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0曹刿论战 课件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20. 曹刿论战 第1课时.ppt
    • 课件
      20. 曹刿论战 第2课时.ppt
    • 音频
      20.曹刿论战 朗读.mp3
    20. 曹刿论战 第1课时第1页
    20. 曹刿论战 第1课时第2页
    20. 曹刿论战 第1课时第3页
    20. 曹刿论战 第1课时第4页
    20. 曹刿论战 第1课时第5页
    20. 曹刿论战 第1课时第6页
    20. 曹刿论战 第1课时第7页
    20. 曹刿论战 第1课时第8页
    20. 曹刿论战 第2课时第1页
    20. 曹刿论战 第2课时第2页
    20. 曹刿论战 第2课时第3页
    20. 曹刿论战 第2课时第4页
    20. 曹刿论战 第2课时第5页
    20. 曹刿论战 第2课时第6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0 曹刿论战评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0 曹刿论战评课ppt课件,文件包含20曹刿论战第1课时ppt、20曹刿论战第2课时ppt、20曹刿论战朗读mp3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1. 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
    三方面: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代什么?
    “其”指代作战时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之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以及曹刿为什么在“齐师败绩”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认为可以追击。
    3.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是如何回答的?
    有两层意思:一层说明为什么要选择 “齐人三鼓”(“彼竭”)的时机进行攻击。 “夫战,勇气也”。“彼竭我盈”四个字高度概括了进攻时的最佳战机。一层解释是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看到敌人“辙乱”“旗靡”才追击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可见曹刿考虑问题周到,行动谨慎,观察仔细,善于抓住时机,故而夺取了战争胜利。
    1.[发散思维] 怎样全面看待鲁庄公这一人物形象?
    ①鲁庄公作为一名君主,资质平庸,但他并非昏君。②他最初将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祈求神灵保佑上,这反映了他政治见识的鄙陋。③在战场上,他急躁鲁莽,未经考虑就打算出击追敌,这暴露了他在军事上的轻率。④但鲁庄公能够接见并非“肉食者”的曹刿,耐心地回答他的问题,这说明鲁庄公能够礼贤下士、广开言路。⑤后来在作战中他又听取了曹刿的意见,这反映了他知人善任、任人唯贤。⑥战后他又询问曹刿取胜的原因,这说明他谦虚好学。
    2.[发散思维] 结合课文,就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原因,谈谈你的理解。
    一:政治上取信于民:鲁庄公和曹刿的战前对话说明曹刿的军事思想是以民心所向为基础的。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时机。曹刿根据齐军一开始占据优势的实际情况,采取了挫其锐气的策略,通过双方士气的此消彼长,很快就扭转了战局,结果一举破敌。
    取胜之后,曹刿并不急于追击,表明他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以防对方用计。曹刿在战争中可谓知己知彼,运筹帷幄。提示:每一场战役的胜利都是由多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我们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看待这场战役中鲁国取胜的原因。
    1.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中心。本文紧扣“论战”来写,以曹刿为中心,详细写了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言论,充分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对于无助于表现“论战”的事,如战争的起因、战斗的状况、战后的处理等则略写或不写。
    2.精练的“春秋笔法”。中国传统历史叙事讲求实录,褒贬之意并不直接流露,而是寓于字里行间,即“春秋笔法”。例如描写鲁庄公与曹刿在战场上的情景时,下笔极为简洁,“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以及曹刿所说的“未可”“可矣”,简单几个字,却传达出曹刿的果断和胜券在握,也表现了鲁庄公的急躁鲁莽。
    原文: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兵法》译文:用兵的上策是在战略上挫败敌人,其次是在外交上挫败敌人,再其次是出动军队交兵挫败敌人,最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
    原文: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译文:因此,百战百胜,不算是最高明的作战者;不交兵而使敌人屈服,才算是最高明的作战者。
    轼和辙苏轼,名轼,字子瞻;苏辙,名辙,字子由,苏轼、苏辙的名字都与“车”有关。苏洵在《名二子说》中对苏轼、苏辙兄弟取名缘由有交代。轮、辐、盖、轸都是车的重要部件,缺少不得。轼(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看起来似乎可有可无,但如果没有轼,车也就不是完整的车了。

    相关课件

    初中语文曹刿论战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曹刿论战教学ppt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文细读品味,课文全篇探究,归纳总结,特色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习题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习题课件ppt,共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材习题讲解,熟读并背诵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曹刿论战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曹刿论战教学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曹刿论战,学习目标,阅读目标,重点涉及积累拓展五,难点涉及思考探究三,立德树人,作品简介,预习资料速查,背景资料,文体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