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2章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课件(84张)

    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2章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课件(84张)第1页
    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2章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课件(84张)第2页
    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2章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课件(84张)第3页
    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2章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课件(84张)第4页
    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2章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课件(84张)第5页
    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2章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课件(84张)第6页
    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2章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课件(84张)第7页
    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2章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课件(84张)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学年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教学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新知导学,电信号,神经冲动,内负外正,内正外负,Na+,电位差,局部电流,静息电位,微思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的形式传导,也叫________。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传导过程(1)静息电位表现为________,是由________外流形成的,如上图中的_____处。(2)动作电位表现为________,是由________内流形成的,如上图中的_____处。(3)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________,形成了________。(4)局部电流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兴奋向前传导,原兴奋部位又恢复为________。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何种方式进行传导的?【答案】电信号(局部电流)。
    【答案】D【解析】静息时,主要是神经纤维膜内钾离子外流造成的,电位为内负外正;产生动作电位时,主要是膜外的钠离子内流形成的,膜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
    1.结构基础——突触(1)突触: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2)其他结构: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G.________。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传递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触后膜。3.方向及原因(1)方向:________。(2)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只能由________释放,然后作用于________上。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以何种方式进行的?【答案】神经递质(化学信号)。
    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有间隙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答案】D
    【解析】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A正确;在突触处兴奋的转化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正确;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C正确;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不是同步的,突触前神经元先兴奋,突触后神经元后兴奋,D错误。
    1.毒品和兴奋剂作用位点往往是________。2.毒品和兴奋剂作用举例(1)促进________的合成和释放速率。(2)干扰神经递质与________的结合。(3)影响分解________的酶的活性。
    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3.毒品和兴奋剂的危害(1)影响比赛的______________。(2)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①吸食可卡因会产生________,毒瘾难戒。②长期吸食可卡因产生_____________。③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卡因后突然停药,可出现________、焦虑、________、疲惫、失眠、厌食等症状。
    4.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向社会宣传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一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答案】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
    盐酸克伦特罗是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临床上用于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痉挛的防治,进入动物体后可以改变其代谢途径,促进动物骨骼肌中蛋白质合成,加速脂肪的转化和分解。下列关于盐酸克伦特罗使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在饲料中添加盐酸克伦特罗,可提高猪肉的质量B.运动员可长期使用盐酸克伦特罗,提高比赛成绩C.每日服用适量盐酸克伦特罗,达到减肥健美的效果D.使用盐酸克伦特罗治疗哮喘时,要严格控制用药量【答案】D
    【解析】盐酸克伦特罗是“瘦肉精”的一种,对人体危害极大,人不可长期服用,也不可在饲料中添加,A、B、C错误;盐酸克伦特罗是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临床上用于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痉挛的防治,应严格控制用药量,D正确。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电信号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过程
    (2)方向特点①在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即刺激神经纤维中除端点外的任何一点,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端同时传导。②在生物体内反射过程中,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在生物体内反射弧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分别具有什么特点?它们主要是哪种离子进行了怎样的运输形成的?【答案】静息电位的特点是外正内负,是由钾离子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的特点是外负内正,是由钠离子内流形成的。
    2.钾离子和钠离子在神经元内外的浓度高低分别是怎样的?它们内流和外流的方式分别是哪种?【答案】钾离子在细胞内浓度远远高于细胞外,钠离子在细胞外的浓度远远高于细胞内。钾离子内流和外流的方式分别是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钠离子内流和外流的方式分别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3.如图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请思考下列问题:(1)图中b点为刺激点,该处的膜内外的电位与a和c处的相比较有何特点?(2)图中膜内、外都会形成局部电流,请说出它们的电流方向。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哪种电流方向一致?(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何种形式传导的?具有什么特点?
    【答案】(1)b处的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a和c处都是外正内负。(2)膜内的电流方向是a←b→c,膜外的电流方向是a→b←c。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具有双向传导的特点。
    【方法技巧】膜电位变化曲线分段解读
    1.(2020·浙江宁波期中)将一灵敏电表的电极置于蛙离体坐骨神经腓肠肌的神经上(如图l),在①处给予一适宜强度的刺激,测得的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若在②处给予同等强度的刺激,测得的电位变化是(  )
    【答案】B【解析】当①处给予一适宜强度的刺激,左侧电极处先兴奋,右侧电极处后兴奋,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而当在②处给予同等强度的刺激时,右侧电极处先兴奋,左侧电极处后兴奋,故指针也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但是每一次偏转的方向正好与刺激①处的时候相反。
    2.如图表示某时刻神经纤维膜电位状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丁区是Na+内流所致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可能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可能是从左到右,也可能是从右到左
    【答案】A【解析】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图示中乙区电位为内正外负,则乙区为兴奋部位,甲区、丙区和丁区都有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因此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可能是从左到右,也可能是从右到左,B、D正确;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可能是从乙到丁,也可能是从丁到乙,C正确;丁区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是K+外流所致,A错误。
    1.突触小体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作突触小体。在突触小体内靠近突触前膜处含有大量的小泡,叫突触小泡,其内含有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等)。
    2.突触(1)概念: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近,共同形成突触。(2)结构图
    (4)常见类型①根据结构划分(如图所示)
    3.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
    (1)信号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2)兴奋的传递是通过信号转换实现的: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传递特点①单向传递: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②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突触处的兴奋传递需要通过化学信号的转换,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的作用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与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比较
    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1.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是什么?该过程消耗的ATP主要来自哪里?【答案】胞吐;线粒体。2.神经递质释放在突触间隙后,怎样才能完成兴奋的传递?【答案】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处的膜电位变化,完成兴奋的传递。3.兴奋传递后是否一定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答案】不一定,也可能会抑制突触后神经元。
    4.兴奋传递过程中,在整个突触、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信号转换分别是怎样的?【答案】整个突触: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突触前膜:电信号→化学信号;突触后膜:化学信号→电信号。5.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一般会被降解或回收,如果这一过程受阻,则对突触后神经元产生怎样的影响?【答案】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或受到抑制。6.为什么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是单向的?【答案】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方法技巧】“三看法”判断突触前膜
    1.如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C.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D.由①②③构成突触【答案】C
    【解析】神经递质是由①突触前膜释放的,A正确;兴奋的传递过程需要能量,能量主要来自④线粒体,B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C错误;突触由①突触前膜、②突触间隙和③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D正确。
    2.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为“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表指针也会偏转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表会记录到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说明“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那么兴奋传递方向在此处只能是神经→肌肉,故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不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1.某些化学物质能作用于突触而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2.兴奋剂与毒品(1)兴奋剂①概念:原是指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的一类药物,如今指运动禁用药物的统称。②运动比赛禁止使用兴奋剂:兴奋剂具有增强人的兴奋程度、提高运动速度等作用,但违背公平、公正的比赛原则。
    (2)毒品①概念: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②可卡因的上瘾机制
    吸毒者吸入的可卡因可与多巴胺转运蛋白结合而阻断多巴胺的回收,引起吸毒者突触后膜持续受到刺激,使人产生强烈的愉悦感。长期吸食可卡因的人,其体内多巴胺受体持续受到高浓度多巴胺的刺激,导致多巴胺受体数目减少,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受到影响,吸毒者必须服用可卡因来维持这些神经细胞的活动,于是形成恶性循环,毒瘾难戒。
    3.珍爱生命,远离毒品(1)禁毒方针: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2)向社会宣传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据科学研究表明,毒品“浴盐”会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其作用类似于兴奋性神经递质或可促进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下列有关“浴盐”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浴盐”作用于突触,可使突触后膜兴奋B.服用或注射“浴盐”后,神经细胞内的钠离子增多C.“浴盐”的使用可能导致肌肉发生震颤(持续兴奋)现象D.“浴盐”的使用会使突触后膜由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
    【答案】D【解析】“浴盐”的作用类似于兴奋性神经递质或可促进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如果作用于突触,可使突触后膜兴奋,可能导致肌肉发生震颤(持续兴奋)现象,A、C正确;“浴盐”相当于兴奋性神经递质,它的使用会使突触后膜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钠离子内流造成的,因此神经细胞内钠离子增多,B正确,D错误。
    2.神经细胞可以利用多巴胺来传递愉悦信息。下图a、b、c、d依次展示毒品分子使人上瘾的机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据a图可知多巴胺可以被突触前膜回收B.据b图可知毒品分子会严重影响突触前膜对多巴胺分子的回收C.据c图可知大量多巴胺在突触间隙积累,经机体调节导致其受体数目减少D.据d图可知,当没有毒品分子时,多巴胺被大量分解,愉悦感急剧下降,形成毒瘾【答案】D
    【解析】兴奋在突触间只能单向传递,据a图可知多巴胺可以被突触前膜回收,A正确;据b图可知毒品分子可以与多巴胺转运分子结合,从而严重影响突触前膜对多巴胺分子的回收,使愉悦感持续,B正确;据c图可知大量多巴胺在突触间隙积累,使相关神经持续兴奋,经机体调节导致其受体数目减少,C正确;据d图可知,当没有毒品分子时,多巴胺被突触前膜大量回收,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减少,愉悦感急剧下降,形成毒瘾,D错误。
    易错易混1: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形成与K+、Na+的运输(1)静息电位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特点:膜内主要是K+和带负电荷的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膜外主要是Na+和Cl-。静息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K+顺浓度梯度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最终形成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在该过程中K+的外流需要通道蛋白,不需要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
    (2)动作电位在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大量Na+从细胞外顺浓度梯度流入细胞内,使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形成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在形成动作电位的过程中,Na+的内流需要通道蛋白,不需要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3)细胞外液中Na+、K+浓度变化对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影响①当细胞外K+浓度上升后,细胞内K+向外扩散减少,从而引起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小。反之,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②当细胞外Na+浓度上升后,Na+向细胞内的扩散量增加,从而使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大。反之,动作电位峰值变小。
      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Na+通道打开,膜外大量Na+顺浓度梯度流入膜内,Na+通道很快就进入失活状态,与此同时,K+通道开放,膜内K+在浓度差和电位差的推动下又向膜外扩散。如图表示用电表测量膜内外的电位差,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电表没有测出电位差B.神经纤维从受刺激到恢复静息状态,电表指针两次通过0电位C.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D.膜外Na+大量流入膜内,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是外正内负
    【答案】B【解析】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表现为外正内负,电表会测出膜内外的电位差,A错误。从静息状态受刺激到形成动作电位,电表指针会通过0电位偏转一次;由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电表指针又会通过0电位偏转一次,共两次,B正确。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C错误。由于膜外Na+大量流入膜内,所以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是外负内正,D错误。
    错因分析:测量静息电位高低,应将电表的两个电极置于细胞膜的两侧,即一个置于膜外一个置于膜内,因为静息电位是膜外和膜内电位高低的比较,如果将两个电极都置于膜内或膜外,就无法测量膜内外的电位差。
    易错易混2:有关神经递质的几个误区
     请回答下列与神经调节有关的问题:(1)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维持静息电位的机制主要是K+外流,此时K+的跨膜运输方式为______________。神经纤维受到适宜刺激产生兴奋,当兴奋传至神经元轴突末梢时,会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一般通过__________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2)在缩手反射过程中,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这主要与___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有关。某种止痛药并不会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递的过程中,突触间隙中始终几乎检测不到神经递质的存在,据此推测该种止痛药的作用机理最可能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外正内负 协助扩散 胞吐(2)突触 抑制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解析】(1)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维持静息电位的机制主要是K+外流,此时K+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一般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2)兴奋在反射弧中传递的单向性主要与突触结构有关。由题意可知,该止痛药并不会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递的过程中,突触间隙中始终几乎检测不到神经递质的存在,由此推测该药物最可能抑制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
    错因分析:分析钾离子或钠离子出入神经元的方式时,首先要明确钾离子和钠离子在膜内外的浓度高低:钾离子在膜内的浓度远大于膜外,钠离子在膜外的浓度远大于膜内,然后根据运输方向分析是顺浓度梯度运输还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如果是顺浓度梯度运输,则为协助扩散,如果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则为主动运输。
    1.下列有关神经兴奋产生、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与Na+内流有关B.神经纤维上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形成局部电流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答案】D【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D错误。
    2.神经细胞在接受外界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中,下列有关Na+、K+跨膜运输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Na+通过主动运输运送到神经细胞内B.K+通过被动运输运送到神经细胞内C.Na+通过被动运输运送到神经细胞内D.K+通过主动运输运送到神经细胞外【答案】C
    【解析】神经细胞在接受外界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中,产生动作电位,Na+顺浓度梯度运输到神经细胞内,即通过协助扩散运输到细胞内,由此判断C项正确。
    3.已知突触小体释放乙酰胆碱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时,电信号会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下列突触结构模式图中,能正确表示兴奋由轴突经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电信号变化顺序的选项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C.②→①→③ D.③→①→②
    【答案】B【解析】前一个神经元先兴奋,产生动作电位,释放乙酰胆碱,继而恢复静息电位。接着后一个神经元兴奋,继而又恢复静息电位,B项符合题意。
    4.右面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
    【答案】B【解析】图中①为突触小泡,②为突触间隙,③为突触后膜,a为突触小体,b为后一个神经元。突触小体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的方式为胞吐,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流动性而不是选择透过性;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能被③特异性识别;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5.下图为骨髓神经纤维的局部,被髓鞘细胞包裹的轴突区(b、d)钠、钾离子不能进出细胞,裸露的轴突区域(a、c、e)钠、钾离子进出不受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区域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较大B.b、d区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C.c区域处于兴奋状态,膜内离子均为正离子D.局部电流在轴突上的传导方向为a→c和e→c
    【答案】B【解析】a区域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较小,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A错误;由于被髓鞘细胞包裹的轴突区域(b、d)钠、钾离子不能进出细胞,所以刺激c区域,b、d区域的电位仍为外正内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由于c区域受到刺激,处于兴奋状态,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膜内正离子多,但仍有阴离子存在,C错误;局部电流在轴突内的传导方向为c→a和c→e,D错误。

    相关课件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聚焦概念,NO1,关键能力·突破重难,NO2,应用创新·提升素养,NO3,课堂检测·巩固素能,NO4,点击右图进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二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二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说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聚焦概念,NO1,关键能力·突破重难,NO2,应用创新·提升素养,NO3,课堂检测·巩固素能,NO4,点击右图进入,课后素养落实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示范课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本章内容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3节,自主预习,电信号,神经冲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线粒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