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并在实际生活中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出示课件的第一张幻灯片。
师:求比值,完成后,说说求比值的方法,这三个比值是什么关系?
18∶12 27∶18 2.4∶1.6
生1: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生2:这三个比值相等。
……
【参考答案】 18∶12= 27∶18= 2.4∶1.6= 求比值的方法是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这三个比值相等。
【设计意图】比和比值是解决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只有唤醒学生已有经验,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投入到学习比例意义活动中来,为实现教学目标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那么,你们对国旗都有哪些了解呢?
生1:我们的国旗是红色的,上面有五颗黄色的五角星。
生2:我们的国旗是长方形的。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说出了自己对国旗的了解,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我们国家的热爱,老师希望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为我们的五星红旗增光!五星红旗是庄严而美丽的, 并且它与我们数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比例。
(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PPT课件出示下图)
国旗长5米,宽米。
国旗长2.4米,宽1.6米。
国旗长60厘米,宽40厘米。
1.学生自由观察,得出观察数据的结论。
生1:我知道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长是5 m,宽是 m。
生2:我知道操场上的国旗长是2.4 m,宽是1.6 m。
生3:我知道教室里的国旗长是60 cm,宽是40 cm。
2.研讨国旗长和宽的比值。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各种国旗的长和宽,那么同学们把上图中操场上和教室里的两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求出来, 请小组讨论一下,再汇报讨论结果。
生1: 操场上的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是2.4∶1.6=。
生2:教室里的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是60∶40=。
师:观察上面两个比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师:你真棒!因为它们比值相等,所以还可以这样写2.4:1.6=60:40。
师:不同场合用到的国旗大小会不一样,但长和宽的比值是一定的。
3.研讨课件上三面国旗的尺寸中,还能组成哪些比值相等的等式。(小组合作)
学生汇报,师板书:
5∶=2.4∶1.6 5∶=60∶40
2.4∶1.6=60∶40 ∶5=1.6∶2.4
∶5=40∶60 1.6∶2.4=40∶60
4.归纳总结。
师:经过我们共同探讨发现,这三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都相等,所以每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都可以组成等式,同样这三面国旗的宽和长的比值也都相等,所以每两面国旗的宽和长的比也都可以组成等式。另外我们发现,每两面国旗的长与长的比、宽与宽的比也可以组成等式。用这三面国旗的数值我们可以组成许多等式。
5.揭示比例的意义。
师:我们发现,在上面的等式里,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就把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
师:我们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就是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若比值相等则能组成比例,若比值不相等则不能组成比例。(板书组成比例的条件)
6.比和比例的区别
【设计意图】安排探究学习,注重学生的学习经验与学习兴趣,一改以往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行为。 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学会看书,学会思维,学会获取新知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7.牛刀小试。
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说明理由。
3 : 2 和 15 : 10 4 : 12 和 27 : 9
某罪犯作案后逃离现场,只留下一只长25厘米的脚印。已知脚的长度与人体身高之比是1:7,你能推测罪犯身高大约是多少吗?
(三)课堂练习
老师课件出示习题。
师:课上大家都学习的非常认真,那就让我来考考大家吧!请大家一起来看大屏幕完成巩固练习题。
小组汇报,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对各小组的汇报情况做出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趁热打铁,应用比例的意义来解决问题,是对比例的意义的学习的强化,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课堂总结
师:请看板书回忆一下,在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生1:我知道了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生2:是不是能组成比例要计算两个比的比值,如果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
师:这节课我们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和组成比例的基本条件(两个比的比值必须相等才能组成比例,否则不能组成比例)。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5∶=2.4∶1.6 5∶=60∶40
2.4∶1.6=60∶40 ∶5=1.6∶2.4
∶5=40∶60 1.6∶2.4=40∶60
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基本条件:两个比的比值必须相等。
【教学反思】
课的一开始就出示了一组“比”,由这组比,引导学生回忆有关比的知识,如:什么叫做比,比各部分的名称,什么叫做比值,求比值的方法是什么,为后面学习比例意义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在学习比例的意义时,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并动手求出国旗长和宽的比、宽和长的比,看发现了什么?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揭示比例的意义。在此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比值相等是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的核心。
不足之处:
1.对比例意义的引导还不够细致。应该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体会成功。
2.课堂调控能力还需要继续提高,对课堂生成性的内容处理不够。
以后再教这个内容时,我应该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时,设计一些便于学生发现问题、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问题。21世纪有
比
4:6
由两个数组成,是一个式子,表示两个数相除。
比例
2:3=4:6
由四个数组成,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渗透情感,导入新课,认识比例,发现特征,认识比例,知道比例各项的名称,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巩固练习,提高认识,总结全课,升华认识,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版比例的意义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一分钟,复习铺垫,旧知导入,明确方向,揭示目标,交流课前小研究,汇报课前小研究,练习提升,当堂检测,总结反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设计,共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