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种群和群落2群落及其演替课件选择性必修2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种群和群落2群落及其演替课件选择性必修201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种群和群落2群落及其演替课件选择性必修202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种群和群落2群落及其演替课件选择性必修203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种群和群落2群落及其演替课件选择性必修204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种群和群落2群落及其演替课件选择性必修205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种群和群落2群落及其演替课件选择性必修206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种群和群落2群落及其演替课件选择性必修207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种群和群落2群落及其演替课件选择性必修208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种群和群落2群落及其演替课件选择性必修2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种群和群落2群落及其演替课件选择性必修2,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自主预习案,群落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知识点二群落的演替,高效课堂,2实例,地形和环境情况,取样地点,土壤样本,分类并做好记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梳理——系统化]知识点一 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
    [基能过关——问题化]一、判一判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  )2.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称为捕食,捕食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  )3.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  )4.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  )
    5.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6.诱虫器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  )7.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  )8.在沙丘、火山岩、火灾过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  )9.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  )
    二、连一连1.主要种间关系的特点及实例(连线)
    2.群落演替的类型及其特点、实例(连线)
    三、议一议【教材易漏拾遗】1. (1)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混合培养时,后者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而在竞争中获胜。(2)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混合培养时,二者之间的竞争强度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草履虫、双小核草履虫和某种杆菌比较,后者在结构上最明显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在一个水族箱中生活着两种原生动物,且A捕食B,二者间用一屏障隔开,经一段时间养殖后,使二者均达到最大值,倘若在此时撤掉屏障,请推测两种群的变化趋势。
    提示:屏障撤掉后很可能出现以下情况:由于种群A捕食种群B,种群B的数量减少,而种群A的数量增加。但随着种群B数量的减少,种群A因食物来源减少而出现数量减少,种群B的数量又会出现一定的增加。假设水族箱中资源和其他条件较稳定,种群A和种群B将出现此消彼长的相对稳定情况。
    3.《诗经·小雅·小宛》中有“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之句。请说出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 
    提示:蜾蠃捕食螟蛉幼虫。
    4. (1)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地衣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何苔藓能取代地衣?   (2)群落演替时,不同种群间是取而代之,还是优势取代?在森林阶段,还能否找到地衣、苔藓等其他植物?   
    提示:地衣通过分泌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逐渐取代了地衣。
    提示: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可存在。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及物种组成【任务驱动 探究突破】任务1 几种种间关系的比较
    任务2 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__现象。(2)水平结构: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______分布。
    (3)观察下列图示,完成与群落空间结构相关的问题①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A图:________;B图:________。②根据上图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A图:①植物分层:______;②动物分层:__________________。B图:地形变化、土壤______、______的差异、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易错警示】与群落结构有关的3点提示(1)大鱼吃小鱼 均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繁衍。(2)寄生和共生都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主要区别是看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有害(寄生),还是对双方都有利(共生)。(3)影响山上山下和南北部地区植被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温度;影响我国东西部地区植被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水分。
    任务3 群落的季节性(1)概念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任务4 生态位(1)概念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2)特点①每个物种都有自己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②动物的生态位与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有关。③植物的生态位与它在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有关。(3)意义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说明 理解生态位要从“群落结构”与“种间关系”两方面入手:动物的栖息地、植株的高度、在研究区域内出现的频率等属于群落结构方面的研究;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属于种间关系方面的研究。
    任务5 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_____、森林等类型。不同群落中的生物也都有________其环境的特征。
    【考向分类 对点落实】 考向一群落相关基础知识考查1.高考重组,判断正误。(1)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2017·江苏卷,T24](  )(2)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海南卷,T22BC](  )(3)池塘中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海南卷,T19C](  )(4)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江苏卷,T5D](  )
    (5)一块农田中的田鼠和杂草属于竞争关系。[全国卷,T3A](  )(6)群落中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全国卷,T4B](  )(7)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全国卷,T4D](  )(8)农田中豌豆和杂草、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关系依次为竞争、互利共生、寄生。[全国卷,T3改编](  )(9)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广东卷,T4A](  )(10)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海南卷,T17B](  )(11)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全国卷Ⅰ,T4D](  )
    考向二种间关系考查2.[2016·天津卷,3]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下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
    解析: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而生物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所以丝瓜地的丝瓜和昆虫不能代表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A错误;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包括该种群的全部个体,而不只是成年个体,B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指的是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能量的比值,而不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个体数量的比值,C错误;根据题意和图示可推知丝瓜、昆虫甲和昆虫乙构成的食物链为丝瓜→昆虫甲→昆虫乙,乙数量的增加会导致甲种群个体数量减少,进而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D正确。
    3.[四川卷]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解析:随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的生物量变小,植物间的竞争将减小;蜥蜴活动地点距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蜥蜴个体数越少;蝗虫种群密度、植物生物量、蜥蜴个体平均数均随距石头远近变化而变化,故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可有效降低蝗虫的种群密度,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名师点睛】巧辨几种种间关系曲线(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 (2)捕食曲线——不同步性变化的此消彼长(但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在捕食数量关系图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其一,依两条曲线的关系,捕食者随着被捕食者的变化而变化,如图中A先达到最多,B随后才达到最多,即曲线B随着曲线A的变化而变化,故B可捕食A;其二,依最多个体数,被捕食者的个体数通常多于捕食者,故由图中A的最大个体数多于B的,也可推出B捕食A。(3)竞争曲线——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降为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
    4.(多选)如图表示一片草原上的兔子和狼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后一段时间内相对数量变化的趋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分别表示兔子和狼的数量变化B.狼的K值接近B点对应的数值C.兔子的K值接近C点和D点对应的数值D.第3年狼的数量会因缺乏食物而下降
    解析:据图中曲线变化可知,甲的数量最先达最大值,随着乙数量的增加,甲的数量减少,推测甲为被捕食者兔子,乙为捕食者狼,A正确;K值是指在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它不是固定不变的,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B错误;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从图上分析,兔子的K值应该接近C点和D点对应的数值,C正确;据图分析可知,第3年时兔子的数量在下降,因此狼的数量会因缺乏食物而下降,D正确。
     考向三群落的空间结构5.[2021·武威六中高三一轮复习考试]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该草地群落中(  )A.物种组成比甘蔗田简单B.动物没有分层现象C.物种组成比甘蔗田复杂D.植物没有垂直结构
    解析:废弃的甘蔗田发生了群落的演替,由原来比较单一的甘蔗被杂草代替,物种的丰富度增加,群落结构复杂,A错误、C正确;在该群落中动物有分层现象,如土壤中有蚯蚓,田中可能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动物,B错误;在垂直方向上,植物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与光照强度有关,D错误。
    6.[2021·南京市高三模拟]如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不同的作物品种
    解析:植物群落出现分层现象的原因主要与光照(森林)和温度(高山)有关,环境因素影响植物群落从而出现分层现象;充分利用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可以用来指导农业生产,譬如玉米和大豆间种,能提高光能的利用率;一块田地中的玉米是一个种群,不存在群落特征;合理密植是为了削弱种内斗争充分利用资源以增加产量。
    7.(多选)下列有关池塘群落的分析正确的是(  )A.“池塘中优势种群是哪种生物”属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B.池塘群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池塘群落中物种组成是区别其他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D.人类的活动会影响该池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解析:“池塘中优势种群是哪种生物”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A错误;池塘群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正确;池塘群落中物种组成是区别其他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C正确;人类的活动会影响该池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正确。
    8.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及与相关种群、栖息地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与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能会出现重叠现象B.同一环境中的两个生态位相同的物种,常常会由于食物或生活资源而发生竞争C.生态位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D.如果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某种生物的生态位可能会随之改变
    解析:不同物种利用的资源可能是相同的,所以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以出现重叠现象,A正确;同一环境中的两个生态位相同的物种,常常会由于食物或生活资源而发生竞争,B正确;生态位是群落的特征,C错误;如果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某种生物的食物资源、天敌或生存空间就会发生变化,该生物的生态位可能会随之改变,D正确。
    考点二 群落的演替【任务驱动 探究突破】任务1 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比较
    任务2 群落演替的特征(1)方向:____________。(2)能量:群落有机物总量________。(3)结构:营养结构变得________,物种多样性________。任务3 群落演替的原因(1)________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2)________不断进行繁殖、迁徙。(3)群落内部由于________造成内部环境改变。(4)____________关系不断发生变化。(5)人类活动的________。
    【易错警示】与群落演替有关的两个误区(1)演替不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任何环境下的演替最终都要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这时候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此时,物种与环境之间高度协调,能量和物质的利用率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也高。(2)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
    【考向分类 对点落实】 考向一群落演替的基础知识考查1.高考重组,判断正误。(1)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江苏卷,T5C](  )(2)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福建卷,T3D](  )(3)群落演替中的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海南卷,T17D](  )(4)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海南卷,T24D](  )(5)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安徽卷,T6C](  )
    考向二群落演替的类型、过程分析2.[2021·陕西咸阳高三检测]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的水平结构只与地形变化有关B.群落演替都能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C.群落演替是由群落外部环境条件决定的D.植物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与光照直接相关
    解析:群落的水平结构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诸多因素有关,自然群落演替使群落结构变得复杂,而人类因素使群落可能变得简单,如围湖造田等群落演替是由群落内部变化决定的,A、B、C错误;植物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乔木适宜强光照,灌木、草本需要光照依次减弱,分层现象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D正确。
    3.(多选)某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而逐渐形成的,将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如下图1所示。统计不同区域的植物覆盖度(表示植被的茂密程度)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湿地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近水缓冲区群落能代表核心区群落形成的早期状况C.芦苇只分布在核心区,说明该湿地群落存在垂直结构上的差异D.人类的干预活动能加速该湿地群落向陆地群落演替的进程
    解析:根据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定义,结合题干信息“某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可以判断该湿地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近水缓冲区群落晚于核心区群落的形成,所以近水缓冲区群落能代表核心区群落形成的早期状况;芦苇只分布在核心区,说明该湿地群落存在水平结构上的差异;从本题信息及题图无法得出“人类的干预活动能加速该湿地群落向陆地群落演替的进程”的结论。
    4.(多选)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解析:种植植物与不干预相比,生物数量及种类都明显提高,因此移栽植物会提高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A错误;根据表中可知,种植植物后小型土壤动物明显增多,B正确;边坡甲实验时没有移栽乔木,但也有可能发生群落的演替而自然长出乔木,C错误;群落演替过程达到相对稳定阶段后不会再继续加剧,D错误。
     考向三群落演替的综合考查5.[2021·唐山市高三考试]上个世纪在大兴安岭北部林区发生的特大森林火灾,使104万公顷的森林资源遭受了严重破坏。经过30多年的恢复和保护,火烧迹地上重新长起了大片树林。森林覆盖率由火灾后的61.5%提高到87%以上,动植物种群基本得到了恢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火灾发生后,该群落演替的类型是初生演替B.演替过程中,该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C.现群落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它们呈镶嵌分布D.森林的恢复过程中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存在共同进化
    解析:火灾发生后,森林的土壤条件还存在,所以该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A错误;演替过程中,各个不同阶段群落中的优势物种不断改变,所以该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B正确;现群落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群落在水平结构上常常呈镶嵌分布,C正确;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共同进化,森林的恢复过程中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存在共同进化,D正确。
    6.[2021·景德镇一中高三月考]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中进行的演替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相同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
    解析:甲群落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也是次生演替,因此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A正确;甲属于次生演替、乙属于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快,B正确;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的物种在不断发生改变,甲中①、②处的物种数目相同,但物种组成不同,C错误;在适宜条件下,演替的最终结果可能形成森林,D正确。
    7.(多选)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如表为恢复过程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B.与针叶林相比,草丛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简单,丰富度低C.该地能恢复到第4阶段说明人类活动未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常绿阔叶林得以恢复与土壤条件、植物的种子等的保留有关
    解析:过度砍伐的森林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随着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结构变得更为复杂,物种的丰富度逐渐增大,因此,与针叶林相比,草丛中的动物分层现象简单,丰富度低;表中群落演替的情况并没有反映出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8.[全国卷Ⅰ]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祼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
    解析:(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次生演替有土壤条件,保留种子,有利于植物的繁殖,演替速度快,而初生演替过程中植物生活条件贫瘠不利于繁殖,演替速度较慢。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解析: (3)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结构,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而该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因而在自然条件下,也会向荒漠化方向演替,所以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
    高考必考教材实验(十三)——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任务驱动 探究突破】任务1 完善实验原理(1)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______场所。(2)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______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3)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____________和目测估计法。
    【名师点睛】 做好该实验的几个注意事项(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2)尽可能多的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应根据土壤中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和趋湿性来收集。(3)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可均分为若干组,供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对于不认识的动物也应作好记录,并记为“待鉴定××”,并记下其特征。(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
    【考向分类 对点落实】 考向一实验过程及结果的分析处理1.[2021·河北唐山模拟]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忽略,不必记录下它们的特征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两种:一是取样器取样法,二是目测估计法C.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解析: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切记不可忽略,需要记录下它们的特征,A错误;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B错误;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而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范围小,宜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D错误。
    2.[2021·黑龙江省鸡西一中调研]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据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草甸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高于其他两个草原B.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表中数据C.表中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中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D.草甸草原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典型草原
    解析:表格中数据不能说明草甸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高于其他两个草原;对于植物种类、产量等不能用样方法进行调查;表格不能说明草甸草原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典型草原,但是能看出,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中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考向二实验相关知识的综合考查3.[经典高考]下列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解析:土壤中的动物因食物来源和栖息条件不同,在土壤中也存在分层现象;土壤动物的种间关系主要是竞争、捕食、共生等;土壤盐碱度不同,导致植物在水平分布上有差异,土壤中的动物群落结构也会因此存在差异;表层土中含有的动物种类较少,不能准确反映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4.[2021·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七校高三联考]下列关于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B.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C.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试管中D.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块地的土样 
    解析:由于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A错误;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用带灯罩的热光源装置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调查其丰富度,B正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试管中,C正确;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块地的土样,D正确。
    5.[经典高考]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_______,身体________,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了土壤湿润的环境,利于跳虫存活
    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
    解析:(1)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的环境,利于跳虫存活,若要采集甲螨作为标本时,不需要保持甲螨的活性而是要保持其形态不变,吸虫器D中的酒精可将其及时固定,防止腐烂。
    (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它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
    解析: (3)跳虫与甲螨、线虫都以酵母菌为食,所以跳虫与甲螨属于竞争关系,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实验理论归纳] 调查类实验的步骤及方法(1)调查类实验的一般操作步骤:选定调查课题→确定调查方法→选择调查对象→确定调查范围→设计记录表→进行结果分析。(2)常用的调查方法:询问法、问卷调查法、取样调查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取样器取样法)、野外观察法、社会调查法、实验法等。如调查人类红绿色盲的发病率可用询问法或问卷调查法;调查土壤中螨虫的种群密度可用取样器取样法。 
    [长句应答必备]1.群落指的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它包括该地区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2.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现象则与栖息条件和食物有关。3.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群落的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4.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示例]1.群落空间结构的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然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一般朝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发展。
    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
    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
    [等级选考研考向]1.[2020·海南卷]研究人员在调査某沙地的植物群落演替时,发现其自然演替顺序为: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多年生亚灌木→多年生灌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多年生草本群落在争夺阳光和空间方面比一年生草本群落更有优势B.与草本群落相比,灌木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加复杂C.多年生亚灌木群落里有草本和亚灌木,其自我调节能力比多年生灌木群落更强D.该沙地主要植被是多年生灌木,与其根系发达,抗风和吸水能力较强有关
    解析:多年生草本因为在争夺阳光空间方面比一年生草本群落更有优势,因此多年生草本替代了一年生草本,A正确;灌木植物比草本植物更加高大,拥有更为复杂的垂直结构,B正确;多年生灌木群落里有草本和灌木,生物种类和空间结构更为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C错误;该沙地演替最后主要为多年生灌木,因为根系发达,有很好的抗风能力和吸水能力,更加适合在沙地生存,D正确。
    2.[2019·江苏卷,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
    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A正确;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发生的群落演替均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越多,种间竞争就越激烈,对资源的利用就越不充分,C错误;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不能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D错误。
    3.[2018·海南卷,22]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种群间通常会发生(  )A.捕食   B.竞争C.寄生 D.互利共生
    解析: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两者构成竞争关系,B正确。
    4.[2017·海南卷,18]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
    解析:由题目所给信息“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可以直接推出新的种间关系和群落空间结构对害虫A不利,且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A、B、C正确;由题目所给信息“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受到了抑制”可判断出乙和害虫A之间不存在互相抑制的关系,D错误。
    5.[2018·浙江卷,4]影响水生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温度 B.氧气的垂直分布C.光的穿透性 D.大气中颗粒物含量
    解析:随着水深的增加,溶氧量逐渐减少,光照强度逐渐减弱,水温也会略有下降,这些都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A、B、C均错误;大气中颗粒物含量,不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所以不会影响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D正确。
    6.[2018·江苏卷,13]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Ⅰ与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解析: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的垂直结构不明显,B错误;阶段Ⅰ到阶段Ⅱ发生的演替是优势取代,不是完全取代,所以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完全相同,C错误;在三个阶段中,阶段Ⅲ为森林阶段,其生物种类最多,营养结构最复杂,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正确。
    7.[2018·海南卷,29节选]某小组为了研究某混交林的群落结构,选择了若干样地进行调查。其中A、B、C三种乔木的调查结果如表。
    回答下列问题:(1)据表可知:________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________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________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3)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代替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1)分析表格数据可知,C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A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B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3)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替代的可能原因是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国考真题研规律]1.[2020·全国卷Ⅰ]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志重捕法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C.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D.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解析: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较强,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其数量,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A错误;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物种数目越多,丰富度越高,B正确;土壤小动物多数是分解者,能够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所以它们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影响植物生长,C正确;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可以被绿色植物等利用从而进入生物群落,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D正确。
    2.[2020·全国卷Ⅱ]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①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②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③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顺序是(  )A.②①③ B.③②①C.①③② D.③①②
    解析:河水携带泥沙进入大海时,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的过程中,海水逐渐淡化,所以,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生长环境的变化为:生长在海水环境中→生长在淡水环境中→生长在陆地环境中,对应的植物群落演替顺序是②①③,A正确。
    3.[全国卷Ⅰ,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解析:灌木阶段中灌木的生长为各种生物起到了遮阴、避风等作用,同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食物,所以灌木阶段的物种丰富度要大于草本阶段的,A错误;由于灌木比草本植物更为高大,因此无论从垂直结构上,还是从水平结构上看,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更复杂,B错误;灌木阶段的物种比草本阶段更加多样化,使得群落结构较为稳定,群落自我调节能力更强,C错误;草本阶段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土壤的通气性越来越好,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D正确。
    4.[全国卷Ⅰ,6]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解析: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抑制病毒传播,原因是青蛙捕食稻飞虱,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A正确;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构成竞争关系,B错误;病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C、D错误。
    5.[2019·全国卷Ⅰ,31节选]某果园中存在A、B两种果树害虫,果园中的鸟(C)可以捕食这两种害虫;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Y诱杀B可减轻B的危害。回答下列问题。(2)A和B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种间竞争通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性引诱剂Y传递给害虫B的信息属于___________。使用性引诱剂Y可以诱杀B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B种群的__________,导致____________降低,从而减轻B的危害。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象
    相关课件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十单元种群和群落课堂互动探究案2群落及其演替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十单元种群和群落课堂互动探究案2群落及其演替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自主预习案,素能目标★考向导航,群落的种间关系,课堂互动探究案,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彻底消灭,土壤条件,人类活动,弃耕农田,地形和环境情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2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2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生物种群,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季节性,生态位,群落的物种组成,的物种越丰富,群落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群落的演替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群落的演替备课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方向和速度,①③⑥⑦,②④⑤,毁林开荒,水土流失,洪涝灾害,可持续发展,《退耕还林条例》,探究一演替的类型,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种群和群落2群落及其演替课件选择性必修2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