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全面)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全面),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能加快反应速率B.二氧化锰在任何化学反应中都是催化剂
C.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D.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2、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C60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C.金刚石、石墨、C60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D.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
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
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5、某同学根据铜锈的成分Cu2(OH)2CO3作出猜想:引起金属铜锈蚀的因素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应该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下列实验中的( )
A.甲和乙B.甲和丁C.乙和丁D.丙和丁
6、压缩气体可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后( )
A.分子的质量变大B.分子的体积变小
C.分子的数目减少D.分子的间隙变小
7、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3.2g氧气,生成4.4g二氧化碳和1.8g水..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该化合物的质量为3.0g
B.该化合物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该化合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4:1
D.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
8、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的原意中蕴涵化学变化的是( )
A.星火燎原B.水滴石穿C.积水成渊D.披荆斩棘
9、某温度下,在100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g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30g
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
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10、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 1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11、在M+N→盐+水的反应中,M和N不可能是
A.HCl和NaOHB.CO2和Ca(OH)2
C.H2SO4和Fe2O3D.AgNO3和BaCl2
12、化学方程式aC2H2 +bO2cH2O+dCO2配平后a、b、c、d之和为( )
A.15B.14C.13D.10
13、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3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H4+、Na+、NO3-、CO32-B.NO3-、Cu2+、SO42-、OH-
C.Mg2+、K+、SO42-、Cl-D.Ca2+、Na+、HCO3-、Cl-
14、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在甲骨上刻文字B.指南针指引航海
C.用泥土烧制陶瓷D.用石块修筑长城
15、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16、空气是我们每天都呼吸的“生命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 78%
B.空气中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C.空气中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所占比例虽小,但用途广泛
17、黄蜂的毒液呈碱性,若被黄蜂蜇了,涂抹下列物质可缓解疼痛的是( )
食盐水(pH≈7 )B.牙膏(pH≈9)
C.肥皂(pH≈10 )D.米醋(pH≈3)
18、下列四组溶液,只用紫色石蕊溶液就能鉴别的一组是( )
A.NaOH KOH HClB.NaCl NaOH HCl
C.H2SO4 HCl NaOHD.NaCl Na2CO3 Na2SO4
19、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砂,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 )
A.②④⑤①③B.⑤④②③①C.⑤②④③①D.②⑤④①③
20、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 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
B.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 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
D.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分子不断运动, 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下图是包含物质A、B、C、D和盐酸卡片的“化学拼图”,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的物质(或其溶液)间能发生反应..
(1)A不可能是______(填标号)..
a.Mgb.Fe c.Ag d.Zn
(2)若B为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B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若C为碳酸钠
①C与D的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D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写一个)..
③将二氧化碳通入C溶液,可化合生成碳酸氢钠( NaHCO3),该反应的反应物有______种..
2、取用药品应注意操作规范..
(1)取用粉末状固体时,先使试管_______,用_______把药品送至试管底部,再直立试管..
(2)某同学向量筒倾倒液体时的操作如图,纠正其中的两处错误: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空格里填上适序号:①物理变化 ②化学变化 ③物理性质 ④化学性质⑤物质的用途
酒精常用作酒精灯的燃料_____________,因为酒精具有可燃性___________..点燃酒精灯的过程中,酒精先汽化成酒精蒸气____________,后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__________________..酒精是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甲、乙、丙、丁是四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丙实验回答:
①小明实验前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丙两实验集气瓶中均放少量水,甲中加入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通过甲、丙两个实验,结合课堂学习,你认为在“集气瓶中进行燃烧的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是(说明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做完上述实验后,在乙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目的为验证_____________..
(4)小明用图丁中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结果偏低(装置不漏气),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某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请填空:
(1)实验1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
(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____(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通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某兴趣小组对石灰石样品进行如下实验分析:取12g样品放入烧杯中,将100g稀盐酸分4次加入到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请计算:
求:
(1)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g:
(2)第4次加入稀盐酸后所得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最终结果保留0.1%)..
2、一些骗子常用黄铜冒充黄金骗取钱财,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黄铜是锌和铜的合金,他取一定量的某黄铜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向其中分4次加入等质量的同一稀硫酸,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过程中有关物质的用量及质量测定记录如下表:
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所取黄铜样品的质量为___________ g;
(2)第4次实验结束后溶液的pH __________7(填“>”、“=”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全面),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全面】,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全面】,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