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同步练习第1页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同步练习第2页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同步练习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后测评,共8页。
    选择题
    1.“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件经历过战争的铁器,诉说着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和偶然;“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一副古旧的画卷,描绘出凄清荒凉的六朝时景,令后人触目伤怀……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 )
    ①可以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②是推动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④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之诗、无行之舞、无图之画、无声之乐”。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见下图),以书法汉子“冬”为灵感来源,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这一设计( )
    A.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B.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C.使汉字成为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D.表明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3.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
    ①引导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潮流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 )
    A.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B.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C.引导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D.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
    5.数间民居、一湾流水、挺拔的青松和结伴的人们……以丰子恺漫画为底稿的“中国梦”公益广告,亮相于全国大街小巷,向人们诠释着我国仁爱宽厚、孝悌友善等传统美德,引起了人们内心的共鸣。这说明传统美德( )
    A.只能通过特定的方式传播 B.必须按照原有的涵义理解
    C.始终具有同样的社会背景 D.仍然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
    6.“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
    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新旧“二十四孝”内容的对比,说明( )

    ①立足民族传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不同时代对“孝”文化理解不同
    ③对“孝”文化既要传承又要发展
    ④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唐朝诗人刘禹锡有诗:“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该诗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
    ①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②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③不要犯“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
    ④摒弃传统文化对文化创新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防疫形势,武汉建造了火神山、雷神山两座专门医院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湖北乃古楚之地,而楚国人被认为是火神祝融的后代;人的肺部五行属金,火克金。而荼毒人类肺部的新型冠状病毒惧怕高温,火神正好能驱瘟神,于是“火神山”之名应运而生。雷神山,也有相应的中国民俗文化的传说:雷神是惩罚罪恶之神。凡有违背人伦法理且犯下不可饶恕罪责者,则将遭受五雷轰顶而毙亡。关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命名( )
    ①火神和雷神是封建思想残余,是唯心主义世界观,属于落后文化,应拒绝污染并加以取缔和剔除
    ②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鼓舞战胜“新冠”病毒的信心
    ③“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命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包含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利于坚定文化自觉,传承民族文化基因,恢复传统文化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0.“左手遵古,右手创新。”在不少中药企业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一面,沿袭古法对中药材进行炙、炒、煅、制煨等工艺处理;另一面,全自动流水线开足马力生产。古法是根,现代技术设备是本,中药企业将二者充分融合,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与均一性。从中可以看出( )
    ①中医药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
    ②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中保持相对稳定性
    ③文化创新要立足于融通古今资源
    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土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判断题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
    2、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
    3、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
    4、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
    5、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是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 )
    6、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
    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借鉴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 )
    8、继承传统,注重保留非物质遗产的具体形式。( )
    9、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
    10、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产品的成功关键在于以时代精神取代故宫传统文化。( )
    11、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产品的成功关键在于抛弃传统文化,打造全新形式。( )
    12、我们红色文化的传承需要积极弘扬传统文化。( )
    三、问答题
    1. 蔡元培(1868-1940),绍兴人。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1917年1月4日,蔡元培赴北京大学正式就任校长一职,提出了“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他认为:“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据此他聘请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等名家,以他们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运动的强大阵营。同时还留聘、新聘了一批学术造诣深厚而思想保守的教授,如辜鸿铭、刘师培、黄侃、崔适等,以他们为核心,形成了北大的保守派营垒。
    分析蔡元培提倡的这种学术方针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这一特征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发挥了什么作用?
    2.文化创新就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请你对以上观点进行辨析。并给出判断和理由。
    (1)判断:____________
    (2)理由:_____________


    同步练习 答案
    选择题
    1.C
    2.A
    3.D
    4.A
    5.D
    6.D
    7.C
    8.A
    9.C
    10.C
    二、判断题
    1、√
    2、×
    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
    改: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在古代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4、×
    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5、×
    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
    6、×
    改: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7、×
    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8、×
    改:继承传统,注重保留非物质遗产的内容和具体形式。
    9、×
    改: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10、×
    改:错在“”取代”。
    11、×
    改:错在“抛弃”。
    12、×
    改:我们红色文化的传承需要积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问答题
    1.这种学术方针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和睦相处和交流、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成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
    2.(1)观点不科学
    (2)文化创新要立足社会实践,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成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的过程;文化创新既是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吸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

    相关试卷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这是一份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后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一课一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