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讲义学案通用版【解析版】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1) 专题10 综合提升练10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1) 专题10 综合提升练10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与传统的土地复垦相比,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更加关注( )
A.区域可持续发展 B.提高农作物产量
C.防止水土流失 D.增加耕地面积
2.不同区域根据其自然和经济条件的不同,其综合治理导向是( )
A.自然气候条件好,经济支撑能力强——民生保障
B.自然气候条件好,经济支撑能力差——生态修复
C.自然气候条件差,经济支撑能力强——开发利用
D.自然气候条件差,经济支撑能力差——异地搬迁
3.在采煤沉陷区最适合通过光伏和风力发电缓解能源问题的省份是( )
A.安徽 B.江西
C.内蒙古 D.黑龙江
答案 1.A 2.D 3.C
解析 第1题,与传统的土地复垦相比,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全面关注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即更加关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故选A。第2题,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是影响采煤沉陷区治理的主要条件,若自然气候条件好,经济支撑能力强,则应考虑区域整体开发利用,向更高水平发展;若自然气候条件好,经济支撑能力差,则应首先考虑民生保障;若自然气候条件差,经济支撑能力强,民生可以保障,则应关注生态修复;若自然气候条件差,经济支撑能力差,则该地区已经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可以考虑异地搬迁。选D。第3题,在采煤沉陷区最适合通过光伏和风力发电缓解能源问题的省份应该是风能和太阳能资源都比较充足的省份,四个选项中最可能是内蒙古,选C。
扎龙湿地位于松嫩平原西部,拥有大面积原生芦苇沼泽和丰富的生物种类,其水量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上游乌裕尔河来水,降水季节变化大,年蒸发潜力是年降水量的4倍。20世纪70年代以后,乌裕尔河上游修建了大大小小几十座水库,主要用于截留来水进行农业灌溉。下图示意扎龙湿地边缘植被景观及5月地下水位线。据此完成4~6题。
4.乌裕尔河上游修建水库后,扎龙湿地地下水位的变化特征是( )
A.整体上升 B.整体先上升后下降
C.整体下降 D.整体先下降后上升
5.若保持现在的发展趋势,扎龙湿地内的植被景观未来的演替顺序是( )
A.②③①④ B.③④①②
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
6.应对扎龙湿地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大量种植水生植物 B.修筑大型拦河大坝
C.合理进行生态补水 D.挖水渠加快水体更新
答案 4.C 5.D 6.C
解析 第4题,由于乌裕尔河上游修建大量水库用于截水灌溉,扎龙湿地的补给水源减少,地下水位整体下降。选C。第5题,图中植被空间分布是从①~④距离水域越来越近,说明四种植被是从旱生向水生的生活习性。若保持现在的发展趋势,扎龙湿地的地下水位下降,湿地内的植被逐渐由沼泽植被向旱地耐盐碱植被转变,所以演替顺序是④③②①,选D。第6题,乌裕尔河来水减少,扎龙湿地地下水位下降,生态环境退化,所以应对扎龙湿地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首先需要补给亏损的水量,生态输水是最有效的措施,C正确。
渭干河绿洲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北缘,该地区拥有丰富的光热和土地资源,为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成为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读“该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总盐分含量垂直变化统计图”,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渭干河绿洲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总盐分含量垂直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耕地的土壤盐分始终小于草地和荒地
B.荒地的土壤盐分大量集中于土壤表层
C.草地的土壤盐分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迅速减小
D.耕地的土壤盐分呈现出上下部高、中间低的特征
8.荒地的土壤盐分呈现图示变化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灌溉 B.蒸发 C.降水 D.地形
答案 7.B 8.B
解析 第7题,读图可知,荒地的土壤盐分大量集中于土壤表层,故B对;耕地的土壤盐分与草地的土壤盐分存在部分相等,A错;深度大于50 cm时,草地的土壤盐分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变化不大,C错;耕地的土壤盐分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变化不明显,D错。选B。第8题,根据材料可知,荒地的盐分大量集中于表层,随着土壤深度的递增,盐分大幅度减少,最后趋于稳定,原因在于受蒸发作用的影响,盐分大量集中于表层,选B。
(2021·湖北武汉模拟)青藏铁路锡北段(锡铁山—北霍鲁逊湖,图1)位于柴达木盆地,沿线风沙灾害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考察研究发现青藏铁路锡北段无法利用植物防沙,最有效的防沙措施是采用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的方式(图2)。据此完成9~10题。
9.青藏铁路锡北段无法利用植物防沙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盆地,多阴雨天气,植物难以存活
B.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沙漠广布
C.沙漠地区人口稀少,工程量大
D.投入大,成本高,收益差
10.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的防沙方式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
A.透风挡沙墙可以减少外来风沙对路基的掩埋
B.石方格只起到降低风速的作用
C.透风挡沙墙可以增大地面的粗糙度,削减风速
D.石方格可以固定地表沙面,防止就地起沙
答案 9.B 10.D
解析 第9题,由图文材料可知,青藏铁路锡北段位于柴达木盆地,深居高原内陆,自然环境恶劣,降水少,蒸发旺盛,沙漠广布,且气温低,植被不易成活,B项正确。第10题,当地主要是就地起沙,透风挡沙墙主要减少就地风沙对路基的掩埋,A项错误;石方格增加地面粗糙程度,既可以降低风速,也可以起到固定地表沙土的作用,防止就地起沙,B项错误,D项正确;透风挡沙墙对削减风速效果不大,C项错误。
11.(2021·山东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陕西省神木市六道沟流域地处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具有典型的沙土二元结构坡面。某研究组建造模型(图1)研究当地不同降雨历时条件下,沙层厚度和粒径组成对坡面产流时间、产流量和产沙量的变化。黄土主要由黏粒和粉粒组成,黏性比砂粒大;坡面径流包括地表与地下径流,砂粒粒径大,利于沙土界面流的形成。图2示意沙层厚度对不同降雨时段15 min产流量的主效应图。
(1)六道沟流域风蚀与水蚀交错进行,分别指出当地风蚀和水蚀的主要季节。(4分)
(2)说明不同降雨时段沙层厚度与产流量的变化特征。(8分)
(3)研究发现,降雨中前期薄覆沙坡面不同时段产沙量及不同历时总产沙量都大于厚覆沙坡面,而在降雨后期则相反。请解释原因。(8分)
(4)从沙层厚度与粒径组成方面分析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对覆沙黄土坡面产流、产沙量变化的影响。(6分)
答案 (1)夏秋季节以水蚀为主,冬春季节以风蚀为主。
(2)总体上,沙层厚度越厚,产流量越少;降雨前期到后期产流量呈增长趋势;降雨中前期,随着沙层厚度增加,产流量递减速率增加(较薄沙层产流量较大,较厚沙层产流量较小甚至无);降雨后期,产流量随沙层厚度增加,递减速率较低,产流量变化较小。
(3)薄覆沙坡面的蓄水性较差,在降雨中前期形成较大产流,携沙能力强,而厚覆沙坡面仍处于下渗阶段(未达到田间持水量),携沙能力弱;降雨后期,薄覆沙坡面由于早期的侵蚀变为一元黄土坡面,黄土抗蚀能力强,产沙量小,而厚覆沙坡面在前期蓄水,形成巨大的沙土界面流(地下径流),渗流侵蚀和地表侵蚀共同进行,产沙量大。
(4)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使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度增加,地表堆积作用增强,使沙层厚度增加,粒径减小,土壤的蓄水能力增强,产流时间延长,产流量减少,产沙量减少。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
山西省是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集中的省份,具有主导产业单一、经济结构不合理、高度依赖资源、环境破坏等问题。为改变现状,山西省积极减少落后产能,增加先进产能;优化能源供给结构,降低对煤炭的依赖度;优先发展以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工业结构。其中,阳泉市建起超大型数据中心,并将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应用于数据中心的电力供应;太原市为破解运输污染难题,在2016年将全市8 000余辆出租车全部更新为纯电动汽车,并大力推广纯电动公交车。
(1)指出山西省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所采取的措施。(6分)
(2)分析山西省资源枯竭型城市优先发展新能源产业对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6分)
(3)分析阳泉市超大型数据中心选择风能、太阳能作为电力能源供应的原因。(6分)
(4)推测山西省在今后转型发展中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6分)
答案 (1)提高矿产资源产能,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开发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工业结构,实现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依托大型数据中心的科技力量推进产业转型;推广纯电动公交车;大力开展环境保护。
(2)促进能源结构改善,利于保护城市环境;促进新资源的开发利用,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层次提升,带动相关产业的社会就业。
(3)大数据中心需要全天候供电,电力需求量大;阳泉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大陆性强,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风能资源丰富;煤炭资源面临枯竭,而且火电对环境污染较严重。
(4)人才缺乏;城镇化水平比较低;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生态环境问题依然存在。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1) 专题13 综合提升练13学案,共3页。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1) 专题12 综合提升练12学案,共3页。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1) 专题7 综合提升练7学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