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常考六大题材之咏物诗(济南专用)(共43张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常考六大题材之咏物诗(济南专用)(共43张PPT),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初识咏物诗,知识链接,经典例题1,经典例题2,经典例题3,经典例题4,当堂练习1,当堂练习2,当堂练习3,拓展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赏析】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墨梅 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赏析】此诗开头两句直接描写墨梅,最后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石灰吟 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赏析】此诗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
竹石明·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赏析】诗人用一“咬”字赞颂了劲竹的刚毅性格,又以“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后二句再进一层用严酷恶劣环境的磨练与考验衬托劲竹的“坚劲”,傲然挺立。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坚贞不屈的品格)。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 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
咏 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 这首诗作于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之时。
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刘熙载《艺概》 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1)一类是描摹形象、只求形似的。咏 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赏析】 诗人在描摹时,力求贴切逼真,从而可见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我们在体察物态时,不仅仅是看诗人扣住了物的哪些特征,更要体察诗人的描摹物态之妙。
(2)一类是借物喻人、形神兼似的咏物诗。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赏析】作者托物寓意,用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 后两句说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表达对自己高洁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3. 咏物诗的思想内容
(1)表达诗人的喜好和兴趣,咏叹事物的美好。菊 花 元 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赏析】全诗描绘了菊花的情态和诗人看花的情形,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
(2)抒发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或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受。马诗(其五)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杨柳枝 唐·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3)表现坚贞不屈、高洁脱俗(不同流合污)的气节。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北陂杏花 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4)厌恶官场,追求闲适淡泊的生活情趣。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赏析】本诗托物寓理,用画眉鸟的前后遭遇的鲜明对比,表现出诗人对禁锢人才的憎恶与否定、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白云泉 唐·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赏析】本诗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表达诗人渴望能早日摆脱世俗的一种坦荡淡泊的情怀和闲适的心情。
(5)讽刺时代或社会上丑恶的人性或现象蜂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赏析】诗人借引用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与不满。
(1)表达诗人的喜好和兴趣,咏叹事物的美好。
(2)抒发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壮志,或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受。
(3)表现坚贞不屈、高洁脱俗(不同流合污) 的气节。
(4)厌恶官场,追求闲适淡泊的生活情趣。
(5)讽刺时代或社会上丑恶的人性或现象。
月-思乡;莲-高洁;柳-送别;花-美好;松-坚忍不拔;梅-孤高,不谐流俗;菊-品格坚强,气质清高;梧桐-凄凉悲伤;芳草-离恨;杜鹃-哀怨、思归……
4. 了解一些常见事物的寓意
5. 咏物诗的表现手法
咏物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衬托、联想和想象等。[托物言志:借某种具体事物,表现诗人的某种理想、人格或志趣、节操。物是感情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托物言志同样可以透过所咏之物,寄寓生活的道理,表达思想情感。 我们称之为“托物寓理”“借物抒情”。]
6. 咏物诗的鉴赏步骤
(1)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2)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明白作者写作意图。)(3)辨析、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咏物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1)体察物态。描摹物态是咏物的共同特征,因此,赏析咏物诗可以从体察物态开始,要抓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或所处环境。(2)品味寄托。要由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分析其内在品性,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联系诗人的情趣爱好、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明辨技巧。 ①从表现手法上看,咏物诗重寄托,所以常常运用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 ②从修辞手法上看,咏物诗在构思时常常运用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双关等修辞格。 ③从描写角度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或三言两语勾勒事物形态,不求形似,只求神似。
子规 顾况杜宇冤亡积有时,
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
何树何山著子规?
子规:长年啼血哀鸣,使人闻之悲凉。感情:对历代蒙冤而死之人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葡萄 韩愈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好朋友张署的。诗人于贞元十九年十二月被贬阳山县,当时张署也被贬。元和无年二人遇赦同赴江陵待命。诗人在旅途中写下此诗与朋友共勉。
葡萄:开始长新枝但并未完全复苏,需要人来多加竹条扶上架子。感情: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
赏牡丹 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姿容最美,既不过于 妖艳,也不过于俗气。感情:喜爱、赞美牡丹。
1、侧面烘托2、拟人、比喻
小松
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小松:幼时被人们忽略,长大后才被人们称赞。感情:批判世人目光短浅,不识人才。
梅 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梅花这一意象有哪些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物象特点:耐寒、洁白清高、芳香四溢、报春。所言之志: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 污的思想感情。手法分析: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衬托,以冰雪 衬梅之坚毅耐寒;对比,用桃李对比以 显示梅之高洁守志。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 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 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 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探究思考】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新柳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①,且②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注释】①银塘:指清澈明净的池塘。②且:尚,还。1.诗中依次写了柳条、银塘、 、 等意象,字句间流露出诗人 的深情。(4 分)
1.春水(塘水) 柳影 喜爱新柳,热爱春天,热爱生活。 【评分意见】本题 4 分。前面两空,每空 1 分,第三空 2 分(必须有“喜爱新柳”,1 分。“热爱春天”“热爱生活”有一个可得 1 分。),意思对即可。
2.赏析“水中柳影引他长”中“引”字的妙处。(4 分)
示例:“引”指拉伸,引伸。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新柳条能有“百尺” 之长,只因水中柳影“引伸”之故,水上水下柳枝相接,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 表达了作者对新柳和春天的喜爱。 【评分意见】本题4分。解释词语意义1分,结合内容分析2分(包括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表达感情1分。意思对即可。
题榴花①唐•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注:此诗是题于张十一旅舍的。张十一是作者的一位好朋友,作者作此诗时张十一和他都被贬谪,诗人有感而作此诗。绛(jiàng):大红色。绛英:这里指落地的石榴花花瓣。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的画面。(4分)
示例:五月如火的榴花映入眼帘格外鲜明,枝叶间时时可以看到石榴子儿长成。 评分意见:符合文意2分,想象合理,语言通顺生动2分,本题4分。
2.结合全诗,说说“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花开得再美又能如何,还是寂寞无声落,诗人叹息花开无人来赏,有力批判了统治者的不识人才,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以及孤独的心境。
南轩竹宋·曾巩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①色转明。【注释】①琅玕(láng gǎn):翠竹的美称。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中的竹子清高脱俗,在旱天、在雨中、在霜雪中,都呈现出潇洒的姿态。B. 颌联写风吹竹子飒飒作响,雨洗翠竹明亮干净,诗人烦心消散,心情清朗。C. 尾联既实写了眼前的南轩竹,又虚写了回忆、想象中的竹子,虚实相生。D.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南轩竹隐喻了诗人心志。
【答案】C【解析】尾联全是“虚写”。
2. 赏析“新笋巧穿苔石去”中“穿”字的妙处。【答案】穿,穿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笋破土而出的情景,表现了竹子的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诗人对其坚韧顽强精神的赞美。
咏潮[宋]米芾 怒气号声迸海门①,州人传是子胥魂②。 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 势与月轮齐朔望,信如壶漏报晨昏。 吴亡越霸成何事?一唱渔歌过远村。【注】①海门:指钱塘江与海交汇的地方,是海潮入江的必经之处。②子胥魂:子胥即伍子胥,他帮助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因夫差听信谗言而被“赐剑自裁”。传说他死后,灵魂化为波涛之神。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怒气号声迸海门”一句,先声夺人,以形象、凝练的语言状写钱塘江潮水经过海门之时,涛声震耳、浪花迸溅的雄壮景象。B.“州人传是子胥魂”一句融历史传说于诗中,仿佛潮水因子胥之冤而奔涌激荡,怒号不已,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发人深思。C.颈联中“朔望”指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壶漏”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器,该联写因潮水涨落有规律,人们就据此确定日期和时间。D.“吴亡越霸成何事”指历史上的兴衰变迁算不了什么,这是诗人观潮的感慨;“一唱渔歌过远村”抒发了诗人潇洒超脱的情怀。 【答案】C【解析】本联是说潮水涨落有规律,就像计时器报时一样准确,故选C项比较合适。
2.“天排云阵千雷震”一句有版本作“天排云阵千家吼”,你喜欢哪一个版本?请简述理由。(3分) 3.“地卷银山万马奔”中的“卷”字用得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2分) 2.示例:喜欢“千雷震”。“千雷震”比“千家吼”的声响更大,气势更壮,以此设喻,更能表现钱塘潮奔腾而至的雄壮景象;打雷与“云阵”都属于天气现象,由云阵到雷声,联想自然、贴切。(3分,答喜欢“千家吼”,分析合理,表述清晰者,正常赋分)3.表现了潮水的翻卷状态,突出了潮水的迅猛有力。(2分)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卜算子”为词牌的词,形式以言为主,间或七言,句式富有变化。 B.“驿外断桥边”点明梅的生长环境偏僻,“更着风和雨”突出其处境恶劣。 C.词中“妒”的意思是“嫉妒”,作者以“妒”写梅,使梅具有了人的情思。 D.词以独门的抒情方式咏梅,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真实的内心世界。【答案】C【解析】“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写梅花无意争春,却惹来众芳嫉妒,饱受摧残碾为尘埃,仍香气不改。
(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作者的人格写照,请简要分析。示例:“碾作尘”喻指作者屡遭挫折,“香如故”突出强调其心志始终如一。这两句作者以梅自比,表现不惧厄运、坚持正义的精神。
画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赏析菊花的形象。(2分) 描绘了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孤芳自赏,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的菊花形象。2.请赏析本诗的写作手法。(4分)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赞美菊花傲然不屈,清高脱俗。表达自己凌然的民族气节和忠贞的爱国情怀。
柳 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咏柳 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1)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表达方式、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李诗中的“逐”字和曾诗中的“倚”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4分)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中国古代诗歌题材与情感(共34张PPT)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鉴赏诗歌之表达技巧课件(共42张),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角度一描写方式,描写方式动静结合,描写方式虚实结合,描写方式点面结合,描写方式细节描写,描写方式白描,角度二抒情方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常考六大题材之送别诗(济南专用)(共44张PPT),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初识送别诗,知识链接,佳篇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