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5.导体与绝缘体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5.导体与绝缘体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年级
科 目
科学
主备人
周次
第3周
课 题
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内容
检测身边的导体和绝缘体
计划课时
1课时
备课记录
知识点(重难点)
5、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过程与方法:
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教学重点】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教学难点】用“电路检测器”检测身边的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橡皮、布、丝绸、皮毛、钢管、玻璃、铅笔、铜丝、铅丝、铝丝(易拉罐)、铁丝、卷笔刀、硬币、导线、插座、20种待检测的物体,一个电路检测器。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我们周围的物体中有些容易导电,有些不容易导电,怎样才能知道物体的导电性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导体与绝缘体。(板书:导体与绝缘体)
二、检测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1、提问: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到电呢?
2、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并做好记录。
3、 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4、 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5、 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6、得出结论: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小灯泡不发光。
三、检测 20 种物体的导电性
1、在材料盘中为学生提供 20 种供检测的材料, 一张“我们的检测记录”表。
2、在检测前,要求学生对每一种物体是否可以使小灯泡发亮做出预测,然后进行尝试实验,并做好检测记录。
3、待所有的检测都完成后,各组整理分析检测的结果。
4、表达与交流:哪些物体能使小灯泡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小灯泡发亮。
检测记录表
物体
名称
预测
检测1
检测2
检测表明
亮
不亮
亮
不亮
亮
不亮
容易导电
不容易导电
橡皮
√
√
小刀
√
√
纸板
回形针
钥匙
塑料尺
四、总结
导线外面包着塑料,里面是一根铜丝,铜丝能让电流通过,塑料不能让电流通过。
导体: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为导体。
绝缘体: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
五、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作用
像铜、铝、铁等各种金属、铅芯、人体、大地等都是导体。利用导体可以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干木头、塑料、玻璃、纸等都是绝缘体。利用绝缘体可以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六、讨论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措施和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的。
2、提醒学生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部分,注意安全用电,不要用湿布擦拭,也不能用湿手电器和开关。
板书设计
5、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 绝缘体
安全用电
教后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全册综合教案设计,共3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教科版四年级下册4.电路出故障了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教科版四年级下册2.点亮小灯泡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