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市统考模板单元真题预测试卷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堂目标检测名师原创连载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堂目标检测名师原创连载,共4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堂目标检测名师原创连载(持续更新中)
时间: 90 分钟 分值:100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1.过去的日子如薄雾,被初阳 zhēnɡ rónɡ( )了,没有留下一丝痕迹,光阴无可挽回地 xiāo shì( ),我内心感到chóu chànɡ( ),感到 jīnɡ huánɡ( )。我只能掩面tàn xī( ),只能 pái huái( )等待。
2.yī wēi( )在妈妈的怀里,听着她的niàn dao( ),满腹惆怅的我,终于zhàn
kāi( )了笑脸。
3.妹妹被椅子bàn( )倒了,妈妈jīng huáng( )地抱起她,一边róu( )着妹妹的膝盖,一边qīn wěn( )着她的脸颊。
4.李林偷偷在口袋里cánɡ( )了一包零食,悄悄地nuó dònɡ( )身体准备逃回卧室,不料开门撞到了在卧室里pái huái( )了很久,没敢出来行动的弟弟。
二、选择题。(16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旋转( zhuǎn) 涔涔(chén) 提供(ɡōnɡ)
B.咔嚓(chā) 侍候(shì) 泪潸潸(shān)
C.缥缈(mǎo) 急遽(jù) 看门(kān)
D.惆怅(zhōu) 侮辱(wū) 一声不吭(kēng)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单薄 薄雾 薄被 薄荷 B.兴奋 兴起 高兴 兴盛
C.转动 转圈 旋转 转移 D.尽情 尽头 尽兴 尽责
3.仔细辨析下面几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倾覆 截然不同 天涯海角 万不得己 B.娜移 随心所欲 能歌善舞 行善积德
C.徘徊 一声不坑 伶伶俐俐 翻箱倒柜 D.鞭炮 念念叨叨 全神贯注 饶有趣味
4.对下列词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惊惶”和“惊慌”的意思相同,可用于相同的情境之中。
B.“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和“我们要缅怀已逝的英烈”中“逝”的意思相同。
C.“这件事情怨我”中的“怨”是“怨恨”的意思。
D.“我被一些事绊住了,所以来晚了”中的“绊”有“束缚”的意思
5.句子“王老师( )50多岁了,( )精力仍然很旺盛。”中,合适的关联词语是( )。
A.虽然……但是…… B.因为……所以…… C.即使……也…… D.只有……才……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的弟弟活泼可爱,伶伶俐俐的,很讨人喜欢。
B.他还没走进屋,就轻轻悄悄地嚷开了,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啊。
C.身处异乡繁华的都市,他心中却感到空空落落的,有一种说不出的孤独与怅惘。
D.成天念念叨叨的老太太搬走了,耳根算是清净了,却似乎少了点什么。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吓唬”的“吓”应读“xià”。
B.“逝”是半包围结构,“蒸”是上下结构。
C.“念念叨叨”“咔咔嚓嚓”都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语言。
D.“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做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过去的日子”分别比作“轻烟”和“薄雾”。
8.“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句中的第一个“赤裸裸”指( ),第二个“赤裸裸”指( )。
A.形容毫无遮盖掩饰 B.形容光着身子,不穿衣服 C. 没有给社会带来一点儿成绩
9.下列破折号的用法与其他两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B.于是一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C.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一一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写作文起,我的语文成绩便遥遥领先。
10.“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呀?走吧……”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列举的省略。 B.表示引文的省略 C.表示声音的延长。 D.表示语言的断断续续
11.对“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可以白白走这一遭。 B.“我”不想白白走这一遭。
C.“我”不想虚度此生。 D.“我”会珍惜时光,努力干一番事业。
12.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天上的云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如同清风朗月不用一文钱一样,老阳儿也不用花一分钱,对所有人都大方且一视同仁。
D.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吃饭,起床,刷牙,那是个早晨的春天,阳光明媚。
1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B.柿子树上挂着许多成熟的大柿子,像一个个红灯笼。
C.绿色的小脑袋轻轻摇摆,东张西望,好像在观察新领地。
D.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14.同样都是描写夜晚的景色,下列哪一项表达了作者的喜悦情感? ( )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D.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5.对下列句子使用的描写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动作描写)
B.爸爸说:“我正为这件事操心。”(语言描写)
C.护士阿姨的脸色更难看了,眉毛顿时拧成了疙瘩,额上沁出了汗珠。(神态描写)
D.我感觉到阳光如同母亲大手的抚摸,比暖水袋温馨许多。(心理描写)
1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匆匆》一文,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的流逝,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情感。
B.《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史铁生,文章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法来写“我”的心理变化。
C.《别了,语文课》写出了“我”对中国语文课发自内心的热爱,表达了“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D.《阳光的两种用法》讲了“我”的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和毕大妈把“老阳儿 ”煮在水里面两件事,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母爱的温暖。
三、根据积累与理解填空。(10分)
1.《匆匆》是一篇________(体裁),作者是现代作家__________。文章紧紧围绕“________”二字,细腻地刻画了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_______和_______之情。他写过的同一体裁的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 像 ,我的日子滴在 的流里,没有 也没有 。我 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3.回顾《那个星期天》,体会作者的心情在一天里经历的变化:妈妈说等一会再走,“我”藏在大门后 →妈妈出去买菜,“我”挨时光 →妈妈翻箱倒柜,“我”追在妈妈腿底下 →妈妈洗衣服,“我”蹲在洗衣盆旁哭了 。
4.学了《那个星期天》,我们感受到母亲对孩子的爱,现在用一句名言和一句诗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6分)。
某小学六年一班学生调查了本班同学对春节习俗的了解情况,下面是调查结果统计:
非常了解
知道一点
不知道
祭灶
0
0
100%
扫尘
0
0
100%
洗浴
0
1%
99%
贴门神
3%
5%
92%
守岁
10%
20%
70%
压岁钱
50%
50%
0
蒸年糕
2%
5%
93%
1. 请你分析上表写出结论(至少写两点):
① 。
② 。
2.针对上面调查表中反映出来的现状,你准备建议老师在班级中开展一次普及春节知识的活动,你打算这样做(至少写两点):
① 。
② 。
五、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8分)
( )去了£有( )的时候£( )枯了£有( )的时候£( )谢了£有( )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
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
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按原文填空,并在第一自然段的£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4分)
2.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无法挽留的无奈和惋惜
B.作者提出这个问题,并对此作出解答,因此,这个句子是疑问句
C.作者在文中深人思考日子一去不复返的原因,因此在文章开头提出了这个问题
D.作者借这样的问句,看似发问,实则已有答案,问句更能唤起读者对时间的思考
3.对画“______”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时间多的是,像汪洋大海
B.在时间的大海里,属于“我”的时间太少了,表现了作者的哀伤
C.过去的日子显得那么渺小,无声无息,消逝得那么快,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
的愁绪
4.“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4分)
春(节选)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第①段属于_______(直接 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2分)
2.选文第③~⑥段描写了春天的四幅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为:③__________图;④________图;⑤_________图;⑥_________图。四幅图描绘的都是春天的典型景物,都饱含着作者_______之情。(5分)
3.下面是同学们对第③段所作的批注,请判断对错,并完成练习。(5分)
(1)“钻”字让人感受到勃发向上的力量,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 )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小草来直接抒发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及赞美之情。( )
(3)作者通过“坐着,躺着……”这样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草的各种姿态。( )
★请你仿照正确的批注,从其他段中任选一句进行分析,批注在文中的方框里。
4.有人说,第④段写花,所以“蜜蜂、蝴蝶”与本段内容无关,你怎么看?说说理由。(2分)
. .
. .
七、快乐习作。(3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要具体;③语言要通顺、连贯、有条理;④表达真情实感;⑤不少于400字。
题目一:分享就是和别人一起享受快乐、幸福或好处。在生活中,处处有分享。当同桌没有带课外书时,你与他一起分享,他会多么开心;当阿姨没有带雨伞时,你与她一起分享,她会多么感动……请以“分享,_______ 为题,写一篇感情真挚的作文。
题目二:生活中有许多难忘的人或事,请以“______在我身边”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300
400
答案:
一、
1.蒸融 消逝 惆怅 惊惶 叹息 徘徊 2.依偎 念叨 绽开
3. 绊 惊惶 揉 亲吻 4.藏 挪动 徘徊
二、
1.B 2.D 3.D 4.D 5.A 6.B 7.C 8.BC 9.B 10.B 11.A
12.C 13.C 14.B 15.D 16.B
三、
1.散文 朱自清 匆匆 时间流逝的踪迹 无奈 惋惜 春 背影
2.溜去 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时间 声音 影子 不禁
3.期待,充满希望 焦急又兴奋 非常焦急 失望委屈
4.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轻烟 薄雾 蒸融 6.厌恶 喜欢 浓浓的爱国
7.史铁生 母亲 母爱 倒叙 盼 心理 焦急 无奈
四、
1.①在春节的几项习俗中,对压岁钱了解的人数最多而对于其他几项习俗,大多数都不了解。②学生对于春节习俗知识了解甚少。
2.①组织学生自己收集春节习俗的知识。②活动中组织春节习俗演讲比赛。
五、
1.燕子 再来 杨柳 再青 桃花 再开 ,;,;,。 2.B 3.C
4.作者为时光匆匆逝去,自己却无所作为而感到慨叹、伤感。
六、
1.直接 对春天的盼望和喜爱
2.春草 春花 春风 春雨 对春天的喜爱
3.(1)√ (2)× (3)×
示例:“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一句:“闹”字既突出了蜜蜂的数量多、叫声大,还将蜜蜂人格化,表现了蜜蜂采蜜时的喜庆气氛,流露出作者看到这浓浓的春意时的欣喜之情。
4.“蜜蜂、蝴蝶”与写花是相关的,是侧面描写花。写蜜蜂和蝴蝶衬托出了花的香甜和色彩艳丽。这样写,还赋予静态的春花以动态的美,使春花图更有诗情画意。