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欣赏 包楞调教案
展开1、通过欣赏民歌,初步了解感受齐鲁燕赵支脉音乐文化特点,欣赏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歌,感受我国民歌的流变性。
2、采用对比式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创编旋律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
3、掌握“鱼咬尾”这种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形式,并能够灵活运用、创编旋律。
2重点难点
1、了解《包楞调》《沂蒙山小调》《孟姜女》等齐鲁燕赵支脉民歌特点。
2、了解并掌握“鱼咬尾”的结构形式,并能够运用这种形式创编简单的旋律。
3、体会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音乐意境,并掌握民歌的流变性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课堂导入
教师:(出示地图)你们知道战国时期齐鲁燕赵等国是现在我国的哪些省吗?(学生回答)
今天,就由老师带领同学们进入齐鲁燕赵支脉的音乐世界。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
1、欣赏《包楞调》
(1)教师:聆听歌曲,说一说这首歌曲中给你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它对歌曲的情绪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
教师:这是一首流行于山东成武县一带的民歌,因衬词“包楞楞楞”而得名。
(2)教师:请同学们跟随琴演唱以下音程:sl—d’ sl—re’ sl—sl’。
(3)教师:下面,我们来一同欣赏《包楞调》(出示谱例),请大家跟录音模唱或选唱自己喜欢的歌曲片段。
(4)教师:下面我们来听一首《太阳出来喜洋洋》与《包楞调》进行对比,找出两首音乐作品中相同的地方。
学生:两首歌中都使用了衬词。
活动3【练习】乐曲赏析
2、欣赏《沂蒙山小调》
(1)教师:聆听歌曲,请同学们为歌曲划分乐句。
学生思考并划分乐句。
(2)教师: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仔细观察乐谱,找出旋律发展的规律。
(3)教师(出示图例)介绍“鱼咬尾”。
(4)教师: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编创旋律。
3、欣赏不同版本的《孟姜女》
教师播放江苏和河北两个地区的民歌《孟姜女》的音响。
教师:不同地区的《孟姜女》有什么异同?
初中人教版第四单元 神州音韵(一)欣赏 包楞调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四单元 神州音韵(一)欣赏 包楞调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欣赏 走绛州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欣赏 走绛州教案设计,共2页。
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欣赏 包楞调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欣赏 包楞调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