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题强化训练: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简称速度) 速率(北京使用)
展开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共80分)
1. 如图所示,物体甲从 A 点沿直线运动到 B,再从 B 点沿直线运动到 C;同时物体乙沿直线直接从 A 点运动到 C。甲、乙所用的时间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的位移相同B. 甲、乙的路程相同
C. 甲、乙的平均速度不同D. 甲、乙的瞬时速度大小时刻相同
2. 下列图象均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其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为 2 m/s 的是 。
A. B.
C. D.
3. 下列关于速度、速率和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速率和加速度均为矢量
B. 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
C. 速率等于位移与经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D. 速度变化越慢,加速度越小
4. a 、 b 、 c 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置 x 随时间 t 的变化如图所示,物体 c 的图线是一条抛物线,坐标原点是抛物线的顶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 b 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相同
B. a 、 b 两物体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 物体 c 一定做变速曲线运动
D. 在 0∼5 s 内,当 t=5 s 时,a 、 b 两个物体相距最远
5. 甲、乙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运动过程的位置 − 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6 s 内甲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 0∼6 s 内乙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
C. 0∼5 s 内两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 0∼6 s 内存在某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
6. 图中的两条图线分别是甲、乙两球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A. 两球在 t=2 s 时速度相同
B. 两球在 t=2 s 时相距最近
C. 两球在 t=8 s 时相遇
D. 在 2∼8 s 内,两球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7. 某人爬山,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从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率为 v1,下山的平均速率为 v2,则往返全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分别是 。
A. v1+v22,v1+v22B. v1−v22,v1−v22C. 0,v1−v2v1+v2D. 0,2v1v2v1+v2
8. 如图所示是质量为 1 kg 的滑块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在 t=1 s 时,滑块的加速度为零
B. 在 4 s 末 ∼6 s 末时间内,滑块的平均速度为 2.5 m/s
C. 在 3 s 末 ∼7 s 末时间内,合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2 W
D. 在 5 s 末 ∼6 s 末时间内,滑块受到的合力为 2 N
9. 如图 1 所示,质量为 1 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水平拉力 F 作用于物体上,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 F,物体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物体运动的速度 − 时间图象如图 2 所示,取 g=10 m/s2,由图线可以求得水平力 F 和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分别为
A. F=9 N,μ=0.3B. F=6 N,μ=0.3
C. F=8 N,μ=0.2D. F=6 N,μ=0.2
10. 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两图线在 t=t1 时刻相交于 P 点,P 在横轴上的投影为 Q,△OPQ 的面积为 S。在 t=0 时刻,乙车在甲车前面,相距为 d。已知此后两车相遇两次,且第 1 次相遇的时刻为 tʹ,则下面 4 组 tʹ 和 d 的组合中可能的是
A. tʹ=t1,d=SB. tʹ=12t1,d=12SC. tʹ=12t1,d=34SD. tʹ=14t1,d=34S
11.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比值法、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类比法
B. 根据速度定义式 v=ΔxΔt,当 Δt 非常非常小时,ΔxΔt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 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法
C.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D. 定义加速度 a=ΔvΔt 用了比值法,加速度与 Δv 成正比
12. 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有关物体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 前 2 s 的加速度大小为 5 m/s2B. 2 s 末运动方向改变
C. 4 s 末物体回到出发点D. 6 s 到 8 s 做匀速运动
13. 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甲车和乙车,其位移一时间图象分别为图中直线 a 和曲线 b,由图可知
A. 乙车运动方向始终不变
B. t1 时刻甲车在乙车之前
C. t1 到 t2 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
D. t1 到 t2 时间内某时刻两车的速度可能相同
14. 某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足够长的斜面从底端向上滑去,此后该物体的运动图象不可能的是(图中 x 是位移、 v 是速度、 t 是时间)
A. B.
C. D.
15. “蛟龙号”深潜器在某次实验中下潜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规定向上为正方向,则
A. 深潜器运动的最大加速度是 2.0 m/s2
B. 下潜的最大深度为 360 m
C. 在 3−8 min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0.8 m/s
D. 深潜器在 6−8 min 内处于失重状态
16. 如图所示,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某时刻(t=0)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在物块放到木板上之后,木板运动的速度 − 时间图象可能是图中的
A. B.
C. D.
17. 如图,在足够大的光滑水平面上放有两个小物块 P 、 Q,Q 的质量为 m,P 的质量为 2m,物块 P 连接一轻弹簧并处于静止状态。现让物块 Q 以初速度 3v0 向物块 P 运动且两物块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若分别用实线和虚线表示物块 Q 、 P 的 v−t 图线,则在弹簧形变过程中,v−t 图象可能是下图中的
A. B.
C. D.
18. 在平行金属板间加上如图所示周期性变化的电压,重力不计的带电粒子静止在平行板中央,从 t=T4 时刻开始将其释放,运动过程中无碰板情况,下列选项中,能定性描述粒子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是
A. B.
C. D.
19. 如图甲所示,两小球 a,b 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发生正碰。小球 a,b 质量分别为 m1 和 m2,且 m1=200 g。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两小球碰撞前后位移随时间变化的 x−t 图象如图乙所示,则
A. 碰撞前球 a 做加速运动,球 b 做匀速运动
B. 碰撞后球 a 做减速运动,球 b 做加速运动
C. 碰撞后两小球的机械能总量减小
D. 碰撞前后两小球的机械能总量不变
20. 如图甲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 v1 向右运行。初速度大小为 v2 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面上的 A 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 v−t 图象(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已知 v2>v1。则
A. t2 时刻,小物块离 A 处的距离达到最大
B. t2 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
C. 0∼t2 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
D. 0∼t3 时间内,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的作用
二、双项选择题(共9小题;共36分)
21. 如图所示,小明骑自行车由静止沿直线运动,他在第 1 s 内、第 2 s 内、第 3 s 内、第 4 s 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 1 m 、 2 m 、 3 m 、 4 m,则
A. 他 4 s 末的瞬时速度为 4 m/sB. 他第 2 s 内的平均速度为 2 m/s
C. 他 4 s 内的平均速度为 2.5 m/sD. 他 1 s 末的速度为 1 m/s
22. 俄罗斯“能源”火箭航天集团专家称,人类能在 20 年后飞往火星。若一物体从火星表面竖直向上抛出(不计气体阻力)时的 x−t 图象如图所示,则
A. 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1.6 m/s2
B. 该物体上升的时间为 10 s
C. 该物体被抛出时的初速度为 8 m/s
D. 该物体落到火星表面时的速度为 16 m/s
23. 甲、乙两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 − 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 t2 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车在 t1 时刻也并排行驶B. 在 t1 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
C. 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D.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24. A 、 B 两个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沿 x 轴运动,运动的过程中两物体经历了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下面哪些图象是不可能发生的
A. B.
C. D.
25.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最新版中国高铁“复兴号”在京沪高铁以 350 km/h 的速度运行,由于高铁的速度很大,所以它的加速度不可能为零
B. 汽车速度为 100 km/h,紧急刹车至停止所用时间为 2 s(可视为加速度恒定),由此可得汽车刹车阶段的加速度大小约为 13.9 m/s2
C. 炮膛中的炮弹离开炮口时的速度指的是炮弹的瞬时速度
D. 刘翔在 110 m 栏比赛中,用时 13.07 s 跑完全程,刘翔通过终点线时的速率约为 8.42 m/s
26. 某质量为 50 kg 的同学站在电梯地板上,利用速度传感器和计算机研究电梯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的 v−t 图象是计算机显示的电梯在某一段时间内速度变化的情况(选竖直向上为正方向,g=10 m/s2)。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 0∼5 s 内,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
B. 在 5∼10 s 内,该同学对电梯地板的压力大小等于 0
C. 在 10∼20 s 内,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
D. 在 20∼25 s 内,该同学对电梯地板的压力大小等于 400 N
27. 如图所示的两条斜线,分别代表 A 、 B 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时的速度 − 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的初速度比 B 的初速度大
B. 在前 10 s 内,A 的位移比 B 的位移大
C. A 的加速度比 B 的加速度大
D. 10 s 末两物体的瞬时速度相等
28. 把一小物块轻轻放在一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的一端,物块一直运动到皮带另一端,其运动图象如图所示,图中所标的时间和速度以及重力加速度均为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块先受滑动摩擦力作用,后受静摩擦力作用
B. 由图中的数据可求出皮带的长
C. 由图中的数据可求出因摩擦产生的热量
D. 由图中的数据可求出物块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29. 跳伞运动员从某高度的直升机上跳下,经过 2 s 拉开绳索开启降落伞,此后再过 18 s 落地。整个跳伞过程中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可知
A. 第 10 s 秒初速度等于前两秒的平均速度
B. 14 s 末加速度为零
C. 前 2 s 跳伞运动员做自由落体运动
D. 跳伞运动员下落的总高度约为 240 m
三、多项选择题(共1小题;共4分)
30. 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其 v−t 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前 5 s 内的位移达到最大值
B. 0∼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1.5 m/s2
C. 4∼6 s 内物体的速度一直在减小
D. 0
第一部分
1. A
【解析】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物体甲的路程是线段 AB 与线段 BC 的长度之和,而物体乙的路程是线段 AC 的长度,显然甲、乙两物体的路程不同;位移是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甲、乙两物体的初、末位置相同,所以位移相同,故A正确,B错误。甲、乙两物体的位移相同,所用的时间相等,所以甲、乙的平均速度相同,由于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性质未知,故无法确定甲、乙的瞬时速度大小关系,C、D错误。
2. B
【解析】x−t 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由图象可得出 vA=2 m4 s=12 m/s,vB=6 m3 s=2 m/s,vC=−6 m3 s=−2 m/s,D图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由此可得出,B正确,A、C、D均错误。
3. D
【解析】加速度和速度都有大小和方向,都是矢量;速率是速度的大小,为标量,A错误。
物体的速度很大,但不一定会变化或变化很慢,即加速度可能等于零或很小,如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可能很大,但加速度为零,B错误。
速度 v=xt,对应位移,是矢量,v串=st,对应路程,是标量,C错误。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 a=ΔvΔt 可知,速度变化越慢,加速度越小,D 正确。
4. D
【解析】在位置-时间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 a 、 b 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选项A、B均错误;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由公式 x=v0t+12at2 知,其 x−t 图象是抛物线,所以物体 c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C错误;由图象知,a 、 b 从同一位置(即 x=10 m 处)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a 沿正方向运动,b 沿负方向运动,当 t=5 s 时,a 、 b 两个物体相距最远。
5. D
【解析】0∼6 s 内甲物体的图线为直线,表示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A错误;由图象可知,乙物体的图线的斜率逐渐增大,即乙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B错误;0∼5 s 内甲物体的位移为 5 m,平均速度为 v甲=1 m/s,乙物体的位移为 −3 m,平均速度为 v乙=−0.6 m/s,C错误;由图象可知在 0∼6 s 内,甲、乙的位移大小相等,则 0∼6 s 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0∼6 s 内,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速度连续变化的加速运动,故在 0∼6 s 内一定存在某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大小等于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故D正确。
6. C
【解析】由图线可知,两球在 t=2 s 时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A错误。两球从同一点向相反方向运动,在 t=2 s 后两球的距离继续逐渐变大,t=2 s 时不是相距最近,B错误。由图线可知,两球在 t=8 s 时均回到出发点,故两球相遇,C正确。在 2∼8 s 内,甲、乙两球的加速度分别是 a1=−40−206 m/s2=−10 m/s2,a2=20−(−20)6 m/s2=203 m/s2,两球的加速度大小不相等,D错误。
7. D
【解析】此人往返全程的位移为 x=0,故平均速度 v=xt=0,
而平均速率 vʹ=st,s 代表路程,因上、下山过程的路程相同,可得 vʹ=ss2v1+s2v2=2v1v2v1+v2,选项D正确。
8. C
【解析】A.由 v−t 图象可知,1∼3 s 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加速度恒定且 a=ΔvΔt=4−03−1 m/s2=2 m/s2,故A错误;B. 4∼6 s 内的位移 x=(1+2)×4 m2=6 m,滑块的平均速度 v=xt=62 m/s=3 m/s,故B错误;C.由动能定理可得,3 s∼7 s 内合力做功 W=0−12mv2=−8 J,则平均功率大小为:P=Wt=87−3 W=2 W,故C正确;D.在 5∼6 s 内滑块的加速度 aʹ=ΔvʹΔtʹ=0−41 m/s2=−4 m/s2,则合力 F=maʹ=−4 N,故D错误。
9. A
【解析】由图 2 可知,撤去 F 后,物体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 3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mg=ma1,解得 μ=0.3;加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 6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μmg=ma2,解得 F=9 N。A正确。
10. C
【解析】如图所示,若第 1 次相遇的时刻 tʹ=t1,则相遇后 v乙>v甲,两车不可能再次相遇,A错误。若 tʹ=12t1,则由 v−t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的意义及三角形相似的知识可知,tʺ=32t1 时一定再次相遇,且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即原来的距离 d,所以 d=34S,B错误,C正确。同理,若 tʹ=14t1,则 tʺ=74t1 时一定再次相遇,且 d=716S,D错误。
11. B
【解析】A选项采用了微元法;
B选项采用了极限思想法;
C选项采用了理想模型法;
D选项采用了比值定义法,加速度与 Δv 和 Δt 无关。
选B。
12. A
【解析】前 2 s 的加速度大小 a=10 m/s2 s=5 m/s2,选项A正确;前 4 s 内的速度均为正值,表示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同,选项B错误;4 s 末运动方向变化,并不表示回到出发点,选项C错误;6∼8 s 物体做变速运动,选项D错误。
13. D
【解析】b 图线切线先为正值,然后为负值,知乙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故A错误;
在 t1 时刻,两车的位移相等,相遇。故B错误;
t1 到 t2 时间内,乙车的位移等于甲车位移,时间相同,则平均速度相同。故C错误;
t1 到 t2 时间内,b 图线的切线斜率在某时刻与 a 相同,则两车的速度可能相同。故D正确。
14. D
【解析】物体可能先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 x=v0t+12at2 得知,位移是时间的二次函数,图线是曲线,A是可能的,故A正确;
可能先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停在最高点,故B正确;
可能先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停在最高点。由图知道C是可能的,故C正确;
由图知道:物体返回时速度大于出发时速度,不符合物体的运动情况,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不可能,故D错误。
15. B
【解析】本题易错点是图象的单位看不清,图象横轴的单位是 min,应先化成 s。0∼1 min 和 3∼4 min 时间内,加速度最大。a=ΔvΔt=260=130 m/s2,A项错误;4 s 末时下潜深度最大,x=12×(120+240)×2=360 m,B项正确;在 3∼8 min 内的位移大小是 12×120×3−12×60×2=120 m,平均速度 v=xt=1205×60=0.4 m/s,C项错误;在 6∼8 min 内深潜器向上做加速运动,处于超重状态,D项错误。
16. A
【解析】放上物块后,长木板受到物块施加的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和地面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在两力的共同作用下减速,物块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作用,做匀加速运动,当两者速度相等后,可能以共同的加速度一起减速,直至速度为零。设物块与木板的质量均为 m,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1,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2。达到相同速度之前木块的加速度大小 a1=μ1mg+μ2⋅2mgm=μ1g+2μ2g;达到相同速度后,两者的加速度大小为 a2=μ2⋅2mg2m=μ2g,则 a2
【解析】将两物块及弹簧看作整体分析,整体所受合外力为 0,动量守恒,设两物块共速时速度为 v,当它们速度相等时,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3v0=(m+2m)v,解得 v=v0,故A、B错误;碰后,Q 的速度减小,P 的速度增大,在 Q 的速度大于 P 的速度时,弹簧压缩量增大,弹簧弹力增大,Q 、 P 的加速度都增大,当弹簧压缩量到最大后,弹力方向不变,Q 的速度继续减小,P 的速度继续增大,但由于弹簧的压缩量开始减小,它们的加速度都将减小,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18. B
【解析】重力不计的带电粒子静止在平行板中央,从 t=T4 时刻开始将其释放,粒子在匀强电场中从静止开始运动,从 T4 到 T2 做匀加速运动;从 T2 到 3T4,因静电力反向,则做匀减速运动,速度达到零;而从 3T4 到 T,因静电力方向不变,因此反向做匀加速运动;从 T 到 5T4 继续做匀减速运动,速度达到零。在下一个周期中仍是这样。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再反向增大,再反向减小,选项B正确,A、C、D错误。
19. D
【解析】x−t 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由图乙可知碰前 b 球的速度为零,b 球处于静止状态,a 球的速度大小为 v1=82 m/s=4 m/s,a 球做匀速运动,故A错误;同理可知,碰后 b 球和 a 球均做匀速运动,其速度分别为 vʹ2=2 m/s,vʹ1=−2 m/s,故B错误;水平面光滑,系统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m1v1=m2vʹ2+m1vʹ1,解得 m2=0.6 kg,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 ΔE=12m1v12−12m1v1ʹ2−12m2v2ʹ2,解得 ΔE=0,所以碰撞过程机械能守恒,故C错误,D正确。
20. B
【解析】t1 时刻小物块向左运动到速度为零,离 A 处的距离达到 A 最大,故A错误;
t2 时刻前小物块相对传送带向左运动,之后相对静止,故B正确;
0∼t2 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始终向右,故C错误;
t2∼t3 时间内小物块不受摩擦力作用,故D错误。
第二部分
21. B, C
【解析】自行车速度是变化的,无法确定它的瞬时速度,只能求出平均速度,第 2 s 内的平均速度为 2 m1 s=2 m/s;4 s 内的平均速度为 1 m+2 m+3 m+4 m4 s=2.5 m/s。
22. A, C
【解析】由题图可知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20 m,上升时间为 5 s,由 h=12gt2 得 g=1.6 m/s2,A对B错。v=gt=8 m/s,C对D错。
23. B, D
【解析】v−t 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车运动的位移,t2 时刻两车并排行驶,故 t1 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所以A错,B对。v−t 图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表示瞬时加速度,由此可知,C错,D对。
24. B, C
25. B, C
【解析】“复兴号”高铁速度很快,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加速度可能为零,故A错误;汽车速度为 v=100 km/h=27.8 m/s,紧急刹车时间为 t=2 s,由此可得汽车刹车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 a=ΔvΔt=27.8−02 m/s2=13.9 m/s2,故B正确;炮膛中的炮弹离开炮口时的速度是瞬时速度,故C正确;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则平均速度 v=xt=11013.07 m/s=8.42 m/s,所以,刘翔通过终点线时的速率不一定是 8.42 m/s,故D错误。
26. A, C
【解析】在 0∼5 s 内,该同学加速上升,处于超重状态,A正确;在 5∼10 s 内,该同学匀速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电梯地板对该同学的支持力大小等于重力,由牛顿第三定律知,该同学对电梯地板的压力大小为 500 N,B错误;在 10∼20 s 内,该同学减速上升,处于失重状态,C正确;在 20∼25 s 内,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FN−mg=ma,a=−0.2 m/s2,则 FN=490 N,由牛顿第三定律知该同学对电梯地板的压力大小等于 490 N,D错误。
27. C, D
【解析】由图可知 A 的初速度为 0,B 的初速度大于 0,故A错误;在前 10 s 内 B 的速度一直大于 A 的速度,所以 B 物体在前 10 s 内通过的位移大于 A 物体通过的位移,故B错误;v−t 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由图可知 A 的斜率大于 B 的斜率,故 A 的加速度大于 B 的加速度,故C正确;由图可知在 10 s 末两物体的瞬时速度相同,故D正确。
28. B, D
【解析】A.小物块轻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后,滑块相对于传送带向后滑动,受到向前的滑动摩擦力。当小物块与传送带共速时不再受摩擦力,小物块由于惯性继续匀速运动,故A错误;B.皮带的长等于 0−t2 时间内小物块的位移大小,v−t 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图可以求出皮带的长度为 L=(t2−t1)+t22v0,故B正确;CD.因摩擦产生的热量 Q=fΔx,Δx 是匀加速过程传送带与物块间的相对位移,由图可求得 Δx=v0t12。0−t1 时间内,小物块的加速度为 a=v0t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μmg=ma,得 μ=ag,所以可以求出物块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由于小物块的质量 m 未知,所以不能求出因摩擦产生的热量 Q。故C错误,D正确。
29. A, B
【解析】0∼2 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v=v0+v22=0+162=8 m/s,根据图象可知,第 10 s 的初速度为 8 m/s,则第 10 s 秒初速度等于前两秒的平均速度,故A正确;
14 s 末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零,故B正确;
根据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0∼2 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a=ΔvΔt=162=8 m/s2
第三部分
30. A, B, D
【解析】由图线可知,前 5 s 物体一直向正方向运动,5∼6 s 向负方向加速运动,6∼8 s 向负方向减速运动,故A正确,C错误;0∼2 s 内加速度 a=ΔvΔt=1.5 m/s2,故B正确:0∼2 s 内 v>0,a>0,5∼6 s 内 v<0,a<0,故D正确。
【备战2022】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项练习集: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简称速度) 速率(成都专栏): 这是一份【备战2022】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项练习集: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简称速度) 速率(成都专栏),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题强化训练:匀变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及其图像(北京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题强化训练:匀变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及其图像(北京使用),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题强化训练:匀变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及其图像(天津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题强化训练:匀变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及其图像(天津使用),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