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信息技术浙教版九年级全册第二课 算法与流程图教学设计
展开课题
第二课 算法与流程图
目标
通过流程图实例分析,认识流程图中常用的几种流程图图形、名称及其含义,学会用流程图描述算法。
学会用Visi2010绘制流程图,加深对算法的理解,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重难点
重点:用流程图描述算法;用Visi 2010绘制流程图。
难点:把自然语言转换为流程图。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复习
算法的概念
算法的特点
计算机解决算法问题的步骤
回顾上节课的算法
定义三个变量X、Y、T;(2)把1赋值给变量X,把2赋值给变量Y;(3)把X中的值传递给T,再把Y中的值传递给X,最后把T中的值传递给Y;(4)结束。
师:上节课我们使用的描述算法的语言叫自然语言,其实算法的描述方法很多,还有流程图、计算机语言等,其中流程图是算法设计时常用的一种描述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流程图。
认识流程图
师:流程图是一种以图解方式表示算法的描述方法。它常用的图形以及含义我们一一来认识一下。
认识图形及含义
图形
名称
含义
开始/终止框
程序的开始或结束
处理框
对数据进行处理
输入/输出框
数据的输入输出
判断框
根据条件进行判断,选择其中一个分支
流程线
表示流程的走向
识记图形
Ppt展示图形,请同学连线。
三、画流程图
教师示范流程图的画法
师:既然已经看懂了流程图图形的含义,接下来我们要操练一下了,针对上一课中的交换两个变量的算法,用流程图如何表示呢?
教师边画边讲解(将自然语言显示在旁边):第一步:开始框,第二步,赋值,把1赋给X,把2赋给Y,把0赋给T,这是对数据进行处理,所以需要使用处理框。第三步,交换,也是使用处理框,首先将X的值赋给T,接下来将Y的值赋给X,然后将T的值赋给Y,第四步,我要知道计算机操作的结果,希望计算机输出X,Y,输出需要用到输入输出框。第五步,结束框。
开始
结束
X=Y
Y=T
输出X,Y
X=1,Y=2,T=0
T=X
学生画流程图
师:我们来看另外一个算法,上完体育课,如果是上午最后一节课,下课后去食堂吃饭;否则,进教室上课。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刚才没有用到的框,就是判断框,需要判断是否是最后一节课,但是有个前提,是不是所有课上完了都做这个判断呢?请同学们来画一画这个流程图。
范例:
开始
上完体育课
否
是
是上午最后一节课吗?
到教室上课
到食堂吃饭
结束
绘制流程图的软件
师:绘制流程图有很多软件,例如Wrd自带的流程图绘图工具,Diagram Designer,SmartDraw,Visi等,其中Visi软件是Office系列软件,与其他的Office软件有许多的相似之处。
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学生听讲并识记。
学生边看边学习画流程图的方法。
学生思考并且画流程图。
学生听讲
本课的内容与上节课是连贯的,在经过一个礼拜之后,学生可能已经产生遗忘,需要再巩固一下。
使用图表方式更加直观。容易识记。
加深记忆的过程。
通过示范,让学生知道如何绘制流程图。
简单的生活实例,让学生熟悉流程图的画法。
课堂总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流程图,能看懂并且能够将自然语言转换成流程图。
学生总结
知识回顾,让学生加深印象。
相关资源
教学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浙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四课 Visual Basic控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信息技术浙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四课 Visual Basic控件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新课知识,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信息技术九年级全册第六课 分支结构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信息技术九年级全册第六课 分支结构教案设计,共2页。
初中信息技术浙教版九年级全册第三课 初识Visual Basic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信息技术浙教版九年级全册第三课 初识Visual Basic教案设计,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