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期中测试卷(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期中测试卷(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化学符号中关于数字“2”的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CO-表示2个一氧化碳分子
B.NO2-表示二氧化氮中含有2个氧原子
C.Ca2+-表示1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D.-表示氧化汞中汞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2、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
B.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
C.有些物质燃烧时温度不需要达到着火点
D.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
3、下列仪器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物质不需要用到的是( )
A. B. C. D.
4、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5、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
A.中子数B.电子数
C.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和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差
6、下图所示的装置有很多用途,下列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由a口进气
B.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
C.排水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
D.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由a口进气
7、下列粒子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A.核外电子 B.原子 C.分子 D.离子
8、下列典故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司马光砸缸B.铁杵磨成针C.火烧赤壁 D.凿壁偷光
9、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下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10、下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B.图中 n的值为10
C.钠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11、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
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
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2、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不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 )
A.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 B.高压锅因为排气孔堵塞而爆炸
C.车胎因为暴晒而发生爆炸 D.气球因为充气过多而引起爆炸
13、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基本的规律之一.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B.
C. D.
14、“川航3U8633”的成功迫降,挽救了128条生命.迫降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玻璃破裂B.轮胎变瘪C.燃油燃烧D.座椅摇晃
1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树根“变”根雕B.玉石“变”印章
C.水果“变”果汁D.葡萄“变”美酒
16、下列对河水的净化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蒸馏 B.过滤 C.加入活性炭 D.静置沉淀
17、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火药爆炸B.木条燃烧 酒精挥发
C.矿石粉碎 衣服晾干D.葡萄酿酒 牛奶变酸
18、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风助火威——为燃料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9、将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根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M>Cu>Ag B.滤渣中可能有金属M
C.滤液中至少含有两种溶质 D.滤渣中一定有Ag
20、中国对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研制取得了世界嘱目的成绩,实现了我国挺进深蓝的宏伟目标,乘蛟龙号下潜的科研人员,他们的呼吸环境必须注意调节的是( )
A.O2和H2O的含量B.O2和N2的含量
C.O2和H2的含量D.O2和CO2的含量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碳元素__________;
②3个钾原子___________;
③4个氮分子___________;
④钠离子_________;
⑤氢气_______;
⑥标出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2)①3Cu2+中表示离子个数的数字是_________;
②SO2中的“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2、有四瓶无色气体,它们分别是氧气、空气、氮气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为区分它们,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四个集气瓶中,使木条燃烧情况不变的是_________;使木条剧烈燃烧的是_________;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_,要想区分这两种气体,应采用的方法是分别将两种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为_________.
3、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阳离子、阴离子这些微粒中:
(1)显电中性的微粒有_____.
(2)带正电的微粒有_____.
(3)同位素的氕、氘和氚原子具有不同的_____.
(4)质量最小的微粒是_____.
(5)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变化的微粒有_____.
(6)在同一原子里数目相等的是_____.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 D 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____.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____;②____.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答一点即可).
2、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了实验探究.
(1)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符号表达式________
(2)红磷燃烧的现象_________
(3)实验中红磷必须足量或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
(4)待红磷燃烧停止并冷却后,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强________(填“小于”或“大于”)外界大气压,打开止水夹,观察到集气瓶中吸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_________.
(5)若打开弹簧夹,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偏少,其原因是_______(写出一点).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过氧乙酸是人们广泛使用的消毒剂之一.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 C2H4O3 , 试计算:
(1)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 1%)
2、过氧乙酸是较为有效的一种消毒剂,其化学式为C2H4O3,请计算:
(1)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_;
(2)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
(3)38g过氧乙酸中含碳元素的质量是____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B
2、C
3、C
4、B
5、B
6、A
7、A
8、C
9、D
10、B
11、C
12、A
13、A
14、C
15、D
16、A
17、A
18、A
19、B
20、D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C 3K 4N2 Na+ H2 3 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2、空气 氧气 氮气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3、分子、原子、中子 质子、原子核、阳离子 中子 电子 分子 质子和电子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对比 C中酚酞变红的快,B中酚酞变红的慢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有利于环境保护
2、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P+O2P2O5 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将氧气消耗尽,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小于 五分之一 红磷不足(合理即可)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1)76 (2)6:1:12 (3)63%
2、(1)76;(2)6:1:12;(3)12g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测试卷附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测试卷【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测试卷(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