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练案7烛之武退秦师(1)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64237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练案7烛之武退秦师(1)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64237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练案7烛之武退秦师(1)教案
展开一、打牢文言基础(30分)
1.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eq \x(导学号 42454086)( A )
A.函(hán)陵 很有涵(hán)养
佚(yì)民 名人轶(yì)事
B.氾(fán)南 劳动模范(fàn)
追(zhuī)赶 夜缒(chuí)而出
C.阙(quē)秦 填词一阕(què)
戍(shù)边 戊戌(shù)变法
D.逢(pánɡ)孙 国逢(fénɡ)盛世
枸杞(jǐ) 岂(qǐ)有此理
【解析】 B“缒”应读“zhuì”..C“戌”应读“xū”..D“杞”应读“qǐ”..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3分)eq \x(导学号 42454087)( B )
A.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是寡人之过也 过:超过..
C.阙秦以利晋 阙:削弱..
D.以乱易整,不武 易:替代..
【解析】 过:过错..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eq \x(导学号 42454088)( C )
A.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B.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C.①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①君知其难也 ②吾其还也
【解析】 A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译不出/结构助词,用于定语与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B以:介词,相当于“因为”/连词,相当于“而”,不译..C于:介词,表对象,相当于“对”..D其:代词,相当于“它的”“其中的”/副词,相当于“还是”..
4.下列关于通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eq \x(导学号 42454089)( A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通“倍”,加倍..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C.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D.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解析】 “陪”同“倍”,增加..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eq \x(导学号 42454090)( D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行李之往来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解析】 A东道主:古义,东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招待客人的主人..B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随身所带的物品..C夫人:古义,那人;今义,尊称别人的妻子..D有益:有好处,古今义同..
6.下列关于词类活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eq \x(导学号 42454091)( C )
A.烛之武退秦师(退:一般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撤兵)
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C.既东封郑(封:名词用作意动词,以……为疆界)
D.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用作意动词,把……当做边邑)
【解析】 封:名词用作使动词,使……成为疆界..
7.从文言句式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3分)eq \x(导学号 42454092)( B )
A.以其无礼于晋 B.何厌之有?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佚之狐言于郑伯
【解析】 A状语后置句,“无礼于晋”的常式语序为“于晋无礼”..B宾语前置句,“何……之有”为表示宾语前置的固定结构..C状语后置句,“有益于君”的常式语序为“于君有益”D状语后置句,“言于郑伯”的常式语序为“于郑伯言”..
8.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eq \x(导学号 42454094)( D )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
B.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如果不与秦国断绝外交关系,晋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解析】 应为“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晋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eq \x(导学号 42454095)( C )
A.《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传说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近人则以为是战国初年人著述,其姓名身世不详..
B.“春秋三传”指《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传说孔子在撰《春秋》外,又将《春秋》口授给弟子..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纪传体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艺术成就..
D.《左传》主要记载了鲁隐公元年起到鲁哀公二十七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解析】 “纪传体”解说不当,应为编年体..
10.有同学喜欢引用孔子或者孟子的名句写毕业赠言,下列赠言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eq \x(导学号 42454345)( B )
A.高中三年,你始终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这让我十分敬佩..
B.希望你时时刻刻记住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劝诫,争取早日成为受欢迎的人..
C.铭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地利”勿强求,“人和”不能丢..
D.困难是暂时的,切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解析】 在这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指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人..B选项说希望同学“早日成为受欢迎的人”,那么言外之意是同学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此话放在毕业赠言中,不是很得体..
二、提高阅读能力(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19分)eq \x(导学号 42454096)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越国以鄙远 鄙:把……作为边邑..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助..
C.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
D.秦伯说,与郑人盟 盟:结盟..
【解析】 济:渡河..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B.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C.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D.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解析】 正确标点为,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正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
C.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一是郑“无礼于晋”,二是郑“贰于楚”..
D.本文除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个自然段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也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解析】 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不是“正面”..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5分)
译文: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5分)
译文: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解析】 (1)“舍”“行李”“乏困”各1分,文意2分..(2)“因”“与”“易”各1分,文意2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11分)eq \x(导学号 42454097)
过 马 关①
[清]康有为②
碧海沉沉岛屿环,万家灯火夹青山..
有人遥指旌旗处,千古伤心是马关..
【注】 ①马关:在日本本洲岛西南端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②康有为(1858-1927),中国近代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学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D )
A.“碧海沉沉岛屿环”描写了马关岛的周边环境,“碧海沉沉”暗示了诗人的兴奋心情..
B.“万家灯火夹青山”描写了马关岛夜晚灯火绕山的情景,交代了诗人过马关岛的时间..
C.“有人遥指旌旗处”中的“有人”是指一同经过马关的人,“遥指”表示距离马关甚远..
D.“千古伤心是马关”中的“伤心”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对马关岛的无比痛恨之情..
E.作品前两句描绘了马关的周边环境和静谧气氛,以静衬动,为抒发思想感情作铺垫..
【解析】 A“兴奋心情”理解不当,应为沉重心情..D“表现了诗人对马关岛的无比痛恨之情”分析不当,诗人一见到马关岛,就想起了当年的马关条约,于是伤心之感油然而生..5分,答A给2分,答D给3分..
16.诗人“伤心”马关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6分)
答:诗人看到马关岛,联想到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伤心之情油然而生..这首诗抒发了对于李鸿章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痛恨之情..
【解析】 本题6分,每问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人教版必修1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必修1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作家,史书体例,背景介绍,整体感知,深入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练案15小狗包弟(1)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练案15小狗包弟(1)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打牢文言基础,提高阅读能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练案11鸿门宴(1)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练案11鸿门宴(1)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打牢文言基础,提高阅读能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