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国乐飘香欣赏☆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认知目标: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变奏法,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加深对乐曲各段的理解。
技能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在欣赏中训练学生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和综合慨括能力。
2学情分析
由于所学本课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中国民族乐器和“换头合尾”的变奏法,因此要悉心的讲解,达到理解的程度。
3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变奏法。
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演唱,演奏乐曲主旋律,在音乐律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简单合奏协作能力与群体意识。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
课前展示课件封面,播放《琵琶语》背景音乐
我们已经系统地学习了一些与代表性的中国民族乐器的基本常识,今天,老师将向大家推荐一首被誉为“可以和世界上一流的室内乐媲美”的中国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
活动2【讲授】教授新课
1.介绍作者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彭修文(1931---1996)指挥家,作曲家。生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国当代杰出的民族音乐大师,中国现代民族管弦乐队创始人之一,为我国的民族音乐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改编创作的音乐作品达四百首以上,包括《步步高》《瑶族舞曲》《丰收锣鼓》《花好月圆》等。
2.整体感知
视频演绎,学生思考问题,教师在乐曲播放过程中适时地启发诱发,学生围绕的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欣赏。
(1)乐曲的速度是怎么样的?
(2)在乐曲中多次出现了哪些中国民族乐器?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1)中速
(2)琵琶:弹拨乐器,木制。原称“批把”由演奏方式而得名。公元四世纪由西域传入内地,在乐队中应用相当广泛。
萧:吹管 乐器,竹制。直吹,六个音孔,音色恬静,常演奏宁静抒情的旋律,又称洞箫。
筝:弹拨乐器,木制。是一种很古老的乐器,早在战国时期已在秦国流行,所以历史上又称“秦琴”,现称古筝。音色如行云流水般悠扬清雅。
二胡:拉弦乐器,又称胡琴,木制。琴筒前蒙以蛇皮。适宜表现深沉悲凉的内容,也能表现气势壮观的意境,是极具魅力的民族乐器。
活动3【讲授】深入学习
1.结构特点:换头合尾
由引子和主题,主题的六次变奏和尾声组成,尽管前面部分旋律多变,但每段结尾基本相同,将乐曲的多个画面融为一体。这是中国传统音乐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
它能充分发挥各种乐器的作用,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主题。
2.分析乐曲
(1)江楼钟鼓 引子及主题呈示
这是整首乐曲的基础。首先由琵琶清脆的弹挑音模拟鼓声,由慢渐快,萧和古筝奏出轻巧的波音,刻画了夕阳江面,微风拂过涟漪的动人景象。然后,乐队合奏出令人赞叹的主题,揭开整首乐曲的序幕。
(2)月上东山(第一变奏)
优雅如歌的旋律,典雅协调的色彩,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一轮明月从东山升起,在云层中游移出没的景象。
(3)花影层叠(第二变奏)
乐曲描写了阵阵清风吹皱一江春水,葱葱花木掩映月色朦胧的画面,岸边簇簇鲜花倒映在江水中,增添了江山秀丽的色彩。
(4)水深云际(第三变奏)
这是一段富于动态的音乐,是在主旋律的基础上变化而成的,乐曲中二胡在低音区奏出浑厚的曲调,忽而琵琶在高音上弹出透明的泛音。刻画了月光映入水中,水天一色,云深不知处的壮观景象,令人心旷神怡。
(5)渔歌唱晚(第四变奏)
首先由萧主奏如歌的旋律,表现了渔歌四起,由远而近,渔翁们在归途中悠然自得地边摇橹边唱着丰收的歌谣。
然后音乐突然变快,乐队合奏,把人们兴奋,欢乐的心情描写的淋漓尽致。
(6)回澜拍岸(第五变奏)
琵琶用轮扫有力的弹奏,似渔舟破水。古筝划奏,大鼓滚奏,似波涛拍岸,乐曲速度不断加快,旋律气势磅礴。
(7)欸乃归舟(第六变奏 高潮部分)
音乐开始,乐队奏出起伏不断的旋律,那是对划船动作的描写,筝始终模仿水声游低而高划奏,当加快速度,增强力度,把音乐推向高潮后,即转慢速,生动地刻画了归舟破水的意境。
(8)尾声
二胡和筝萧先后奏出悠扬的主题,自由的曲调再现了引子特征。结尾处速度渐慢,力度渐弱,直至消失。表现了归舟远去,春江更加宁静,令人回味无穷。
活动4【活动】音乐活动
用竖笛演奏“合尾”的旋律
四分之二
232 1231 2----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天路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音版八年级上册天路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
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雪绒花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雪绒花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感,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拓展与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春江花月夜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春江花月夜教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