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四个词语描述的变化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火上浇油B.粉身碎骨C.春暖花开D.锈迹斑驳
2.关于空气及其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海波地区的氧气稀薄,是因为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常作食品保护气
C.氧气具有助燃性,是常见的燃料
D.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加剧温室效应,故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振荡试管B.安装胶塞
C.闻味辨气D.氢气验纯
4.以下有关燃烧和灭火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釜底抽薪”灭火是因为清除了可燃物
B.“火上浇油”增加了更多的可燃物
C.“煽风点火”增加了更多的氧气
D.“水火不容”,水能灭火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5.化学反应中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对下面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B.铜粉在空气中灼烧时,有黑色固体生成
C.酒精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6.归纳法是常用的化学思维方法之一,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A.组成:氯化钠、氧气、氧化钙都是氧化物
B.构成:氧气、二氧化碳、氦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性质:二氧化碳、液氮、水都不可燃
D.变化: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均发光放热
7.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中,7万只用可降解材料制作的气球,飞机拉的食品级的彩烟以及近乎零污染的礼炮等都渗透出绿色、环保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此理念的是
A.开发新能源汽车B.合理使用化肥农药C.自带购物篮购物D.使用一次性筷子
8.“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生产生活中的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家的味道,就是一进门那熟悉的饭菜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酸、苦、甘、辛、咸”,不同的食品给我们不同的味觉,是因为物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性质不同
C.“5L黄豆和5L芝麻均匀混合,体积小于10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D.“沁人心脾的花香”可以感受得到却看不到,是因为分子很小肉眼不可辩
9.《神农本草经》记载:“曾青,味酸小寒。主治目痛止泪,出风痹,利关节,通九窍,破症坚积聚。久服轻身不老。”曾青又叫朴青、层青,其为天然的硫酸铜(CuSO4)。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A.-2B.+2C.+4D.+6
10.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组成:均由碳、氧元素组成B.构成:均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性质:都无色无味D.变化: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11.俗语“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黄连主要成分之一的黄连碱(C19H14NO4)入口极苦,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个黄连碱分子由38个原子构成B.黄连碱中碳、氢、氮、氧元素质量比为19:14:1:4
C.黄连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0D.黄连碱中有两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
1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2Fe2+:2个铁离子B.O2:2个氧原子
C.: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D.CO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13.下列反应能发生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镁在氧气中燃烧
B.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
C.用铁置换硫酸铜
D.硫磺的燃烧
14.“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高层室内着火,立即打开窗户呼救
B.闻到燃气泄漏的气味立即关闭阀门,拨打故障报修电话
C.加油站一般通风较好,距加油区域五六米距离就可以抽烟
D.家电着火,先断电再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15.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铝锅盖长时间使用,表面变灰要及时用钢丝球擦拭光亮
B.配制的农药波尔多液可用铁质容器盛放
C.可用食醋长时间浸泡有水垢的铝壶
D.可以用灼烧法区别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
16.下列关于碳元素及其组成的某些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化学性质不同
B.我国古代很多文人墨迹能够保留至今,是因为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C.木炭、焦炭、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
D.C50、C60、C70等物质属于新型化合物
17.比利时化学家研发了一种将木质素低聚物通过镍作催化剂除去甲基,从而生产苯酚、丙烯和乙烯等化工产品的工艺。如图是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镍的质子数是28
B.图中X的数值是2
C.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
D.镍属于非金属元素
18.金属材料是目前人类使用最多的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大规模使用金属的顺序是Fe、Cu、Al
B.目前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是铝
C.焊锡利用了合金熔点低的性质
D.金属材料一定比非金属材料硬度大
19.某物质R与64 g氧气在一密闭容器中燃烧,完全反应后恰好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注:R中的最简原子个数比,即为R的化学式)。关于R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两种元素组成B.其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1
C.其化学式为CH4D.若R的质量为18g,生成物还是两种
20.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21.如图为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一段时间后滤纸条上小点依次变红,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滤纸条上的酚酞由下到上依次变红
D.将装置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变红
22.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其反应前后各物质在密闭容器中所占的质量分数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物质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是15:60D.丙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23.用如图装置进行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酒精灯上的铜网罩的作用是使酒精充分燃烧
B.该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试管内黑色固体逐渐变红
C.试管内固体减少的质量就是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
D.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
24.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工业炼铁的模拟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可以体现CO的还原性、可燃性
B.实验中硬质玻璃管内的现象是红色氧化铁变成黑色的铁粉
C.实验中应该先点燃酒精喷灯,再点燃酒精灯
D.实验结束后,先停止通入CO,再熄灭酒精喷灯
25.如图为等规格、等质量的镁和锌与等浓度、等体积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随着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表示的是MgB.反应结束后镁一定有剩余
C.盐酸可能有剩余D.所得溶液质量氯化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杨公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化学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科普阅读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应用题,填空题,流程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模拟题三(word版 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