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假作业——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作业(五)(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寒假作业——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作业(五)(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现代文阅读,书面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下图是一幅秋景图,给这幅图配诗,最合适的一项是( )
A.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B.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D.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 下列各组词语属于同一类的一组是( )
A.老虎 狮子 豹子 狐狸
B.蝴蝶 蜻蜓 蜜蜂 小猫
C.红色 绿色 蓝色 清香
D.松树 柏树 柳树 菊花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 项是( )
A.白求恩连续工作了十四个小时。B.老师低下头,继续改作业。
C.下课了,同学们连续走出教室。D.观众陆续进场等待演出开始。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答应(dā) 努力(lǔ) 一骨碌(gǔ)
B.根茎(jìng) 拆开(cāi) 几乎(jǐ)
C.牙齿(chǐ) 禁令(jìn) 喷香(pèn)
D.稍息(shā) 卷入(juàn) 处罚(chǔ)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井然有序”一词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军队井然有序地撤退了。
B.在他的安排下,场面井然有序,未出现混乱现象。
C.比赛开始了,运动员们在跑道上井然有序地奔跑着。
D.大会组织工作井然有序,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二、填空题
6.比一比,组词语。
妙(______) 诉(______) 膀(______) 栽(______)
抄(______) 拆(______) 傍(______) 载(______)
7.照样子,写一写。
千姿百态(含数字)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叽叽喳喳(AABB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滴答(模仿自然声音的拟声词)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秋天的雨(节选)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8.秋天的雨带来的颜色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紫红、淡黄、雪白……这些词语可以用词语__________来概括。
9.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
10.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去写的?请用“﹏﹏﹏”画出来。
课内阅读。
灰雀(节选)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1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深:①(感情)厚,(关系)密切;②(道理、含义)高深不易了解;③(颜色)浓。
(1)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_______)
(2)他提的问题很深,爸爸也说不清楚。(_______)
(3)他站在高台上,深情地望着家乡的土地。(_______)
12.从第1自然段的“找遍”一词,可以看出列宁_________________。
1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那个男孩不敢讲,是因为他不想把捉住的灰雀放了。(_______)
(2)灰雀是一种怕冷的鸟儿,在寒冷的冬天一定会被冻死。(_______)
(3)从男孩与列宁的交谈中,可以发现灰雀的消失和男孩有关。(_______)
(4)“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说明列宁确定灰雀死了,无比遗憾。(_______)
14.“没……我没看见。”男孩说的话应读出(吞吞吐吐 镇定冷静)的语气。
15.下列哪句名言与文中列宁对男孩的做法和态度比较接近?( )
A.二人同心,其利断金。B.与人善言,暖于布帛。
C.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D.人心齐,泰山移。
四、书面表达
16.写作。
2020新年伊始,新冠肆虐,危难之间见真情,无数平凡的“英雄”创造着不平凡,有一线冲锋的白衣天使,也有坚守岗位、直播讲课的辛勤园丁……但与此同时,许多不和谐的现象也悄然出现:为逃避工作谎称感染,撕扯别人的口罩……疫情期间你注意到了什么现象,产生了哪些看法呢?请仔细回想,并清楚地写下来,题目自拟,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B
2.A
3.C
4.C
5.C
6.美妙 告诉 翅膀 栽树 抄写 拆开 傍晚 装载
7.千言万语 千军万马 蹦蹦跳跳 开开心心 沙沙 哗啦啦
8.黄色 红色 金黄色 橙红色 五彩缤纷
9.比喻 银杏树叶子 小扇子
10.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11.③ ② ①
12.十分担心灰雀
13.× × √ ×
14.吞吞吐吐
15.B
16.
我们被疫情改变了什么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改变。
朋友给我讲了一件趣事,她去小区附近的超市买菜,下楼发现忘记戴口罩了,又不想回家去,心想速去速回吧,但是走到超市门口却没有进去的勇气,于是只好回家戴上口罩再出来,她说她不是害怕病毒传染,而是有种没穿衣服的感觉。虽然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早已处在相对安全的环境当中,但是戴口罩这件事似乎已经融入了大家的生活,走在大街上,几乎每个人都带着口罩,办公室里也仍旧有带着口罩上班的同事。出门之前,家人之间的相互提醒,由“别忘了带手机”变成了“别忘了戴口罩”,有预测说,戴口罩将成为一种永恒的生活方式,并且出现了“口罩文明”这个新词汇。
新冠病毒除了送一个“口罩文明”的福利给我们,还带来了其他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6名访者进行了一项调查显示,66.5%的受访者在疫情期间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分餐制和公筷行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养成了分餐的习惯后,吴丹准备下一步在家中推行公筷。多人用餐时,不使用公筷的最大弊端就是传播病原微生物。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和家庭吃饭不分餐,筷子、勺子可自由出入汤盘、菜碗是有关系的。只要一人是细菌感染者,家庭其他成员就有感染的风险。
疫情还带来了距离感。为了降低感染病毒的风险,疫情期间,无论是在超市,还是在医院、银行里,只要人员较多的地方,大家都自觉的加大了相互之间的距离。疫情期间建议的“人与人之间至少保持一米以上距离”,这个习惯也渐渐变得自然。与在公共场所人与人之间保持距离相反的是,疫情缩短了家人之间的距离,也催生出种种考验亲情的社会现象。
其实,这场令人恐惧的疫情,迫使人们改变的还有许多许多。有些改变,可能我们目前还没有感知到,但时间会证明一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寒假作业——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作业(十七)(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现代文阅读,书面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寒假作业——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作业(三)(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现代文阅读,书面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寒假作业——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作业(五)(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现代文阅读,书面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