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整册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PPT课件+导学案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 发达的古代农业优秀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 发达的古代农业优秀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自主预习,自主探究,自主检测,体验高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标要求】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来*源:中@^教网&%]
【自主预习】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原始农业
(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2)相当发达:距今七八千年时。
(3)主要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 和粟的国家。
(4)耕作方式: 。
问题思考1[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材料 史料记载:“所种之地,唯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思考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什么样的耕作方式?出现在我国农业生产的什么时期?
2.商周农业
(1)概况
(2)影响[来#源:中^%教&网@]
①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②中国农业 ,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生产工具的进步
(1)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来源:zz@s&te~p.c%#m]
(2)西汉:赵过推广 ,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
(3)东汉:耦犁的牛耕方法推广到珠江流域。
(4)隋唐:江东地区出现 ,安装了犁评。
问题思考2
曲辕犁创制于唐朝,直到明清时期仍在使用,这说明了什么?
2.耕作方式:汉朝以后, 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耕作技术
(1)春秋战国:已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2)西汉:赵过推行 。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4.耕作制度
(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来源@#:^中教&网%]
(2)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5.灌溉技术[中国教育出*版网@~]
(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 、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时创制 ;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
现风力水车。
(3)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集体劳作[www.zzs%t*ep.~#c@m]
(1)出现:商周时期。[来源:#%中^&教*网]
(2)基础:土地归国家所有。
(3)评价:在工具简陋、 水平很低的情况下,有利于提高工效。[来源#%@:z*zstep~.cm]
2.小农经济
(1)出现: 时期开始出现。[ww@#w.zzs%t~&ep.cm]
(2)原因
① 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w#ww.zz*step.cm@^~]
②封建土地 的确立。
(3)特点
①组织形式:以 为单位。
②生产结构: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生产目的: ,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4)评价
①地位: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②进步性: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为我国农业的 作出了重要贡献。
③局限性:受到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问题思考3自然经济与小农经济有何区别?
【自主探究】
一、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
史料一 “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工不见老翁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无锡道中赋水车①》
[思考]史料一中描述的工具有什么作用?
史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
铁锄② 铁犁③ 铁镰④
[思考]史料二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分析这一现象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二、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史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息①。……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②,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③。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思考] 根据史料一,指出影响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稳定性的因素。
史料二 农夫蚤(早)出暮入,耕稼树艺④,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⑤,多治麻丝葛绪,綑布,此其分事也。[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墨子·非乐上》[来源%:中^*教网]
[思考]史料二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来源:zzs*#~te%^p.cm]
【自主检测】[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1.(2019·临沂高一检测)“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上述耕作方式是( )
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
C.耜耕D.耦犁
2.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
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来&源:@中教#*~网]
3.(2019·黄石高一检测)“药祖”神农(如图)在中国上古传说的帝王中地位显赫,其主要原因是( )
A.创制并推广铁犁B.使用大镰收获
C.推广牛耕技术D.创制耒耜,教民耕作
4.(2018·合肥高二期末)王祯《农书》记载,有一农具“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和一垅,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该材料描述的是( )
A.耧车B.曲辕犁
C.翻车D.花楼机
5.(2018·漳州高一期末)我国古代有许多农业谚语,如“小满前后,种瓜种豆”“麦要浇芽,菜要浇花”“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等。这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的( )
A.“重农抑商”思想B.“精耕细作”特点
C.“自给自足”形态D.“靠天吃饭”观念[来源:%中^教网@]
6.(2018·龙岩高二期末)下表是根据出土的春秋时期齐国农具所作的分类概况。由此可推断齐国( )[来源:zzste%p.~@c&*m]
A.较早进入农耕时代B.农业生产工具多样
C.农耕技术领先他国D.大力提倡发展农业
7.(2018·河南学业水平测试)隋唐时期出现了一种安装有犁评的生产工具,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它是( )
A.耧车B.翻车
C.曲辕犁D.筒车
8.(2018·漳州高一期末)中国古代农具各式各样,耕种工具有犁、耙、耖、锄等,收获农具有掼床、镰刀等,加工农具有碌碡、砻、磨盘等,数不胜数,据此可知,古代农耕经济( )[来源:zz@s&te~p.c%#m]
A.形式多样B.自给自足
C.精耕细作D.个体经营
9.(2019·郑州高一检测)战国时,郑国在秦国修好郑国渠后,使秦国关中变为沃野,秦国日益昌盛,逐渐统一六国。这表明( )
A.秦国完成统一主要靠兴修水利
B.兴修水利有助于实现国家富强
C.郑国在秦统一过程中应记首功
D.当时各国都比较重视兴修水利
题组3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0.(2018·宿迁高一期末)康熙帝一生重视农耕,雍亲王为投其所好,特命宫廷画师以他自己为形象画了二十三幅耕图,以王妃们为原型画了二十三幅织图,亲笔题诗,组成《耕织图》进献。下面是《耕织图》其中的两幅绘图。由此可知,我国农业的特点是( )
[来源~%:zz#s*tep.c&m]
A.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B.男耕女织的基本模式
C.农业技术领先世界
D.农民生活的富足安康
11.(2018·新疆学业水平测试)春秋战国时期,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 )
A.自然经济的形成B.商业经济的发展[www.%zzs@t^ep#*.cm]
C.井田制的确立D.铁犁牛耕的逐渐推广
12.汉代《淮南子·说山》一书中写道:“王法禁杀牛,犯禁杀之者诛。”该规定反映了( )
A.封建王朝法律的系统性
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
C.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来#源~:中*教%网&]
D.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的漫长历程。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它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序列。——据吴于廑《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历史)》整理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在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材料三 从汉至明清甚至近代,中国传统的农业耕作虽处在进步中,但一直变化幅度不大。具体而言,犁和铧无论在形制、种类还是质地上改进都比较大,但就主要耕作形式而论,自汉到近代没有什么根本不同。——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结合材料一,列举春秋战国时期体现生产力发展的史实,简述其对生产方式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
(3)指出材料三中这一耕作形式“自汉到近代没有什么根本不同”的主要原因。
【体验高考】
1.(2018·北京高考·13)南宋初年,“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来源:%#中^&教*网]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中国#教^@育*出版网&]
2.(2018·江苏高考·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3.(2018·海南高考·3)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引泉水灌溉,形如阶梯,被称为山田,也叫梯田。这种做法( )
A.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 B.加剧了土地兼并[中^国教&%育*出#版网]
C.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需要 D.刺激了人口南迁
4.(2017年新课标全国Ⅱ卷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来@源:%^中*教网#]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5.(2016·江苏单科·3)《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 )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来源:zz#step^.%&~cm]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耕作工具
出现 ,重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耕作技术
人们已懂得 ,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和治虫灭害
农作物
有粟、稻、黍、 、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类别
掘土农具
中耕农具
收割农具
名称
锸、耒、镢、锹
锄、铲、耙
镰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8 罗斯福新政优质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自主预习,自主探究,自主检测,体验高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7 第一次工业革命精品导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自主预习,自主探究,自主检测,体验高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6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优秀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自主预习,自主探究,自主检测,体验高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