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青春有格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讲授,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框 青春有格
1.知识目标: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懂得如何把握青春。
2.能力目标: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含义。
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做法和要求。
青春飞扬的我们敢想敢做,但真正的青春无悔还需要青春有格。到底什么是青春之“格”?
出示任务:请结合对“格”的理解说说图片中的行为是否出格。
行己有耻,有所不为
提示:上述图片是社会上不道德行为、不文明行为的照片,意在表达我们必须要行己有耻,不道德的事情有所不为。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问题,引入案例、启发思考:
(1)为何留学生在德国逃票被抓3次后竟难找工作?
(2)身边的类似小事(比如在教室里拍球、就餐后不收拾餐具、地铁扶手上挂衣服)是否出格?这些事情是否真的很“小”?
小结:生活中很多看似的“小”事并不小,它关乎生命健康、公私界限等行为底线,在这些事情上,青少年应该有所不为,行己有耻。
设计意图:借用生活中的小事来解读青春有格,引导学生明确青春有约束,明白了这层意思,有利于学生走向自觉、自律。
一、新课讲授
(一)行己有耻
1. 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如何理解“行己有耻”?
教师总结:“行己有耻”简单地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正如朱熹所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2. 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播放视频资源“【典型案例】卢梭的忏悔”。
(上图是视频资源“【典型案例】卢梭的忏悔”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教师讲述:“行己有耻”的要求。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正如孟子所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教师总结:“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它在我们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3.树立底线意识
活动一:教材P28探究与分享
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例如:不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
(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2)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
底线意识
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要遵守道德、法律等规则以外,我们还要遵守纪律、规章制度等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于这些规则的约束,不管行动是否被发现,我们都应该遵守。“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设计意图:本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的规则,理解生活与规则的关系,增长生活的阅历,增强判断是非的能力,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明确道德和法律都是我们必须遵守的规则。
4.增强自控力
活动二:出谋划策
“我”该怎么办?帮“我”出出主意。
教师讲述:“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掌握增强自控力的方法和技巧:增强“我不要”的力量;增强“我想要”的力量;加强自我监控。
设计意图:本活动旨在为学生提供增强自控力的方法、建议,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增强自控力、提高意志力,帮助他们解决现实问题、达成心中的目标。
(二)止于至善
1.从点滴小事做起
活动三:说一说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选自《大学》
《大学》里的“三纲八目”
(上图是资源“【教学图片】资料卡片:《大学》里的“三纲八目”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展示。)
问:《大学》这本书的主旨是什么?
提示:《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陋习,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微尘”——无名善款爱心支援
(上图是视频资源“【典型案例】‘微尘’—无名善款爱心支援”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教师总结: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设计意图:选取“微尘”作为阅读材料,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善是传统美德,同时号召学生行动起来,让至善的追求“落地”,从小事做起,积善成德。
2.生活中寻找“贤”——榜样
活动四:教材P30探究与分享
童小勇每周都抽空儿去敬老院做志愿者,为几位老人读书读报,陪老人聊天,坚持两年不间断。敬老院给学校发来一封感谢信。学校号召大家向童小勇学习。对此,几位同学有如下议论。
(1)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
提示:应看到小勇同学的优点,鼓励他的行为并向他学习。
(2)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教师总结:我们应该把童小勇作为榜样,向他学习。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我们要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设计意图:董小勇是学生身边可以接触到的榜样,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这样的榜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善,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一开始就能达到高标准、严要求,而是一种坚持的过程,是一种道德修养的过程,更是人生价值的一种历练。每日行为是小善,长期坚持才是大善。
3.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活动五:案例分析
小明这学期又被选上“三好学生”,这是他连续三次当选了。当有同学问他时,他说:我每天晚上都要对自己今天的行为进行思考、检查,看看是否有不足之处,今后注意自己言行。
思考:小明的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提示:平时我们要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教师讲述:小明做到了“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设计意图:本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止于至善”的人生境界。
活动六:教材P31探究与分享
对“独善其身”的讨论
观点一:独善其身,方能“止于至善”。一个人以宽广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行事处世,始终对自己拥有信心、自我激励,无论何种境遇都不弃善从恶,即使他普普通通,我们能说他一事无成吗?
观点二:仅仅独善其身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一切社会的完善,都是从个人做起,但如果只独善其身而不能“兼济天下”,那么,独善其身的结果未必靠得住,独善其身的价值也未必保得稳。
(1)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2)“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教师总结:要做到独善其身,以宽广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行事处世,始终拥有信心、不断激励自己,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在社会中还要关心、帮助周围的人。
设计意图:本活动旨在说明修身是根本,是“止于至善”的前提。“止于至善”是无止境的追求过程,仅仅独善其身是不够的,还要有兼济天下的胸怀。
课后活动:【活动设计】打造——青春盾牌。
每晚睡觉之前,回忆一天的所作所为,填写“青春盾牌”:哪一件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完成?哪一件事情本应该做得更好?哪一本该读的书没有读?发现自己有什么不足?抵御了哪些不良诱惑?在品行方面获得了哪些改进?
(上图是资源“【活动设计】打造‘青春盾牌’”截图;老师如需使用,可让学生自行打印完成。)
设计意图:打造“青春盾牌”,反思自己的不足,抵御不良诱惑,是充满选择和诱惑的青春生活所必需的。
二、课堂总结
让青春经历告诉自己,青春需要坚守底线,做到“行己有耻”,慎独慎微,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青春需要格调,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能让青春绽放出炫丽的光彩和持久的光芒。青春的探索应该行己有耻、止于至善,做到有底线、有格调,奏响美妙的青春乐章。
完成相关练习
1.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教师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2.结合一些情景设置和具体案例,让学生从生活的事例中理解抽象知识。
3.“行己有耻”“止于至善”比较抽象,但对行为规范有指导意义的知识,应注重让学生化知识为行动。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青春飞扬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育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分析,课堂实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政治思品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