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唱歌 牧歌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唱歌 牧歌教学设计,共3页。
八年级的学生音乐基础较好,对于音乐欣赏、分析能力相对强一些,学生整体对音乐知识、旋律模唱、音准、节奏、情感表现等音乐要素掌握较好,能够结合音乐说出自己的理解,但是学生可能会对歌曲较复杂的节奏以及歌曲情感体验有困难。
2教学目标
1、通过对《牧歌》的欣赏与学唱,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2、引导学生用悠长的气息演唱歌曲《牧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演唱技巧。
3、了解无伴奏合唱的艺术形式,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4、了解蒙古族长调的音乐特点。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蒙古族民歌风格,把握《牧歌》演唱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蒙古族长调的音乐特点,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猜谜:根据所给条件,猜一猜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资自治区?
(1)它位于我国北部边疆。
(2)它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3)那达慕大会是他们的传统节日。
(4)成吉思汗是他们的民族英雄。
得出结论:内蒙古自治区。
2、教师播放视频,从地理位置、草原风俗、服饰饮食等方面简单介绍内蒙古。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猜谜、观看、聆听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对草原歌曲的向往和喜爱。)
活动2【活动】二、学唱牧歌,歌唱草原
1、欣赏《牧歌》,请学生思考:这首歌曲描写了什么场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描写了草原美景,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牧歌》,让学生在聆听、分析、感受中逐渐进入歌曲意境。)
2、学唱《牧歌》
(1)看歌曲谱例,请学生依次找出歌曲的调号和拍号,为歌曲划分乐句。
(2)请学生从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及其景物。
(设计意图:通过对歌曲的简单分析,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
(3)看歌谱跟录音哼唱,请学生画出感觉比较唱的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跟录音哼唱歌曲画出难唱的部分,为找出歌曲难点打基础。)
(4)解决难点:
教师出示难点节奏
利用声势教学法解决难点节奏。
(设计意图:通过利用声势教学法解决歌曲中的难点节奏,化难为简,增强学生学习歌曲的信心。)
(5)根据节奏朗读歌词。
(6)采用跟唱法学唱歌曲,并要求学生注意演唱时的姿势、呼吸、换气、咬字、吐字等歌唱的方法。
(7)教师吹奏口风琴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活动3【活动】三、欣赏牧歌,赞美草原
1、播放由作曲家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请思考:这首歌曲与学唱过的《牧歌》在演唱方式及感受上有什么不同?(无伴奏合唱,气势宏大,更有立体感)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欣赏,让学生感受无伴奏合唱的艺术魅力。)
2、教师讲解无伴奏合唱的相关知识:
无伴奏合唱是一种不用乐器伴奏,充分发挥人声特性的复调风格的合唱。
3、播放无伴奏合唱《牧歌》视频,边观看边思考:
你能听出作品有几个声部?分别刻画了什么场景?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在这首无伴奏合唱中,共出现了四个声部,女高声部刻画的是天空中的云彩,女低声部刻画的是广阔的天空,男高声部刻画的是洁白的羊群,男低声部刻画的是无边无际的草原,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气和诗情的草原放牧图,表现了草原人民愉快的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蒙古族长调的音乐特点。(曲调优扬、宽广、舒缓,歌词精炼,节奏较自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蒙古族长调的音乐特点,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活动4【活动】四、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今天所学知识,并要求学生课后去收集更多蒙古族的音乐进行欣赏。
1、内蒙古草原:辽阔、宽广
2 、蒙古族人民:勇敢、豪爽、粗犷
3、蒙古族长调: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宽广;充满了辽阔、奔放的草原气息
八年级的学生音乐基础较好,对于音乐欣赏、分析能力相对强一些,学生整体对音乐知识、旋律模唱、音准、节奏、情感表现等音乐要素掌握较好,能够结合音乐说出自己的理解,但是学生可能会对歌曲较复杂的节奏以及歌曲情感体验有困难。
2教学目标
1、通过对《牧歌》的欣赏与学唱,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2、引导学生用悠长的气息演唱歌曲《牧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演唱技巧。
3、了解无伴奏合唱的艺术形式,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4、了解蒙古族长调的音乐特点。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蒙古族民歌风格,把握《牧歌》演唱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蒙古族长调的音乐特点,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猜谜:根据所给条件,猜一猜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资自治区?
(1)它位于我国北部边疆。
(2)它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3)那达慕大会是他们的传统节日。
(4)成吉思汗是他们的民族英雄。
得出结论:内蒙古自治区。
2、教师播放视频,从地理位置、草原风俗、服饰饮食等方面简单介绍内蒙古。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猜谜、观看、聆听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对草原歌曲的向往和喜爱。)
活动2【活动】二、学唱牧歌,歌唱草原
1、欣赏《牧歌》,请学生思考:这首歌曲描写了什么场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描写了草原美景,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牧歌》,让学生在聆听、分析、感受中逐渐进入歌曲意境。)
2、学唱《牧歌》
(1)看歌曲谱例,请学生依次找出歌曲的调号和拍号,为歌曲划分乐句。
(2)请学生从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及其景物。
(设计意图:通过对歌曲的简单分析,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
(3)看歌谱跟录音哼唱,请学生画出感觉比较唱的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跟录音哼唱歌曲画出难唱的部分,为找出歌曲难点打基础。)
(4)解决难点:
教师出示难点节奏
利用声势教学法解决难点节奏。
(设计意图:通过利用声势教学法解决歌曲中的难点节奏,化难为简,增强学生学习歌曲的信心。)
(5)根据节奏朗读歌词。
(6)采用跟唱法学唱歌曲,并要求学生注意演唱时的姿势、呼吸、换气、咬字、吐字等歌唱的方法。
(7)教师吹奏口风琴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活动3【活动】三、欣赏牧歌,赞美草原
1、播放由作曲家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请思考:这首歌曲与学唱过的《牧歌》在演唱方式及感受上有什么不同?(无伴奏合唱,气势宏大,更有立体感)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欣赏,让学生感受无伴奏合唱的艺术魅力。)
2、教师讲解无伴奏合唱的相关知识:
无伴奏合唱是一种不用乐器伴奏,充分发挥人声特性的复调风格的合唱。
3、播放无伴奏合唱《牧歌》视频,边观看边思考:
你能听出作品有几个声部?分别刻画了什么场景?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在这首无伴奏合唱中,共出现了四个声部,女高声部刻画的是天空中的云彩,女低声部刻画的是广阔的天空,男高声部刻画的是洁白的羊群,男低声部刻画的是无边无际的草原,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气和诗情的草原放牧图,表现了草原人民愉快的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蒙古族长调的音乐特点。(曲调优扬、宽广、舒缓,歌词精炼,节奏较自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蒙古族长调的音乐特点,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活动4【活动】四、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今天所学知识,并要求学生课后去收集更多蒙古族的音乐进行欣赏。
1、内蒙古草原:辽阔、宽广
2 、蒙古族人民:勇敢、豪爽、粗犷
3、蒙古族长调: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宽广;充满了辽阔、奔放的草原气息
相关教案
人音版☆牧歌(长调)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音版☆牧歌(长调)教案设计,共3页。
2021学年*唱歌 牧歌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唱歌 牧歌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组织教学,提问导入,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学唱歌曲《牧歌》,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音乐欣赏 玛依拉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音乐欣赏 玛依拉教案设计,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