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36张) 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65962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36张) 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65962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36张) 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65962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36张) 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659624/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36张) 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659624/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36张) 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659624/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36张) 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659624/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36张) 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659624/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前预习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前预习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课标定位,素养阐释,自主预习·新知导学,缩手反射,合作探究·释疑解惑,问题引领,归纳提升,典型例题,素养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反射与反射弧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明确反射发生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2.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举例说明反射分为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并归纳、概括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和意义。
1.运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分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明确反射弧的构成,认同信息流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2.利用分析和归纳的方法,区分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辨明二者的关系。
一、反射与反射弧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4.反射弧的基本结构: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其中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5.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6.兴奋: 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1.非条件反射: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2.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3.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示例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否则会消退。条件反射的消退实质上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
4.条件反射建立的意义: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预习检测】 判断正误。(1)所有的动物都可以通过反射对体内外的各种刺激作出反应。( )(2)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也会作出反应,这种反应也属于反射。( )(3)效应器指的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4)条件反射能提高机体对复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 (5)条件反射一旦建立,将终生存在。( )
1.肌肉是效应器吗?内分泌腺可作为效应器吗?提示:不是。肌肉和支配肌肉的传出神经末梢合称为效应器。某些内分泌腺可作为效应器的一部分。2.直接刺激传出神经也可引起肌肉收缩,这是反射吗?为什么?提示:不是。因为反射弧结构不完整。3.反射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发生的条件是什么?提示: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的发生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和一定的刺激。
4.反射弧各结构破坏对功能有何影响?提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被破坏,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被破坏,有感觉但无效应。
1.反射弧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反射弧中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的判断 (1)依据神经节的位置判断神经节是传入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地方,传入神经上有神经节,而传出神经上没有。(2)依据脊髓灰质的形状判断脊髓灰质前角粗大,后角尖细,与脊髓灰质前角(较大的一边)相连的是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是传入神经。
(3)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3.是否为反射活动的判断(1)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反射弧不完整,如传入神经受损,刺激神经中枢或传出神经,效应器能发生反应,但这不属于反射。(2)需要有适宜的刺激才能发生反射活动。能够引起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值叫阈值,刺激强度只有超过阈值才能引起反应,刺激的强度只和反射的有无有关,与反应的强度无关。(3)只有具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才能发生反射。
下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B.刺激②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⑤C.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D.切断③,刺激②时,不能产生感觉和效应答案:C
解析:题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可以判定①表示神经中枢,②表示传入神经,③表示传出神经,④表示效应器,⑤表示感受器,A项错误。刺激②时,④效应器会产生具体效应,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B项错误,C项正确。当切断③时,由于反射弧不完整,刺激②时,有感觉但无效应,D项错误。
【变式训练】 1.“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和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C.不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未受损,所以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能够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对刺激有感觉;因传出神经受损,兴奋无法到达效应器,所以对刺激无应答,出现运动障碍。
2.下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图中兴奋传递的方向是④③②①B.该反射弧由3个神经元构成C.刺激图中②③任一部位,都不能引起反射D.图中当④受到刺激而②损伤时,人体能产生感觉答案:B解析:在图示反射弧中,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即③为传入神经,②为传出神经,④为感受器,①为效应器,因此,兴奋的传递方向为④③②①,A项正确。该反射弧由4个神经元构成,B项错误。反射活动离不开完整的反射弧,刺激②③任一部位,感受器不能发挥作用,不能引起反射活动,C项正确。当④受到刺激而②损伤时,兴奋能传到神经中枢,使人体产生感觉,D项正确。
分析教科书第24页图2-5,思考下列问题。1.对狗进行训练之前,食物和铃声能单独刺激狗分泌唾液吗?提示:食物能刺激狗分泌唾液,属于非条件刺激。铃声不能刺激狗分泌唾液,属于无关刺激。2.将铃声与食物多次结合后,只给铃声刺激也能引起狗分泌唾液,此时铃声已经转化成什么?这种反射的建立对动物有什么意义?提示:条件刺激。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3.使狗建立这种条件反射的重要条件是什么?提示:食物(非条件刺激)与铃声(无关刺激)的有机结合。4.假如在狗已经建立条件反射之后,总是只给铃声不喂食物,那么这种反射还能持久地存在下去吗?为什么?提示:不能。中枢会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铃声的出现不再预示着食物的到来。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
“三看法”判断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现象一:小明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后将手缩回。现象二: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下列关于两个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现象一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现象二是条件反射的结果B.现象二的发生需要大脑皮层相关中枢的参与C.两种现象都涉及多个神经元的先后兴奋D.现象一中参与的反射弧是完整的,现象二中参与的反射弧是不完整的答案:D
解析:现象一属于非条件反射,现象二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现象一为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现象二为条件反射,不仅需要脊髓的参与,还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两种现象都涉及多个神经元的先后兴奋。
【变式训练】 1.(不定项选择题)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B.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D.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答案:ACD
解析: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但排尿反射是非条件反射,无需大脑皮层的参与也能完成。无论是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都需要在神经中枢的参与下才能完成。脑中的神经中枢都是高级中枢,但其中的一些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如呼吸中枢控制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
2.下列有关条件反射的说法,错误的是( )A.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活动方式B.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C.条件反射使人和高等动物的行为活动具有预见性D.条件反射一旦建立,反射弧是不变的答案:D解析:条件反射需经常强化,不强化会逐渐消退,D项错误。
脊蛙是指除去脑的青蛙。这种青蛙可进行有关非条件反射的实验,因为已经没有脑,它所有的反射都是通过脊髓来完成的。可用于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反射发生的前提,也可用于四肢肌肉收缩的观察。无论何种实验都要从反射弧结构进行分析,切记反射的发生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左后肢趾部的 中,神经中枢位于 中。 (2)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下图),立即刺激A端 (填“能”或“不能”)看到左后肢的收缩活动;刺激B端 (填“能”或“不能”)看到左后肢的收缩活动。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 (填“能”或“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 。
答案:(1)皮肤 脊髓 (2)能 不能 不能 反射弧结构不完整
解析:(1)蛙左后肢的收缩反射,感受器位于左后肢的皮肤中,该反射活动属于低级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2)剪断传出神经,刺激A端,左后肢可以收缩,但是刺激B端,左后肢不能收缩。刺激剪断处的某一处,出现收缩也不能称之为是反射,因为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该活动的发生没有完整的反射弧。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优质课件ppt,文件包含2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pptx、2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2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练习题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章 神经调节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ppt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反射与反射弧,PART01,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PART02,带刺的“玫瑰”,缩手反射,思考·讨论,反射的大致过程,痛觉的产生,反射的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北师大版 (2019)第一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课内容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材梳理,基本方式,中枢神经系统,规律性反应,特定通路,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