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面对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完善和加强全球治理,切实保障和增进全球共同利益,当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使命。疫情不仅是对一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大考,也是对全球治理体系和能力的检验。近年来发生的数起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无不需要各国发扬合作精神。新冠疫情再次提醒人们,在全球化时代,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并不符合全球利益,只顾自己的做法并不能完全自保,惟有并肩向前,才是最大可能保护各方利益、共同利益的正确选择。
②休戚相关,命运与共,各国理当遵循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上下一心,全力应对,吹响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冲锋号,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国政府采取积极、高效、公开、透明的举措,为维护全球和地区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疫情面前,中国展现的不仅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更是以人类共同利益为重的价值追求。正如来自世卫组织的评价,中国努力控制病毒源头,限制疫情传播,为世界其他地区防控工作争取到宝贵时间,“如果没有中国努力,全球病例会远高于此”。
③顺应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势,采取为全球负责的行动,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的全球普遍现象。“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样的温暖,不仅体现在几十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为中国提供捐款和大量医疗防疫物资,体现在“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的呼声在全球共鸣,还体现在当出现歧视和污名化现象时及时发出正义之声、当出现不实信息时及时澄清事实。暖心的行动,无论大小,展现的都是为人类共同利益负责的价值追求,汇聚的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能量。“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唯一方法,就是所有国家本着团结与合作的精神共同努力”,世界顶级医学科学家的忠告已成世界上很多国家人民的共识,相信在庆祝抗击疫情胜利的那一天,世界可以为这样的团结合作精神而自豪。
④当然,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球治理也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如个别国家对我国的疫情袖手旁观,甚至说三道四;一些人还产生了针对全球化的焦虑、迷惘。这说明,个别国家和一些人的思维还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全球治理还有需要加强和完善的地方。正如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指出的,传染病控制一直就是一种时足时乏的事情——当疾病暴发和政府担忧时,各国会投入大量资源;当传染病结束后,资源又变得相当匮乏。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前这场疫情再次提出了值得全世界共同思考的国家治理乃至全球治理难题:如何持续做好传染病监控和控制,如何以充足的医学准备和供应以备不时之需。
⑤人们需要总结经验,珍视抗击疫情中凝聚的全球力量,也需要检视不足,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同舟共济,团结合作,是人类历史长河淬炼的文明之光。命运与共,并肩前行,携手抗击疫情,必将为人类文明之光增添新动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新能量。
(摘编自《共同担当使命淬炼文明之光》,《人民日报》2020年2月12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疫情,中国采取各项举措,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B.在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在公共卫生事件中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团结合作才有利于迅速战胜疫情。
C.为全球负责是疫情以来全球的普遍态度,团结合作、共同努力已成为全球各个国家人民的共识。
D.疫情来临时,缺乏全球治理意识的一部分人对全球化产生焦虑、陷入迷茫,暴露出全球治理的一些薄弱环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亮明中心论点,接着围绕中心论点层层深入展开论证,最后重申观点,表达坚定的信念。
B.以新冠疫情治理为背景,文章较为全面客观地阐述全球治理之必须,也表达了对全球治理的反思。
C.第②段指出中国在疫情面前举措有力,制度优势明显,并引世卫组织评价,赞美中国的大国担当。
D.第③段综合运用事实论证和引用论证,较为具体的论述了为人类共同利益负责的价值追求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遵循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是大势所趋,为创造美好未来,各国需要发扬合作精神,并肩前行。
B.部分国家歪曲事实、利用新冠甩锅中国的现象不断出现,这导致了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再度泛滥。
C.持续做好传染病监控和控制,以充足的医学准备和供应以备不时之需,是新冠给世界的启示之一。
D.面对国际公共卫生事件,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检视不足,共同协作,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因不愿意使用人脸识别,浙江理工大学特聘副教授郭兵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告上法庭。
2019年4月27日,郭兵购买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年卡。办理时,被告明确承诺在该卡有效期一年内通过同时验证年卡及指纹入园。然而在10月17日,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告知原告“年卡系统已升级,未注册人脸识别将无法正常入园”。
郭兵认为,进行人脸识别将收集他的面部特征等个人生物识别信息,该类信息属于个人敏感信息,一旦泄露、非法提供或者滥用,将极易危害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9条规定,收集、使用原告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原告同意。
郭兵认为,被告严重违反相关规定,损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
(摘编自朱健勇《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杭州一动物园被起诉》,《北京青年报》)
材料二:
成为“透明人”的想法,让劳东燕(编者注:清华大学法学教授)感到很不安。
【以下是她的口述】
我们每个人都是公众中的一部分。我们的人身或财产权利受到侵害,本身就意味着公共安全受到了威胁。所以,不能简单将人脸识别技术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归结为个人隐私保护与公共安全之间的紧张。
我佩服郭兵老师。郭老师不接受调解,我也赞成不走调解的途径,不然,提起诉讼的法律意义就不大。
人脸识别技术大规模推广,一定程度上是利用了沉默的大多数的心理。实际上,我们都不愿意生活里的一举一动,被盯着,被记录,被分析。但按眼下的趋势,估计我们很快会成为透明人。在当下的社会中,法律可能需要扮演新的角色。我们原来认为,法律主要是用来控制社会的,但对于一个复杂的、处于不确定状态中的社会系统来说,法律显然没有能力去施加有效控制,而只能选择去适应。法律应当约束科技经济系统的自我膨胀,使之置于社会可接受的程度。
目前法律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远远不足,现在主要是以个人同意为基础,但我们很多人在表达同意的时候,根本没有获得充分有效的信息告知,或者是不得不做出同意,因为没有其他的选项。
以个人同意为基础的法律保护机制,实质是让个人信息被不当运用所产生的风险主要由数据主体来承担。在未来,相信法律会将保护数据安全的主要责任放在数据控制者与处理者的身上,毕竟相应的风险是由他们的收集、保管、使用等行为所制造,而主要的利益也由其所享有。
我觉得,法律需要加强对滥用个人信息的规范,比如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就主要是对非法收集和非法买卖进行处罚,而个人信息被滥用的问题,在未来会越来越突出。
在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每个人都需要努力地积极发声,只有这样,你的利益才可能在决策过程中被考虑到。
(摘编自任雾《法学教授的一次维权:人脸识别的风险超出你所想》,澎湃新闻)
材料三:
近日,备受关注的“人脸识别第一案”一审公开宣判——判决杭州野生动物世界赔偿郭兵合同利益损失及交通费,删除其包括照片在内的面部特征信息。
近年来,金融支付成为人脸识别的“主战场”。同时,在安检安防、政务服务、教育医疗等诸多场景,人脸识别都有用武之地——高铁告别纸质车票后,刷脸进站极大提升了效率;明星演唱会上,人脸识别协助抓获逃犯,立下奇功;一号难求的大医院,人脸识别将号贩子拒之门外;疫情防控期间,人脸识别助力人群动态管理,成为防疫抗疫的利器。
随着人脸识别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对于该技术的滥用与安全之忧,频频引发争议和讨论。近日,一些售楼处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有的购房者不得不“戴头盔看房”,以防被“割韭菜”。此前,人脸识别系统还曾应用于分类投放的垃圾桶上,甚至出现在用于监控学生的课堂上,引发不小争议。
今年7月,有不法分子在电商平台贩卖人脸信息。杭州、深圳等地破获的盗用公民信息案中,犯罪嫌疑人均使用了“AI换脸技术”,成功骗过人脸核验,进而为犯罪团伙提供黑产服务。
事实上,对人脸识别的争议已在全球多国出现,处于风口浪尖的科技巨头首当其冲。此前,IBM主动放弃人脸识别业务,宣布将不再提供、开发或研究任何人脸识别和人脸分析软件;微软则在去年删除了其录入的公开人脸识别数据库。
尽管人脸识别过程仍存隐忧,但专家表示,不必把人脸识别当作洪水猛兽。对于人脸识别技术的正面作用,应当有理性的认识和思考。
从技术方面来看,人脸识别正在向3D转变。3D识别能够采集多达几十万个信息点,还能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法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为活体。同时,人脸识别服务商还通过诸如绑定设备,有人值守应用场景和多维校验方式增强人脸识别安全性。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德良表示,真正威胁到个人信息安全的,是对于人脸信息的滥用。人脸识别的本质是存储人类面部信息,从而进行精准有效的身份验证,新技术的使用能提高整个社会运行的效率。
如今,人脸识别的广泛应用,也为社会带来更多温度。例如,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过度消费,不少游戏厂商在原有身份证认证的基础上引入人脸识别技术,以加强监管。在深圳、合肥等地,退休老人可以在支付宝通过刷脸的方式领取养老金,人脸识别为政务服务提供了更多便利。
(摘编自刘峣《人脸识别有温度更要守法度》,《人民日报·海外版》)
4.下列对“人脸识别”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脸识别需要收集人的面部特征等生物信息,该类信息一旦泄露,有可能危害人身和财产安全。
B.人脸识别“主战场”虽在金融支付领域,但安检安防、政务服务、教育医疗等场景中也不可或缺。
C.人脸识别的滥用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领域,也表现在不法分子贩卖、盗用等违法犯罪的活动中。
D.人脸识别的争议并不鲜见,科技巨头IBM甚至已放弃相关业务,但这不代表我们也将步其后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简单地将人脸识别涉及的法律问题归结为个人隐私与公共安全之间的紧张,则割裂了个人权利与公共安全之间的一体性。
B.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系统,法律只能选择适应而难以施加有效控制,这不利于对科技经济系统的自我膨胀进行有效约束。
C.根据权责一致原则,保护数据安全的主要责任应当放在数据控制者与处理者身上,因为他们制造了风险,并享有数据的主要利益。
D.劳东燕认为,在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每个人都要努力地积极发声;因此,她赞成郭兵为了维护公众利益不走调解途径。
6.如何促进人脸识别技术的安全应用与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浙大那壶湄江茶
张 劲
那是一片依偎着苦涩的芳醇,缠绵在历史的舌尖,再也不会抹去。
我说的是茶,是浙江大学1940年初至1946年秋,因抗战烽火西迁湄潭办学,师生们茹苦含辛、煎日熬月,留在湄水之滨的一壶佳茗。
我慕名来饮,已是六十年后的清明。茶浪三千,我只能取一盏饮。踏进湄潭“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众多的历史照片、资料文物叩击着我的心扉。我无法想象,那些由上千师生员工组成的流亡之师,携带着2000多箱图书仪器、若干生活用品,是克服了怎样的艰难险阻,辗转南方六省,才分期分批地来到这黔北山区。我能够想象的是,这支“西征的文军”,其开拔处是东部的著名茶城杭州,驻足处是西部的著名茶乡湄潭,前者是“人间天堂”三吴都会,后者是有“小江南”之称的黔北县城,正是一个元气淋漓的“茶”字相邀,浙大师生才汗湿了五千里路云和月,润泽了七个难忘的湄城春秋。原在唐人陆羽《茶经》中分别注册登记的两处产茶盛地,跨过宋元明清,就在这样一个特殊年代,被一个特殊群体以一种特殊方式联结了起来。
浙大一迁浙西,二迁赣南,三迁桂北,最后以娄山为胎、借湄水为孕,塑造出一个战时的浙大,正如苏步青词中所言:“黉舍分三处,近蜀似依刘……男儿磊落,何须泪洒古播州。”浙大不屈的生命长铁,弹响的仍是莘莘学子的琅琅弦歌。
“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这是闻一多式的幽默。把这幽默掰开,嚼碎,识得苦字含义的是战时的浙大师生。
除茶叶外,茶乡湄潭没能供给远来的贵客以高楼华屋、玉盘珍馐。浙大教室多是长年被蛛网占据的旧祠破庙,宿舍多为常有老鼠来访的陋室蜗居。师生们吃的是缺油少肉的清茶淡饭,夜里照明全是黑烟缭绕的桐油青灯。然而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物质条件下,浙大仍然教学不辍,实验不荒,科研不废。理化实验缺乏酒精、烧杯,就以木炭、茶杯替代;需要自来水,就以垫高的大水缸连接胶皮管来充当;没有电源,就以废旧汽车的发动机再带动一台小发电机来获得……可就在这期间,苏步青的微分几何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所创立的几何学派与当时美国、意大利学派形成鼎足之势;王淦昌发表于美国的《关于探测中微子的建议》,开启了核物理研究的新思路,美国科学家据此实验获得了成功,成为当时轰动国际物理学界的重大成就之一;谈家桢教授不仅发表了多篇生物遗传学方面的论文,还在旧祠堂里带出了两个学有所成的研究生……即便是校务缠身的竺可桢校长,也完成其传世之作《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对国际天文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除理论研究外,农学院在兴建农林茶场、规划设计湄城新八景、推广优良蔬菜水果品种、防治病虫害、改良茶叶土壤和提高制茶工艺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实绩。
1944年10月,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来湄潭浙大进行学术交流,他为偏僻小城有如此高水平的大学而惊叹不已。时髦于喝下午茶的英国人,习惯地把学术交流称之为“茶壶和茶杯精神”,他们雅集于美庐精舍,在红茶加糖的浓香里,切磋着思想的蛋糕,享用着信息的甜点。浙大的知识精英们却在中国一座僻远的小城里坚守,借昏黄的桐油灯光,结构出智慧的彩虹,以渊默的湄江清茶,淬砺着科学的锋锐。难怪李约瑟博士要由衷赞叹这里是“东方剑桥”,尽管城边流淌的不是名满天下的康河柔波,而是名不见经传的粼粼湄水。
确实,湄潭给浙大以无限慰藉的茶,温厚、纯朴、热情。茶是浙大师生的挚友、知音和伴侣。无论是炎天消暑、隆冬御寒,还是破闷解乏、醒脑提神,茶与人都相濡以沫,共度时艰。浙大校友们至今还津津乐道于那些往事:当鸦背驮着夕阳,月辉泻满夏夜,当柳丝编织着春雨,落叶摇动着秋声,三五好友常去江边露天茶馆要一壶新茶,边饮边谈。或评点时事,交流学习心得;或斟酌古今,品味中外。人茶相对,一样地风华正茂,意兴飞扬。周围虽众声喧哗,他们却能把持住那份沉静,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喝茶,喝自己的茶。正因为如此,浙大才培植出了大批栋梁英才。艰辛中也有乐趣,清苦里总藏着清欢。也许正是那一味清苦,熬浓了茶中诗味。
如今,一个花甲过去了。当年的教授们,不少已走进了墙上相片,再也没有迈步下来。健在的校友们忘不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忘不了当年依依惜别时所唱骊歌:“留得他年寻旧梦,随百鸟,到湄江。”作为仰慕者,我也曾一次次斜倚史料的栏杆远眺。远眺那一盏青灯,那一壶清茶,胸中有清景无限。
鲁迅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面对“好茶”,我属于“会喝”一族么?我握住了这种“清福”么?清夜扪心,我追问着自己。
(选自《新世纪贵州作家作品精选》,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选材精当,既记录了浙大师生克时艰、创佳绩的奋斗史实,又描绘了他们品茗茶、静钻研的生活场景。
B. 文章采用类比的手法,通过中英饮茶方式的比较,赞扬西迁后浙大师生的坚守与不屈以及学术成就的卓越。
C. 文章结尾精妙,作者由追思历史到追问自我,既有强烈的情感,又有理性的思索,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D. 文章语言优美典雅,意象化与抒情化的叙写方式增强了文章的美感,多处引用增加了文章浓郁的人文气息。
8. 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6分)
9. 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标题“浙大那壶湄江茶”是如何统摄全文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节选自韩愈《师说》)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仓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B.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C.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D.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六艺,《师说》“六艺经传皆道习之”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另外,在古代“六艺”还指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B.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说明记叙事物,但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师说”,就是谈谈从师求学的道理。
C.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古人谦称自己一方的亲属,多在称谓前加上“家”“舍” 等字,如家父、舍兄、舍侄。
D. 蛮夷,古代泛指中原华夏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周朝时期,中原地区的民族自称华夏,把周围四方的人,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师说》选文第一段连用三个类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B.《师说》选文第二段仅用引用名言的论证方法就充分阐明了师道、师生的关系。作者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师道、师生关系的。
C.《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举韩愈之例,否定了师道,内里隐含无比的悲凄和沉痛,也隐含了对韩愈的同情理解以及对当时世风的愤懑。
D.《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的作者柳宗元有自知之明。韦中立不辞劳苦,专程从京城来到永州拜他为师,他深知自身学识浅薄,没有资格当老师,拒绝了韦中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现代汉语。(10分)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渔家傲①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②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③。
【注】①此词是王安石被二次罢相后隐居金陵时的作品。②欹眠:斜着身子睡觉。③邯郸道:比喻求取功名之道,亦指仕途。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词的前两句描绘了山间清幽美丽的图景,“柔蓝”极言水色清碧,“萦花草”烘托了烂漫春光。
B.上阕“茅屋数间窗窈窕”交代了词人住所环境,“茅屋”“窗窈窕”暗示了词人晚年生活的窘迫潦倒。
C.“忽忆故人今总老”一句表面上感慨故人已老,实际上是伤己,感叹自己不再年轻。
D.全词以景起,以情结,情景之间由茅屋午梦加以沟通,使上下片写景与抒情之间不觉截然有分界。
1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8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崇尚美德严以律己,但早晨进谏而晚上就被贬黜的句子是:“ , 。”
(2)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诗歌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 , 。”
(4)《蜀道难》中,通过描写攀登青泥岭时人物的动作和神态表现山之高险的句子是“ , 。”
(5)古典诗词中常用“时”“空”来对举文句,借时空的广远寄寓内心的慨叹。杜甫《登高》中“ , ”即是如此。
(6)杜甫在《登高》中道出郁积在自己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
(7)疫情爆发后,很多人谈“鄂”色变,几乎忘了湖北之美,西起重庆奉节、东至湖北宜昌的长江三峡便是盛景之一。黄州赤壁则更因苏东坡的《赤壁赋》而名扬天下,其中,“ , ”写出了江水浩瀚无涯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壮阔景观。除了自然景观,湖北还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屈原便生长于此。如果屈原目睹疫情之下百姓的生活,想必会和《离骚》中一样伤心感叹“ ,
。”
(8)苏轼在《赤壁赋》中表现了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其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观察天地万物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8分)
1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古代很多文人在官场失意后不再热心于功名,转而到山野求田问舍,过着惬意的隐居生活。
B.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从善如登,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肯纳谏的皇帝了。但他接受意见,并不总是那么痛快,思想斗争往往也是很激烈的。
C.近年来,随着网络书店的迅猛发展及电子阅读的日渐普及,很多实体书店都难逃十室九空的命运,令很多经常做客书店的人们感慨万子。
D.我们在欣赏《前赤壁赋》的华美文辞时,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涵的哲理,从而进一步领略苏东坡自由的精神境界,则恐有买椟还珠之憾。
18.仿照示例,以《孔雀东南飞》《赤壁赋》《离骚》为对象,另写三句,要求句式与例句相同。(5分)
示例:《归园田居》写陶潜生活,语言质朴,隐者性情尚自然。
《孔雀东南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神州,全国人民投入战斗。这场战“疫”中,医务工作者冲锋在前,获得了大家的支持与尊重。与此同时,无数普通人都在为战胜病毒而默默努力:快递小哥坚守岗位,为保障物资供应四处奔忙;环卫工人清扫消毒,搭建起一道阻挡病毒的防护墙;社区保安日夜值守,全心投入疫情防控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志愿者同样没有缺席,“逆行”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各个角落……这些未在病房的普通劳动者也值得我们尊敬。
请以高一(1)班高峰同学的身份在5月4号写一封对全体高一同学的倡议书,表达对“普通劳动者”的感激与敬意,并从中体现高一学子的蓬勃朝气和使命担当。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会宁一中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级 语文答案
1.C “普遍态度”“各个国家共识”有误。
2.A “层层深入”错,是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证,并列而非递进。
3.B “导致”“泛滥”于文无据。
4.B 原文为“有用武之地”,不代表“不可或缺”。
5.D 郭兵“维护公众利益”于文无据。
6.①国家层面:及时完善相关法制建设,切实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②技术层面:积极更新、发展识别技术,多渠道确保识别安全性;
③收集与使用层面: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同意原则,妥善保护数据安全;④个人层面: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知情权、同意权与抗议权,理性认识与思考。(答对三点即可)
7.B “类比”错,应为“对比”。
8.①“青灯”和“清茶”既是浙大西迁岁月中的具体实物,也象征环境和生活的艰难与清苦,还象征渐大师生的学术品质和文化精神。
②“清景”是作者内心涌起的美好愿景,象征着一种精神向往和文化追求。
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渐大人吃苦品质、不屈精神的赞美,也表达了作者对继承这种文化品格的期许。
9.①“淅大那壶湄江茶”,指抗战西迁湄潭的渐大师生常饮的湄江茶,也指他们在湄江留下的不屈精神、文化品格,是本文的核心意象。
②围绕这一核心意象,文章由“我”慕名饮茶开始,追溯浙大从东部茶城西迁黔北茶乡的历史,再现了浙大师生与湄江茶相濡以沫、共克时艰的奋战岁月,表现了湄江茶对渐大人的精神慰藉,展现了他们如湄江茶般“清苦藏着清欢”的人生智慧,最后以“我”是否“会喝好茶”的内省照应前文,韵味无穷。
10.D
11.C
12.D A为“三个对比”;B“仅引用”错,还有例证;C“否定师道”错。结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等句子可知,柳宗元之不为师,并非否定师道,而是因为怕遭世人非议而不愿空担一个为师的名号。
13. (1)略。
(2)(我)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敢做您的老师呢?
14. B “‘窗窈窕’暗示了词人晚年生活的窘迫潦倒”分析错误,“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反应出茅屋“千嶂抱”着的竹林的深窈秀美。
15. ①表现了对恬淡闲适生活的喜爱(对山间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前两句通过“柔蓝”“萦花草”描绘了了山间清幽美丽的图景。
②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自嘲。将“鸟鸣” 当作“朝鸡”,午睡醒来而不愿起床,“忘了邯郸道”。
③表现了对韶华逝去的感慨无奈。
16. (1)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兮,謇朝谇而夕替。(注:“鞿”应为“革几”)
(2)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3)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4)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6)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7)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8)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17.D
18. (1) 《孔雀东南飞》讲刘焦故事,情节曲折,爱情悲剧警世人。
(2) 《赤壁赋》赏赤壁夜景,主客互答,深挚情理醒迁客。
(3)《离骚》诉屈原真情,文辞优美,高尚节操耀千古。
附:参考译文
承蒙您来信说,想要认我做老师。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薄,从各方面审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学习的东西。虽然经常喜欢发些议论,写点文章,但我自己很不以为都是正确的。没有想到您从京城来到偏远的永州,竟幸运地被您取法。我自己估量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东西;即使有可取的,也不敢做别人的老师。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怎么敢做您的老师呢?
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煮饭都来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
屈原的赋里说:“城镇中的狗成群地乱叫,叫的是它们感到奇怪的东西。”我过去听说庸、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见太阳,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叫,我以为这是过分夸大的话。六七年前,我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幸好下大雪,越过了五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静止下来,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所听说的话。如今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而辱骂您。然而雪和太阳哪里有罪过啊!只不过感到惊怪而狂叫的是狗罢了。试想当今天下见到奇异的事情不像狗那样乱叫的能有几个人,因而谁又敢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来招惹人们的喧闹和恼怒呢?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附:例文
黑夜骑士,逆风前行
亲爱的快递骑士们:
庚子岁初,那肆虐的疫情犹如黑夜笼罩了新年的黎明与曙光。医护人员纷纷集结,向那黑夜的主暗处进向而行;建筑工人快马加鞭,在黑夜之中搭起“雷神”与“火神”的生命之塔。还有亲爱的的快递小哥们,你们在黑夜中负重前行,你们的毅力、坚守岗位的责任也让我们心生感激。快递小哥,你们辛苦了!
虽然你们并不是在一线与病毒斗争较量的白衣天使,但你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抗击疫情作出的贡献不会被社会忘记,不会被人民忘怀;你们是黑夜中勇敢逆风前行的骑士,是与广大人民群从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先锋。
我曾看到路边满载行李与物资的三轮车旁有你们憔悴的身影,也许,那是你在十余个钟头与时间赛跑,为生命负责的鏖战之后不得不放下的姿态,而仅仅短暂的十余分钟之后,你又满载着他人的希望,向那并不属于你的万家灯火传递温暖。你比那转动的时针走得还急了些、快了些。
黑夜中的骑士,感谢你们那永不放弃的坚守!即使使命重大,劳心劳神,但你们仍秉承着为他人负责的责任意识,保护着万家的安乐。当疫情爆发之时,街道上往日拥挤的人流都纷纷被锁进了自家的樊笼,往日街道的熙熙攘攘熙攘已变成了今日的凄凉。你们穿梭在大街小巷,为我们度过最艰难的时刻保驾护航。
我也目睹过当订购的物资到达时,你已疲惫不堪。想递一杯温热的牛奶聊表心中的谢意,却被“无接融配送”而不能靠近的理由婉拒;多想道一句感谢,表达一种敬意,可是当话尚未说出口,你的背影就已经远去。门禁的护栏阻隔了那杯牛奶的传递,却不会阻隔人情的温暖。黑夜中的骑士,感谢你们无私的奉献与责任!
时至今日,黑夜已渐驱散,曙光即将重现。有了国家的统一指挥,有了医护人员的不懈奋斗,有了你们的责任与坚守,我国的疫情已基本控制,胜利就在前方!这是你们的负重前行所换来的黎明,是你们无私奉献所换来的春天!此时的天空不再黑暗,此刻的城市不再凄凉。明媚的春光必将取代刺骨的寒风。彼时,你们是平凡的普通人;此刻,你们是不凡的逆行者!
最后,请允许我提出倡议:我们青年学生应该学习快递骑士们对责任担当与永不言弃的精神。以此表达对他们最诚挚的感谢与最崇高的敬意。
高三(1)班高峰
2020年5月4号
【解析】命题方式:任务驱动型作文
审题要点: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是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新出现的题型。旨在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所以审题时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要求较高。与传统作文不同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写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确、单一。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要考生要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审题过程:
本题,由材料、任务和要求三部分组成。首先看材料,材料首先说在疫情背景之下,全国人民投入了战斗。他们不仅仅是医务工作者,还有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社区保安、志愿者……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未在病房的普通劳动者。然后看任务。要求以高三(1)班高峰同学的身份在5月4号写一封对全体高三同学的倡议书,表达对“普通劳动者”的感激与敬意,并从中体现高三学子的蓬勃朝气和使命担当。注意在写倡议书时,不能不点明对象身份,不能笼统的称之为“英雄”“逆行者”。最后看要求。要求写倡议书。要写出倡议的内容,要在文中表达对具体的未在病房的普通劳动者的感激与敬意,要注意倡议书的正确写作格式。
参考立意:
1、黑夜骑士,逆风而行;
2、以点连线,以线织网,连通整座城;
3、日夜消毒,扫除病魔;
4、不畏艰险,搭建病毒防护墙;
5、日夜值守,有你们才安心;
6、全心投入,保小区平安;
7、“逆行”奋战,任劳任怨;
8、无私无畏,甘于奉献;
……
行文结构:
文章先介绍庚子岁初疫情之下,医护人员的纷纷集结,以此引出自己的写作对象——快递小哥,并对他们表示感谢。然后作者以自己的亲眼所见写出了快递小哥的辛苦,感谢他们那永不放弃的坚守,感谢无私的奉献与责任。最后作者指出快递小哥的责任和坚守的重要意义,并点出这是青年学生学习的榜样,最后再次发出倡议:青年学生应该学习快递骑士们对责任担当与永不言弃的精神,并表达对他们最诚挚的感谢与最崇高的敬意。
参考素材:
1、当前,国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疫”取得阶段性成效,这是无数平凡英雄无私奉献换来的成果。在这场“战疫”中,无数普通人以凡人善举凝聚起磅礴力量,为抗击疫情默默付出。疫情防控期间,海口约1.2万名环卫工人勇挑防疫重担,除了做好日常保洁、垃圾分类等工作外,还承担着诸如废弃口罩收运处理、公共环境病毒消杀等任务。他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起早贪黑,默默支撑着城市正常运转。他们是疫情防控中的小人物,用心坚守、用爱守护。他们以扫帚做“武器”,为我们筑牢疫情防控的“环卫防线”。
2、送完了今天的50个快递,李奎斌骑着三轮车,朝着济南市历城区的工北快递点往回赶。冷,2月的济南市仍会时不时飘起小雪,送了一天的快递,此时他的帽檐、身上、口罩都覆着一层薄雪,鼻腔和嘴里的热气儿有节奏地吐出,医用口罩的蓝色又深了几分。
3、张腾飞告诉记者,以前,他每天的工作基本是为进出的居民开门、提东西,遇到外来车辆想进入小区时会上前询问情况。疫情爆发后,保安岗楼旁设置了登记台,张腾飞也变身成了“小区卫士”,承担起给进入人员测体温、登记、发放临时出入证、消毒等工作。“刚开始每天都要接触近100个人,还是有点害怕的。”从张腾飞的声音中还是可以听出一丝紧张,但他随即坚定地表示:“现在不害怕了,做好自己的防护就好,会坚持站好岗。”张腾飞说自己每天上岗时都会戴好口罩、手套,下班后摘了手套后会喷酒精、勤洗手。
4、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战斗中,西安经开区涌现出了许多舍小家、顾大家或者为防控工作献出爱心的个人和集体,像医护人员、警察、军人、各级机关工作者……但是有这么一群人,在一线默默守护着大家的生命健康,却鲜少有人注意,他们就是——安保人员。他们在本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坚守岗位,做好各小区、各单位坚实的后盾。
5、“我要报名!”家住武汉市佛祖岭街道顺民社区、今年刚满18岁的徐栋在看到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志愿服务关爱行动”通告,专项招募志愿者的信息后,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我年轻,身体很好,想为社区防疫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家人都非常支持。”如今,作为社区志愿者,这个穿着“红马甲”往来奔忙的小伙子,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居民信赖。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与解析),共14页。
这是一份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名句默写,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