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八年级语文上册全一册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2021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过关检测卷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过关检测卷习题课件新人教版,共33页。
八上第二单元过关检测卷复 习 内 容:八上第二单元积累运用阅读感悟习作一、积累运用(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骤雨(zhòu) 妯娌(zhóu) 炽热(chì) 深恶痛疾(wù)B.窒息(zì) 不辍(chuò) 猝然(cù) 杳无消息(yǎo)C.荧光(yín) 溺水(lì) 诘责(jié) 藏污纳垢(gòu)D.锃亮(chéng) 不逊(xùn) 佃农(tián) 筋疲力尽(jīn)积累运用下一栏目A解析:B.窒(zhì);C.荧(yíng),溺(nì);D.锃(zèng),佃(diàn)。12345678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躁热 畸形 劳碌 正襟危坐B.绯红 吹嘘 周济 油光可签C.沥青 缰绳 教诲 为富不人D.慰勉 酒肆 微妙 诚惶诚恐D解析:A.躁(燥);B.签(鉴);C.人(仁)。积累运用下一栏目12345678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看着别人在联谊会上有说有笑,自己却在角落里默默不语,显得鹤立鸡群,他心里很不是滋味。B.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C.语文老师讲课时和颜悦色,同学们都喜欢他讲的语文课。D.由于山路崎岖,坐在汽车上的人们抑扬顿挫,感觉很不舒服。C解析:A.“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与语境不符,应用“格格不入”。B.“入木三分”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形容议论、见解深刻。此处与“审视”不能搭配。D.“抑扬顿挫”是说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此处不合语境。积累运用下一栏目12345678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2分)A.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网红书店”凭借高颜值成为众多年轻人的“打卡圣地”。B.为改善城市生活环境,荆门市政府加大投入建设了多个休闲广场,成为市民娱乐的新去处。C.2018年12月2日,根据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发布的《2018中小学生减负调查报告》显示,仅有38%的学生没有报辅导班。D.收藏是以保存物证的方式传承人类文明,促进各民族之间文化艺术交流以及人们情操的重要行为方式。A积累运用下一栏目12345678解析:B.偷换主语,应在“成为”前加“这些休闲广场”;C.“根据……显示”句式杂糅,删去“根据”;D.“情操”与“促进”搭配不当,可在“人们”前面加上“培养”。积累运用下一栏目12345678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在这种环境气氛里,他们不论唱什么?都充满着一种淳朴本色的美。B.女排精神、抗洪精神、塞罕坝精神、守岛精神、航天精神……等等,多少脊梁,将新时代的长城筑起。C.圆梦的目标越接近,越要爬坡过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热切,越要拼搏奋斗。D.朱自清曾这样赞美春天:“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D解析:A.应删去问号;B.应删去“等等,”;C.“爬坡过坎”后应为分号。积累运用下一栏目12345678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全文有两条线索:明线是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B.《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选集》,作者朱德,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C.德国著名作家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运用欲抑先扬的写法和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手法,展示出列夫·托尔斯泰“天才灵魂”的深邃、伟大,字里行间流露出仰慕、崇敬之情。D.《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人传》,体裁是传记。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或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地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C积累运用下一栏目12345678解析:C.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积累运用下一栏目123456787.请参照画线部分,再补写两个句子。要求:能从不同角度揭示“关怀”的内涵,表达具体形象。(4分)什么是关怀?在我的字典里,关怀是这样的:它有耳朵,听到叹息和悲伤;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有手,拥抱凄冷与孤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累运用下一栏目12345678示例:它有眼睛 看到失意和彷徨它有嘴 述说温暖和力量8.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美德薪火相传。“信”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与“走进传统文化,传承‘信’之美德”主题实践活动。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8分)(1)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信,诚也。从人,从言。”由此推测,“信”字的本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成语是浓缩的文化,它言简意赅,深刻隽永,现在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一个含“信”字的成语。(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累运用下一栏目12345678人诚实、守诺言示例:信口雌黄、背信弃义……(3)“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诚信老人江新波的事迹感人至深,阅读下面的材料,仿照示例,为他拟一则颁奖辞。(50字左右)(4分)江新波,男,84岁。2009年他的小儿子罹患癌症去世。当初为了给小儿子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下20多万元外债。老伴长年卧病不起,小儿媳没有工作。追悼会上,江新波抚摸着小儿子的遗像老泪纵横:“儿子,向亲戚们借的救命钱,我们不能赖。你放心,欠下的债,我一定会还清!再苦再累,也不能丢掉诚信!”10年来,他每天早上四点钟起来,靠着种菜、养牛,偿还了20多万元债务。积累运用下一栏目12345678【颁奖辞示例】少小离家,乡音无改。曾经勇冠巾帼,如今再让世人惊叹。你点滴积蓄,汇成大河灌溉一世的乡愁。你毕生节俭,只为一次奢侈。耐得清贫,守得心灵的高贵! (2018 年度“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马旭的颁奖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累运用下一栏目12345678 示例:10年艰辛,始终不忘他人滴水之恩;生活再难,也不逃避欠人的债务。他做父亲,为儿子竭尽全力;他做公民,为诚信践行一生。他是位朴实的老农,也是位顶天立地的巨人。下一栏目上一栏目阅读感悟(一)1012911二、阅读感悟(46分) (一)白衣战士,英雄院长(22分)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有这样一位院长,疫情发生以来,他带领全院医务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即使在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之后,他依然在病房内从早到晚不停地处理各种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月18日上午10时58分,一个在新冠病毒疫情一线不懈抗争的白衣战士停止了心跳,他就是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刘智明。13走进刘智明生前的办公室,他的工作证和围巾还挂在墙上。许多同事直到现在依然不愿相信他已经离去的事实。在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刘智明所在的武昌医院是首批七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1月21日,刘智明去市里开会接到任务,要接收499名新冠肺炎病人,人数仅次于金银潭医院。而武昌医院只有三天的时间来完成院区改造和病人的转运。不眠不休的三天,刘智明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武昌医院是综合性医院,短时间内按照传染病医院要求改建,难度极大。增加床位、调配医务人员、解决物资,每一件事都需要刘智明协调。下一栏目上一栏目阅读感悟(一)101291113而此时的刘智明已经住进了本院的ICU。1月24日,他的CT结果显示,肺部严重感染,随后的核酸结果确诊为阳性。在ICU里,刘智明的身份变了,可救死扶伤的使命和担当却没有放下。在病房里他不停地接打电话、回复微信,一会儿问病人收进来了没有,一会儿问院内感染防控做到位了没有。同事提醒他要好好休息,他却说:“我是院长啊,我丢不下!”并让大家不要过多关注自己的病情,等他康复出院,再与大家一起并肩作战。下一栏目上一栏目阅读感悟(一)101291113刘智明的妻子蔡利萍,是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的护士长。丈夫感染后,她曾想过赶过去照顾病重的丈夫,然而,刘智明每次的回答都是“不要”。他心里明白,妻子也在一线,把她留在岗位上,会给更多的人带来生的希望。2月14日,刘智明病情突然恶化,被转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进行抢救,直到2月18日上午,抢救无效不幸离世。斯人已逝,在刘智明所带领的武昌医院收治的9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中,截至目前,已有400多名重症患者治愈出院。[选自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下一栏目上一栏目阅读感悟(一)1012911139.请写出这篇新闻的主要内容。(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一栏目上一栏目阅读感悟(一)101291113 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经抢救无效离世。10.请说说你对这篇新闻标题的理解。(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一栏目上一栏目阅读感悟(一)101291113 标题中的“白衣”和“院长”点明了刘智明从事的工作性质及身份,“战士”点明了刘智明院长一直战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线,“英雄”指出刘智明院长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做出了巨大贡献,表达了人们对他的赞颂和崇敬之情。这个标题简洁凝练,饱含深情,高度概括了刘智明院长的英勇事迹。11.这篇新闻主要运用的记叙方法是( )(2分)A.顺叙 B.倒叙 C.插叙 D.补叙12.请概括刘智明院长的主要事迹。(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一栏目上一栏目阅读感悟(一)101291113B ①三天不眠不休,将武昌医院这所综合性医院,按照要求改建为传染病医院;②住在重症监护室(ICU)里,不停地接打电话、回复微信关心病人和床位等医院工作;③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不要作为护士的妻子照顾自己,要妻子坚守自己的岗位。13.这篇新闻表现了刘智明院长的什么精神品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一栏目上一栏目阅读感悟(一)101291113 表现了刘智明院长在困难和危险面前牢记使命、忠于职守、顽强拼搏、冲锋在前、身先士卒、舍己为人、敢于担当、勇于奉献、不怕牺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和品质。下一栏目上一栏目阅读感悟(二)16141517 (二)一针一线皆关情(24分) 蔡勋建 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 ②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子[1]、钉扣子。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2]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③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④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 下一栏目上一栏目阅读感悟(二)16141517⑤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男服多用蜻蜓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⑥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 下一栏目上一栏目阅读感悟(二)16141517⑦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咔哧,咔哧,咔哧,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 ⑧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窝,案板上一个坑。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比如打褶、留岔什么的。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索…… 下一栏目上一栏目阅读感悟(二)16141517⑨除了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怠,只管埋头干活。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 ⑩早年,父亲行走乡里一直是手工制作,后来母亲加盟。不久有了缝纫机,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他们“白头偕老”。父亲担纲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此父母同出同归。小时候我还没念书,就经常随父母去做“上门工”。一大早,东家挑一副挑子走在前头,一头是缝纫机头,一头是机脚,我紧跟父母在后,父亲说我从小就随他吃“百家饭”。 下一栏目上一栏目阅读感悟(二)16141517⑪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少时我不解,便问父亲何意,父亲笑了,告诉我意思是说,如果哪个裁缝不留下布头,那他肯定穿着个没有裤裆的裤子。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每上门做完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将剩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绺,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衣主自然高兴,因为这些边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 ⑫父亲从事职业裁缝五十年,他从手工到机制,见证了民间服装的演变发展,亲自经历了这些服装的全部制作过程。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 【注释】[1]襻(pàn)子: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2]绗(háng):缝纫方法,用针线固定面儿和里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下一栏目上一栏目阅读感悟(二)1614151714.作者说“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父亲有哪些绝活?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一栏目上一栏目阅读感悟(二)16141517 ①用画粉画线的绝活;②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的绝活;③“两不记”的绝活;④裁剪与案板结合的绝活。15.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一栏目上一栏目阅读感悟(二)16141517 第②段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内容上,它是全文叙事的线索和总纲,使文章叙事清晰,主旨鲜明突出。16.赏析文中画线句子。(8分) (1)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一栏目上一栏目阅读感悟(二)16141517 该句运用动作描写,详尽展示了父亲用画粉画线的完美过程。一举手、一投足中栩栩如生地勾画出了父亲的高超技艺,给人如在眼前的立体感,而且言语间也透露出对父亲的敬仰和骄傲。(2)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一栏目上一栏目阅读感悟(二)16141517 这句话使用比喻修辞,把父亲裁剪比作农夫耕地,既贴切生动,又充满乡村的泥土气息,同时也是对这两种劳动美的赞美和歌颂。17.文章的标题“一针一线皆关情”,如果换为“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是否可以?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一栏目上一栏目阅读感悟(二)16141517 不可以。原题充满诗情画意,又照应和突出了文章主题。作者不光记叙父亲“一针一线”的绝活,更通过父亲的手艺表现了父亲不仅技艺高超,而且人格高尚。父亲的劳动不仅是劳动,更关乎亲情、乡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上一栏目写 作18三、写作(50分)18.请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一:“握手言欢”“握手言和”“握手成交”“大手握小 手”“何时重握手”“和美好时光握手”“和每棵树握手”“一切从握手 开始”……相信这些词语和句子一定会引发你的联想与思考。 请以“握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二:________,我为你点赞 要求:①如果选题目二,请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爸爸”“妈妈”“XX同学” “XX老师”等;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套作、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