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真题】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真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识图分析题,实验探究题..,资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各项物质中,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呼吸作用的产物是:( )
A.二氧化碳和水B.有机物和氧气
C.氧气和二氧化碳D.有机物和水
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种现象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环境能适应生物D.环境能影响生物
3、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及获取食物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细胞帮助捕获猎物
B.寄生虫终生生活在寄主体表或体内,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
C.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
D.节肢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
4、图是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以下正确的是( )
A.ab段曲线表示膈肌舒张,膈顶部下降,吸气
B.bc段曲线表示肋间肌收缩,助骨向上向外运动,呼气
C.cd段曲线表示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D.ab段和cd段曲线都表示呼气
5、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 )
A.锌、氮、钾B.钙、氮、磷C.硼、磷、钾D.氮、磷、钾
6、在抽血或输液时,要将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用胶皮管捆扎起来,下列解释中不恰当的是( )
A.目的是减缓或暂时阻止血液的向心运动
B.动脉中血液向心流动,刺后的伤口出血很少,稍经压迫即可止血
C.血管由于血液多而鼓胀起来,从而便于针刺入
D.多数静脉分布较浅,壁薄,弹性较小,有利于针的刺入
7、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内,需要经过几层细胞( )
A.一层B.二层C.三层D.四层
8、研究发现某工业区附近海域的海蛇蛇皮中砷含量增高,这一结果说明( )
A.生物影响环境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D.环境适应生物
9、在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有时要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时又要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下面四个选项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低温贮藏水果、蔬菜B.农田及时松土
C.贮藏粮食时,密闭的粮仓内充加二氧化碳D.小麦种子晒干入仓
10、某地修建了一座火力发电厂,几年后原来这里生长的绿莺茸的植物不见了..这些最先消失的植物最可能是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裸子植物
11、下列营养物质中,不需消化就能被直接吸收的是( )
A.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B.水、无机盐、维生素
C.水、无机盐、淀粉D.无机盐、维生素、脂肪
12、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分别滴加的液体和它们染色共用的液体依次是( )
A.碘液、清水、清水B.生理盐水、清水、碘液
C.清水、生理盐水、碘液D.碘液、生理盐水、碘液
13、从鱼鳃流出的水和从鱼口流进的水相比,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发生变化是( )
A.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B.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增多D.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减少
14、对于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描述正确的是( )
A.蕨类比苔藓更适应陆地环境B.苔藓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C.海带的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D.蕨类植物通过芽孢来繁殖后代
15、赤潮会严重危害渔业生物和海洋生态,主要原因是某些单细胞生物( )
A.净化了海水中所有的生物B.分解了海水中鱼的尸体
C.在海水中大量繁殖D.全部死亡
16、我国政府启动的“酱油补铁工程”是继食盐加碘后实施的又一项全民营养工程,“补铁”和“加碘”分别可以预防( )
A.缺铁性贫血、地方性甲状腺肿B.夜盲症、坏血病
C.脚气病、佝偻病D.呆小症、肢端肥大症
17、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是( )
①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
②用肺呼吸
③生殖和发育离开了水
④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⑤皮肤裸露
A.①②B.①②③C.④⑤D.①②③④
18、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任务是( )
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D.改善生态环境
19、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农民田间松土的主要目的是防止( )
A.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B.缺少水影响蒸腾作用
C.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D.缺少二氧化碳影响光合作用
20、在植物根尖的结构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A.分生区B.伸长区C.成熟区D.根冠
21、下列关于人体消化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胃分泌的胆汁虽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
B.食物中的蛋白质要被消化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
C.大肠能吸收少量的水分、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D.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22、下图示中表示碳循环图解,甲、乙、丙分别代表不同的生物类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B.甲是生产者,乙是分解者,丙是消费者
C.甲是分解者,乙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
D.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
2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 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
24、下图中能正确模拟吸气时肺和膈肌活动情况的是( )
A.B.C.D.
25、瓣膜保证了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方向是( )
A.动脉→心室→心房B.心房→动脉→心室
C.心房→心室→动脉D.心室→动脉→心房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在一定地域内,___________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______________ 的调节,但也受到_________ 调节的影响..
3、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部分..
4、呼吸系统由_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组成..其中主要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5、蕨类植物叶片下面的褐色隆起里面,含有大量的生殖细胞叫________ .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如图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示的各种生物中,草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者;腐生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者;各种动物为消费者,通过______作用,促进了物质循环..
(2)该生态系统中的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通过______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其中鼠与食草昆虫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3)草原上草的长势,生物种类和数量在一年四季会发生较大的波动,影响其波动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和______;当草原上食物充足时,鼠的数量会增加但又不会无限制地增加,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能力..
2、小明对自己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以及成长中的一些现象感到很困惑,请你参照下图,利用所学知识给他解惑..
(1)小明新生命的起点是图1中的[ ]___________,产生A的器官是图二中[ ]___________,A和B结合的场所是[ ]___________..
(2)_________移动到子宫内膜上,并附着在此,这就是怀孕的开始..
(3)胎儿通过 ____________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通过上述器官经母体排出..
(4)胎儿在母体内生活40周左右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从母体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此过程的结束标志着婴儿的诞生..
(5)小明发现自己喉结突出,长出胡须,这是在______________作用下出现的..
3、下图分别为一片麦田和收获的麦粒,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阳光下,麦田中的小麦可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合成____________,并释放_________________..
(2)生长季节,小麦植株吸收的绝大部分水都通过某一生理活动散失掉了,则该生理活动是指____作用;小麦根尖结构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区..
(3)收获季节如遇阴雨天气,可将小麦堆放起来,并用塑料布遮盖..一段时间后,发现麦垛内部的温度较高,这是因为小麦在进行_________________作用..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取同一植株相同大小的三个枝条,分别标记为A、B、C..枝条A保留全部叶片,枝条B摘除部分叶片,枝条C摘除全部叶片,然后将它们分别插入三个大小相同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如图(一)),在每个量筒中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将这三个装置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24小时后,观察量筒中液面的变化..
(1)以下哪一项可以作为该实验探究的问题(____)
A.光合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
B.油滴对植物吸水有影响吗?
C.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
D.呼吸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
(2)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3)实验现象:A、B、C三个装置液面下降幅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用“>”连接)..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二)是观察该植物叶横切面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蒸腾作用的水分主要是通过图中标注的部位________(填数字)散失的..
2、如图所示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有关实验设计..请分析回答..
(1)提出问题:_____..
(2)作出假设:_____..
(3)1号和2号试管可作为对照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
(4)实验时,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浆糊,再向1号试管中加入2mL清水,向2号试管中加入2mL_____..同时振荡两试管,让液体充分混合..
(5)为了模拟人体口腔内的环境温度,应将1号和2号试管放在_____℃的水中..
(6)10分钟后,再往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两滴碘液,预期2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__(填“变蓝”或“不变蓝”)..由此可见,淀粉在人体消化道内消化的起点是_..
(7)拓展:淀粉能在唾液的作用下分解成_____,是因为唾液中含有_____..淀粉在人体的小肠内最终消化成_____被吸收和利用..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资料分析:生态农业是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型现代农业..下图是某一生态农场模式图,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该生态农场中的生产者是______;鸡鸭、牛在该生态农场扮演的角色是_____;鸡鸭与蚯蚓之间的关系是_____..
(2)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_____..生态农业能实现人类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3)在利用鸡鸭粪便、牛粪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它们是该生态农场的______,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______,促进物质循环..
(4)与该生态农场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由于生物种类______,营养结构复杂,因而______能力较强..
(5)地球上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的是______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A
2、B
3、A
4、C
5、D
6、B
7、B
8、B
9、B
10、B
11、B
12、B
13、B
14、A
15、C
16、A
17、D
18、D
19、C
20、C
21、A
22、B
23、A
24、B
25、C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生物与环境
2、神经系统 激素
3、细胞体 突起
4、呼吸道 肺 肺
5、孢子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生产 分解 呼吸 吃与被吃 竞争 温度 水分 自动调节
2、C受精卵 1 卵巢 2 输卵管 胚泡 胎盘(和脐带) 分娩 雄性激素
3、二氧化碳 有机物(或“淀粉”) 氧气 蒸腾 成熟 呼吸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C 叶片多少 A>B>C 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进行 4
2、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吗? 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唾液 唾液 37 不变蓝 口腔 麦芽糖 唾液淀粉酶 葡萄糖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农作物 消费者 捕食关系 太阳能 分解者 无机物 繁多 自动调节 湿地 生物圈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鲁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测试卷及答案【真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识图分析题,实验探究题..,资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测试卷(真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识图分析题,实验探究题..,资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试卷(真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识图分析题,实验探究题..,资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