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福建省厦门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用“中国天眼”探索太空奥秘B.研究杂交水稻,获取高产稻种
C.寻找新材料制造高性能芯片D.规划城市布局,缓解交通拥堵
2.下列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A.点燃酒精灯B.闻气体的气味
C.称取固体药品D.读取液体体积
3.下列有关安全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用水浇灭B.室内着火,打开门窗让风吹灭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燃气泄漏,用蜡烛照明检查原因
4.月球含有丰富的氦元素,可为核聚变反应堆提供燃料。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氦元素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B.质子数为2
C.相对原子质量为2D.容易失去2个电子
5.下列宏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AB.BC.CD.D
6.钙钛矿(主要成分为 CaTiO3)是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下列有关CaTiO3叙述正确的是
A.由5种元素组成B.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C.相对分子质量为136gD.钙、氧元素质量比为5:6
7.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它可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加剧,还可缓解能源紧缺。该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甲、丙、丁均为氧化物B.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8.下列依据实验目的进行的操作,正确的是
A.AB.BC.CD.D
9.某密闭容器中只有乙、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容器中乙、丙、丁的质量随甲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的值为12
B.丁属于化合物
C.当丁为5g时,容器中乙的质量为11g
D.当甲为2g时,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12:5
10.某兴趣小组探究“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用传感器测出相关数据,压强和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图2可知图1装置气密性良好
B.由图2可知反应开始时压强增大,其原因是燃烧放热
C.由图3可知用白磷代替红磷,测定结果更准确
D.由图3可知火焰熄灭后,反应即停止
二、填空题
11.医疗卫生领域涉及较多化学知识。
(1)病人抢救需要氧气,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用符号表示)。
(2)用于制备生理盐水的氯化钠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
(3)消毒剂过氧化氢溶液必须避光低温保存,其原因: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84”消毒液的消毒原理: ,生成的HC1O具有杀菌作用。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三、流程题
12.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
(1)已知某水循环反应如图所示:
①写出示意图中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下列关于水循环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选项编号)。
A 分子的种类不变 B 原子的种类不变
C 元素的种类不变 D 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③该循环反应实现了能量转化:光能→化学能→___________。
(2)为保障师生身体健康,我市校园都装有直饮水设备。下图为校园直饮水工艺流程图。
①“砂罐”通过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除去原水中的泥沙、铁锈等杂质。
②图中可以与“臭氧”一样起到杀菌作用的设备有___________(填选项编号)。
A 砂罐 B 碳罐 C 紫外线灯 D 精密过滤器
③从饮水机中流出的水是___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④检验直饮水是否为硬水,可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3.用下图装置完成相关实验:
(1)如图1所示,加热炭与氧化铜混合粉末,玻璃管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写出石灰水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马上撤去酒精灯,可能的现象为__________。
(2)如图2所示,加热至硫粉燃烧,可以观察到硫燃烧的现象为__________,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若燃烧过程中通入氮气,火焰熄灭,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
14.实验室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吗,
(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组装制取氧气装置,需补充一种仪器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写出需要的药品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还可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组装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装置的仪器,除①②⑦外还需要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收集二氧化碳时验满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填表(任选“Ⅰ”或“Ⅱ”中一项完成即可)。
五、科普阅读题
15.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甲醛(HCHO)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和乙醇。甲醛是细胞新陈代谢产物的一部分。甲醛是重要的原材料,广泛应用于服装制造、汽车产业、医学等领域。
材料二:“光触媒技术”广泛应用于消除居室污染物甲醛。最新研究中,将光触媒和活性炭相结合,可实现高效除甲醛的目标。纳米级TiO2光触媒催化分解甲醛的原理如图1所示;光照条件下,活性炭粉与纳米级TiO2光触媒的比例不同(全碳、2∶1、1∶1.5、1∶2)时,甲醛去除效果差异如图2所示。
结合信息回答:
(1)写出甲醛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写一条)。
(2)用活性炭除甲醛,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依据图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去除甲醛原理:_____________。
(4)从图2可知,活性炭粉与纳米级TiO2光触媒去除甲醛效果最佳的比例为___________。当活性炭粉与纳米级TiO2光触媒比例为2∶1时,7小时后甲醛浓度明显升高,其原因可能为___________。
六、推断题
16.由碳、氢、氧、铁中一种或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发生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均略去)如下图所示。已知丙和丁都为常见气态氧化物。
(1)若乙为固体单质:
①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②若甲为化合物,甲→丙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__________。
(2)若乙为气体单质:
①若甲为单质,写出丙→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若甲为化合物,则甲的化学式可能为___________。
七、科学探究题
17.化学兴趣小组对乙醇的元素组成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①工业酒精是酒精灯的燃料,含有水分;
②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为78.50℃。
(探究一)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ⅰ.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观察到烧杯内壁迅速出现白雾;
ⅱ·迅速倒转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1)甲同学根据步骤ⅰ中的现象推断燃烧产物中有H2O,从而得出乙醇含有氢元素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推断不严密,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 。
(2)步骤ⅱ的实验目的是 ______________ 。
(探究二)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兴趣小组在教师指导下改进实验:
i 检查装置气密性;
ⅱ 将装有乙醇的燃烧匙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伸入锥形瓶中,塞紧瓶塞;
ⅲ 待火焰熄灭后,将澄清石灰水注入锥形瓶中,振荡。
(3)检查图2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 ______________ 。
(4)与“探究一”相比除工业酒精改为乙醇外,其他改进之处为 __________ ,这一改进目的是 ______________ 。
(5)实验时观察到锥形瓶壁上有小液滴生成。丙同学认为根据此现象仍无法得出乙醇含有氢元素的结论。丙同学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 。
(探究三)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
用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检测乙醇燃烧产物。用数据采集器检测到乙醇燃烧过程中,容器内二氧化碳浓度和相对湿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4-1和图4-2所示。
(6)丁同学认为依据图4-1图4-2可以推断出乙醇含碳、氢元素,结合曲线图说明丁同学判断的证据是 ____________ 。
(7)为进一步测定乙醇是否含有氧元素。兴趣小组测定的主要过程:通过乙醇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测定实验前乙醇的质量及实验后装置中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推算乙醇是否含有氧元素。分析这一实验过程是否严密,并说明理由(写一条) ____________ 。
八、计算题
18.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其反应原理 。已知某型号火箭携带46t四氧化二氮,理论上应携带的偏二甲肼质量是多少?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氧气加压成液氧贮存在氧气罐
分子间隔变小
C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后慢慢鼓起来
加热后分子体积变大
D
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
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
A
鉴别CO和CO2
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B
除去MnO2中的KMnO4
充分加热固体混合物
C
制备氢氧化钙固体
石灰石加水后充分混合
D
区别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用带有火星的木条
序号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Ⅰ
_______
______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Ⅱ
_______
______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参考答案
1.C
【分析】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详解】
A、用“中国天眼”探索太空属于航空航天方面的研究,不符合题意;
B、研究杂交水稻属于生物学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
C、研制新材料,制造高性能芯片,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符合题意;
D、规划城市布局,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详解】
A、点燃酒精灯不能用一个酒精灯引燃另一个酒精灯,容易引起火灾,不符合题意;
B、闻气体的气味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防止较多量有毒气体吸入体内,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腔中,不符合题意;
C、托盘天平使用时应该是左物右码,不符合题意;
D、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详解】
A、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否则可能会引发触电事故,应先切断电源,再来灭火,A错误;
B、室内着火,不能打开门窗,否则会使室内增加氧气,可燃物燃烧更旺,B错误;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应用锅盖隔绝氧气而灭火,C正确;
D、燃气泄漏,不能用蜡烛等明火来照明检查原因,否则可能会引起爆炸,D错误。故选C。
4.B
【详解】
A、氦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不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图中给出原子序数为2,故质子数为2,符合题意;
C、相对原子质量为4.003,不符合题意;
D、氦为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属于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C
【详解】
A、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
B、氧气加压成液氧贮存在氧气罐,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加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后慢慢鼓起来,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符合题意;
D、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分子组成不同,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D
【详解】
A、CaTiO3由Ca、Ti、O3种元素组成,此选项错误;
B、CaTi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9.4%,此选项错误;
C、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此选项错误;
D、钙、氧元素质量比为:40:(16×3)=5:6,此选项正确。
故选D。
7.C
【分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CO2和H2在催化剂条件下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
【详解】
A、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物质甲、丙、丁分别是CO2、CH3OH、H2O,其中甲醇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错误;
B、反应前的H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水中H元素化合价为+1价,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错误;
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 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正确;
D、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发生改变,错误;
故选C。
【点睛】
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分析解答。
8.A
【详解】
A、将CO和CO2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能使溶液变红的是CO2,不变色的是CO,可以达到目的,正确;
B、充分加热MnO2中的KMnO4固体混合物,KMnO4受热分解成K2MnO4、MnO2和O2,虽然除去了KMnO4,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K2MnO4,达不到除杂质的目的,错误;
C、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不溶于水,加水后充分混合,得不到氢氧化钙固体,达不到实验的目的,错误;
D、人体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二氧化碳和空气中,均无变化,不能区分,错误;
故选A。
9.D
【详解】
A、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10g+6g+10g=8g+a+6g+0g,丁的质量a的值为12,选项正确;
B、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甲的质量增加8g,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减少10g,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2g,是生成物,反应的表达式为:丁→甲+乙,丁属于化合物,选项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乙和丁的质量比为2:10,当丁为5g时,反应掉的丁为5g,容器中乙的质量增加1g,乙的总质量为11g,选项正确;
D、甲和丁的质量比为8:10,当甲为2g时,反应掉丁的质量为2.5g,剩余丁的质量为7.5g,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6:7.5=4:5,选项错误。
故选D。
10.D
【详解】
A、红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内压强增大,待完全反应,温度逐渐降低,压强减小,待冷却至室温后,由于消耗了氧气,压强小于原气压,故由图2可知图1装置气密性良好,不符合题意;
B、由图2可知反应开始时压强增大,其原因是燃烧放热,装置内压强增大,不符合题意;
C、与红磷相比,白磷燃烧消耗的氧气更多,故用白磷代替红磷,测定结果更准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3可知火焰熄灭后,氧气的体积分数还在下降,说明反应还未停止,符合题意。
故选D。
11.O2 Na+ Cl- NaHCO3 +1
【详解】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病人抢救需要氧气,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气,故填O2。
(2)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填Na+、Cl-。
(3)过氧化氢易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必须避光低温保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原子个数均不改变,根据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中有1个钠原子、1个氯原子、2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4个氧原子,已知生成物中有1个氯原子、1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故X中有1个钠原子、1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3个氧原子, X的化学式为NaHCO3,HClO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12. B、C 电能 过滤 C 混合物 肥皂水
【详解】
⑴①如图可知,水在催化剂和光的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②A、在该水循环的两个变化中都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此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该水循环的两个变化中都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的种类不变,此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此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在该水循环的两个变化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此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关于水循环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BC。
③该循环中燃料电池实现了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故该循环反应实现了能量转化:光能→化学能→电能。
⑵①砂罐能够除去水中的泥沙和铁锈等固体杂质,所以其操作名称是过滤。
②图中可以与“臭氧”一样起到杀菌作用的设备有:C 。
A、砂罐能够过滤除去水中的泥沙和铁锈等固体杂质,没有杀菌作用,不符合题意;
B、碳罐中的活性炭具有疏松孔的结构,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没有杀菌作用,不符合题意;
C、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符合题意;
D、精密过滤器能够过滤细小的颗粒,没有杀菌作用,不符合题意。
③从饮水机中流出的水中还含有其它可溶性杂质,所以是混合物。
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后,如果泡沫多、浮渣少,则为软水,如果泡沫少、浮渣多,则为硬水。
13.黑色粉末变红色 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详解】
(1)加热炭与氧化铜混合粉末,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炭与氧化铜均为黑色,铜是红色固体,玻璃管中的现象为黑色粉末变红色。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反应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结束后,马上撤去酒精灯,装置内压强变小,产生倒吸,可能的现象为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2)如图2所示,通入氧气,加热至硫粉燃烧,即硫在氧气中燃烧,可以观察到硫燃烧的现象为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故需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其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若燃烧过程中通入氮气,使氧气与可燃物隔离,火焰熄灭,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14.试管 KClO3、MnO2 长颈漏斗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在烧杯中放燃着的高低不同的蜡烛,沿玻璃壁向烧杯内倒入二氧化碳 蜡烛火焰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将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水中 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液面上升
【详解】
(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组装制取氧气装置,根据所给药品可知,是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③④⑥,还缺少反应容器试管;
需要的药品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化学式为KClO3、MnO2;
(2)根据所给药品,应选择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制取装置除了①②⑦外还需要长颈漏斗;
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经集满;
(3)Ⅰ、在烧杯中放燃着的高低不同的蜡烛,沿玻璃壁向烧杯内倒入二氧化碳;蜡烛火焰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Ⅱ、将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水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压强减小,故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液面上升。
15.无色气体(或“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和乙醇”等,合理即可) 物理变化 1∶1.5 活性炭不能长效吸收甲醛,活性炭含量过高导致甲醛不能被及时有效转化
【详解】
(1)从材料一中可知,甲醛的物理性质有: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和乙醇。
(2)活性炭是利用其多孔结构吸附甲醛,没有生成新物质,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3)根据材料和图一可知,甲醛与氧气在光和二氧化钛的催化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4)从图二可以看出在7h后甲醛浓度没有上扬的是1∶1.5和1∶2两条曲线,但7h以内的同样时间内,1∶1.5的除甲醛效率更好,故最适宜的活性炭粉与纳米级TiO2光触媒比例为1∶1.5;对比图二中全碳和2∶1的曲线可发现,都在7h后甲醛浓度明显上升,故得出活性炭不能长效吸收甲醛;而2∶1曲线中也含有纳米级TiO2光触媒,因此可能是活性炭含量过高导致甲醛不能被及时有效转化。
16.C (或 等合理答案也可得分) CH4
【详解】
(1)若乙为固体单质,丙和丁都为常见气态氧化物,甲能与乙转化为丙,丙能与乙转化为丁,由碳、氢、氧、铁中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中,常见的气态氧化物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因此可推出甲为氧气或铁的氧化物,乙为碳,丙为二氧化碳,丁为一氧化碳。
①乙为碳,乙的化学式为C;
②若甲为化合物,则甲为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甲→丙为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或碳与四氧化三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①若乙为气体单质,甲为单质,丙和丁都为常见气态氧化物,可推出甲为碳,乙为氧气,丙为一氧化碳,丁为二氧化碳,则丙→丁为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若甲为化合物,乙为气体单质,丙和丁都为常见气态氧化物,则甲为碳氢化合物如甲烷。乙为氧气,丙为一氧化碳(含碳物质不充分燃烧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丁为二氧化碳,因此甲的化学式可能为:CH4(合理即可)。
17.工业酒精含有水(或“灯芯燃烧会生成水”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得分) 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塞紧瓶塞,把针筒活塞往外拉出一段,放手后若活塞能回到原来位置,说明气密性良好 直接在燃烧匙中燃烧 避免灯芯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影响实验结果(或“在密闭体系中进行 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产生的误差”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得分) 燃烧过程中乙醇气化后又液化,凝结在瓶壁上 在燃烧过程中,CO2的浓度和湿度都在增加 不严密。该实验过程乙醇可能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或碳单质。实验后仅测出装置内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不能准确推测是否含有氧元素(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得分)
【详解】
探究一:
(1)甲同学根据步骤ⅰ中的现象推断燃烧产物中有H2O,从而得出乙醇含有氢元素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推断不严密,其理由是工业酒精含有水(或灯芯燃烧会生成水等)。
(2)步骤ⅱ的实验目的是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探究二:
(3)检查图2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塞紧瓶塞,把针筒活塞往外拉出一段,放手后若活塞能回到原来位置,说明气密性良好。
(4)与“探究一”相比除工业酒精改为乙醇外,其他改进之处为直接在燃烧匙中燃烧,这一改进目的是避免灯芯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影响实验结果等。
(5)实验时观察到锥形瓶壁上有小液滴生成。丙同学认为根据此现象仍无法得出乙醇含有氢元素的结论。丙同学的理由是燃烧过程中乙醇气化后又液化,凝结在瓶壁上。
探究三:
(6)丁同学认为依据图4-1图4-2可以推断出乙醇含碳、氢元素,结合曲线图说明丁同学判断的证据是在燃烧过程中,CO2的浓度和湿度都在增加。
(7)为进一步测定乙醇是否含有氧元素。兴趣小组测定的主要过程:通过乙醇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测定实验前乙醇的质量及实验后装置中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推算乙醇是否含有氧元素。这一实验过程不严密。该实验过程乙醇可能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或碳单质。实验后仅测出装置内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不能准确推测是否含有氧元素。
18.解:设理论上应携带的偏二甲肼的质量为x
x=15t
答:理论上应携带的偏二甲肼的质量为15t 。
【详解】
见答案。
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K39 Mn55,进入化学实验室必须注意安全,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厦门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检)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检)化学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厦门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厦门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与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流程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