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7单元不朽的红楼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红楼梦进阶2单元主题任务探究学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学案 0 次下载
-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7单元不朽的红楼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学案 0 次下载
-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8单元责任与担当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进阶1第15课谏太宗十思疏学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学案 0 次下载
-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8单元责任与担当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进阶1第16课阿房宫赋学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学案 2 次下载
-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8单元责任与担当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进阶1第16课六国论学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学案 1 次下载
2020-2021学年15.2* 答司马谏议书导学案
展开(教师用书独具)
某(草稿中用以代指本人名字)启(写信说明事情):昨日蒙教,窃(私自,这里用作谦词)以为与君实游处(同游共处,交往)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常常)不合,所操(持)之术(方法、主张)多异故也。虽欲强聒(唠叨不休。聒,说话声嘈杂),终必不蒙见察[被(您)理解],故略(简略)上报(给您回信),不复一一自辨(同“辩”,分辩)。重念(又考虑到)蒙君实视遇(看待,对待)厚,于反覆(指书信往返)不宜卤莽(粗疏草率。卤,同“鲁”),故今具道(详细地说出)所以(我之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冀(希望)君实或见恕也。
请概括段意:主要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因为两人之间有分歧,所以写信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盖儒者(这里泛指一般封建士大夫)所争,尤(特别)在于名(事物的名称、概念)实(事实,名称、概念实际所指),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根本道理)得(清楚)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怨恨,指责)也。某则以谓(以为,认为)受命于人主(君主),议法度(法令制度)而修(修正)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负有专责的官吏),不为(不是,不算)侵官;举(施行)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批驳不正确的言论),难(排斥)壬人(善于巧言献媚、不行正道的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本来)前(预先)知其如此也。
请概括段意:作者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点,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顾念,忧虑)国事、同俗(附和世俗)自媚(献媚讨好)于众为善,上(皇上。这里指宋神宗赵顼)乃(却)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抵制,斗争)之(代词,指上文所说的“士大夫”),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形容声势盛大或凶猛)?盘庚之迁,胥怨(相怨,指百姓对上位者的怨恨)者民也,非特(不仅)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计划),度义[考虑到(事情)适宜]而后动,是(认为正确)而不见可悔(值得反悔的地方)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施恩惠)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做事。前一个“事”是动词,后一个“事”是名词),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愿意领教的。知,知道,这里是“领教”的意思)。
请概括段意: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态度,紧承上段结尾处怨诽之多早在意料之中,对“怨诽”来历的分析一针见血。
无由(没有缘由)会晤(见面),不任(不胜)区区(小,用作自称的谦辞)向往(仰慕)之至!
请概括段意:结束全文,礼仪性的客套话。
eq \f(某 启:昨日 蒙 教, 窃 以为与君实,安石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
eq \f(游处相好之日 久, 而 议 事 每 不合,,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可是商讨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
eq \f( 所操之术 多 异 故 也。,这是因为所持的政治主张在许多方面不同的缘故啊。)
eq \b\lc\[\rc\](\a\vs4\al\c1(某:草稿中用以代指本人名字。游处:同游,共处,交往。所操之术:指所持的政治主张。))eq \f(虽 欲 强,虽然想要硬啰唆)
eq \f(聒,终 必 不 蒙 见察, 故 略,几句,但终究一定是不能得到您的理解,所以我只是简单地给您)
eq \f(上报, 不复一一自 辨。 重念蒙君实 视遇厚,,写了封回信,不再一一为自己辩解了。又考虑到君实很看重我,)
eq \f(于 反覆 不宜 卤 莽, 故 今 具 道,在书信往来上不应该粗疏草率,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之所以)
eq \f(所 以,冀 君 实 或 见 恕 也。,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宽恕我吧。)eq \b\lc\[(\a\vs4\al\c1(强聒(qiǎnɡ ɡuō):,唠叨不休。聒,说))
eq \b\lc\ \rc\](\a\vs4\al\c1(话声嘈杂。上报:写回信。视遇:看待,对待。,反覆:指书信往返。具:详细,详尽。冀:希望。))
eq \f(盖 儒 者 所 争, 尤 在 于 名,有学问的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特别注重于名义和实)
eq \f(实, 名 实 已 明, 而 天 下 之,际是否相符,名义和实际的关系已经明确了,那么天下的根本)
eq \f(理 得 矣。今君实 所 以 见 教 者, 以 为,道理也就清楚了。现在君实您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推行)
eq \f( 侵 官、 生 事、 征 利、,新法侵夺了原来官吏们的职权,生事扰民,争夺了百姓的财利,)
eq \f( 拒 谏, 以 致 天 下 怨 谤也。,拒绝接受不同的意见,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诽谤。)
eq \b\lc\[(\a\vs4\al\c1(盖:发语词。名实:名,事物的名称、概念。实,事实,名称、,概念之实际所指。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这都是司马光))
eq \b\lc\ (\a\vs4\al\c1(在来信中指责变法的的话。侵官,侵夺原来官吏的职权。生事,,生事扰民。征利,设法生财,与民争利。拒谏,朝中有反对的))
eq \b\lc\ \rc\](\a\vs4\al\c1(意见,拒不接,受。致:招致。))eq \f(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 法 度而 修 之,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议订法令制度,)
eq \f(于朝廷,以 授 之 于 有 司,,又在朝廷上修正(决定),把它交给负有专责的官吏(去执行),)
eq \f(不 为 侵 官; 举 先 王 之政,以,不是侵夺官权;实行古代贤明君主的政策,用它来兴办)
eq \f( 兴 利 除 弊, 不 为 生 事;,有利于天下的事业、消除(种种)弊病,不是生事扰民;)
eq \f(为 天 下 理 财,不 为 征 利;辟 邪,为天下治理整顿财政,不是(与百姓)争夺财利;批驳不)
eq \f(说,难 壬 人,不 为 拒 谏。,正确的言论,排斥巧辩的佞人,不是拒绝接受(他人的)规劝。)
eq \b\lc\[\rc\](\a\vs4\al\c1(修:修正。辟:批驳。难壬人:排斥巧辩的,佞人。壬人,善于巧言献媚、不行正道的人。))
eq \f( 至 于,至于(社会上对)eq \f( 怨 诽 之 多,则 固 前 知 其 如此也。,我的)那么多怨恨和诽谤,那是我本来早就料到它会这样的。)
eq \f(人 习 于 苟 且 非 一日,,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的守旧之风已经不是一天了,)
eq \f(士 大 夫 多 以不恤国 事、同 俗自媚,做官的人又大多不为国家大事考虑,以附和流俗之见、)
eq \f(于众为 善,上乃欲 变此,而 某不 量敌 之众寡,,讨好众人为好,皇上却想改变这种现状,而我不考虑政敌的多少,)
eq \f(欲 出 力助 上以抗 之,则 众 何为而不汹汹然?,想尽力去帮助皇上与他们相对抗,那么他们怎么会不争吵?)
eq \f(盘 庚 之 迁, 胥 怨 者 民 也,非 特 朝廷,过去(商王)盘庚迁都时,怨恨他的是百姓,不仅仅是朝廷)
eq \f(士 大 夫 而 已;盘 庚 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士大夫而已。盘庚并不因为有人怨恨就改变他的计划,)
eq \f(度 义 而 后 动, 是,这是由于他先考虑理由正当然后采取行动,认定做得对,)
eq \f(而 不 见 可 悔 故也。如 君 实责我 以在位久,,看不出有什么可后悔的原因。如果您责备我在此位时间长了,)
eq \f(未 能 助 上 大 有 为, 以 膏 泽 斯 民,,却没有能够帮助皇上做一番大事业,从而施恩惠于人民,)
eq \f(则 某 知 罪 矣;如曰 今 日 当一切不事事,,那么我自知有罪了;但如果说今天应当什么事也不必做,)
eq \f(守 前 所 为 而 已, 则 非 某 之 所敢知。,只要墨守前人的成规旧法就行了,那就不是我所敢领教的了。)
eq \f(无由会晤, 不 任区区向往之至!,没有缘由见面,内心不胜仰慕致极!)
一、读准字音
强聒(ɡuō) 卤莽(lǔ) 壬人(rén)
怨谤(bànɡ) 胥怨(xū) 会晤(wù)
二、辨识通假
不复一一自辨( )
[答案] “辨”同“辩”,分辩
三、一词多义
(1)操eq \b\lc\{(\a\vs4\al\c1(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
(2)具eq \b\lc\{(\a\vs4\al\c1(故今具道所以(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伤仲永》)( )))
(3)征eq \b\lc\{(\a\vs4\al\c1(生事、征利、拒谏( ),从此替爷征(《木兰诗》)(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 )))
(4)难eq \b\lc\{(\a\vs4\al\c1(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 ),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
(5)特eq \b\lc\{(\a\vs4\al\c1(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诗经》)( )))
(6)如eq \b\lc\{(\a\vs4\al\c1(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 )))
(7)于eq \b\lc\{(\a\vs4\al\c1(于反覆不宜卤莽(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 ),以授之于有司(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
(8)以eq \b\lc\{(\a\vs4\al\c1(故今具道所以( ),以致天下怨谤也( ),以授之于有司( ),以兴利除弊(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 )))
[答案] (1)动词,持 动词,从事 动词,拿,持 (2)副词,详细 动词,具有,具备 名词,工具 (3)动词,求 动词,出征 动词,显示、表现 (4)动词,排斥 形容词,与“易”相对 名词,困难 (5)副词,仅仅 名词,三岁大兽 (6)动词,像 连词,如果,假如 (7)介词,在 介词,从 介词,交给 介词,对,对于 介词,向 (8)名词,原因 连词,同“而”,表示结果 连词,同“而”,表顺承 连词,同“而”,表目的,相当于“来,以便” 介词,把 介词,拿,用,凭借 动词,以为,认为
四、词类活用
(1)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
(2)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
[答案] (1)名词作动词,办,做 (2)名词作动词,施恩惠
五、古今异义
(1)于反覆不宜卤莽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指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
(2)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3)故略上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向上级汇报。
(4)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形容声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
[答案] (1)指书信往返。(2)小,用作自称的谦辞。
(3)写回信。(4)形容声势盛大或凶猛。
六、文言句式
(1)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终必不蒙见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谓受命于人主。(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至于怨诽之多。(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判断句 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在许多方面不同的缘故啊。
(2)被动句 但终究一定是不能被您理解。
(3)状语后置句 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决定。
(4)状语后置句 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
(5)宾语前置句 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
(6)定语后置句 至于社会上对我的那么多怨恨和诽谤。
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宋神宗时任宰相。他创新法,改革旧政,是一位进步的政治家,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诗文方面。虽然他的作品不多,但其“作品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不受当时绮靡风气的影响,诗歌遒劲清新,散文雄健峭拔。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传世。
这篇文章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是王安石答复司马光的信。司马光,字君实,当时任谏议大夫,故称司马谏议。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实行新法。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当时任右谏议大夫的司马光多次写信给王安石,要他停止变法。王安石这封信,是针对司马光熙宁三年(1070)二月一封长达三千余字、全面攻击新法的来信的回复。王安石先是简短地回复了一信,对来信所责难的诸点不复一一自辩,随后想到彼此交往多年,友谊深厚,信札来往不宜草率简慢,就又写了这封答书。
在本文中,作者王安石通过辩明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五事,逐条驳斥了司马光的指责,揭露士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表明了自己坚持改革、敢想敢为、决不为流言蜚语所动的决心。
eq \a\vs4\al(\s\up(答,司,马,谏,议,书))eq \b\lc\{(\a\vs4\al\c1(一、交代写信的原因和目的,\a\vs4\al(二、驳斥,谬论,分,析原因)\b\lc\{\rc\}(\a\vs4\al\c1(驳“侵官”——因:\a\vs4\al( ① ,议修于朝廷),驳“生事”——因:\a\vs4\al(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驳“征利”——因:为天下理财,驳“拒谏”——因:\a\vs4\al(辟邪说, ② )))\a\vs4\al(针锋相对,,态度坚决),三、表明坚持改革、不为流俗所动的决心,四、书信常规的结尾))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答案] ①受命于人主 ②难壬人
任务探究一 针锋相对,态度坚决
——分析文本的思想主张
[任务导引]
《答司马谏议书》逐条驳斥司马光的谬论,从而批驳了保守派不恤国事、墨守成规的弊端,表现出作者坚持改革、绝不为流言蜚语所动的决心以及坚持变法的坚决态度。见识高超,论辩犀利。学习时要注意分析作者的思想主张。
[任务设计]
1.司马光是从哪几方面来指责变法的?王安石又是怎样逐一驳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司马光从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五个方面来指责变法。王安石在驳斥前,先提及一个双方都认可的道理——“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再针对司马光上述五个方面的谬论逐一分析批驳。结论同中有变,对前四个方面的驳斥都是以“不为……”四个判断句作结。对“致怨”的驳斥,这里只采取不屑一驳的从容之态,告知对方,早料如此,不值一提,无须驳了。
2.本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王安石非凡的政治胆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改革前就已经将这种情况洞明于心,却敢于挑战,体现了非凡的胆略。
②“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直斥当时保守派苟且偷安、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的现象,不回避,不妥协,不遮掩,体现直言不讳的勇气。
③明知寡不敌众,却“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④在论辩中面对司马光这样的政敌,使用“何为而不汹汹然?”之类的强烈反诘语气,加强肯定语气,增强了结论的不可置疑性。这样举重若轻地对待“汹汹然”的“怨诽”,尽显王安石政治家、改革家的风度。
任务探究二 气势磅礴,寓刚于柔
——赏析文本的语言特点
[任务导引]
王安石是杰出的文学家。这位胸怀大志、有着经天纬地之才、也曾叱咤风云的伟大人物,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从王安石给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回信也可以看出他运用语言的艺术的高超。学习时要注意赏析语言特点。
[任务设计]
3.此文语言委婉、柔中带刚的特点表现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行文委婉,寓刚于柔。在这封书信中,作者既坚持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在文字上又不剑拔弩张,注意不伤同僚之间的情面与和气,寓刚于柔,绵里藏针。如第一段,在反复向司马光叙友情、求谅解的同时,却婉转地揭示出这怨谤源于士大夫阶层的庸俗腐败,并声言自己绝不悔改之意;又如第三段,在表示愿意接受责备、“知罪”的同时,却用两个假设句暗示自己坚持改革、绝无反顾之心,并旁敲侧击,讥讽保守派的无所事事、因循守旧。这种柔中寓刚的论辩风格,比剑拔弩张更加坚韧有力。
4.有人评价此文“理足气盛”“行文简贵”,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理足气盛。一是立足于理,理足则气盛;二是擅于运用排比,用排比驳斥对方,势如破竹,无可阻挡;三是擅于运用反问,如“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气盛言宜,铿锵有力。
(2)行文简贵。除开头和结尾段使用几句酬答的礼貌性语言之外,其他内容紧紧扣住保守派的几个主要论点进行驳斥,只驳论点,不涉及其他事情,结构非常严谨,驳斥时针对其要害,言简意明。
(教师用书独具)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单元学习任务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单元学习任务导学案,共1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单元学习任务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单元学习任务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社会进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单元学习任务导学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单元学习任务导学案,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