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66796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66796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66796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精明增长”理论的核心是限制了,秘鲁城市分布呈现图中特点的原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地理试卷命题学校:黄石七中命题教师:曹慧允张蕾彭钰审题学校:有色一中考试时间:2022年1月22日下午14:30-17:10试卷满分:100分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整洁,不折叠不破损。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八号)》,正式公布了第七次人口普查过程中接受普查登记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情况。居住在31个省份并接受普查登记的人口总情况,反映了中国人口政策的变化一角,有学者相继提出了“第二次人口红利说”、“人才红利说”,也就是后人口红利时代。据此完成1~3题。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八号)》公布的港澳台外籍人口表明( )A.港澳台外籍居民男多女少B.台湾居民男女差距是最大的,男性是女性的近2倍C.港澳台外籍居民中香港居民最多D.外籍人员中男多女少2.在后人口红利时代,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不断降低养老成本 B.优化养老金收支平衡C.抑制人口老龄化 D.完全放开生育3.专家提出的“人才红利说”,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A.家庭形态转变 B.新型城镇化 C.生态环境恶化 D.人口健康和技术革新“精明增长理论”是针对美国日益严重的“城市蔓延”现象而提出的一种城市发展理念,它主要通过政府的引导性和限制性的政策法规促进其实现,倡导的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观念。控制城市蔓延、实现紧凑式发展、采取公交导向的发展模式、设定城市增长边界是该理论的重要特点。美国“精明增长”的先锋城市——波特兰数十年来践行该理论,已经成为了一个家居、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化城市。据此完成4~6题。4.“精明增长”理论的核心是限制了( )A.城市面积 B.人口密度 B.城市服务功能 C.城市等级5.将该理论应用到我国,对我国城市建设最具有借鉴意义的是( )①倡导生态设计 ②兴建卫星城,疏解城市职能 ③优化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④提供多种交通选择 ⑤加强利用和发展现有社区 ⑥进一步提高城市建筑密度A.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⑤ C.①④⑤⑥ D.②③④⑤6.通过“精明增长”的规划方案,可以( )A.保护城市边缘农田 B.缓解城市交通拥堵C.提高城市化水平 D.优化城市产业结构相对于青藏高原同高度的自由大气来说,冬季高原近地层是冷源,形成青藏冷高压,为反气旋性环流;夏季是热源,产生强大的青藏热低压,为气旋性环流。这种环流系统的季节变换称为高原季风。读青藏高原对气流的影响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7.冬季,西风气流遇到青藏高原,在高原西端受阻,分成南北两只( )A.高原西北侧气流有低纬向高纬流动的分量,为暖气流B.高原西北侧气流有高纬向低纬流动的分量,为冷气流C.高原西南侧气流有低纬向高纬流动的分量,为暖气流D.绕过高原后,气流辐散,高原东北侧为冷气流,东南侧为暖气流8.夏季,青藏热低压的形成,使高原东侧的西南季风加强,( )A.削弱了东南季风的势力,增加了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B.加强了东南季风的势力,增加了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C.削弱了东南季风的势力,减少了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D.加强了东南季风的势力,减少了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9.下图中示意冬季青藏高原季风环流正确的是( )A. B.C. D.秘鲁位于南美洲西部,安第斯山脉纵贯国土南北,山地占全国面积的1/3。“两洋铁路”,是指横跨南美洲大陆,连接太平洋东岸及大西洋海岸的铁路建设项目。图为秘鲁城市、既有铁路和秘鲁境内“两洋铁路”规划路线图。据此完成10~12题。10.秘鲁城市分布呈现图中特点的原因( )A.内陆安第斯山区气候炎热,降水较少 B.沿海地区地势平坦,开发较早C.平原地区气候温和,降水丰沛 D.秘鲁纬度较低地区,气候凉爽宜人11.秘鲁西部沿海多浓雾的原因( )A.沿海多城市,热岛效应显著B.降水少,多晴天,大气逆辐射弱及沿岸秘鲁寒流降温显著C.夏季受东南信风影响,水汽充足D.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风力微弱12.“两洋铁路”建设中铁路工人不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碍是( )A.热带沙漠地区容易晒伤、中暑B.穿过热带原始森林时易受毒虫叮咬、动物侵袭等威胁C.高山区地形复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D.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接地带,多火山地震在电影《攀登者》中,登顶珠峰出现了旗云。“旗云”(下图)是珠穆朗玛峰上的一种奇观。因出现时其形如旗,故称为“旗云”。云沿着山顶飘向一边,仿佛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可根据其飘动的位置和高度,来推断峰顶风力的大小。珠穆朗玛峰7000米高原以下的表面都被冰雪覆盖;从7000米以上到峰顶,反而是碎石坡面。据此完成13~15题。13.峰顶对流运动的直接热源是( )A.阳坡冰雪带 B.阴坡岩石裸露带 C.阴坡冰雪带 D.阳坡岩石裸露带14.产生旗云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当地时间( )A.8~11时 B.11~15时 C.15~18时 D.20~24时15.依据旗云的飘动方向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旗云平飘利于登山 B.旗云上扬利于登山C.旗云上扬对流弱 D.旗云平飘风力弱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四小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木兰围场,位于浑善达克沙地的南缘,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曾是清朝的皇家猎苑,现为全亚洲最大的人工林场之一。在这里,沙漠、草原与森林相伴而生了千百年。木兰围场的沙漠是一个著名的有水沙地,也是华北地区重要河流——滦河的水源地。下图为木兰围场位置示意图。(1)分析木兰围场沙、草、林并存的主要原因。(6分)(2)分析木兰围场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原因。(6分)(3)你是否赞成大规模地把木兰围场开发为旅游景区,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我国东南沿海某行政村总人口2750人,其中70%外出就业生活。留村人口绝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其中60岁以上占36%。近年来,该村农业的总产值与收入有下滑趋势,家庭年均收入约5万元,主要源自外出务工。材料二图甲为某村等高线地形及立体农业示意图,图乙为某村土地利用结构图。(1)分析该村立体农业空间布局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6分)(2)指出该村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8分)(3)依据当地资源利用状况,可积极拓展哪些产业?(6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材料一: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材料二:目前发现的绝大多数雅丹分布在极端干旱区,柴达木的雅丹,是7500万年前第三纪晚期和第四纪早期的湖泊沉积物,由于地质运动抬高而脱离水体,期间的盐和沙凝结地壳被西风侵蚀雕塑而成,是迄今国内发现最大的风蚀土林群。材料三: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黄颡口镇112省道旁长江江畔有一处“水上雅丹”,这是一年才出现一次的自然奇观,在长江的枯水期,黄石长江江畔一处江边石林景观浮出水面,颇为壮观。有人说“雅丹地貌”是戈壁滩上的碧玉,更是一处遗落的世界;是旅游探险者的乐园;也是天使与魔鬼并存的死亡地带。至今知道的“雅丹地貌”的人不多,目睹“水上雅丹”奇景的人,更是少之又少。(1)分析北方雅丹地貌比南方多的原因?(8分)(2)根据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推测黄石长江江畔枯水期“水上雅丹”的形成过程。(9分)2022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地理试卷命题学校:黄石七中命题教师:曹慧允张蕾彭钰审题学校:有色一中考试时间:2022年1月22日下午试卷满分:100分解析:1~3题新型城镇化、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人口老龄化的调节效应[J].刘富华,梁牧.人口老龄化,2021.11.(50).《地理学科网》、《知网》相关素材1.这些人员中,男性736286人,女性694409人,分别占比51.46%和48.54%。其中外籍人员男性为402026人,女性为443671人,分别占比47.54%和52.46%。数据显示,外籍人员中女多男少,且有4.2万人差距,所以B错。而港澳台居民,是男多女少所以选A,且台湾居民男女差距是最大的,男性是女性的近2倍,但是材料和图表没有给出台湾居民的男女构成,所以D错,C也是没有理论支撑,所以错误。2.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不仅影响劳动力的供给,影响劳动生产率,同时也会对产业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中国人口政策的转变,有学者相继提出了“第二次人口红利说”、“人才红利说”,也就是后人口红利时代。养老成本和育儿成本影响经济可持续增长、新型城镇化、人口健康、家庭形态转变、技术革新等。结合材料,所以ACD错误,B是合理的,正确的。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有相关信息的支撑下的逻辑推理,“人才红利说”定是素质高,对健康有追求,技术革新快,生育观念转变,城市里工作,赚钱在家乡建房子,带来新型城镇化,ABD不选,C是反向选择,明显的错误,正确选项。4~6题引用[1]唐相龙.新城市主义及精明增长之解读[J].城市问题,2008(1):87-90.4.精明增长是针对城市蔓延问题提出的,“精明”除了体现在用最少的资金来实现最高密度的城市土地开发外,还对原有废弃土地进行再开发和再利用,通过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吸引投资商前来开发,从而达到深层次的挖掘城市土地潜力,真正做到“精明增长”。因此核心是防止城市蔓延,限制城市面积。正确答案为A。5.②兴建卫星城扩大了城市面积,不正确;⑥主要是对现有社区的改造,优化现有社区和土地利用,而不是一味提高建筑密度。因此正确答案为①③④⑤,选择B项。6.精明增长规划方案防止城市蔓延可以保护城市边缘空地、农田、风景区和生态敏感区。其它选项均无法达到。因此正确选项为A。7~9题参考答案:ABC第7题解析:冬季,西风气流遇到青藏高原,在高原西端受阻,分成南北两支,沿高原绕行。高原西北侧气流有低纬向高纬流动的分量,为暖气流;西南侧气流有高纬向低纬流动的分量,为冷气流。绕过高原之后,气流辐合,高原东北侧为冷气流,东南侧为暖气流。气流辐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加强了这里冬季的雨雪天气。高原北部,西北侧暖于东北侧;高原南部,东南侧暖于西南侧。第8题解析:夏季,青藏热低压的形成,其长轴所在的平均位置处在北纬32°附近,使高原东侧的西南季风加强,并影响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向西延伸,加强了东南季风的势力,增加了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第9题解析:冬季,高原比周围大气温度低是冷源,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风从高原吹向周围,热空气上升形成热力环流。10~12题参考答案:BBD解析:第10题B,秘鲁纬度较低,平原地区气候炎热,降水较少,不利于人类居住;内陆安第斯山区等海拔较高地区气候凉爽宜人;沿海地区地势平坦,多对流降水无地形降水,秘鲁寒流减温减湿,气候相对暖湿,开发历史较早。因区域地形、气候的差异导致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和内陆安第斯山区等海拔较高地区。第11题B,考察区域认知能力,秘鲁沿岸浓雾的形成跟洋流分布有关。第12题D,在“两洋铁路”建设中铁路工人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碍首先要依据图中信息明确铁路经过的区域(热带沙漠地区、安第斯山区、热带原始森林),然后根据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来分析其对铁路工人的影响。13.D 冰雪的反射率强,所以绝大部分太阳辐射被反射了,不能使峰顶直接升温,故排除A、C;裸露岩石的反射率小,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使峰顶增温,又因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故排除B,所以选择D。14.B 因为旗云是对流性积云,地表温度最高的时候,对流运动最强,而一般午后二时左右地表温度最高,即14时左右。15.B 因珠峰的海拔高,其受高空西风影响明显,若旗云上扬,表明对流运动强,高空风小,若旗云平飘,表明对流运动弱,风力大,不利于登山;又因在7000米高度以下的珠峰,表面都被冰雪覆盖;从7000米以上到峰顶,反而是碎石坡面,所以在旗云上扬时,地表温度较高,风力小,利于登山,故选B。16.解析:(1)①地理位置:木兰围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并且与内蒙古草原接壤,②林:受夏季风的影响,围场东部地区降水较多,水分充足,山区和山麓地带多森林分布,③草:大兴安岭以西的内蒙古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小,降水较少,多发育草原和荒漠。因此才会在木兰围场出现沙、草、林并存的现象。(每点2分,任答三点)(2)①从地理位置来看,木兰围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与内蒙古草原接壤,②处于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处于荒漠化的边缘地带,③围场地区的的森林、草原、湿地,可以阻挡了风沙,固住了本地的流沙,起到了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每点2分,其他相关点可以酌情给分,任答三点)(3)赞同。①充分利用植被资源的优势,实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充分创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③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不赞同。①该处生态环境脆弱,应该设立森林草原自然保护区;②推进“林-药”等立体经营方式,创设良好的生态环境;③提高知名度,有限度开发旅游业④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环保意识(每点2分,其他相关点可以酌情给分,任答三点)17.【答案】(1)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足。(每点2分,其他相关点可以酌情给分,任答三点)(2)劳动力流失;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单一;农业衰退。(每点2分,其他相关点可以酌情给分,任答三点)(3)生态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观光农业;农村电商。(每点2分,其他相关点可以酌情给分,任答三点)【分析】本大题以我国东南沿海某行政村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特色农业的成因(立体农业形成原因)、区域发展中的问题(该村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区域发展的措施(适合发展的产业)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相关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1)该村立体农业空间布局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应从地形、气候、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该村等高线较密集,地形起伏较大,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适合发展立体农业,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坡度的地区布局不同的农业类型;材料信息表明,该行政村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发展稻田、茶园、竹林等农林业;图中显示,该村河流和水域面积较大,灌溉水源充足,适合在山麓平地发展水稻种植业。(2)该村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应从材料一信息进行归纳指出。材料一表明,行政村总人口2750人,其中70%外出就业生活,说明该村劳动力流失严重;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留村人口中60岁以上占36%,说明该村人口老龄化严重;近年来,该村农业的总产值与收入有下滑趋势,说明该村农业发展趋缓,有衰退迹象。(3)当地土地、气候和水源等自然条件优越,可发展生态农业;图中显示,当地出产水稻、茶叶、竹材等多种农产品,可以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图中显示,该村山水景观独特,可以农业和自然景观发展观光农业;为了扩大当地农产品销量,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等。【点睛】狭义立体农业指地势起伏的高海拔山地、高原地区,农、林、牧业等随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带分异,按一定规律由低到高相应呈现多层性、多级利用的垂直变化和立体生产布局特点的一种农业。如中国云南、四川西部和青藏高原等地的立体农业均甚突出。这里种植业一般多分布于谷地和谷坡,山地为天然林,间有草地,林线之上为天然草场,具有规律性显著、层次分明的特点。18.【解析】这是一道地质作用板块知识综合性较强的。首先,要明确主要地貌类型以及其对应的地质作用过程,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核心知识;其次,应从材料中获取地貌的位置信息,从而确定地貌发育的特殊环境,把握地质作用过程;最后,要特别注意内外力综合作用,这一点非常容易被忽视。(1)与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少;气温较低;植被覆盖率较低,岩石裸露;北方地区靠近冬季风的源地,风力侵蚀作用较强,因此,雅丹地貌比南方多(每点2分,其他相关点可以酌情给分,逻辑过程合理可酌情给分)。(2)地质历史时期河床沉积物,由于地质运动抬高而脱离河流(湖泊)水体,期间的盐和沙凝结地壳被冬季风侵蚀雕塑;地壳巨变湖泊水干了,这里本来就处于湖底比较低的位置,相当于湖心一样,汛期长江水汇聚到这块低地,在雅丹的周围形成了一些并未干涸的湖泊;加之大气热效应的作用,旁边长江和周边湖泊的水域面积逐渐扩大,并逐步淹没了旁边的雅丹群,于是就形成蔚为壮观的水上雅丹。(每点3分,其他相关点可以酌情给分,逻辑过程合理可酌情给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PDF版含答案(可编辑),文件包含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pdf、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地理试题扫描版含答案,文件包含2021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三11月联考---地理答案docx、2021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三11月联考---地理试卷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