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诗歌表达技巧课件(共30张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诗歌表达技巧课件(共30张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诗词表达技巧,3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诗歌的抒情手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记叙、描写、议论、 抒情、说明
赋比兴,抑扬,对比,联想,衬托(正衬、 反衬)
动静,虚实,正侧面,白描,工笔
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喻今等
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乐景乐情: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写于杜甫在饱经历乱后,暂且在成都草堂有了一个安身之地,其心情是愉悦安宁的。这首诗通篇写景,景色浓丽、美好,传达出作者愉悦欣喜的感情。
乐景哀情(考试重点) 古人说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一二句写了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宫中鲜花盛开,正是春天来了。三四句写几个白头宫女,闲坐着回忆玄宗时候的往事,抒写了宫女一生的凄凉,哀怨的情怀,寄托了诗人对世事昔盛今衰的感慨。。
哀景乐情: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
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2)、托物言志 多见于咏物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色彩。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3)、用典抒情:
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用典的作用: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不禁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3)借古讽今(喻今、伤今)。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多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例:李清照 乌江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二)诗歌的描写手法a、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仰,高低,明暗b、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c、描写方法: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虚实结合3、动静结合 4、点面结合5、白描 工笔
1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指的是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描写。侧面描写就是对对象周围的事物(包括人物)进行描写,侧面描写的目的使对象更加鲜明突出。 正侧结合的作用 使形象更加鲜明丰满;感情抒发更加充分;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此诗开头先写梅花的品质不同凡花。颔联二句历来被读者誉为咏梅的绝唱。在这一联诗中,从姿态和香气上完美地表现出梅花的淡雅和娴静。颈联从霜禽、粉蝶对梅花的态度,侧面加强前一联描绘出来的梅花的美。最后说可以亲近梅花的,幸喜还有低吟诗句那样的清雅,而不须要酒宴歌舞这样的豪华。
2、虚实结合: 指眼前的、现实的、具体的景、事与过去的、想象中的、虚构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表达某种思想感情。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后两句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3、动静结合(考试重点)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鹿 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是一首隐逸诗,作者写出了空山的宁静、幽深。作者在渲染空山的静时采用了以闹衬静的方法外,还用以动景衬静景的方法:返影(斜阳返照)宁静详和,静静地照在深林里的青苔上,更显深林的幽与静——以“返影”衬空山的幽静。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通过描写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营造出春天的山谷中的一派生机,而这些动景更衬托出一片静谧的意境,以动衬静,韵味无穷。
4.点面结合. 在描写事物时,采用烘云托月的方法,不单单孤立的静止的描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如: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白描 工笔: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
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
田家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工笔即细节描写,指用细腻的笔触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这与白描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
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月夜 杜甫今夜鄜(fu)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
欲扬先抑(先扬后抑 )
闺 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先扬后抑,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排比: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双关:表达含蓄,语义丰富。 顶真: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壮物叙事,条理清晰。 通感:感觉互换,生动形象,启人联想,耐人寻味。 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通常分三步走
1、明确说出表现手法是什么。(明手法)2、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阐运用)3、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指出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析效果)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鉴赏诗歌之表达技巧课件 (1),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角度一描写方式,描写方式动静结合,描写方式虚实结合,描写方式点面结合,描写方式细节描写,描写方式白描,角度二抒情方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课件 2022年中考语文,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二表达方式,抒情手法,以乐写哀,典型例题,描写手法,细节描写,虚实结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