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湘教版 (2019)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备课课件ppt
展开1.通过案例,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形成的区域背景2.运用资料,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3.通过对区域环境问题的分析,树立正确的环境、资源观和人地协调观4.通过生活体验或户外活动,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探究:阅读教材P119,回答以下问题。1. 大规模采伐森林和修建道路后,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栖息地逐渐远离交通线分布;分布越来越分散,呈现不连续块状。
探究:阅读教材P119,回答以下问题。2. 为了恢复和扩大熊猫栖息地,拆除机械围栏和铁丝网,营造箭竹林,这样做是否必要?
有必要,机械围栏和铁丝网的存在破坏了熊猫的栖息地环境,也阻隔了原交通线两侧熊猫栖息地的联系,不利于熊猫的生存和繁衍。箭竹是熊猫的食物,营造箭竹林,有利于给熊猫提供充足的食物,弥合块状栖息地之间的阻隔。
一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关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和活动都受一定的地理环境的影响。
原始社会——崇拜自然(被动适应)农业社会——改造自然(思想萌芽)工业社会——征服自然(深入发展)信息社会——善待自然(不断完善)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19-121页,自学完成下面表格
活动:阅读教材P121,回答以下问题。1. 议一议,美国为什么要拆除艾尔瓦河的大坝?
大坝挡住了原本溯河洄游的通道,破坏了河中其他鱼类和贝类的生存环境;减少河口泥沙,改变河口生态环境,使大量生物失去了栖息地;该地区介入国家电网后,大坝供电功能减弱。
活动:阅读教材P121,回答以下问题。2. 艾尔瓦河的大坝由修建到拆除,体现了人地关系思想怎样的转变?
从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态度向人地协调的观点,积极谋求人地和谐的方向转变。
活动:阅读教材P122,回答以下问题。1. 分析各发展阶段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采集—狩猎社会,由于生产力极为低下,产业活动以采猎为主,人们主要依靠采集天然野果和打猎为生,生活资源主要依赖天然食物,资源极为匮乏,且极不稳定,所以人口增长率极低。由于人类处于自然的从属地位,环境问题极少。农业社会,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提升,所以产业活动以农业为主,主要利用土地、淡水、气候等自然资源,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上升,环境问题亦有所呈现,但依然不是很明显。工业社会,由于工业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的大量开发和工业技术的大幅进步,产业活动以工业为主,经济迅猛发展,人口增长剧烈,人地矛盾日益加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信息社会,由于高技术、清洁技术,信息技术的进步,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可再生资源的大力开发,产业活动以信息产业和服务业为主,环境问题逐步缓解。
活动:阅读教材P122,回答以下问题。2. 当前,我们应如何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人口的增长应该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的同时应该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经济的发展应该基于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相适应,要注意合理控制人口增长。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22-130,相互交流以下问题:
(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哪三个方面?(3)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哪三个基本原则?
1 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3 公平性原则:是指本代人之间、代际之间的公平,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持续性原则:是指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共同性原则:是指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全球发展的总目标,需要各国积极参与,采取全球共同的决策和行动。
活动:阅读教材P124,回答问题: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订了三种方案。根据表格信息,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有利于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说明理由。
C方案更加有利于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理由:方案C的侵蚀量最少,涵养水源的能力最强,所以对地理环境的破坏最小;虽然3~8年内总收入最低,但和其他方案差距并不大,长远上其总收入远远超过其他方案。
活动:阅读教材P124,回答以下问题:1.上述两种生产致富方式中,哪一种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为什么?
乙山村,因为乙山村的方案积极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生产活动;中草药和葡萄的种植既发展了经济,产生了经济效益,还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村里依然是青山绿水,因此也实现了村里脱贫的社会效益。
甲山村干部为了带领村民奔小康,想出一个致富的办法:利用当地的草山草坡放养黑山羊,待黑山羊长大后再卖掉。刚开始时,每家只养几只羊。几年后,每家都有了一大群羊,经济收入比以前提高了几十倍。村民手里有了钱,大家都很高兴,由衷地感谢他们的致富带头人。但是,由于过度放牧,该村的草场都被破坏了,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乙山村的自然环境与甲山村差不多。该村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的特点,大力种植中草药,并在山脚下种植优质葡萄。中草药和葡萄都获得了丰收,村民收入比以前大幅度提高了,而且村里的山仍是青的,水还是绿的。村民们纷纷说,这才是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活动:阅读教材P126,回答以下问题:1.说一说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原理。
粗格栅:打捞较大的渣滓;细格栅:打捞较小的渣滓;沉砂池:以重力分离为基础,将污水中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沉淀并排除;混流池:稀释和混流,以便于生化处理;生化池:采用活性污泥法去除污水里的BOD5、SS和以各种形式的氮或磷;二沉池:排除剩余污泥和回流污泥;人工池:可以存储处理后的水,资源化利用,通过溢流方式排入江河。
活动:阅读教材P126,回答以下问题:2.除建设污水处理厂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和循环利用水资源?
加强宣传,提高民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保护水资源;农业:生产中发展滴灌、渗灌等节水技术;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水污染;工业:实现废水处理,达标排放;生活:日常家庭用水的循环利用;公共厕所用水的再生循环等
活动:阅读教材P127,回答以下问题:1.议一议,建材行业利用了哪些行业的废弃物?这种生产方式对资 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有什么作用?
化工产业、电力产业、“三废”综合利用后的再利用资源以及建筑、建材业的废弃物。这种生产方式能够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有利于资源节约,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活动:阅读教材P130,回答以下问题:1.假如你是材料中的当事人,你会怎么做呢?
分析草场资源的承载力,控制放牧总量;进行个体放牧量的合理分配;种植和培育人工草场,提高草场承载力;鼓励因地制宜地发展奶制品和羊肉制品的深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收入。
活动:阅读教材P130,回答以下问题:1.对我国的基本国情,你是怎么理解的?
由于人口基数大,各类资源需求量大,工农业产品需求量大,经济规模大,经济发展对于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压力,虽然取得了辉煌成绩,但是也付出了巨大资源和环境代价。传统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方式必然无法推动我国的持续发展,所以转换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必然的选择。
活动:阅读教材P130,回答以下问题:2.我国 可持续发展,面临哪些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破坏问题;资源短缺问题。
活动:阅读教材P130,回答以下问题:3.我国为什么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基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的基本国情,目前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城镇建设用地不断扩张,耕地面积不断被蚕食,环境问题突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守住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优化规划、节约土地,推动城市集约化发展、经济和环境可持续与均衡发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强制性保护,有利于保持良好的生态系统,改善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构建国土生态安全格局。
下图为“我国某地生态工业园区生产流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b,c,d依次为( )A.污水处理、服装生产、棉纺织、创意产业B.棉纺织、创意产业、污水处理、服装生产C.创意产业、棉纺织、服装生产、污水处理D.污水处理、棉纺织、创意产业、服装生产2.该园区( )A.属于高科技产业园B.应布局在棉花产区附近C.生产过程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该园区不会产生任何污染
下图为某地生态产业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箭头( )A.①表示秸秆、沼气供给养殖业B.②表示粮食、蔬菜等供给农户C.③表示果品、肉和蛋等供给食品加工D.④表示饲料、花卉和油料等供给市场2.实现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有( )①开垦草场,增加畜产品种类②使用化肥,提高农产品产量③发展食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④采用清洁能源,发展循环经济A 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将构建“一轴、两廊、多组团”的空间结构,各组团功能特色明显,组团之间有湿地、森林、农田等生态空间组成的城市绿心相隔。该先行区坚持蓝绿生态空间占比不低于70%,形成“城在园中、镇在林中、村在田中”的景观格局,实现城乡一体化,打造“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下图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发展规划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先行区打造“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的主要目的是( )A.优化城市的生态环境B.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C.有利于公用基础设施D.利用自然湿地和绿地2.该先行区坚持蓝绿生态空间占比不低于70%,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基本内涵的( )A.发展的观念B.环境的观念C.公平的观念D.权利的观念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课文内容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垃圾分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优秀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学习目标,新课导入,新课探究,一人地关系的概念,课堂活动,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一等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一等奖课件ppt,共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