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最新)练习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3889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最新)练习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3889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最新)练习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3889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最新)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最新)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集气瓶中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一种:①二氧化碳 ②氧气 ③空气 ④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 )
A.①或②B.②或③C.①或④D.③或④
2、在20℃时,某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经历如下变化
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 )
A.溶液甲是饱和溶液
B.20℃时,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40g
C.溶液丙若蒸发10g水,析出的晶体一定大于4g
D.溶液乙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溶液丙溶质的质量分数
3、下列典故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火烧赤壁B.刻舟求剑C.司马光砸缸D.铁杵磨成针
4、下图所示的装置有很多用途,下列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由a口进气
B.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
C.排水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
D.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由a口进气
5、从分子、原子角度对下面一些现象和变化的解释,合理的是( )
A.花香四溢 分子很小,质量也很小
B.热胀冷缩 温度变化,分子或原子大小发生变化
C.滴水成冰 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停止运动
D.食品变质 分子发生变化,分子性质发生变化
6、将乙酸(CH3COOH)和葡萄糖(C6H12O6)溶于水得到混合溶液,测得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1﹣9aB.1﹣8aC.12aD.8a
7、豆腐是人们喜爱的食物,营养丰富,能为人体提供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C6H13NO2),关于亮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亮氨酸是氧化物
B.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3%
C.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
D.亮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3:1:2
8、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稳定的是( )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9、利用盐酸和硝酸银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顺序,下列实验可以不需要进行的是( )
A.铁+稀盐酸B.铜+稀盐酸C.银+稀盐酸D.铜+硝酸银溶液
10、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 1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11、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在甲骨上刻文字B.指南针指引航海
C.用泥土烧制陶瓷D.用石块修筑长城
12、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13、科学家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原子,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9,则该原子的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是( )
A.114B.61C.175D.289
14、下列“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
A.氨水B.汽水C.冰水D.糖水
1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是NaCl
B.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16、“一带一路”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染坊常用下列物质中的一种盐来处理丝绸,这种盐是( )
A.熟石灰B.碳酸钾C.乙醇D.烧碱
17、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是指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颜色,状态有所不同的物质
C.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
18、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时,将5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100g a的溶液
B.c物质微溶于水
C.a中含有少量b,可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a
D.将2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19、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不能发生
20、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
A.C、CO、CO2B.H2O2、H2O、O2
C.KOH、K2CO3、KNO3D.Fe2O3、FeCl3、Fe(OH)3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可用________量出体积.量液体时量筒必须放_____,而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________保持水平,再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数.
2、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钾元素________..②2个氮原子________..
③2个水分子________..④铵根离子________..
⑤标出“MgO”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2)写出“3CH4”中“4”的含义______________..
3、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原子的种类④物质的组成⑤分子的种类,肯定不会改变的是_________;肯定会改变的是_________;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的是__________..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用下图实验装置验证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产物(固定装置省略、装置气密性良好)..
①A 处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②B 中固体由黑变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说明一氧化碳有_____性..
③有关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_____(选填编号)..
a. A 中消耗的碳粉的物质的量等于 B 中消耗的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
b. C 的作用是收集剩余的一氧化碳
c. 点燃 e 处,火焰呈淡蓝色
d. B 处玻璃管中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消耗的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
④上图实验装置设计还不能完全证明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产物,请说明理由_____..
2、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
(1) A装置相比其他固液常温装置,优点是_____;
(2)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并用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验满的方法为:_____;结果发现小木条始终不灭,说明该瓶气体没有集满..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
(4)若用图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 (填a或b)通入;当打开K,反应一段时间后:D烧杯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B处的现象是_____;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20g加入试管中,加热..待完全反应后,将试管冷却、称量..试管内固体物质为15.2g..计算:
(1)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为_______g..
(2)列式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_____..
2、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样品,为了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取45g石灰石样品,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45g这种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_____g
(2)本实验是否可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完成实验,并说明理由_____..
(3)列式计算45g石灰石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C
2、B
3、A
4、A
5、D
6、A
7、C
8、A
9、C
10、C
11、C
12、C
13、B
14、A
15、B
16、B
17、D
18、D
19、A
20、C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量筒 在水平的桌面上 凹液面的最低处
2、K 2N 2H2O NH4+ 每个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
3、①③④⑤②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CO2+C2CO 红 CO+CuOCu+CO2 还原 cd 未参与反应的 CO2 也能使 D 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不能验证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产生的 CO2
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若熄灭则已满,反之则未集满 装置漏气 a 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大 变红 CO2+H2O=H2CO3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1)4.8g;(2)12.25g
2、(1)40g;(2)不能,因为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硫酸钙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阻碍碳酸钙与稀硫酸的接触导致不能继续反应,使反应慢慢停止;(3)3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最新),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卷(最新),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及答案【鲁教版】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