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练案1荷塘月色(1)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练案1荷塘月色(1)教案第1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练案1荷塘月色(1)教案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练案1荷塘月色(1)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练案1荷塘月色(1)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打牢语言基础,提高阅读能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打牢语言基础(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eq \x(导学号 30994000)( D )
    A.倩影(qiàn) 羞涩(sè)笼着(lónɡ) 含情脉脉(mò)
    B.袅娜(nuó) 畸形(jī)颤动(zhàn) 蓊蓊郁郁(wěnɡ)
    C.敛裾(liǎn) 数落(shǔ)丛生(cōnɡ) 不屑一顾(xiè)
    D.独处(chǔ) 藻饰(zǎ)乍看(zhà) 令人咋舌(zé)
    【解析】 A项,笼:lǒnɡ;B项,颤:chàn;C项,丛:cónɡ..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D )
    ①芯片领域的一位专家说:“中国芯片的发展必须要两条腿走路,既坚持自主创新,寻求突破,把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又要开放合作,抛砖引玉..”
    ②在芯片研发上,我们要瞄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亦步亦趋,最后完成超越..
    ③为招揽中国游客,春节期间,全球商家打出种类繁多的“春节牌”,红灯笼、生肖狗等中国元素在国外的大街小巷俯拾即是..
    ④苏轼将自己的深情厚谊和仕途坎坷的身世之慨倾注于几首悼亡词中,流露出无限的凄凉伤感之情,感人肺腑,令人不忍卒读..
    ⑤法治是安邦固本的基石,法治中国,不仅是庙堂之论,还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每一个人都自觉守法,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⑥日前,2018年新年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各具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的优美歌声在大厅里交相辉映,久久不散..
    A.①②③B.④⑤⑥
    C.①③⑥D.③④⑤
    【解析】 ①抛砖引玉: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②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③俯拾即是:形容数量多又容易得到..符合语境..④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符合语境..⑤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符合语境..⑥交相辉映:形容光亮、色彩等相互映照..不能用来形容歌声..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eq \x(导学号 30994002)( C )
    A.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似乎”是不确定的意思,表明采莲的历史久远,但何时开始不十分确定)
    B.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蓊蓊郁郁的”是后置定语,突出了树的茂盛,也更加突出了荷塘的幽僻)
    C.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总”表明在这样的日子里,月光就会另有一番样子)
    D.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大意”在这里是大概的轮廓的意思,可见当时的朦胧静谧)
    【解析】 C项,“总”表示作者揣测的语气..
    4.下列句子中与“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具有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eq \x(导学号 30994003)( C )
    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B.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C.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D.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解析】 例句与C项皆为通感,A、B、D三项都是比喻..
    5. “虽然是满月”,却“不能朗照”,作者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是因为(3分)eq \x(导学号 30994004)( D )
    A.朦朦胧胧的月色下一切都变得美好,正和他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情吻合..
    B.这淡淡的月色能给人丰富的遐想,使作者感到“到了另一个世界”似的,它使作者摆脱了惆怅与烦恼..
    C.它与作者孤寂冷落的感受相一致..
    D.它与作者淡淡的哀愁和片刻的逍遥的喜悦感受相合拍..
    【解析】 一定要联系语境,联系当时作者写作此文的时代背景..这句再一次强调了淡淡的月光,一切显得朦胧,作者说“这恰是到了好处”是因为这样的景色恰是符合了作者淡淡的喜悦心情..
    6.仿照下面这句话,另选一种景物进行描写..要求句式基本一致,并运用比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5分)eq \x(导学号 30994005)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答:(示例)悠悠白云下,隐约地横亘着一座座青山,有腼腆地躲进雾霭的,有大方地露出真容的;正如一把把直指苍穹的利剑,又如碧空中腾飞的巨龙,又如绵延不断的绿色屏障..
    【解析】 此题综合考查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仿写要求有显性和隐性两个层次,显性要求就是题干要求的基本句式和修辞要求,而隐性要求是“意谐”,即所描写的对象中心突出,语意通畅..
    7.通感,指感觉的转化、迁移,如古诗“风来花底鸟语香”,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嗅觉的气味;“鸟抛软语丸丸落”,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视觉的形象..品味下面的句子,然后仿照其修辞手法写一句话..(5分)eq \x(导学号 30994006)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答:(示例)突然映入眼帘的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能力..题干要求“仿照其修辞手法”,所给例句为通感手法,是以听觉写视觉,作答时,要注意这一点..
    二、提高阅读能力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eq \x(导学号 30994007)
    衰 荷
    [唐]白居易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
    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题败荷
    [元]王 翰
    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
    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
    8.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CE )
    A.两首诗都写的是秋季到来后的“残荷”景象,但在表现“残”这一特点上有所不同..
    B. 白诗主要写了霜露中荷花将落未落、雨后风中荷叶被吹干的情境,通过描写荷花败落前的“萧条”,让人不禁想象花凋叶落后的景象..
    C. 白诗一、二句对环境的描写竭力突出了秋天的肃杀,“白露”“凉风”突出了环境的冷寂,还未“残”的花,刚刚吹干的“叶”,衰败之景跃然纸上,尽显工笔细描的艺术魅力..
    D.王诗先写荷花曾经花开十里、飘香十里的盛景,又写荷花如今在秋风中凋零的景象,通过前后的对比来突出荷花败落的凄惨..
    E.王诗三、四句中,“芳菲”指美好的花朵,也可引申为美丽的女子,“客”点明她客居在外的身份..就全诗而言,过去的美好情景与现在的凄凉景象的对比最为刺痛人心..
    【解析】 通读这两首诗,找出白诗“花不残”“叶初干”和王诗“凋零尽”的特点,分析时要扣住具体诗句..C“工笔细描”表述有误,诗中的语言是没有雕饰的白描手法..E“芳菲”不是代表美女,后面的“客”也不是“她”而是客居的他乡诗人..
    9.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1)白诗后两句议论抒情,诗人将“无人解爱”与自己“更绕衰丛一匝看”进行对比,表达了自己的人生之惑:为什么别人不爱凋零的荷花?从而抒发了自己对萧条景色的喜爱之情;(2)王诗最后两句由写景引向写人,诗人由残荷想到自己漂泊在外的客居身份,“却送秋声到客衣”写出了诗人在秋风中的萧瑟,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的怀念和对自己现在处境的感慨..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白诗可从“无人解爱萧条境”来分析,王诗可通过对荷衰败前后变化的描写来加以鉴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4分)eq \x(导学号 30994008)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10.对这篇散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本节第一段是按照光到影,从上到下的顺序描写塘上月色的..
    B.描写景物的时候突出表现了塘上月色素淡朦胧之美..
    C.《西洲曲》诗中采用了夸张、顶真、比喻、借代多种修辞方法..
    D.惦记江南,意在摆脱不平静的心境,借以超脱现实生活的重压..
    【解析】 C项,《西洲曲》一诗中没有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
    11.文中画线处“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5分)
    答: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在大动乱面前,他不知如何是好,心里越发不宁静..
    12.根据诗歌内容,谈一谈《西洲曲》描绘了一位什么样的女子?(6分)
    答:《西洲曲》写一个女子在别离后从春到秋对所爱男子的怀念..这里引用的是其中四句..诗意是说,这个女子秋天在南塘采莲,莲花已高过人头,且结了莲子,她低下头来抚弄着莲子,莲花清得如水一样,真象她爱怜的男子的心..莲和怜谐音,莲子,意味着爱恋对方..清如水,比喻和自己喜欢的人相亲相爱,心地和行为都是纯洁的..

    相关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练案19游褒禅山记(1)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练案19游褒禅山记(1)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打牢语言基础,提高阅读能力,名篇名句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练案17赤壁赋(1)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练案17赤壁赋(1)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打牢语言基础,提高阅读能力eq \x,名篇名句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练案13诗三首(1)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练案13诗三首(1)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打牢语言基础,提高阅读能力,名篇名句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