个端点是?
生:东北的黑河,西南的腾冲。
师:提到这条线,我们一定要提到我们国家地理学上很重要的一个人,叫胡焕庸。胡先生在法国留过学,学成归来后,就把学到的先进的理论,用来研究我们的人口和农业问题。这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两个问题。1935年,胡先生发表了一篇论文,叫《中国人口之分布》,其中就附带了这样一张图,当时没有电脑,这个是手绘的图。他通过实地考察等去收集各个县市的人口数据,一点一点画出了这样一张图,然后发现,这条线就是我们人口的地理界线。而在当时两边的比例是西边占4%,东边占96%。本来好像没什么了不起,然而这条线是经过了时间的检验的。直到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之后发现,这条线的变化非常小。西边占6%,而东边占94%。所以这条线引起了地理界的重视。国际上把这条线叫做胡焕庸线,用他的名字来命名。我国在2009年的时候发起了一个“中国地理百年发现”的评选,有30项发现入选,其中有两条线,胡焕庸线是当中的一条。这条线对我们研究经济发展、研究人口分布,起很重要的引领作用。
4. 脑洞大开:胡焕庸线能不能打破?
师:复杂的地形地势、复杂的气候类型,使得我们出现了多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形成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民族,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国家,也可以看出我们国家是一个多元化的、但是同时也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国家。这里也延续了我们上一节课的话题“原来你是这样的中国”,怎样的中国呢?中国除了强大以外,也是一个多元的、包容的国家。但是不管如何,这条线东西两侧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从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我们对生活的幸福感。那么,你认为,这条线,能够打破吗?
【学生思考、讨论3分钟、回答】
(三)课堂总结
师:不管是去改造也好、去适应也好,都是被限制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上。现在的科技水平能够去适应沙漠了,人就能过去,适应不了,人就没办法过去;所以说到底,开发还是不开发、适应还是不适应,能不能打破,就在于,我们的发展能不能顺天应人。所以我们现在所有的建设都得顺应自然的发展;自然的发展能够跟我们融合在一起,就发展起来;如果融合不了,那没办法,等到科技再发达我们再来融合再来发展。
(四)板书
六、教学反思
对于我国人口地理界线这一知识点,课标要求“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2017年广东省初中地理会考考纲中具体要求有两个:①运用中国地图,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②知道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即只要求学生对人口的空间分布状况具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够说出它的大意和要点、并落实在地图上即可。
然而如果把这条线放到中国地理中来看的话,可以发现这条线的实际意义远远超出了课标的要求。因为这条线用人文的方式呈现了中国地理的各种自然因素,以及产生的各种影响;而这些正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整本课本所展示的内容。因此,如果把对我国人口地理界线的了解和分析作为八年级中国地理的一个总概括的话,那么可以在一开始就先让学生比较清楚这一学期即将学习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同时可以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整体感知、提高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所以这节课以“我国人口地理界线”为依托,根据课程标准里边对于三维目标的总体要求进行设计。本人认为这一节课具有以下特点:
1. 从中国地理这一整体出发,以“我国人口地理界线”为依托,为刚结束世界地理学习、刚升上八年级的学生呈现了一幅相对完整的中国“地图”。学生可以用所学到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原理,通过阅读各种类型中国地图,思考中国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让学生对接下来一年即将进行学习的中国地理的内容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框架。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思考。
2. 通过创设“帮老师分析大家不赞成去西藏定居的原因”这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积极性,让知识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化被动学为主动学,真正体现课标提出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课程基本理念。
3. 提出“能否打破胡焕庸线”这一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了解了一些基本知识后,能够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在思考和讨论的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人地协调”的观念,“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了教学效果。如情境的问题设置没有考虑到分层,导致地理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的学生几乎立即就得出答案;在学生回答最后的打破界线的思考时,没能在语言上更及时充分肯定学生的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比较遗憾。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优秀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优秀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的人口政策, 人口的分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图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图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