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广西钦州市浦北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灯泡发光B.酒精挥发、食物腐败
C.煤球燃烧、煤气爆炸D.石蜡熔化、苹果榨汁
2.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读取液体体积B.加热液体
C.滴加液体D.点燃酒精灯
3.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硫B.一氧化碳C.氮气D.可吸入颗粒物
5.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之间有间隔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6.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下列做法与这种愿望不符的是
A.工厂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B.开发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C.火力发电厂进行脱硫、控尘处理D.出行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减少使用私家车
7.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冰水属于混合物B.食盐水属于化合物
C.干冰属于氧化物D.洁净的空气属于纯净物
8.对下列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烟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浓雾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9.下列化学式书写正确并与读法相符的是
A.硫酸钠:NaSO4B.氧化铜:OCuC.氯化钾:KClD.高锰酸钾:K2MnO4
10.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液态氧可用作火箭的助燃剂B.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78%D.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分解反应
11.小明家厨房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妈妈说可能是白醋也可能是白酒,为了确认,小明按教材上所学的闻气味的方法去确认这瓶液体,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
A.提出问题B.制定计划C.进行实验D.得出结论
12.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都不变B.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D.催化剂可以提高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13.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如果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会产生错误的结论。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燃烧常伴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B.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分解反应中都有多种物质生成,则能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D.点燃H2与O2的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天然气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14.下列对如图所示实验的表述错误的是
A.烧杯C溶液变红,烧杯B溶液不变色B.该实验能说明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C.氨分子是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D.该实验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15.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2Na+:“2”表示两个钠元素B.S2-:“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
C.:“+2”表示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D.CO2:“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16.下列关于Cl、Cl-两种粒子的判断,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化学性质相似;④质量几乎相等;⑤质子数相等;⑥Cl-比Cl稳定,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③④B.①④⑤C.①④⑤⑥D.①③④⑤⑥
17.下列五种物质中均含有氯元素,它们按氯的化合价的顺序排列:①HCl ②Cl2 ③HClO ④X ⑤NaClO4。则根据这种排列规律,X不可能是
A.Cl2O5B.KClO3C.Cl2O4D.AgCl
18.今年5月上旬,一枚用于探伤的放射源铱192(其原子中含有77个质子和115个中子)在南京丢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92
C.该原子的核外有115个电子
D.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g
19.做实验一定要注意先后顺序,如果先后顺序错误,可能会导致实验失败,甚至产生严重后果。下列有关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紧握试管的外壁,再把导管伸入水中
B.加热时先对试管进行预热,再对 准药品部位进行加热
C.现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实验完毕,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20.大型运动会都必须检查运动员是否服用了兴奋剂。可卡因是一种兴奋剂,其化学式为C17H21NO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卡因由四种元素组成B.可卡因中含有NO4分子
C.长期服用兴奋剂会给身体造成很多危害D.可卡因分子中C、H、N、O的原子个数比为17:21:1:4
二、填空题
21.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完成下列填空:
(1)硅原子_______;
(2)三个氖原子_______;
(3)两个铁离子_______;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
(5)硝酸铵中的阴离子_______。
22.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澄清的石灰水在空气中放置,其表面生成一层白膜,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
(2)生活中常接触到的“加铁酱油”“含氟牙膏”中的“铁”“氟”是指_______(填“元素”或“单质”)。
(3)温度计能指示气温的高低,从微粒的观点来看是因为_______;
(4)某些易碎、易潮的松脆食品,如薯片,通常在其密封塑料包装袋中充入一种气体。从食品卫生、食品安全和经济角度综合考虑,回答下列问题。
①对充入气体的基本要求是(至少写2点)_______、_______;
②下列气体中,最适宜用来做充入的气体是_______(填序号)。
A.空气 B.氮气 C.氧气
23.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请回答:
(1)某地下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该水属于_______(填“软水”或“硬水”)。
(2)自然界中的水一般要净化后才能使用,在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等净水方法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
(3)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B.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人体健康
C.水通电分解时,水分子没有发生变化D.水约占人体重的65%,水分不足,会口渴
(4)节约、保护水资源是每个人的责任,请列举一条生活中你的节水做法_______;
24.有关化学基本实验问题探究:
(1)上述仪器不能加热的有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的有_______;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的有_______;
(2)下列试剂中,①氧化铜粉末;②块状石灰石;③金属锌颗粒;④试剂瓶中的稀盐酸溶液。可以用镊子取用的是_______(填数字序号,下同),可以用药匙取用的是_______,可以用滴管取用的是_______。
25.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1)氮气、铝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2)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请回答:
(〇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
变化Ⅰ表示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属于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
变化Ⅱ是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6.人们常用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来简明地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的分层排布情况,如图是钠原子及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根据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其相对原子质量。
(2)A粒子质子数为_______。
(3)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__(填字母)。
(4)D是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x=_______。
(5)D粒子在反应中易_______(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属于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三、实验题
27.小云同学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可燃物燃烧与氧气和温度都有关,她设计并完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验证:
(1)实验_______(填序号,下同)和实验_______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一定温度。
(2)实验_______和实验_______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接触氧气。
(3)小明认为实验④不可能出现燃烧现象,认为水能灭火,所以白磷不可能在热水里燃烧起来。你认为小明的理由对吗?_______(填“对”或“不对”);你的理由是_______。
2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注仪器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
(3)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取2g氯酸钾固体10份,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加热反应,测得生成200mL氧气所用的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
②分析上述数据,利用此法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与氟酸钾的最佳质量比为_______。
③当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高于最佳比时,反应速率变低的原因是_______(填标号)。
A.二氧化锰不起催化作用 B.催化剂与氯酸钾接触面积减小
C.反应物含量过低,温度不易达到反应温度
(4)选用装置E收集气体时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填序号)。
A.反应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立即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C.收集气体后将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
(5)当选择如图所示装置并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气体从_______(填“a”或“b”下同)处导管通入;若用水将瓶中氧气排出,水应从_______处导管进入。
四、科学探究题
29.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_______。
(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_______(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_______(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
(4)根据磷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事实,请你推测磷沸点_______磷燃烧时的温度(填“>”或“<”或“=”)。
五、计算题
30.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其药用价值非常高。试计算:
(1)黄酮素中C、H元素的质量比_____;
(2)黄酮素相对分子质量______;
(3)11.1g黄酮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与_____克二氧化碳中所含的碳元素质量相当?
实验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
1:20
1:10
1:6
1:5
1:4
1:3
1:2
2:3
1:1
3:2
生成200mL氧气时间/秒
235
186
162
147
133
117
143
160
211
244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有无火焰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有
铁
1535
2750
约1800
无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钢铁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灯泡发光,只是能量的转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酒精挥发,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食物腐败有微生物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煤球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煤气爆炸,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石蜡熔化,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苹果榨汁,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A
【详解】
A、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cm处。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D
【分析】
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①撤离可燃物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详解】
A、因为没有隔绝空气,故错误;
B、物质着火点是固定不变的,所以着火点是不能改变的,故错误;
C、很明显的不对,可燃物并没有消除,故错误;
D、用嘴吹灭蜡烛,降低了温度,所以蜡烛熄,故正确。
故选D。
4.C
【详解】
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烟尘、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各选项中只有氮气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C。
5.B
【详解】
A、由分子的基本性质可知,分子之间有间隔,故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选项说法错误;
C、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分子和原子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A
【分析】
本题考察化学与生活环境保护的知识。
【详解】
A、工厂废气需要经过处理后才可以排放至空气中,故A错误;
B、开发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是环保的重要一环,故B正确;
C、火力发电厂进行脱硫、控尘处理,是对空气污染物的处理,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故C正确;
D、出行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减少使用私家车,是为了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符合环保要求,故D正确;
故选A。
7.C
【分析】
本题考察学生物质分类的概念掌握。
【详解】
A、冰是水的一种形态,冰水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
B、食盐水中含有食盐和水,属于混合物,不是化合物,故B错误
C、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的俗名,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故C正确;
D、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和其他少量的气体,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8.D
【详解】
A、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而不是放出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9.C
【详解】
A、硫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硫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Na2SO4,故选项化学式书写错误;
B、氧化铜中铜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CuO,故选项化学式书写错误;
C、氯化钾中钾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KCl,故选项化学式书写正确;
D、高锰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高锰酸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KMnO4,故选项化学式书写错误。
故选C。
10.A
【详解】
A、氧气能支持燃烧,液态氧能用作火箭的助燃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B、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能溶于水,但是不能确定溶解量,得不出易溶于水的结论,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21%,故选项说法错误。
D、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而分解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1.C
【详解】
小明按教材上所学的闻气味的方法去确认这瓶液体,即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确认液体是白醋还是白酒,因此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环节,故选C。
12.B
【详解】
A、由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不是所有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不使用催化剂,物质也能发生化学反应,如碳在氧气中燃烧就不需要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3.D
【详解】
A、电灯照明有发光、放热现象,但不是燃烧,错误;
B、氧化物是指氧元素与另外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硫酸中含有氧元素但是不是氧化物,错误;
C、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分解反应中都有多种物质生成,但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不一定是分解反应,如CO2+Ca(OH)2═CaCO3↓+H2O,错误;
D、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甲烷具有可燃性,所以点燃CH4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正确。
故选D。
14.A
【详解】
A、浓氨水显碱性,具有挥发性,挥发岀来的氨气溶于水一段时间后,烧杯A溶液变红,烧杯B溶液不变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烧杯B溶液不变色,说明空气不能使酚酞变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氨分子是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段时间后,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而浓氨水和酚酞溶液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氨分子运动到了酚酞溶液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5.D
【详解】
A、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2Na+中的“2”表示两个钠离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S2-中的“2-”表示1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中的“+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某元素原子的数目,CO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6.C
【详解】
1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1个氯离子,核电荷数不变,质子数相等;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质量几乎相等;它们核外电子数不相等;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似;氯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Cl-比Cl稳定。所以①④⑤⑥说法正确。
故选:C。
17.D
【详解】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含氯物质HCl、Cl2、HClO、X 、NaClO4中氯元素化合价分别为:-1,0,+1,x,+7;排列规律为化合价由低到高;
A、Cl2O5中氧显-2价,则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
B、KClO3中钾显+1价,氧显-2价,则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
C、Cl2O4中氧显-2价,则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
D、AgCl中银显+1价,则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由此可知X不可能是D。
故选:D。
18.A
【详解】
试题分析:A选项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是正确的叙述,有元素名称的汉字书写可知;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77;C选项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故是错误的叙述;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故答案选择A
考点:原子的构成
19.B
【详解】
试题分析: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把导管伸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的外壁,A错误;C中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错误;实验完毕,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D错误。故选B。
考点:常见实验操作
20.B
【详解】
A、由化学式可知,可卡因由C、H、N、O四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可卡因由分子构成,每个可卡因分子含17个碳原子、21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4个氧原子,不含NO4分子,符合题意;
C、长期服用兴奋剂,会给身体造成很多危害,故应禁止服用,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式可知,可卡因分子中C、H、N、O的原子个数比为17:21:1:4,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
(1)Si
(2)3Ne
(3)2Fe3+
(4)O
(5)
【分析】
(1)
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故硅原子表示为:Si;
(2)
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三个氖原子表示为:3Ne;
(3)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铁离子表示为:2Fe3+;
(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填:O;
(5)
硝酸铵中的阴离子是硝酸根离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填:。
22.
(1)二氧化碳(CO2)
(2)元素
(3)微粒之间的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4) 无毒 不与食物发生反应(或廉价易获得等) B
【分析】
(1)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的石灰水在空气中放置,其表面生成一层白膜,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故填:二氧化碳(CO2);
(2)
物质由元素组成,“加铁酱油”“含氟牙膏”中的“铁”“氟”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氟”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填:元素;
(3)
温度计能指示气温的高低,从微粒的观点来看是因为微粒之间的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填:微粒之间的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4)
①充气包装除了能延长食品保质期外,还能防止食品在运输、储存时发生挤压。所充入的气体首先应具备:无毒、不与食物反应,其次从经济角度尽量选廉价易获得的气体等,故填:无毒;不与食物发生反应(或廉价易获得等);
②A、空气中含有氧气,利于微生物繁殖,不适宜用来做充入的气体,选项不正确;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对人体没有危害,原料易得,价格便宜,可以做填充气,选项正确;
C、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易导致食物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不适宜用来做充入的气体,选项不正确。
故选B。
23.
(1)硬水
(2)蒸馏
(3)C
(4)洗衣的水用来冲厕所(合理即可)
【分析】
(1)
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所以某地下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该水属于硬水;
(2)
在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等净水方法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蒸馏可除去不溶性、可溶性杂质,得到纯水。
(3)
A、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正确;
B、蒸馏水中不含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人体健康,故正确;
C、水通电分解时,水分子发生变化,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故错误;
D、水约占人体重的65%,水分不足,会口渴,故正确。
故选C;
(4)
生活中的节水做法有很多,例如:洗衣的水用来冲厕所、洗菜水浇花、使用节水龙头等。
24.
(1) B AD C
(2) ②③ ① ④
【分析】
(1)
在题干所给的四个仪器中,能加热的有试管、烧杯和蒸发皿,不能加热的是量筒,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的是试管和蒸发皿,烧杯需要垫着石棉网加热;
(2)
在取用固体药剂时,能使用镊子夹取的通常是块状或颗粒状药剂,而粉末状药剂需要用药匙取用,液体药剂通常用滴管取用,所以,②③可以用镊子取用,①用药匙取用,④可以用滴管取用。
25.
(1)
(2) 化合 物理
【分析】
(1)
氮气是由氮气分子构成的,铝是由铝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氮气的化学式是。
(2)
由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变化Ⅰ是氢气和氧气点燃时反应生成了水,表示的文字表达式是:,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变化Ⅱ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26.
(1)不能
(2)3
(3)C
(4)8
(5) 失去 金属
【分析】
(1)
根据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不知其中子数,不能确定其相对原子质量。
(2)
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可知,粒子A圆圈内的数字是3,质子数为3。
(3)
A、B、C、D四种粒子中,C的质子数=9<电子数=10,属于阴离子。
(4)
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D是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所以,x=19-2-8-1=8。
(5)
D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质子数是19,属于钾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27.
(1) ③ ④
(2) ② ④
(3) 不对 实验④中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只要通入氧气,就符合燃烧的条件,白磷在热水里就会燃烧起来
【分析】
(1)
实验③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实验④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实验③和实验④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一定温度;
(2)
实验②中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实验④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实验②和实验④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与氧气接触;
(3)
实验④中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只要通入氧气,就符合燃烧的条件,白磷在热水里就会燃烧起来,故小明的理由不对。
28.
(1) 试管 锥形瓶
(2) A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随气流进入导管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
(3)
1:3 C
(4)B
(5) a
b
【分析】
(1)
由图可知,仪器a为试管,仪器b为锥形瓶;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随气流进入导管;
氧气具有助燃性,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
(3)
①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由表中数据可知,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为1:3时,生成200mL氧气所需时间最短,故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最佳质量比为1:3;
③当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高于最佳比时,由于反应物含量过低,温度不易达到反应温度,从而反应速率变低。
故选C;
(4)
A、反应前将集气瓶注满水,将集气瓶内空气排尽,用玻璃片盖着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不符合题意;
B、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能收集,因为这时排出的是空气,应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符合题意;
C、收集气体后将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氧气的密度比水小,当选择如图所示装置并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气体从a端进入;
水的密度比氧气大,若用水将瓶中氧气排出,水应从b处导管进入。
29.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气态 沸点 <
【详解】
(1)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填: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2)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题干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该物质是石蜡受热变成的石蜡蒸气;故填:气态
(3)由表格数据进一步探究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的关系:①分析石蜡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发现其燃烧的温度比沸点高,燃烧产生了火焰.②分析铁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发现其燃烧的温度比沸点低,燃烧不产生火焰.故说明与沸点有关,故填:沸点
(4)根据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有火焰的实验事实,推测硫沸点<硫燃烧时的温度.故填:<
【点睛】
考查对信息的分析的能力
30.
(1)黄酮素中C、H元素质量比为(12×15):(1×10)=18:1
(2)黄酮素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10+16×2=222
(3)解:设11.1g黄酮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与质量为x的二氧化碳中所含的碳元素质量相当,则:
解得:x=33g
答:(1)黄酮素中C、H元素质量比为18:1;
(2)黄酮素相对分子质量为222;
(3)11.1g黄酮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与33克二氧化碳中所含的碳元素质量相当。
【分析】
(1)
见答案(1)
(2)
见答案(2)
(3)
见答案(3)
【点睛】
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广西钦州市浦北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有关化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广西钦州市浦北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广西钦州市浦北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水是生命之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与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