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评优课课件ppt
展开思考:什么叫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各国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而提出不同的看法和主张
一、“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
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力量在争斗激烈。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墨家思想小组法家思想小组道家思想小组儒家思想小组
二、“百家争鸣”产生的内容
1、核心思想:“仁”。“仁者,爱人”,“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2、政治上,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3、 “克己复礼”。4、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
1、政治上:“仁政”。2、民贵君轻3、伦理观上:“性本善”。
1、政治上;施政用“仁义”和“王道”2、君民关系:舟与水的关系。3、伦理观上:“性本恶”。
“百家争鸣”思想研究小组成果展示(一)
1、世界万物的本源是“道”。2、政治主张:“无为而治”。3、理想社会:小国寡民。4、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1.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2.追求自由精神。
“百家争鸣”思想研究小组成果展示(二)
1、主张以法治国。2、主张改革3、主张加强中央集权
“百家争鸣”思想研究小组成果展示(三)
兼爱、非攻、尚贤;提倡节俭
“百家争鸣”思想研究小组成果展示(四)
“百家争鸣”杯 思想成就颁奖典礼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百家争鸣的含义: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1、历史原因:⑴经济:井田制瓦解崩溃,封建经济发展;(物质条件)⑵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各种力量争衡较量;⑶阶级: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希望通过自己的主张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愿望;⑷思想:学术逐渐下移,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2、诸子百家的思想儒家、道家、法家、墨家3、历史影响: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⑵是中国学术文化和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⑶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1.“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子
2.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3. 《三宇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在人性论上,持相同或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 ①墨子 ②荀子 ③孟子 ④苏格拉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5.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经济逐步兴起
6.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A.是当时社会大变革的产物 B.各派相互洁难批驳,彼此水火不容 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D.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重大而深远
7.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B.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8.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示范课ppt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百家争鸣”,产生原因,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代表流派与人物,孔子和早期儒学,世界看孔子,道家和法家,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配套ppt课件,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庸思想,天命思想,仁的思想,政治思想,人性论,庄周梦蝶,墨家的主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配套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by黄咏涵,主要流派,补充资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