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5章 生态系统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
展开1.在陆地上对环境作用最明显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2.下列各组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的是( )
A.蚊子和跳蚤 B.细菌和蘑菇
C.老鼠和猫头鹰 D.绿色植物和菌类植物
3.“山上多植物,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句谚语形象地说明了( )
A.植物在生物圈的作用 B.山上植物多要修水库
C.治山要治水 D.根的特性
4.对于某个特定的自然区域而言,下列概念所包含的内容范围,从大到小为( )
A.群落、生态系统、种群、个体 B.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
C.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种群、群落、个体
5.下列不能被称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 B.一块菜地 C.一个湖泊 D.一个蜂箱
6.河中生活着浮游植物、剑水蚤、蜻蜓幼虫和食虫鱼,其中属于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是( )
A.浮游植物
B.剑水蚤
C.蜻蜓幼虫
D.食虫鱼
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各种种群数量能够保持稳定不变
B.生物群落的数量是一成不变的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数量保持恒定
D.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相对稳定
8.生活着各种动、植物的一片草地,从生态学的角度看,一片草地、草地上各种生物、草地上的蚯蚓可依次称为( )
A.生态系统、种群、群落
B.群落、生态系统、种群
C.种群、生态系统、群落
D.生态系统、群落、种群
9.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Ⅲ代表三级消费者,属于第四营养级
B.Ⅰ、Ⅱ、Ⅲ、Ⅳ四种成分共同组成了生物群落
C.图中Ⅳ所具有的能量最少,因此代表分解者
D.图中Ⅰ代表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
10.对于下列谚语,解释错误的是( )
A. “吃过端午粽,才把棉衣送”——此时节气接近夏至,气温升高
B. “六月盖被,有谷无米”——此时气温偏低,影响水稻的正常发育
C.“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肚皮”——平时饮食要适量,吃太多增加消化负担
D.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指食物关系,描述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11.下列各项中,不能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
A.宁海白溪水库
B.镇海九龙湖镇葡萄园基地
C.南湖奶牛场的一群奶牛
D.象山丹城公园
12.水晶球一样的生态球(如图所示) 常作为家庭摆设,该球密封,内装有水、2~3条小鱼,底部有泥沙,并生长着一些水藻。妙在小鱼、水藻都是活的。下列关于生态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球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水藻
B.该生态球与外界隔绝,所以小鱼、水藻一直能繁衍下去
C.该生态球必须放在有光照的地方才能使小鱼、水藻存活
D.该生态球食物链简单,较易遭到破坏
13.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14.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生态系统结构比较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强
B.若此生态系统被有毒物质污染了,一段时间后,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草
C.此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为鼠→蛇→鹰
D.此生态系统中,鹰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15.如果农田中某种野草在地球上永远消失,对人类有何影响( )
A.没有任何影响 B.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C.减少农作物产量 D.丧失一个基因库,其潜在价值消失
16.下表是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分析下列哪一条食物链可能是正确的( )
A.A→B→C→D→E B.E→D→C→B→A
C.D→A→B→E→C D.C→E→B→A→D
17.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这种动物的数量变化曲线最可能是( )
18.如果地球上没有了阳光,则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最先和最后灭亡的分别是( )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生产者和分解者
C.消费者和分解者 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同时死亡
19.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B.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C.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D.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
20.自然界中的虎、豹等大型肉食动物,在种类和数量上均比其他动物少得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大型肉食动物繁殖能力低 B.它们在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较高
C.这些动物被人类大量捕杀 D.受栖息场所的限制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4分)
21.食物链中各种生物是按________关系进行连接的,在食物链中最基本的一环是________,它能利用________能合成有机物。
22.生态系统成分越简单,生物种类越少,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________。
23.微生物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在生物圈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一些微生物以腐生方式生活,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一些微生物以寄生方式生活,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还有一些微生物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
24.在某麦田中,存在着小麦→黏虫→蟾蜍的食物链,如果蟾蜍数量变化不大,则黏虫数量与小麦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若用农药将黏虫全部杀死,则小麦当年产量将________。第二年如不再使用农药,小麦产量将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25.某一小岛上,阳光明媚,土肥水美,花草树木郁郁葱葱。草丛中有昆虫,森林里有小鸟和猫头鹰,地面有鼠窜跑,有蛇爬行,还有青蛙在溪边鸣叫,此外,还可看到别的植物遗骸。根据小岛上的自然景观,回答:
(1)这个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的能量和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2)这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_______,消费者是____________。
(3)要使该生态系统长久存在,在动植物的遗骸和土壤中还应有的生物是________,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称为________。
26.如图是平江山区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
(1)目前,农村里还有人存在“猫头鹰是一种不祥之鸟”的错误想法,从图中________________的事实说明猫头鹰是一种________鸟,应该加以保护。
(2)不少人将蛇和青蛙当作美味佳肴,大肆捕杀。对这种行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阻止。如果需要你做一个保护动物的义务宣传员,请写一句广告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阅读:海洋位于地球环境的最底层,条条江河归大海,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充分的工业废渣、废料、废水及有毒化学物质不断被倒入大海,沉积于海洋。在工业废料、废水中,重金属汞、镉、铅等对海洋的污染极其严重,海洋生物往往对重金属富集,使鱼有毒,人和猫吃了毒鱼生病而死。回答下列问题:
(1)海洋是一个巨大的水域生态系统,它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名世界的八大公害之一的水俣病,主要是重金属汞污染造成的。那么海洋中的污染物是通过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进入人体的。这种重金属在海水和鱼体中哪个浓度大?________。
三、分析探究题(每题8分,共16分)
28.如图是食物关系图。分析并简要回答:
(1)在这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包含有________条食物链。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________。
(2)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图中没有显示出的生物部分是________。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的初级消费者是________,蛇是________消费者,属第________营养级。鹰同时占有________个营养级。
(4)图中的兔和蚱蜢两者是________关系,而蜥蜴和蚱蜢是________关系。
29.图1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2为某生态系统中狼和鹿的数量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包含虾类的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
(2)小型鱼类和底栖动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1所处生态系统中,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图1中的________为该食物网中各种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
(4)若有毒物质进入图1食物网,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
(5)图2中,开始一段时间内,两种动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处于相对________的状态。后期由于人类过度捕杀狼,使鹿的数量大增,之后连续减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被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
一、1.A 2.B 3.A 4.B
5.D 点拨:一片森林,既包括了森林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一块菜地,既包括了菜地这个环境,也包括了菜地中所有的生物,是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是一个生态系统;一个湖泊,既包括了湖泊这个环境,也包括了湖泊中所有的生物,是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是一个生态系统;一个蜂箱,只包括了环境部分,没有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6.A 点拨:河中生活着的浮游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剑水蚤、蜻蜓幼虫和食虫鱼属于动物,是消费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7.D 点拨: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物的数量取决于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数量,如草→兔,兔多了草就少,草少了兔就被饿死,兔因饿死数量减少,草的数量就会慢慢增多,草多了,兔因食物充足数量也慢慢增多,但最终草的数量远大于兔的,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并维持一定的比例。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D正确。
8.D
9.D 点拨:图中Ⅲ代表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A错误;Ⅰ、Ⅱ、Ⅲ、Ⅳ四种成分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所以不能组成生物群落,B错误;图中Ⅳ所具有的能量最少,因此代表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C错误;图中Ⅰ代表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D正确。
10.D 11.C 12.B
13.C 点拨:从曲线上可以看出甲、乙应该为捕食关系,甲为藻类,乙为浮游动物。而丙为后期向水池投放的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建立的食物链应该是:藻类→浮游动物→鱼。由于鱼是大量的,所以短时间内它们的食物——浮游动物急剧减少,此时,鱼由于食物缺乏,其数量也随之大量减少。所以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的话,该种群肯定是藻类,即甲种群。排除B、D选项后,只要比较A、C选项的前面半句话即可。A选项的表述“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是错误的,因为鱼类是专食浮游动物的。所以只有选项C正确。
14.D 点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A错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因为环境中有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安全。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有毒物质的污染,因为鹰是该生态系统中最高级别的消费者,所以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会是鹰,B错误;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因此鼠→蛇→鹰不能构成食物链,C错误;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因此鹰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D正确。
15.D 点拨: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某种野草在地球上永远消失,那么这个物种的基因库也就消失了,其潜在价值消失。潜在价值,今天还未被利用的那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
16.D 点拨: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营养级越低,有害物质含量越少。表格中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由少到多依次是C、E、B、A、D,因此食物链可能正确的是C→E→B→A→D。
17.D 点拨: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而不是静态的平衡。生态系统中任何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其他生物和环境因素的制约,其数量应是呈波浪形的消减状态,不可能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更不可能是一直呈增多状态,因此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的数量变化是相对稳定在一个水平上。
18.B 点拨: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须在有阳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如果地球上没有了阳光,绿色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缺乏有机物,导致没有能量供应,因此生产者(绿色植物)将首先死亡;因食物缺乏将导致植食动物(消费者)死亡,然后肉食动物(消费者)死亡;细菌、真菌等腐生生物(分解者)可以靠分解动植物遗体、遗物维持生存,因此分解者将最后死亡。
19.D 点拨:在生态系统中,如食物链:草→兔→鹰。兔吃草,草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进入了兔的体内;鹰吃兔,兔体内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到了鹰的体内。因此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A正确;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种状态叫生态平衡,B正确;有毒物质在生物的体内不能分解,无法排出,只能随着食物链的传递逐渐积累,所以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越多,C正确;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D错误。
20.B 点拨: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反映了自然界各种生物通过食物而形成的复杂关系,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情况。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即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的数量越少。
二、21.食物;生产者;太阳
22.差(弱)
23.消费者;生产者
24.增加;减少
25.(1)阳光、水、空气、土壤等
(2)花草树木;昆虫、小鸟、猫头鹰、鼠、蛇、青蛙
(3)微生物;分解者
26.(1)猫头鹰捕食田鼠;益
(2)保护动物,人人有责(合理即可)
27.(1)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食物链;鱼体
三、28.(1)3;太阳能
(2)分解者;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3)瓢虫、蚱蜢、兔;三级;四;3 (4)竞争;捕食
29.(1)4;海藻→虾类→大黄鱼
(2)竞争和捕食
(3)太阳能;海藻
(4)大黄鱼
(5)稳定;自动调节
生物种类
A
B
C
D
E
单位体积农药含量(毫克)
0.865
0.089
0.002
7.149
0.009
科学华师大版第6章 动物和人的生殖与发育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科学华师大版第6章 动物和人的生殖与发育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7章 植物和微生物的生殖与发育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7章 植物和微生物的生殖与发育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华师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期末测试卷: 这是一份华师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期末测试卷,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